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方言和地域文化看海峡两岸的文缘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如龙 林天送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8-75,119,共9页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文缘是地域文化的深层标志。透过方言形成和传播史及其所展示的地域文化,可以透析出闽台文化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海洋文化的丰厚蕴涵:闽南人和客家人都有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海洋性格,走向海洋后都能与异文化的...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文缘是地域文化的深层标志。透过方言形成和传播史及其所展示的地域文化,可以透析出闽台文化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海洋文化的丰厚蕴涵:闽南人和客家人都有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海洋性格,走向海洋后都能与异文化的原住民友好相处,从而传播中华文化,实现中西文化的最早交流。二、多元复合的人文性格:从方言的文白读和外来词以及民间信仰可以体察闽台文化是中原文化、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多元复合。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二元整合:主体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整合,中小城市文化和乡镇文化的沟通,士族文化与平民文化的融合。海峡两岸的"文缘"是深层的思想情感和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的三种质态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方言 地域文化 闽台文化 文缘
下载PDF
明代诗僧姚广孝与龙溪等闻、绝海中津文缘考 被引量:1
2
作者 詹绪左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从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史的角度来说,姚广孝《〈独庵外集续稿〉题记》无疑是很宝贵的资料,但国内学界对此有明显误读,如对"必有以见教也""扶桑小比丘等闻"句的误断误读;把"闻持归本国可出"中的"出&... 从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史的角度来说,姚广孝《〈独庵外集续稿〉题记》无疑是很宝贵的资料,但国内学界对此有明显误读,如对"必有以见教也""扶桑小比丘等闻"句的误断误读;把"闻持归本国可出"中的"出"误解为"刊印出版",其实"出似"应为"出示"之义。由此理解,可进一步探讨姚广孝与日本僧人龙溪等闻、绝海中津之间的一段文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广孝 诗僧 龙溪等闻 绝海中津 文缘
下载PDF
宗白华、郭沫若文缘寻踪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艳 《绥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5-87,共3页
宗白华和郭沫若同为现代文坛的两大巨匠,两人不论是在人格个性,还是在学术成就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然而,差异很大的两位先驱却是至交的好友。文章以两人交往的文缘为视点,寻求两人交往的踪迹和原因。
关键词 宗白华 郭沫若 文缘
下载PDF
清代嘉兴文学家族与地方文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76-81,共6页
嘉兴文学家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地方文缘关系密切,地方文缘为家族文学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诸多地方文缘中,名师设馆授徒和书院讲学等师徒传习活动,使单个家族精英思想和诗艺成就成为地域群体思维模式和艺术风貌,构筑了地方文缘... 嘉兴文学家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地方文缘关系密切,地方文缘为家族文学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诸多地方文缘中,名师设馆授徒和书院讲学等师徒传习活动,使单个家族精英思想和诗艺成就成为地域群体思维模式和艺术风貌,构筑了地方文缘的基础;嘉兴地方的文会、社团活动为士子提供"课艺训练场"和学术思想宝库。嘉兴文学家族正因为从地方文缘中不断吸取新的养料,故而根深叶茂,长盛不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嘉兴 文学家族 地方文缘
下载PDF
难得的创新 可贵的文缘——读石云涛先生著《建安唐宋文学考论》
5
作者 靳青万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57-160,共4页
新近出版的石云涛先生的《建安唐宋文学考论》,是一部具有全面创新意义的好书。书中对于从诗经到建安唐宋文学的考证论述,或发前人所未发,或正前人所已发,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得出了不少新结论,在近年来古文史研究领域创新不易的情况下,... 新近出版的石云涛先生的《建安唐宋文学考论》,是一部具有全面创新意义的好书。书中对于从诗经到建安唐宋文学的考证论述,或发前人所未发,或正前人所已发,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得出了不少新结论,在近年来古文史研究领域创新不易的情况下,这是十分难得的;此中与本文作者之文缘,亦是殊为可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云涛 《建安唐宋文学考论》 创新 文缘
下载PDF
殊途中的生命求索——宗白华、郭沫若文缘寻踪
6
作者 王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3期46-47,共2页
宗白华和郭沫若同为现代文坛的两大巨匠,两人因诗相识,因诗相交,共同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段文缘佳话。后来,两位大师因不同的个性追求、人生选择,走向了相异的人生道路。文章以宗白华和郭沫若后期的人生选择为视点,探讨两人的文缘。
关键词 宗白华 郭沫若 文缘
下载PDF
“文缘关系”:海峡两岸客家人的精神纽带--评邱立汉《闽台客家文缘关系研究》
7
作者 蔡登秋 《地方文化研究》 2022年第5期107-112,共6页
台湾地区与福建一衣带水,具有“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的密切关系。明清时期,福建不少客家人为谋生渡海迁台垦殖,并就地落籍。两岸客家存在改变不了的血缘关系,也有改写不了的“文缘关系”,“文缘关系”... 台湾地区与福建一衣带水,具有“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的密切关系。明清时期,福建不少客家人为谋生渡海迁台垦殖,并就地落籍。两岸客家存在改变不了的血缘关系,也有改写不了的“文缘关系”,“文缘关系”是海峡两岸客家人的精神纽带。邱立汉著述《闽台客家文缘关系研究》从迁台垦殖、“文开淡北”、习俗文化等多个方面揭示了两岸“文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台客家 文缘关系 精神纽带 邱立汉
下载PDF
海峡两岸客家之血缘与文缘——以客家祖地宁化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建华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96-100,105,共6页
闽台之间存在天然的和历史的"五缘"关系,而福建宁化石壁客家祖地与台湾客家有更深远的血缘与文缘。血缘,无论是近亲还是久远的姓氏亲缘都是台湾客家与宁化客家之间同根同源的基础。宁化客家播迁台湾分直接迁台和间接迁台,其... 闽台之间存在天然的和历史的"五缘"关系,而福建宁化石壁客家祖地与台湾客家有更深远的血缘与文缘。血缘,无论是近亲还是久远的姓氏亲缘都是台湾客家与宁化客家之间同根同源的基础。宁化客家播迁台湾分直接迁台和间接迁台,其中直接从宁化去台湾的客家人主要是朝廷派往台湾的军人和官吏等军事政治移民,而从宁化客家间接迁台的一般是其后裔。他们在南宋之后,播迁闽西的南部、闽南和粤东,再从这些地区渡台。台湾部分政要也与宁化客家有渊源关系。台湾客家与宁化客家的文缘表现在相同或相似的民俗,共同的神缘以及对河洛文化精神的传承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客家纷纷来宁化寻根谒祖,进行文化与经济的交流与合作,这种现实关系是对"文化台独""去中国化"谬论的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 宁化 台湾地区 血缘 文缘
下载PDF
明清云南文学家族与师徒文缘关系浅论
9
作者 张昕 张寒 《红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88-90,共3页
自明至清,云南文学家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学家族成为当时云南文学繁荣兴盛的一大标志。与此同时,云南大地文风大开,"师徒"传承学识的教育模式经多年发展已成为社会风尚,此乃云南文学发展的重要的地方文缘之一。文学家族虽... 自明至清,云南文学家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学家族成为当时云南文学繁荣兴盛的一大标志。与此同时,云南大地文风大开,"师徒"传承学识的教育模式经多年发展已成为社会风尚,此乃云南文学发展的重要的地方文缘之一。文学家族虽为相对独立的文人团体,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下的他们也会受到"师徒"传授教育模式的影响,也会汲取除家学之外的其他文化资源。这种文学家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逐渐形成了云南文学发展的地方文缘,促进了云南文学发展的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文学家族 师徒 地方文缘
下载PDF
郁达夫与汕头的人缘文缘
10
作者 陈汉初 《潮商》 2020年第8期31-35,共5页
新文学主将郁达夫与汕头早期新文学团体“火熖社”有神交,与彭湃、李春涛,同是留学日本的同学。郁达夫创作的最早新文学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在潮汕有很多“粉丝”,与汕头有人缘、文缘。1926年秋,郁达夫访问汕头,探访老同学,在许美... 新文学主将郁达夫与汕头早期新文学团体“火熖社”有神交,与彭湃、李春涛,同是留学日本的同学。郁达夫创作的最早新文学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在潮汕有很多“粉丝”,与汕头有人缘、文缘。1926年秋,郁达夫访问汕头,探访老同学,在许美勋、冯瘦菊陪同下,访问了《火熖》周刊社,探访了广东省农民协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汕头市总工会,沉浸在“岭外烽烟里”,留下了称颂“火熖社”的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汕头 人缘 文缘
下载PDF
家国共鸣:许地山与顾毓琇十八年文缘
11
作者 杨仁飞 《统一论坛》 2024年第1期77-80,F0003,共5页
称得上许地山挚友、知交的大概有数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瞿秋白、郑振铎、耿济之、老舍、茅盾、胡愈之外,还有1923年一起赴美留学的顾一樵(顾毓秀)。虽然许地山、顾一樵有9岁年龄差距,虽然学成后各奔东西,但两人的交往维持超过18年,直到... 称得上许地山挚友、知交的大概有数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瞿秋白、郑振铎、耿济之、老舍、茅盾、胡愈之外,还有1923年一起赴美留学的顾一樵(顾毓秀)。虽然许地山、顾一樵有9岁年龄差距,虽然学成后各奔东西,但两人的交往维持超过18年,直到许地山去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地山 顾毓琇 瞿秋白 郑振铎 文缘 赴美留学 老舍 胡愈之
原文传递
我和《名人传记》的三十年文缘
12
作者 马德俊 《名人传记》 2024年第9期96-96,共1页
在我的成长与写作历程中,《名人传记》这本杂志和编辑部的几位编辑老师,可以说是我文学道路上的加油站和充电桩。算起来,我和《名人传记》的交往有三十多年了。
关键词 文学道路 文缘 充电桩 加油站 《名人传记》 三十年
原文传递
渊源与流变:闽台客家文缘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评邱立汉《闽台客家文缘关系研究》
13
作者 邹春生 《客家研究辑刊》 2022年第1期193-195,共3页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隔海相望,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基于这种“五缘”关系,两岸人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互动。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是中原汉人与南方土著在赣闽粤毗邻区经过长期交流融合后形...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隔海相望,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基于这种“五缘”关系,两岸人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互动。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是中原汉人与南方土著在赣闽粤毗邻区经过长期交流融合后形成的新族群,后来又从这一大本营地区流播到世界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汉人 交流融合 交流与互动 文缘 渊源与流变 历史脉络 毗邻区
原文传递
以鲁迅结文缘——序裘士雄《远方吹来鲁迅的风》
14
作者 陈漱渝 《上海鲁迅研究》 2021年第3期259-262,共4页
世事多巧合。2021年8月20日上午,北京领读文化传媒公司的老总到寒舍探访,建议我编一本书信选,把文坛前辈及文友的来函集为一书,他认为会很有学术价值。我感谢他的好意,但觉得搜寻整理都很麻烦,不知今生能否了此心愿。不料当晚就看到裘... 世事多巧合。2021年8月20日上午,北京领读文化传媒公司的老总到寒舍探访,建议我编一本书信选,把文坛前辈及文友的来函集为一书,他认为会很有学术价值。我感谢他的好意,但觉得搜寻整理都很麻烦,不知今生能否了此心愿。不料当晚就看到裘士雄发来的微信,说他刚编完了一本《远方吹来鲁迅的风》,选收了10个国家共68位学者的来函,内容多是探讨鲁迅研究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中外鲁迅研究交流史的一个侧影,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确有出版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交流史 文缘 一本 学术价值 巧合 远方
原文传递
“融侨”文化影响下的福清传统民居形态研究
15
作者 翁旭辉 张兵华 杨元传 《华中建筑》 2023年第9期129-133,共5页
“融侨”民居作为传统文化习俗与海外建筑文化的物质载体,对其形态研究符合传承优秀文化的时代主题。面对福清传统民居研究较少、缺少人文活动与形态联系研究的现状,该文引入建筑人类学的概念展开研究。以福清民居为例,借助“四缘”维... “融侨”民居作为传统文化习俗与海外建筑文化的物质载体,对其形态研究符合传承优秀文化的时代主题。面对福清传统民居研究较少、缺少人文活动与形态联系研究的现状,该文引入建筑人类学的概念展开研究。以福清民居为例,借助“四缘”维度分析“融侨”与民居形态之间的联系,发现“血缘”对民居形态具有历时性上的影响;“地缘”影响一定范围内的建筑风貌;“商缘”通过资金流、信息流等方式将海外建筑文化引入国内,改变本土的建筑文化;“文缘”通过主体价值观、世界观影响民居形态。研究结果以期为福清传统民居研究与历史文脉保护活化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文化 人类学 民居形态 商缘 文缘
下载PDF
闽南红砖聚落空间形态要素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林 王茹 贾颖颖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5期261-262,共2页
闽南红砖聚落的空间形态特点鲜明,文章从多个红砖聚落的具体案例着手分析,试图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归纳出红砖聚落空间形态要素。闽南文化背景复杂,融合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文章从地缘、亲缘、文缘三个视角出发,从文化... 闽南红砖聚落的空间形态特点鲜明,文章从多个红砖聚落的具体案例着手分析,试图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归纳出红砖聚落空间形态要素。闽南文化背景复杂,融合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文章从地缘、亲缘、文缘三个视角出发,从文化角度解读红砖聚落的空间形态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 空间形态 要素 地缘 亲缘 文缘
下载PDF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清代酉阳土家族文学家族研究
17
作者 多洛肯 朱明霞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6-82,共7页
清代酉阳地区的土家族文学家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与酉阳的地方文缘关系密切,土家族的冉氏、陈氏、白鹿山庄陈氏三大文学家族以经学大师冯世瀛为中心拱而围之,广泛参与师生同门的传习活动和朋俦友侣的唱和行为,使家族的精英思想和诗艺成就... 清代酉阳地区的土家族文学家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与酉阳的地方文缘关系密切,土家族的冉氏、陈氏、白鹿山庄陈氏三大文学家族以经学大师冯世瀛为中心拱而围之,广泛参与师生同门的传习活动和朋俦友侣的唱和行为,使家族的精英思想和诗艺成就构筑了酉阳地方文缘的基础,呈现出典型的地域思维模式和艺术风貌;酉阳的地方文艺活动为家族士子提供了诗文交流场所和学术思想宝库,为土家族文学家族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认真考察和分析清代酉阳土家族文学家族的具体传承与发展状况,对于丰富和深化地域文学社群的认识,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酉阳 土家族 文学家族 地方文缘
下载PDF
闽台民间谚语探析
18
作者 陈婕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06-208,共3页
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演进交融,形成了具有乡土区域特点的民间口头文学创作,其中民间谚语的发展与互动极有特色,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民间文学 谚语 闽台谚语 文缘
下载PDF
缘由刊物得良师
19
作者 陈德春 《中医药文化》 2014年第3期83-84,共2页
书刊是心灵晤对良师的载体。我藏书颇富,皆分类上架,惟得诸上海中医药大学顶级教授的三本大著,则常置于案头或枕边,以俾伸手可览。一是裘沛然教授的《人学散墨》,一是段逸山教授的《段逸山举要医古文》,一是李鼎教授的《杏苑诗葩——医... 书刊是心灵晤对良师的载体。我藏书颇富,皆分类上架,惟得诸上海中医药大学顶级教授的三本大著,则常置于案头或枕边,以俾伸手可览。一是裘沛然教授的《人学散墨》,一是段逸山教授的《段逸山举要医古文》,一是李鼎教授的《杏苑诗葩——医林诗词合解》。我把它们分别视为处世箴言、治学津梁与诗医宝筏。回忆缘起,首先要感谢《中医药文化》编辑部的王新华老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良师 文缘
下载PDF
The New Challenges on the Silk Road
20
作者 Bogdana Todorov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10期911-916,共6页
In his book Out of Control, Brzezinski speaks about a vacuum in Eurasia, with important geopolitical consequences. Which are the new challenges and risks on the Silk Road in the time of globalization, radicalization, ... In his book Out of Control, Brzezinski speaks about a vacuum in Eurasia, with important geopolitical consequences. Which are the new challenges and risks on the Silk Road in the time of globalization, radicalization, and freedom of movement? The paper will stress three challenges: the project "Economic zone on the Silk Road" (the leadership in economic performance is held by China and therefore the eastern political cultures have the necessary economic basis for asserting their independence), the influence of ETIM and IMU on the region and the role and place of Xinjiang, as a bridge between Central and South Asia; how they reflected on this way of old traditions and cultures and whether there is a "clash" between the Eastern religions on the "Silk Road" and Islam with its multi dimensions, between the thick black chador and the silk veil, called "tissue of wind", between spiritual, transcendental cognition (Daoism) and pragmatic mundane faith of Islam. I will conclude that the new challenges on the Silk Road create new borders between people--religious, linguistic, ethnical, and new identities. The main question is as follows: Shall we keep the cultural plurality and authenticity of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k Road CHALLENGES radical Islam IDENT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