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成都东御街出土汉碑为汉代文翁石室学堂遗存考——从文翁石室、周公礼殿到锦江书院发展史简论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勋燎
《南方民族考古》
2012年第1期107-172,共66页
在对碑文内容进行仔细考订后,本文提出成都市天府广场东御街口新出土的东汉李太守、裴太守碑,其性质应为德政碑,李碑碑主当为李膺。碑文表彰两位太守在顺帝后蜀郡和全国学校教育一度大衰退的背景下来到成都,大力振兴学校教育,为发展儒...
在对碑文内容进行仔细考订后,本文提出成都市天府广场东御街口新出土的东汉李太守、裴太守碑,其性质应为德政碑,李碑碑主当为李膺。碑文表彰两位太守在顺帝后蜀郡和全国学校教育一度大衰退的背景下来到成都,大力振兴学校教育,为发展儒家文化作出了显著的成绩。碑阴题名排序,学校教师学官经师居于特别突出的地位。洪水将李君碑冲倒,被裴太守在学校灾后修缮工程中再度竖立起来,说明碑石当年竖置在学校园区内。结合碑文内容,本文对西汉景帝末年以来成都兴学的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就不同时期汉代建筑、碑刻遗存的保护和研究情况,以及学校几度向西扩展延伸,到南宋蒙军焚烧成都,文翁学堂遭到彻底毁灭,元代以后成都府学迁修重建的情况一一进行考察,判定二碑当是汉代'文翁学堂'遗迹,其出土地点应为汉代至宋理宗端平三年期间蜀郡郡学、益州州学遗址所在地,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汉碑
文翁学堂
周公礼殿
石室书院
原文传递
题名
成都东御街出土汉碑为汉代文翁石室学堂遗存考——从文翁石室、周公礼殿到锦江书院发展史简论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勋燎
机构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出处
《南方民族考古》
2012年第1期107-172,共66页
文摘
在对碑文内容进行仔细考订后,本文提出成都市天府广场东御街口新出土的东汉李太守、裴太守碑,其性质应为德政碑,李碑碑主当为李膺。碑文表彰两位太守在顺帝后蜀郡和全国学校教育一度大衰退的背景下来到成都,大力振兴学校教育,为发展儒家文化作出了显著的成绩。碑阴题名排序,学校教师学官经师居于特别突出的地位。洪水将李君碑冲倒,被裴太守在学校灾后修缮工程中再度竖立起来,说明碑石当年竖置在学校园区内。结合碑文内容,本文对西汉景帝末年以来成都兴学的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就不同时期汉代建筑、碑刻遗存的保护和研究情况,以及学校几度向西扩展延伸,到南宋蒙军焚烧成都,文翁学堂遭到彻底毁灭,元代以后成都府学迁修重建的情况一一进行考察,判定二碑当是汉代'文翁学堂'遗迹,其出土地点应为汉代至宋理宗端平三年期间蜀郡郡学、益州州学遗址所在地,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成都汉碑
文翁学堂
周公礼殿
石室书院
分类号
K877.4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成都东御街出土汉碑为汉代文翁石室学堂遗存考——从文翁石室、周公礼殿到锦江书院发展史简论
张勋燎
《南方民族考古》
2012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