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韧性城市”背景下老城区闲置文脉空间开发策略研究——以平江历史街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郑皓 汤啸天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2期180-181,共2页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文脉空间受到了破坏,一些老街区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氛围。文章结合"韧性城市"的理念,旨在提升传统文脉空间的韧性。以平江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其闲置文脉空间的再开发进行研究。文章主要...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文脉空间受到了破坏,一些老街区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氛围。文章结合"韧性城市"的理念,旨在提升传统文脉空间的韧性。以平江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其闲置文脉空间的再开发进行研究。文章主要以GIS为研究平台,对文脉空间的选取以及开发策略进行研究。具体通过梳理文脉空间、制定评价体系、打分结果GIS可视化、针对性设计四个部分进行,并由此总结出四点策略与四点不足,希望对以后的文脉空间开发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文脉空间 GIS 评价体系 空间开发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文脉空间单元及其构型模式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任云英 吴晓晨 《城市建筑》 2020年第25期81-83,共3页
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城市建设的典型代表,它是自然生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要素在空间中的高度凝练,是追溯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现今在制度化的建设阶段,形成管理主体由国家逐级至各地方政府、从法... 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城市建设的典型代表,它是自然生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要素在空间中的高度凝练,是追溯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现今在制度化的建设阶段,形成管理主体由国家逐级至各地方政府、从法律规范到理论研究再到规划实践等完整的保护体系。然而,在当今完备的保护体系中,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建设过程依然面临着城市特色丧失、文化信息消解、城市缺少可感知的历史文化要素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活动中对城市遗产及其价值内涵的认知不足,并且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活动中缺少获取完整城市历史信息的方法路径。城市文脉记录着城市空间发展的脉络,在城市文脉语境中去赋予城市遗产"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意义,梳理城市遗产之间的关系,是全面解读名城历史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文章从城市文脉特征出发,提出并阐释文脉空间单元概念内涵及其构型模式,旨在提供一条基于城市遗产的城市历史信息获取路径,以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进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历史信息 城市遗产 城市文脉 文脉空间单元
下载PDF
全息视角下历史文化名城文脉空间单元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任云英 马玉箫 《城市建筑》 2019年第19期102-105,共4页
本文针对当前历史文化名城评价过程中,由于存在的历史信息空间关联性与历史空间过程连续性缺失造成的文脉空间价值转译不足的问题,提出利用文脉空间单元这一承载特定历史时期,且拥有相对完整文化信息的最小空间单位作为其评价的重要层次... 本文针对当前历史文化名城评价过程中,由于存在的历史信息空间关联性与历史空间过程连续性缺失造成的文脉空间价值转译不足的问题,提出利用文脉空间单元这一承载特定历史时期,且拥有相对完整文化信息的最小空间单位作为其评价的重要层次,找出其与历史文化信息结构的对应关系,以探寻基于文脉发展过程的价值内涵。并运用全息视角的逻辑与方法,对文脉显性信息、隐性信息及其相互的关联信息进行辨识,从而对文脉空间的价值内涵进行提取,初步建立了体现文脉空间整合的关联价值、文脉空间信息累积的印记价值与文脉传承的转译价值三大价值类型的空间价值评价因子模型,实现文脉信息有效信息价值的空间转译,以此作为完善和补充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与方法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文脉空间单元 全息 评价方法
下载PDF
职业教育园区规划设计中的特色文脉空间塑造——以宿州市职业教育园区概念性规划设计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可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4-137,共4页
文脉空间是职业教育园区的灵魂,但我国在职业教育园区的文脉空间塑造中往往过于强调标新立异,忽视了对文脉空间文化气息的诠释以及对尺度感、归属感的营造,因而造成了大而空的公共空间。基于此,文章提出职业教育园区文脉空间塑造应突出... 文脉空间是职业教育园区的灵魂,但我国在职业教育园区的文脉空间塑造中往往过于强调标新立异,忽视了对文脉空间文化气息的诠释以及对尺度感、归属感的营造,因而造成了大而空的公共空间。基于此,文章提出职业教育园区文脉空间塑造应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人文特色、场所精神与归属感,并结合宿州市职业教育园区概念性规划设计项目,从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实训空间与共享空间构建、多层次的文脉空间构建及开放空间体系下的人文要素应用等方面探讨了职业教育园区的特色文脉空间塑造方法,以期为我国同类职业教育园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园区 文脉空间 塑造 宿州市
下载PDF
“此在”中的“存在”——论城市文脉空间中公共艺术的时间美学 被引量:1
5
作者 汤雅莉 杨凯超 《雕塑》 2023年第3期54-57,共4页
中国城市在经历大规模的扩展与建设之后,进入了新的城市历史与文脉、美学与艺术的发掘与寻找之中。城市文脉空间作为历时与共时的融合,是城市文脉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物象表达,而作为城市文脉空间中人文精神符号的公共艺术,更承载着文脉空... 中国城市在经历大规模的扩展与建设之后,进入了新的城市历史与文脉、美学与艺术的发掘与寻找之中。城市文脉空间作为历时与共时的融合,是城市文脉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物象表达,而作为城市文脉空间中人文精神符号的公共艺术,更承载着文脉空间所赋予的时间与美学特性。文章立足“此在”这一哲学概念,从时间视域审视城市文脉空间中公共艺术的时间美学特征,并以西安地铁1号线上林路站公共艺术为例阐述城市文脉背景下站域性公共艺术时间美学的绽出,其目的在于为公共艺术的“存在”境域提供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在 城市文脉空间 公共艺术 时间美学 存在
原文传递
校园规划视角下的文脉传承规划策略——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校园规划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子成 甄玮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4期20-24,共5页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校园规划在分析其文脉传承的基础上,对其文化要素以及与之相关的空间组织等方面做了相应的探讨,以探寻传承校园文化的文脉空间组织模式,为合理、科学地做好校园规划的文化建设提供可行的发展引导模式。
关键词 校园规划 文脉传承 文化要素 文脉空间组织
下载PDF
让音乐再次凝固 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设计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徐风 马长宁 周韵冰 《时代建筑》 2009年第2期130-135,共6页
文章以音乐的注释出发,介绍了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的设计构思与过程,从音符组团、历史文脉、空间渗透中赋予了建筑的新的寓意。
关键词 音乐 符号 文脉空间 错层
下载PDF
根植本土文化的大学校园规划研究——以邵阳本土文化为例
8
作者 沈晓晨 唐智莉 +2 位作者 杨光 邓超鸿 郑玲 《门窗》 2017年第9期193-194,共2页
本文通过对邵阳市各地历史文化地段、地方典籍以及国内外优秀校园规划案例的研究,分析了根植本土文化的大学校园规划所具有的内涵和价值,并探讨了在文化多元背景下,从前期规划、自然和人文的保护与构建到建筑设计层面再到场所文脉空间... 本文通过对邵阳市各地历史文化地段、地方典籍以及国内外优秀校园规划案例的研究,分析了根植本土文化的大学校园规划所具有的内涵和价值,并探讨了在文化多元背景下,从前期规划、自然和人文的保护与构建到建筑设计层面再到场所文脉空间建构三方面,对如何做到根植本土文化的大学校园规划进行了探讨,以回应"根植本土文化的大学校园规划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规划 本土文化 文脉空间
下载PDF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及对策 被引量:42
9
作者 曹昌智 《中国名城》 2011年第3期20-30,共11页
深刻阐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提出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采取积极的应对思路、战略和公共政策,促进保护与发展相辅相成,和谐共赢,力主走出大拆大建改造误区,坚持形态保护与文脉传承统一,通过控制-整治-更新的合理途径,有效保护... 深刻阐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提出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采取积极的应对思路、战略和公共政策,促进保护与发展相辅相成,和谐共赢,力主走出大拆大建改造误区,坚持形态保护与文脉传承统一,通过控制-整治-更新的合理途径,有效保护文化遗产,为现代经济社会服务,创造辉煌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与发展 改造或更新 空间形态和历史文脉
下载PDF
The Study Urban Context,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Industrial Tourism: Example of the Nord-Pas de Calais in France
10
作者 Szymon Opania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6年第11期1279-1287,共9页
The ongoing processes of spatial transformation of post-industrial regions 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 and they show new possibilities of development but they are also related with new challenges. A deep analysis of ... The ongoing processes of spatial transformation of post-industrial regions 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 and they show new possibilities of development but they are also related with new challenges. A deep analysis of known patterns must be an important lesson as, first of all, we observe transformation of other regions, which gives rise to a question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positive model solutions in other urban contexts. Moreover, in every action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region with traditions, we should use every potential, understood as accumulated energy and closed in facilities, individuals and their mutual relations.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1) a short history of Nord-Pas de Calais; (2) a significant introduction to history and spatial issues; (3) a description of corrective measures undertaken on the basis of, e.g., an urban analysis from the moment of taking a decision on ceasing coal mine extraction until today; (4) a description of"a concept for the region"; (5) conclusions---including a catalogue of actions, prepared by the author, where an important aspect will be the use of elements of spatial values and spatial identity of regions in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spatial,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article, the results of studies conducted in years 2010-2015, based on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strategic documents analysis and an on-site visit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development regional projects region transformation spatial valu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