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鲁迅之“芝麻”与“芝麻油”的文艺创作思想
1
作者 刘银波 《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第25期206-206,共1页
鲁迅认为,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是:文艺依赖于社会而又能动地影响社会。社会生活是艺术创造的唯一源泉。典型化是文艺有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鲁迅 文艺创作 文艺与社会的关系
下载PDF
精神危机是如何克服的?——陈映真的1980年代
2
作者 赵刚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130,共54页
1978年台美断交,翌年“美丽岛事件”爆发,国民党内外交困,“台独”势头明显看涨。同时,大众消费主义社会俗艳登场,在欢快柔佞之中,与分离主义一道无声扼杀了1970年代从“保钓”到新诗论战再到乡土文学论战一路艰难育出的进步之苗。在这... 1978年台美断交,翌年“美丽岛事件”爆发,国民党内外交困,“台独”势头明显看涨。同时,大众消费主义社会俗艳登场,在欢快柔佞之中,与分离主义一道无声扼杀了1970年代从“保钓”到新诗论战再到乡土文学论战一路艰难育出的进步之苗。在这个新形势挑战下,陈映真偏逢“‘文革’真相”所导致的精神危机。本文试图知人论事,勾勒陈映真在“后‘文革’”与“后美丽岛”的双重语境下直面挑战与危机,为思想寻找出路的颠踬足迹。陈映真思想重整的范围宏大,包括了社会与文艺、人民、宗教、大众消费社会、第三世界、知识分子等重要范畴。1984年下半开始筹划的一个全新的、结合摄影与报告文学的事业──《人间》杂志,即此一思想重整计划的一图文并茂的表达形式。直至1987年顷的1980年代,是陈映真思想最包容进取但同时也充满张力的一个时期,展现了重要的且不乏内在矛盾张力的思想探索。1987年的解严与所谓“自由化”所导致的分离主义自由化,构成了对陈映真的新一波严峻考验,使他在完成了小说《赵南栋》之后,长达十二年停止创作,并展开了1990年代对中国台湾社会的“社会性质论”的探索等议题……本文旨在勾勒陈映真从1979年到1987年面对危机的真诚而艰难的思想努力,重新评估当代中国台湾流行的以1987年解严为历史叙事起点的“进步史观”,并邀请两岸读者共同探讨这一努力对吾人而言的今日思想与精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中国台湾1980年代 文艺与社会 大众消费社会 第三世界 知识分子论
原文传递
外国“良规”下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以黄新波早期木刻为例
3
作者 宋晗硕 《美术文献》 2022年第11期47-49,共3页
自新文化运动以后,文艺界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处理呈现出明显的社会功用倾向,并由此展开了不同方向的探索,新兴木刻运动的推进便绕不开民族形式与外国形式间关系的处理问题。因创作者所处成长环境差异、社会环境不同等内外因素... 自新文化运动以后,文艺界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处理呈现出明显的社会功用倾向,并由此展开了不同方向的探索,新兴木刻运动的推进便绕不开民族形式与外国形式间关系的处理问题。因创作者所处成长环境差异、社会环境不同等内外因素的影响,新兴木刻的青年艺术家们形成了有所偏倚的木刻作风。黄新波作为当时颇有影响力的上海青年木刻家,在学习和吸取外国版画艺术形式方面具有代表性,从其早期的木刻作品可以窥见中国木刻美术现代化进程起步阶段的面貌以及在外国“良规”下中国青年艺术家对文艺与社会关系的处理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新波早期木刻 普罗艺术 苏式版画 文艺与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