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狂”考论——跨文化视域下文艺创作心理探析
1
作者 庄振富 《跨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26-49,195,共25页
古今文艺家普遍承认文艺创作中存在迷狂心理现象。古希腊时代,迷狂即具有灵感的特质,但被柏拉图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近代启蒙思想和德国古典哲学将迷狂的外在神灵的特征转化为天才的创造力,人的自觉、主体的高扬以及对于知识的重视和追... 古今文艺家普遍承认文艺创作中存在迷狂心理现象。古希腊时代,迷狂即具有灵感的特质,但被柏拉图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近代启蒙思想和德国古典哲学将迷狂的外在神灵的特征转化为天才的创造力,人的自觉、主体的高扬以及对于知识的重视和追求是迷狂的时代背景。二战后的现代社会,克罗齐、柏格森、弗洛伊德等人分别以直觉说和无意识理论来阐释文艺创作心理。从古希腊到现代社会,西方文化对迷狂心理的论说体现出“由非理性到无意识”的演进路径。另外,中国文艺传统中的虚静、天机、兴会、妙悟等概念皆与迷狂有共通之处,需要将之放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比较异同。除此之外,原始文化中的迷狂现象具有浓厚的萨满教巫术色彩,先民的“艺术创作”被认为与特定的巫术仪式密切相关。总而言之,从跨文化的角度考察文艺创作中的迷狂心理,可以看到不同社会和历史阶段对“迷狂”做出的多样性的解释和哲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狂 灵感 跨文化 文艺创作心理
原文传递
现代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2
作者 胡经之 王岳川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1-12,共12页
综观中外现代文艺研究的方法,基本趋向有四:一是重文艺创作心理的研究,二是重文艺本体的研究,三是重文艺接受过程的研究,四是重文艺的社会条件的研究.现代文艺学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把文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关键词 文艺学方法 文艺创作心理 文艺本体 文艺接受
下载PDF
个性心理结构的可颖悟性与不可解析性
3
作者 王舟波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3期38-43,共6页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看起来与他童年、少年的伙伴们别无二致的人,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文学艺术家?成为一个述说着不尽的扣人心弦的动人故事。
关键词 个性心理结构 伙伴们 文学艺术家 解析性 文学心理 阿尔波特 列昂捷夫 文艺创作心理 苏联心理 个性理论
下载PDF
浅谈文学创作中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的异同
4
作者 邓英樱 《大理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1期85-89,共5页
形象思维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长时期以来已无更多异议,大量专家学者对形象思维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几年来,由于思想开放,观念更新,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使我们在进一步认识形象思维的同时,开始对文学创作活动中的另一思维方... 形象思维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长时期以来已无更多异议,大量专家学者对形象思维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几年来,由于思想开放,观念更新,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使我们在进一步认识形象思维的同时,开始对文学创作活动中的另一思维方式——灵感思维有一定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感思维 文学创作 思维过程 顿悟思维 意识过程 推理判断 研究方法 文艺创作心理 主体性 研究成果
下载PDF
潜意识说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
5
作者 刘文丽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2年第1期72-75,共4页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潜意识说法不一。人类文化的发展证明了潜意识的存在,对潜意识学说进行必要的阐释。并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悲剧创作。潜意识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潜意识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特点和规律应...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潜意识说法不一。人类文化的发展证明了潜意识的存在,对潜意识学说进行必要的阐释。并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悲剧创作。潜意识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潜意识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特点和规律应有一个较比确切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近代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 潜意识 精神世界 悲剧创作 文艺创作心理
下载PDF
戏曲·时代·参与意识
6
作者 辛冠军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8-30,共3页
一中国戏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载体。因此,对中国戏曲的解释,除了肯定它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外,还应将它纳入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哲学的范畴,绝不能把它从民族意识整体中人为地分离出来。英国美学家贡布里希说过:“一切艺术都源出于... 一中国戏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载体。因此,对中国戏曲的解释,除了肯定它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外,还应将它纳入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哲学的范畴,绝不能把它从民族意识整体中人为地分离出来。英国美学家贡布里希说过:“一切艺术都源出于人类的心灵,出自我们对世界的反应,而非出自可视世界本身。”(贡布里希“论艺术再现”《美术译丛》1985年第一期)从文艺创作心理学上去分析,戏曲的发展流变,从本体上是一种“双方逆反运动”。即主体与客体(艺术与现实)相互观照,积极参与,使得主体客观化,客体主观化,也即用艺术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创作 文艺创作心理 艺术再现 中国戏曲 审美价值 贡布里希 中国民族文化 主观化 元杂剧 《窦娥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