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回应文艺学学术事件岂能如此“非学术化”——对詹明信、齐泽克、白露等82位国际知名学者关于“汪晖事件”公开信的学术批评
被引量:
5
1
作者
郑惠生
《华文文学》
2010年第5期59-68,共10页
由于82位国际知名学者联合签署的公开信所涉及到的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该信内容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失,所以,这里打算对其(中译文)进行学术性的批评。国际学者们的这封信不仅对中国学术界建立良好的学术秩序是有害的,而且除客观上施加压力外...
由于82位国际知名学者联合签署的公开信所涉及到的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该信内容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失,所以,这里打算对其(中译文)进行学术性的批评。国际学者们的这封信不仅对中国学术界建立良好的学术秩序是有害的,而且除客观上施加压力外,丝毫也没有替清华大学分忧,明显表现出"重汪晖轻清华"的错误倾向。在这个国际团队中,竟还有诸如詹明信这样的国际顶级学者。他在这封"很没学术水平"的公开信上签字,表明一个学者不论他的学识有多渊博,也不论他的学术地位权威到什么程度,在学术问题上,只要他还不够冷静和审慎,他照样会失手,照样会丢丑。毋庸置疑的是,在至今还未解决的令国际学者们揪心的"汪著涉嫌剽窃事件"中,互联网和报纸的介入是高度积极的,而包括文艺学期刊在内的学术期刊则明显很不到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前学术期刊中的文艺学批评缺失严重",也说明中国文艺学界和学术期刊界的"学术批评建设"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
批评
国际知名学者
学术
剽窃指控
文艺学学术事件
汪晖
事件
公开信
非
学术
化
清华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者回应“文艺学学术事件”当遵循学术规范——对林毓生教授“汪晖涉嫌抄袭”意见的学术批评兼与李陀、王斑、陈晓明、王晓明诸位先生商榷
被引量:
3
2
作者
郑惠生
《华文文学》
2012年第1期99-111,共13页
诸如抄袭之类的不正学风在当前整个学界腐败中只是末流,而学界腐败又与政治腐败、经济腐败相勾连并以之为根基。故而,仅仅惩治一些学术不端者,对于中国大陆"不正学风"的"改正",只能是杯水车薪。进而言之,中国大陆...
诸如抄袭之类的不正学风在当前整个学界腐败中只是末流,而学界腐败又与政治腐败、经济腐败相勾连并以之为根基。故而,仅仅惩治一些学术不端者,对于中国大陆"不正学风"的"改正",只能是杯水车薪。进而言之,中国大陆要有良好的学术秩序和风气,还须走很长很长的路。林毓生教授关于"汪晖涉嫌抄袭"事件的意见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其基本精神值得高度肯定。相反,王斑教授、陈晓明教授等先生的看法"负价值"大而"正价值"小。诚然,对作为接受采访时说的话以及仓促写成的公开信或短文,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像对待学术论文那样要求它达到论证充分、措词严谨、结构完整的水平。但既然是学术者针对"文艺学学术事件"的言说,其言说就必须首先做到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不背离"科学精神",能遵循学理和相关的规范,不然,便会给学术界添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
批评
文艺学学术事件
学术
规范
学术
道德
汪晖涉嫌抄袭
国家
学术
形象
清华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回应文艺学学术事件岂能如此“非学术化”——对詹明信、齐泽克、白露等82位国际知名学者关于“汪晖事件”公开信的学术批评
被引量:
5
1
作者
郑惠生
机构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
出处
《华文文学》
2010年第5期59-68,共10页
文摘
由于82位国际知名学者联合签署的公开信所涉及到的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该信内容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失,所以,这里打算对其(中译文)进行学术性的批评。国际学者们的这封信不仅对中国学术界建立良好的学术秩序是有害的,而且除客观上施加压力外,丝毫也没有替清华大学分忧,明显表现出"重汪晖轻清华"的错误倾向。在这个国际团队中,竟还有诸如詹明信这样的国际顶级学者。他在这封"很没学术水平"的公开信上签字,表明一个学者不论他的学识有多渊博,也不论他的学术地位权威到什么程度,在学术问题上,只要他还不够冷静和审慎,他照样会失手,照样会丢丑。毋庸置疑的是,在至今还未解决的令国际学者们揪心的"汪著涉嫌剽窃事件"中,互联网和报纸的介入是高度积极的,而包括文艺学期刊在内的学术期刊则明显很不到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前学术期刊中的文艺学批评缺失严重",也说明中国文艺学界和学术期刊界的"学术批评建设"任重道远。
关键词
学术
批评
国际知名学者
学术
剽窃指控
文艺学学术事件
汪晖
事件
公开信
非
学术
化
清华大学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者回应“文艺学学术事件”当遵循学术规范——对林毓生教授“汪晖涉嫌抄袭”意见的学术批评兼与李陀、王斑、陈晓明、王晓明诸位先生商榷
被引量:
3
2
作者
郑惠生
机构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
出处
《华文文学》
2012年第1期99-111,共13页
文摘
诸如抄袭之类的不正学风在当前整个学界腐败中只是末流,而学界腐败又与政治腐败、经济腐败相勾连并以之为根基。故而,仅仅惩治一些学术不端者,对于中国大陆"不正学风"的"改正",只能是杯水车薪。进而言之,中国大陆要有良好的学术秩序和风气,还须走很长很长的路。林毓生教授关于"汪晖涉嫌抄袭"事件的意见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其基本精神值得高度肯定。相反,王斑教授、陈晓明教授等先生的看法"负价值"大而"正价值"小。诚然,对作为接受采访时说的话以及仓促写成的公开信或短文,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像对待学术论文那样要求它达到论证充分、措词严谨、结构完整的水平。但既然是学术者针对"文艺学学术事件"的言说,其言说就必须首先做到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不背离"科学精神",能遵循学理和相关的规范,不然,便会给学术界添乱。
关键词
学术
批评
文艺学学术事件
学术
规范
学术
道德
汪晖涉嫌抄袭
国家
学术
形象
清华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回应文艺学学术事件岂能如此“非学术化”——对詹明信、齐泽克、白露等82位国际知名学者关于“汪晖事件”公开信的学术批评
郑惠生
《华文文学》
201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学者回应“文艺学学术事件”当遵循学术规范——对林毓生教授“汪晖涉嫌抄袭”意见的学术批评兼与李陀、王斑、陈晓明、王晓明诸位先生商榷
郑惠生
《华文文学》
201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