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构文艺场域与文艺机制(1949-1956) 被引量:2
1
作者 杜英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7-91,96,共6页
本文试图通过具体文艺作品的生产与流通,分析推动共和国初期文艺机制变革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探索文艺生产场域的运作逻辑,如文艺政策对于"工农兵写作"与"写工农兵"的偏向,文艺部门对于个体写作的介入等。另一方面... 本文试图通过具体文艺作品的生产与流通,分析推动共和国初期文艺机制变革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探索文艺生产场域的运作逻辑,如文艺政策对于"工农兵写作"与"写工农兵"的偏向,文艺部门对于个体写作的介入等。另一方面,探索文艺评价场域的运作规则,如文艺发表空间的"边界"规范,文艺评价体系对"事功"的偏移等。本文试图借此揭示1949年后各场域间的结构关系如何赋形于文艺生产之中,促进并维护文艺系统的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兵写作 文艺场域 文艺机制
下载PDF
论后期延安文艺批评与监督机制的形成 被引量:8
2
作者 袁盛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2-109,共8页
文艺整风后新的文艺批评形态和文艺审查、监督机制的初步形成,是促使后期延安文学赖以形成的必然环节之一。文艺批评在整风期间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它由对于文艺的批评完全指向了对于创作主体的思想批判,并转化为一种高度组织化的规训与... 文艺整风后新的文艺批评形态和文艺审查、监督机制的初步形成,是促使后期延安文学赖以形成的必然环节之一。文艺批评在整风期间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它由对于文艺的批评完全指向了对于创作主体的思想批判,并转化为一种高度组织化的规训与惩罚手段。它与当时日趋体制化的文化管制和审查机制一起,最终导致了延安文人自由创作和自由心态的终结。在中共新的意识形态完整崛起和确立的历史时期,它们的出现无疑具有历史必然性。它们在积极意义上保证和促动了新的延安文学的形成,故必须采取复杂化眼光来对之予以历史性的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延安文学 延安文人 文艺批评与监督机制
下载PDF
现代传媒的发展与文艺生产机制的转型——以鸳鸯蝴蝶派和都市情感剧为例
3
作者 江月华 赵小军 《巢湖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8-61,共4页
鸳鸯蝴蝶派文学和都市情感剧在特定的时代经济背景下,依托现代传媒业而形成了特定的文艺生产机制,即二者都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介的便利,将文艺的创作与接受纳入了市场运行的轨道。有鉴于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二者进行观照,不仅可以揭示... 鸳鸯蝴蝶派文学和都市情感剧在特定的时代经济背景下,依托现代传媒业而形成了特定的文艺生产机制,即二者都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介的便利,将文艺的创作与接受纳入了市场运行的轨道。有鉴于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二者进行观照,不仅可以揭示报纸、文艺副刊、电影电视与文艺发展的关系,而且可以审视现代传播机制下文艺生产的诸多积弊,进而试图在反思、"去魅"基础上,合理规划文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蝴蝶派 都市情感剧 传媒 文艺生产机制
下载PDF
法国文艺评价机制初探——文学奖项带来的春天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焰明 张曼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88-92,159,共6页
法国文学一直葆有其独特且持久的生命力,其文学奖项之多更是其它国家所不能比拟的,而这些文学奖项与图书销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干预、主流媒体的良好导向以及读者、出版社、作者联动机制的动态调节下,法国文坛为... 法国文学一直葆有其独特且持久的生命力,其文学奖项之多更是其它国家所不能比拟的,而这些文学奖项与图书销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干预、主流媒体的良好导向以及读者、出版社、作者联动机制的动态调节下,法国文坛为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写作交流平台,健全了文学批评体制,为读者阅读提供了及时可信的选择参考。法国这种文学大环境的形成,为中国文艺评价机制的健全进而为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文学奖项 图书销量 中国文艺评价机制
下载PDF
“文革”主流文艺创作的生产机制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有楠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6年第1期81-89,共9页
通过不同的主导方式,即对红卫兵文艺创作的规约,对革命样板戏的'定制',以及透过革命样板戏对其他文艺创作的示范,主流意识形态基本将'文革'期间的文学创作圈定在合乎自身目的的范畴之内。可以说,在此种生产机制下完成... 通过不同的主导方式,即对红卫兵文艺创作的规约,对革命样板戏的'定制',以及透过革命样板戏对其他文艺创作的示范,主流意识形态基本将'文革'期间的文学创作圈定在合乎自身目的的范畴之内。可以说,在此种生产机制下完成生产的革命样板戏等'文革'文艺创作,一方面借助对权力的依附而于'文革'期间成为主流,甚至一度登上'经典'的高地;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被权力吞噬掉应有的文艺品格,而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声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主流文艺创作 红卫兵文艺 革命样板戏 文艺生产机制
下载PDF
论文艺制度的构成要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利群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5-70,共6页
 文艺制度是保障文艺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文艺制度的构成要素一方面指物态化的体制、建制、设施、组织、社团等;另一方面指意识观念化的方针、政策、措施、规定及其文化传统和文化惯例等。文艺制度体系中的文艺生产制度、文...  文艺制度是保障文艺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文艺制度的构成要素一方面指物态化的体制、建制、设施、组织、社团等;另一方面指意识观念化的方针、政策、措施、规定及其文化传统和文化惯例等。文艺制度体系中的文艺生产制度、文艺检查制度、文艺评价制度、文艺市场制度、文艺保护制度等构成内容的系统性使之成为统一协调的整体,通过自我调节不断丰富和完善,也不断改革和发展,因而强化文艺制度的制度化建设和法制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制度 文艺体制 文艺机制 制度化 法制化 构成要素 表达形式
下载PDF
论文艺的科学发展观及文艺制度的建设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利群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6-61,共6页
文艺的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党的三代领导人的文艺思想中,指导延安文艺、新中国文艺、新时期文艺及文艺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文艺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为文艺的社会发展观、文艺的科学辩证发展观、文艺的创新发展观和文艺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党的... 文艺的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党的三代领导人的文艺思想中,指导延安文艺、新中国文艺、新时期文艺及文艺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文艺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为文艺的社会发展观、文艺的科学辩证发展观、文艺的创新发展观和文艺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措施、法规及其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文艺制度、体制、建制、机制的实施,保障了文艺的健康顺利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文艺及文艺制度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文艺发展观 文艺制度 制度化建设 文艺机制
下载PDF
文艺大众化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培春 《科学.经济.社会》 2015年第2期174-178,183,共6页
文艺形式由于和人民大众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和深入人心的影响力,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历来就很重视文艺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因此从文艺领域入手,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历史进程及现实需要,研究文... 文艺形式由于和人民大众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和深入人心的影响力,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历来就很重视文艺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因此从文艺领域入手,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历史进程及现实需要,研究文艺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问题,揭示用文艺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殊规律和有效途径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目的是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般规律和文艺形式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厘清政治宣传教育的一般规律和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找到恰当的契合点,从而充分发挥文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和实践方面的作用,拓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文艺大众化 文艺形式 文艺传播实践机制
下载PDF
文艺娱乐低俗化:成因、危害及其矫正
9
作者 车晓彦 刘昭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4-188,共5页
文艺娱乐是文艺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但有高雅和低俗之分。造成文艺娱乐低俗化的成因在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受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浸染;部分文艺作者缺失必备的艺术素养;文艺批评流于形式。其危害是践踏了文艺的审美功能;钝化了文艺受众... 文艺娱乐是文艺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但有高雅和低俗之分。造成文艺娱乐低俗化的成因在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受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浸染;部分文艺作者缺失必备的艺术素养;文艺批评流于形式。其危害是践踏了文艺的审美功能;钝化了文艺受众的审美感受力;扼杀了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延缓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速度和效率。基于此,应采取的矫正举措为:鼓励文艺工作者勇于文化担当;创造崇尚高雅艺术的文化氛围;培育健康有益的文艺批评生态;建立低俗文艺产品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娱乐 低俗化 审美功能 文艺批评 文艺产品监管机制
下载PDF
“样板戏”概念的生成、经典化及反思——从两部当代文学史的相关叙述谈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斌 《宜宾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77-84,92,共9页
关于“样板戏”“革命样板戏”等概念生成的时间,当代文学史著述多有不确,且忽略了概念生成、衍变所富含的社会历史内涵。其实“样板戏”的概念,早在1966年底就已经频繁出现,在与相似概念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竞争性博弈后,于1967年5月借纪... 关于“样板戏”“革命样板戏”等概念生成的时间,当代文学史著述多有不确,且忽略了概念生成、衍变所富含的社会历史内涵。其实“样板戏”的概念,早在1966年底就已经频繁出现,在与相似概念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竞争性博弈后,于1967年5月借纪念《讲话》25周年相关文件和活动,得到明确定型、传播推广,并最终晋升为指称此一时期代表性文艺作品的主导性概念。关注“样板戏”概念的生成,并非仅在史料上落实一个不确切的知识,而是要从诸多概念并行到一个概念特出的过程中,看到特定历史阶段中文艺机制的某些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板戏 文学史 概念 文艺机制
下载PDF
Utopian Theatre and Subjectivity Reconstruction Rethinking on the Artistic Spirit of Minjian Theatre
11
作者 YANG Z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11期1391-1400,共10页
Minjia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recent scholarly research. It is widely used by scholars to indicate specific social and cultural spaces existing beyond the control of state power, therefore, minjian social... Minjia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recent scholarly research. It is widely used by scholars to indicate specific social and cultural spaces existing beyond the control of state power, therefore, minjian social-cultural spaces are more often than not marginal and peripheral. In the field of performing arts, minjian theatre refers to performances produced by private theatre companies as opposed to state-run groups. These private companies or grass-root groups, without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government, produce artistic expressions that reflect current social reality to a certain extent. For a long time, the study of minjian theatre has been framed as forms of resistance against the ideology propagated by state-run theatres. Based on this paradigm,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ase analysis of Shanghai minjian theatre companies, attempts to illuminate the production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minjian theatres. In so dong,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aesthetic and social-political values of minjian theat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jian Theatre Theatrical Practice Utopian Theatre
下载PDF
从年画、宣传画、连环画重读谢晋电影
12
作者 张小迪 《电影评论》 2023年第9期14-26,共13页
通过挪用与转换当时流行大众文化话语和媒介形式,实现通俗趣味与意识形态的贯通,是谢晋电影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一方面反映出他对不同时期流行通俗美术媒介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折射着新中国大众美术的发展历程,更串联着新中国现代文化进... 通过挪用与转换当时流行大众文化话语和媒介形式,实现通俗趣味与意识形态的贯通,是谢晋电影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一方面反映出他对不同时期流行通俗美术媒介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折射着新中国大众美术的发展历程,更串联着新中国现代文化进程中民间艺术与电影等艺术媒介的互动机制。本文通过跨媒介的视角,重读《黄宝妹》《大李、小李与老李》《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等影片,还原和分析谢晋电影对年画、宣传画和连环画等大众美术媒介的借鉴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钩沉出新中国大众美术的变迁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晋电影 大众美术 通俗文化 文艺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