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到生活中、到习俗中去寻找模型”——对贺拉斯《诗艺》的文艺民俗批评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云安 陈勤建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0-87,105,共9页
文艺民俗批评以文艺人学观和文化民俗基因理论为基准,探讨文艺批评术语形成、批评空间构建、批评原理阐释和具体文艺批评实践等各个环节所受到的民俗沾溉。从有形物质民俗生活相、无形心意民俗生活相和行为社会民俗生活相等方面对贺拉... 文艺民俗批评以文艺人学观和文化民俗基因理论为基准,探讨文艺批评术语形成、批评空间构建、批评原理阐释和具体文艺批评实践等各个环节所受到的民俗沾溉。从有形物质民俗生活相、无形心意民俗生活相和行为社会民俗生活相等方面对贺拉斯《诗艺》的民俗予以梳理,可以生动展示其贵妍多姿的文艺民俗图。这些民俗意蕴的生成,取决于贺拉斯对其文艺民俗的文学批评观念表达。他不仅首次确立了"合式"、"合理"和"寓教于乐"的文学批评范式,还根据民俗承载的民俗事理、民俗情趣与其批评观点之间的意义关联来随"俗"赋意:采掇民俗事理以直赋其意;化撷民俗理趣以类比推演;指摘民俗"馊"弊以皈依正意;激活民俗意象以转深其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艺》 文艺民俗 民俗叙事 文艺民俗批评
下载PDF
文艺民俗学学科回望 被引量:4
2
作者 柯玲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104,共7页
文艺民俗学是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的文艺新学科。20多年来,文艺民俗学取得了喜人的研究成果。文艺民俗学学科的提出和确立本身有不同的学科立足点;文艺民俗学通过高校教育、师资培训和科研切磋等多种途径培养和壮大学术研究队伍;... 文艺民俗学是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的文艺新学科。20多年来,文艺民俗学取得了喜人的研究成果。文艺民俗学学科的提出和确立本身有不同的学科立足点;文艺民俗学通过高校教育、师资培训和科研切磋等多种途径培养和壮大学术研究队伍;通过构建学术理论、开展批评实践,投身文化保护等行动,使学术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提升,学科应用色彩越来越强。文艺民俗学的前景广阔,但学科理论尚待进一步完善,如学科归属问题尚需进一步研讨、文艺民俗批评理论急需进行系统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民俗 研究队伍 研究领域 文艺民俗批评 学术前景
下载PDF
文艺民俗学的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3
3
作者 韩雷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24-30,共7页
以民俗学为背景的学者从借助民俗学破案释疑到建立独立的文艺民俗学学科,所走乃是一条自觉建构理论的路径,而从事现当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学者走的却是一条批评实践的路径。文艺民俗学的理论建构如今遭遇瓶颈,文艺民俗学的批评实践与理论... 以民俗学为背景的学者从借助民俗学破案释疑到建立独立的文艺民俗学学科,所走乃是一条自觉建构理论的路径,而从事现当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学者走的却是一条批评实践的路径。文艺民俗学的理论建构如今遭遇瓶颈,文艺民俗学的批评实践与理论建构亦未形成良性互动。从文艺民俗学的意识形态、符号和学科属性等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反思,或许有助于我们突破当前文艺民俗学理论建构的瓶颈;通过对作家文学的文艺民俗批评以盘活文艺民俗学理论谱系亦并非一种奢望。而走向文化批评才是文艺民俗学成功突围学科困境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 民俗 困境 文艺民俗批评
下载PDF
多维度视角下的文艺民俗学研究
4
作者 韩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5-8,共4页
文艺民俗学作为一门新学科,还停留在再现式研究阶段,视角显得单一。应置于意识形态、符号以及学科身份等维度下进行观照,同时警惕理论主义。在多维度视角下重建文艺民俗批评的设想,即文艺民俗的审美维度、意识形态维度和符号维度构成文... 文艺民俗学作为一门新学科,还停留在再现式研究阶段,视角显得单一。应置于意识形态、符号以及学科身份等维度下进行观照,同时警惕理论主义。在多维度视角下重建文艺民俗批评的设想,即文艺民俗的审美维度、意识形态维度和符号维度构成文艺民俗批评的三大维度,文艺民俗学研究才会融贯民俗学和文艺学两大学科,形成一门名副其实的新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民俗 原生态民俗 维度 文艺民俗批评 民俗事象
下载PDF
文艺民俗学研究的反思
5
作者 韩雷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10,共4页
本文在梳理文艺民俗学研究史的基础上,对当前文艺民俗学研究提出四条反思意见:意识形态维度缺失,符号维度缺失,学科身份模糊及理论主义。进而提出在多维度视角下重建文艺民俗批评的设想,即文艺民俗的审美维度、意识形态维度和符号维度... 本文在梳理文艺民俗学研究史的基础上,对当前文艺民俗学研究提出四条反思意见:意识形态维度缺失,符号维度缺失,学科身份模糊及理论主义。进而提出在多维度视角下重建文艺民俗批评的设想,即文艺民俗的审美维度、意识形态维度和符号维度构成文艺民俗批评的三大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民俗 原生态民俗 维度 文艺民俗批评 民俗事象
下载PDF
民俗对于文学究竟意味着什么 被引量:8
6
作者 霍九仓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63,156,共4页
民俗对于文学意味着什么?这是文艺民俗学的核心问题,但是,迄今为止,对此的讨论依然是不充分的。要讨论民俗对于文学的意义,就必须认识民俗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厘清民俗的本质。由此而论,作为人类生活的传承文化,从本身来看,民俗是日常... 民俗对于文学意味着什么?这是文艺民俗学的核心问题,但是,迄今为止,对此的讨论依然是不充分的。要讨论民俗对于文学的意义,就必须认识民俗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厘清民俗的本质。由此而论,作为人类生活的传承文化,从本身来看,民俗是日常生活合法性的一种资源;从外部来看,民俗是生命存在方式的区别性特征;从内部来看,民俗是社群内部认同的标志。作家在创作中正确理解并合理把握民俗的内涵,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艺民俗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文艺创作 文艺民俗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