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复观的文艺阐释学思想
1
作者 严旭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9-64,共6页
作为新儒家学派代表,徐复观以儒道思想为根基,结合中国古典阐释学实践经验,引入西方话语理论,立足于中国古典诗歌和绘画等艺术作品,形成了独具中国风格和气派的阐释学思想。他提出,对文艺作品的阐释要以“追体验”的方式实现阐释主客体... 作为新儒家学派代表,徐复观以儒道思想为根基,结合中国古典阐释学实践经验,引入西方话语理论,立足于中国古典诗歌和绘画等艺术作品,形成了独具中国风格和气派的阐释学思想。他提出,对文艺作品的阐释要以“追体验”的方式实现阐释主客体之间艺术精神的融通契合。他还运用“心斋坐忘”与“共许”等概念解决了阐释过程中出现的相对主义和强制阐释等难题。他的辩证的阐释学方法论,为建构中国阐释学开拓了新的思路和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文艺阐释 追体验 相对主义 强制阐释
下载PDF
思与诗对话:海德格尔文艺阐释观研究
2
作者 陈嘉玲 张通 《新传奇》 2023年第30期11-13,共3页
马丁·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诗人哲学家”,他通过对荷尔德林等人作品的阐释,将诗与思融合起来,彻底颠覆了西方哲学传统中思与诗对立的观点。“思与诗对话”作为“思之必须”,是海德格尔独特的文艺阐释观,是在其关于“此在... 马丁·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诗人哲学家”,他通过对荷尔德林等人作品的阐释,将诗与思融合起来,彻底颠覆了西方哲学传统中思与诗对立的观点。“思与诗对话”作为“思之必须”,是海德格尔独特的文艺阐释观,是在其关于“此在”的“生存论—存在论”哲学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思与诗对话”作为“思之必须”,是海德格尔对诗歌或艺术进行深刻而冷静“运思”的必然结果。“思与诗对话”的文艺阐释模式,既有其鲜明的独特性,也免不了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思与诗对话 文艺阐释
下载PDF
“戏”说革命: “反历史主义”戏改倾向及其文艺阐释系统再考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炼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4-182,共9页
"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对于重塑民族国家理想、变革政治文化体制、建构人民主体形象等具有标志性和寓言式的历史蕴涵。在有关"反历史主义"的戏改倾向及其大讨论中,国家政治意识形态本身所含的诸多要求之间彼此牵掣... "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对于重塑民族国家理想、变革政治文化体制、建构人民主体形象等具有标志性和寓言式的历史蕴涵。在有关"反历史主义"的戏改倾向及其大讨论中,国家政治意识形态本身所含的诸多要求之间彼此牵掣而产生的种种张力与制约,即通过政策实践、文艺批评、讨论乃至批判等文化生产机制来发挥其内部新陈代谢的自我调控功能。这也就是主导着旧剧改造及其文艺阐释系统的意识形态威力与限度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 国家政治意识形态 文艺阐释系统
下载PDF
“元语言”观念考察及其对文艺阐释活动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伏飞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64,共8页
西方现代逻辑学、语言哲学从形式语义学角度对"元语言"所进行的论证,主要服务于命题语义逻辑结构的分析及语义真值条件的研究。符号学从人类整个符号系统之符号意义解释的层面对"元语言"所进行的符号解释学论证,更... 西方现代逻辑学、语言哲学从形式语义学角度对"元语言"所进行的论证,主要服务于命题语义逻辑结构的分析及语义真值条件的研究。符号学从人类整个符号系统之符号意义解释的层面对"元语言"所进行的符号解释学论证,更具系统性、普适性。现代语言学、文艺学、翻译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等学科,主要是借用"元语言"观念与"元意识"进行具体操作。"元语言"观念内含"元意识",又不完全等值于"元意识",它们对于文艺阐释活动的"元追问",具有重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语言”观念 “元意识” 哲学 符号学 文艺阐释活动
下载PDF
文艺阐释方法论刍议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荣翼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71,共6页
对同一部文艺作品,人们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认识,这在根本上是由于阐释的立足点和方法有所不同。本文对于文艺阐释的方法论进行了分析。这些方法论可以成为文艺阐释的重要工具,但是运用适当与否是必须首先考虑的。只有深刻的思想、高水... 对同一部文艺作品,人们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认识,这在根本上是由于阐释的立足点和方法有所不同。本文对于文艺阐释的方法论进行了分析。这些方法论可以成为文艺阐释的重要工具,但是运用适当与否是必须首先考虑的。只有深刻的思想、高水平的品位与恰当的阐释方法结合,才能产生有启发性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阐释 方法论 嵌入法 还原法 借代法 整体构成法
下载PDF
文艺阐释的语境问题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荣翼 《贵州社会科学》 2002年第6期48-52,共5页
语境问题是影响文艺阐释效能、功用、甚至阐释性质的重要因素,其在文艺作品中的表现,有创作语境、接受语境、历史语境三重关系;其在文艺批评中的表现,有对象语境、关系语境、结构语境和功能语境。文艺阐释语境中的内容,表现为“说什么”... 语境问题是影响文艺阐释效能、功用、甚至阐释性质的重要因素,其在文艺作品中的表现,有创作语境、接受语境、历史语境三重关系;其在文艺批评中的表现,有对象语境、关系语境、结构语境和功能语境。文艺阐释语境中的内容,表现为“说什么”,作者的言说意图与文本表达的客观效果之间是有差异的。文艺阐释语境中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对谁说”,即言说者对谁说和所说内容谁在听的问题。以上共同构成了阐释语境的各个方面,可以看出文艺阐释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传达过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关系 文艺批评 文艺作品 创造性 文艺阐释 语境 对象语境 关系语境 结构语境
下载PDF
重新阐释文艺的社会之维——詹姆逊文艺阐释学的目标与特点
7
作者 李世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100,125,共8页
詹姆逊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最重要的理论资源,总结了西方当代文艺阐释思想的经验、教训,重新认识了文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无意识"概念,并把它作为文艺阐释的目标;詹姆逊的文艺阐释学具有重视重写、马克思... 詹姆逊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最重要的理论资源,总结了西方当代文艺阐释思想的经验、教训,重新认识了文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无意识"概念,并把它作为文艺阐释的目标;詹姆逊的文艺阐释学具有重视重写、马克思主义、文本、文本及阐释的语境等特点。正是通过这一切,其文艺阐释建立起了社会与文本之间的有机联系、平衡,克服了轻视社会因素或轻视形式作用的弊端。这样,它既具有鲜明的特色,又推进了西方文艺阐释学和马克思主义文艺阐释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文艺阐释 目标 特点 美学意义
下载PDF
重视社会维度的文艺阐释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阐释思想片论
8
作者 李世涛 《阴山学刊》 2009年第3期14-18,共5页
在西方文艺阐释思想上,马克思主义文艺阐释思想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原因在于他对文艺的社会之维的重视与揭示。文艺活动的产生、其构成因素都离不开社会因素,因此,文艺阐释必须揭示文艺的社会之维,并由此出发处理素材、作者、作品意义... 在西方文艺阐释思想上,马克思主义文艺阐释思想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原因在于他对文艺的社会之维的重视与揭示。文艺活动的产生、其构成因素都离不开社会因素,因此,文艺阐释必须揭示文艺的社会之维,并由此出发处理素材、作者、作品意义、读者之间的关系;阐释文艺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离不开中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阐释 社会 意识形态 中介分析
下载PDF
意识形态与文艺阐释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首映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18,共15页
过去几年里,文艺评论经过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和讨论,把许多问题挑明了,也把一些问题搅混了。现在集中讨论意识形态问题,实属评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说明,意识形态问题是文艺评论面临的一个中心问题。 我们研究意识形态问题,是与切近的... 过去几年里,文艺评论经过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和讨论,把许多问题挑明了,也把一些问题搅混了。现在集中讨论意识形态问题,实属评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说明,意识形态问题是文艺评论面临的一个中心问题。 我们研究意识形态问题,是与切近的功利——文艺阐释结合在一起的。文艺阐释是一件要在思想上和操作上“双管齐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文艺阐释 文艺评论 社会结构 功利 上层建筑 社会共同体 精神形式 思想 中心问题
下载PDF
西方文艺阐释学对文本概念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伟荣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40,共2页
对西方古典文艺阐释学、现代文艺阐释学之于文本概念的多义化。
关键词 西方 文艺阐释 文本概念 文献传播学 古典阐释
下载PDF
文艺阐释学视域下的“第二性”浅析——以《三国演义》为例
11
作者 蒿帆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69-72,110-111,共4页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彰显中国古代历史风云变幻下男性主人公地位的历史演义小说,表现出极端显著的男权主义色彩。在古代社会父权时代的统治下,女性丧失了其人的本质而异化为物,这是农耕文明下女性的悲剧。波伏娃作为当代杰出的女权作家...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彰显中国古代历史风云变幻下男性主人公地位的历史演义小说,表现出极端显著的男权主义色彩。在古代社会父权时代的统治下,女性丧失了其人的本质而异化为物,这是农耕文明下女性的悲剧。波伏娃作为当代杰出的女权作家,在《第二性》中分析了女性作为"第二性"的生物、精神、社会历史根源。女性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之一,从古典女性主义淑女、贤妻、良母的固定程式中逐渐挣脱走向现代社会独立的女性主义。在文艺阐释学视野下,以《三国演义》中女性角色为例,分析"第二性"在男权社会的存在问题,在阅读中去理解古代女性的存在方式,对当代女性的处境从生存走向解放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阐释 《第二性》 《三国演义》 现代女性
下载PDF
从文本形式走向政治——詹姆逊文艺“政治阐释学”的路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永康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2-85,共4页
詹姆逊认为文学作品的"内在形式"具有对"政治无意识"的意识形态遏制作用,文艺阐释学应该采取由文本形式去揭示文艺的政治、社会、历史内涵的阐释路径,既要揭示出文本形式所遮蔽的历史真实或政治欲望,又要阐明审美... 詹姆逊认为文学作品的"内在形式"具有对"政治无意识"的意识形态遏制作用,文艺阐释学应该采取由文本形式去揭示文艺的政治、社会、历史内涵的阐释路径,既要揭示出文本形式所遮蔽的历史真实或政治欲望,又要阐明审美形式进行意识形态遏制的运行机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文论的有机整合,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法的当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阐释 内在形式 政治无意识
下载PDF
新媒介传播逻辑中当代文艺阐释景观考察
13
作者 王传领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5-120,共6页
在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媒介影响之下,以读者为重点的研究迅速成为当前文艺研究的主要阵地,读者这一要素以及与其必然有诸多关联的文学传播也成为解读文艺文本的重要切口。就当前文艺传播的现状来看,几乎所有的文艺作品及其衍生... 在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媒介影响之下,以读者为重点的研究迅速成为当前文艺研究的主要阵地,读者这一要素以及与其必然有诸多关联的文学传播也成为解读文艺文本的重要切口。就当前文艺传播的现状来看,几乎所有的文艺作品及其衍生艺术形式都已被纳入新媒介传播体系,新媒介的传播规则也被深刻嵌入文学文本的理解和阐释之中。换言之,只有进入新媒介传播通道且符合互联网的传播逻辑,文艺作品才能在最广泛意义上获得被认识、被理解的可能。当然,由于新媒介在技术层面上的变革以及由其广泛应用所引发的社会整体认知方式、文化思潮和审美心理的变迁,当代受众对于文艺文本的理解和阐释也随之产生了诸多影响深远的新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传播逻辑 文艺阐释 公共阐释
原文传递
《通向一种文化政治诗学——詹姆逊文艺阐释理论与实践研究》
14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文艺理论家 阐释理论 实践研究 詹姆逊 文化政治 辩证思维 诗学 文艺阐释
原文传递
从心理深层开掘的力作——评张佐邦、王基巩《鲁迅文艺心理阐释》
15
作者 刘正强 《学术探索》 2003年第1期72-74,共3页
本文以文学作品四层次结构理论为依据 ,以文艺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方法 ,用一个鲁迅学专家的独特而深邃的眼光 ,对《鲁迅文艺心理阐释》进行全方位的审视 ,给予了客观、科学的评价。评论中不乏作者独特的发现和精辟的见解。
关键词 鲁迅 文艺心理阐释 科学评价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略谈
16
作者 袁金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7-61,共5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即文艺的审美特性、传统文艺的规范性和艺术思维的同一性方面,批判了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弊端。
关键词 现代主义 文艺思潮 文艺阐释 规范性 文艺创作 文艺作品 阐释 文艺活动 文艺 艺术思维
下载PDF
经典重释之范例——评杨金才《美国文艺复兴经典作家的政治文化阐释》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礼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175,共4页
《美国文艺复兴经典作家的政治文化阐释》立足于当下意识形态的高度,对美国文艺复兴经典作家做出重新审视,是迄今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美国文艺复兴经典作家的论著。此专著充分展现出作者作为一位中国学者的独特视角和文化立场,提出诸多... 《美国文艺复兴经典作家的政治文化阐释》立足于当下意识形态的高度,对美国文艺复兴经典作家做出重新审视,是迄今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美国文艺复兴经典作家的论著。此专著充分展现出作者作为一位中国学者的独特视角和文化立场,提出诸多原创性观点,不仅为国内研究者全面把握美国文艺复兴经典作家提供了良好借鉴,而且掌握了同西方学者平等交流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艺复兴经典作家的政治文化阐释 杨金才
原文传递
从艺术心理到精神生态 被引量:29
18
作者 鲁枢元 夏中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6,共5页
○碰到鲁先生,就想起80年代,那是新时期文艺心理学的黄金季节.那时有三个人很引人注目:一是金开诚写了《文艺心理学论稿》,宣告了文艺心理学在新时期的学科复苏;二是吕俊华写了《变态心理与艺术创造》,显示了文艺心理学方法与观念的同... ○碰到鲁先生,就想起80年代,那是新时期文艺心理学的黄金季节.那时有三个人很引人注目:一是金开诚写了《文艺心理学论稿》,宣告了文艺心理学在新时期的学科复苏;二是吕俊华写了《变态心理与艺术创造》,显示了文艺心理学方法与观念的同步变奏;三是鲁先生的《创作心理研究》和《文艺心理阐释》两本书,表现了文艺心理学学科重建的自觉意识.这就是说,当学界在1985年这一“方法论年”争论为何要用新方法来研究文学时,鲁先生已经领先一步,已在用心理学方法来研究艺术创造心理,且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了.请问鲁先生是怎样跨出这超前一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心理学 艺术心理 文学艺术 精神生态学 创作心理学 艺术创造 新时期 80年代 文艺心理阐释 心理学研究者
下载PDF
平顶山师专学报顾问──鲁枢元教授简介
19
《平顶山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91-91,共1页
平顶山师专学报顾问──鲁枢元教授简介鲁枢元,男,汉族,一九四六年一月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一九六七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现任郑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C理学研究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 平顶山师专学报顾问──鲁枢元教授简介鲁枢元,男,汉族,一九四六年一月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一九六七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现任郑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C理学研究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河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院特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专学报 平顶山 文艺心理学 枢元 文艺心理阐释 精神生态学 创作心理 中国当代 乌托邦 河南省
下载PDF
寻芳探幽,体悟诗情——解析诗歌作品思想感情的几种有效途径
20
作者 林碧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8年第10期34-38,共5页
"文学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感情的世界。"(鲁枢元《文艺心理阐释》)诗歌这种文学样式更是人类心灵世界的呈现。人类的感情是复杂多变的,诗人们传达感情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或明言直抒,或婉转曲达,但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会在诗歌... "文学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感情的世界。"(鲁枢元《文艺心理阐释》)诗歌这种文学样式更是人类心灵世界的呈现。人类的感情是复杂多变的,诗人们传达感情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或明言直抒,或婉转曲达,但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会在诗歌作品中留下抒情的印记或符号。赏析诗歌,就是要抓住这些表达情感的印记与符号,深入地理解其内涵,寻芳探幽,走进诗人们的内心世界,领悟他们隐曲幽微的情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感情 诗歌作品 文艺心理阐释 解析 诗情 体悟 心灵世界 文学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