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清代文言小说“破家”母题研究——由《聊斋志异》管窥清初文人对婚姻制度的反思与突围 |
项裕荣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2
|
《聊斋志异》对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影响续篇(续) |
陈炳熙
|
《蒲松龄研究》
|
2007 |
3
|
|
3
|
文言与《聊斋志异》——蒲松龄为何选择文言创作小说 |
周涛蕾
|
《文教资料》
|
2012 |
0 |
|
4
|
蒲松龄《口技》与《聊斋志异》的想象力——兼谈文言小说的选目和教学 |
王昕
王妍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5
|
文言小说评点的里程碑——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理论贡献 |
曹成竹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1
|
|
6
|
从宋元话本到《聊斋志异》——论讲唱文学对文言小说的渗透 |
陈文新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7
|
从文言小说的写实传统看《聊斋志异》的创作思想 |
王枝忠
|
《中州学刊》
|
1986 |
0 |
|
8
|
《聊斋志异》同其他文言志怪小说的比较 |
杨海波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9
|
王光福《“文言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读后 |
刘佳
|
《蒲松龄研究》
|
2013 |
0 |
|
10
|
赓续与革新:梦境叙事在当代网络小说中的继承与流变——以《龙族》《红楼梦》与《聊斋志异》为例 |
郭文轩
蒋欢
|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1
|
从《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比较看文言笔记小说创新的得失 |
王同书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
|
|
12
|
《聊斋志异》和它的续书——清代文言小说述评之一 |
林骅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 |
2
|
|
13
|
清代文言小说对《聊斋志异》的“去同质化”写作 |
张姣婧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4
|
论《聊斋志异》对清代文言小说的影响 |
陈炳熙
|
《蒲松龄研究》
|
1998 |
1
|
|
15
|
从唐人传奇到《聊斋志异》看文言小说“叙述者”的变异 |
刘天振
|
《蒲松龄研究》
|
1999 |
1
|
|
16
|
略论谢肇浙的文言小说与《聊斋志异》的关系 |
白亚仁
|
《蒲松龄研究》
|
1995 |
2
|
|
17
|
文言小说的诗意化——《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的超越 |
潘峰
潘文见
|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8
|
一种富于个性的文学史观和学术品格的呈现——读唐富龄《文言小说高峰的回归——<聊斋志异>纵横研究》 |
陈文新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1 |
0 |
|
19
|
《聊斋志异》及其清代文言小说研究判评 |
张校铭
|
《黑河学院学报》
|
2016 |
0 |
|
20
|
《聊斋志异》:蒲松龄性灵抒写的舞台 |
丁佐湘
王倩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