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探析
1
作者 刘平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年第18期127-127,共1页
文言文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却出现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感觉文言文晦涩难懂的现象。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方改善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使学生爱上文言文,将我... 文言文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却出现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感觉文言文晦涩难懂的现象。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方改善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使学生爱上文言文,将我国的这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文言文背景 文言文语感 多媒体技术
下载PDF
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探析
2
作者 张璐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年第34期185-186,共2页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文言文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这一璀璨的文化代代传承下去。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授课内容,深入研究文言文的教学策略,降低学生学习文...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文言文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这一璀璨的文化代代传承下去。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授课内容,深入研究文言文的教学策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使学生深深爱上文言文,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优化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策略 文言文诵读 文言文背景 文言文常识
下载PDF
如何在新课改下创新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3
作者 邴孝美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年第17期0083-0083,共1页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书面语本身具有独特之处,并不讲究严格的声律,也不像现代文简单通俗,具有骈散结合、古朴典雅、叙事描写抒情三者并行的文体特点,教师应该查阅资料熟练掌握文言文相关知识,全方位体验其中体现的文化情怀和时代背景,...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书面语本身具有独特之处,并不讲究严格的声律,也不像现代文简单通俗,具有骈散结合、古朴典雅、叙事描写抒情三者并行的文体特点,教师应该查阅资料熟练掌握文言文相关知识,全方位体验其中体现的文化情怀和时代背景,并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追求讲授方法的创新,让文言文以一种更加鲜活的形象走进初中生的视野。文言文就以传统文化的观念出现在人们的认知里,而我们国家又是大力提倡传承传统文化的,所以文言文一直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师,我们要以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创新文言文教学策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使学生的传统文化气质以及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质量能够不断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策略 文言文情境 文言文背景 文言文诵读
下载PDF
A Contras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Forms of Address
4
作者 HU Lan-ying LV Shao-qua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4年第10期777-782,共6页
According to sociolinguistic research of speech events, the choice of linguistic forms is determined by the formality of the contex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locutors in a speech event. In this respect, addre... According to sociolinguistic research of speech events, the choice of linguistic forms is determined by the formality of the contex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locutors in a speech event. In this respect, address forms are socially driven phenomena which make the fundamental point in sociolinguistics clearly. The attempt of this study will be made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the cultures, especially people in America and China. Mainly, the paper is pertinent to ask some questions: (1) whether there are any different pronouns of address used in different cultures, (2) the discrepancy of forms of address used in America and China and how interlocutors used them respectively and (3) are there any semantic systems presented in both two cultures based upon interlocutors' social position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ech events the form of address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