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把握四种关系,译好文言词句
1
作者 邓明根 《现代语文(高中读写与考试)》 2005年第6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文言词句 文言文翻译 高中 语文 应试指导
下载PDF
文言文词句练习(一)
2
作者 海之韵 《中学语数外(初中版)》 2004年第11期23-25,共3页
1.祁奚荐贤 祁奚请老①。晋候②问嗣焉,称解狐③——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日:“午也可④。”于是羊舌职⑤死矣。晋候日:“孰可以代之?”对曰:“赤⑥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
关键词 文言词句 专项练习 初中 语文 参考答案
下载PDF
如何使文言文知识教学生动实效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艳芝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5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文言文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文言词句 中学 教学方式
下载PDF
言为文声 文以载道——文言文教学中的文言结合途径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谷俊涛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7年第10期52-53,共2页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言文教学在传承民族文化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在教学中把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传递给学生,是语文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高中文言文教学要做到"言""文"...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言文教学在传承民族文化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在教学中把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传递给学生,是语文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高中文言文教学要做到"言""文"并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授必要的基础知识,也要帮助学生挖掘文字背后所传达的文化精髓和道德价值,并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有"言""文"合一,文言文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词句 文章意蕴 文学形象 文化知识 文以载道
下载PDF
古文教学与人文精神教育
5
作者 王来圣 王庆华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5-36,39,共3页
古文教学 ,当从翻译理解文言词句入手 ,以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理解民族文化的人文价值为核心 ,以引导学生自觉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为学生一生铺垫立人处世的精神底子和文化底子为最高追求目标。
关键词 古文教学 人文精神教育 文言词句 语文教学 民族文化
下载PDF
试论听障中职生国学教育的有效策略
6
作者 王丽 杨文静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8-50,共3页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听障中职生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其良好道德情操,根据听障中职生特点,可以从加强习得古汉语词汇、丰富国学背景信息、设置生活情境等方面入手,夯实学生国学基础、熏陶感染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国学是中华传统...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听障中职生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其良好道德情操,根据听障中职生特点,可以从加强习得古汉语词汇、丰富国学背景信息、设置生活情境等方面入手,夯实学生国学基础、熏陶感染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宝贵遗产,听障中职生也渴望学习国学,且学习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聋生 文言词句激活链接能力 国学教育
下载PDF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札记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敏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0年第19期80-80,共1页
人教版必修一的《烛之武退秦师》把"乃还"注释为"于是秦国就撤军了"。我认为此注有待商榷。原因如下:其一,不合语境。判断文言词句的意思,应在具体语境中考量。"乃还"只是"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人教版必修一的《烛之武退秦师》把"乃还"注释为"于是秦国就撤军了"。我认为此注有待商榷。原因如下:其一,不合语境。判断文言词句的意思,应在具体语境中考量。"乃还"只是"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中的一个分句。"乃还"前面是逗号,表明"乃还"的主语是秦伯。这句话应翻译为:(秦伯)派遣杞子、逢孙、杨孙保卫郑国(后),才回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札记 杞子 秦伯 人教版 必修一 文言词句 逗号
下载PDF
用“诵读”打造有效课堂——谈“诵读”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
8
作者 顾蕊 《新教育(海南)》 2015年第5期38-39,共2页
诵读是提高高中古诗文教学的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领悟到古诗文的精妙;它有助于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它可以陶冶学生性情,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 诵读 古诗 教学效果 语感 文言词句 精神境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