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与朱自清文论思想的转变
1
作者 许丽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5-40,共6页
一般认为朱自清文论思想的转变发生在抗战胜利后。事实上,朱自清的转变与1937年以来的抗战密切相关。通过抗战前后的文本比对,可见朱自清在文学本质论、文学语言论、文学效用论等方面的变化。从文学本质论看,他由拥护“人的文学”转向... 一般认为朱自清文论思想的转变发生在抗战胜利后。事实上,朱自清的转变与1937年以来的抗战密切相关。通过抗战前后的文本比对,可见朱自清在文学本质论、文学语言论、文学效用论等方面的变化。从文学本质论看,他由拥护“人的文学”转向倡导“人民文学”。从文学语言论看,他由提出“文贵曲不贵直”转向认同“喜闻乐见”的“活语言”。从文学效用论看,他由强调“自然效用”转向迎回“文以载道”。这不为朱自清所独有,而是抗战后审美派思想变化的缩影。故抗战后中国现代文论呈现“向左转”的整体态势。不过,对艺术性的持续关注、对民间复杂性的认知、对文化多样性的坚守等仍构成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文论思想 抗日战争 转变
下载PDF
文本的意义踪迹──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文论思想比较研究笔记 被引量:2
2
作者 曹山柯 周琳玉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88-93,共6页
通过讨论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文论思想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中心和边缘、整体和破碎、意义和虚无等,得出结论,即那种把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完全对立起来的看法是不妥当的。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有关文本解读的基本思想应该是互补的... 通过讨论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文论思想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中心和边缘、整体和破碎、意义和虚无等,得出结论,即那种把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完全对立起来的看法是不妥当的。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有关文本解读的基本思想应该是互补的。它们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追寻和挖掘文本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解构主义 文论思想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巴特文论思想的重新审视——以《S/Z》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班柏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5-108,共4页
罗兰·巴特的《S/Z》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文论界引起高度关注,文中有关文本复数、可读之文与可写之文的区分等思想引发了无数的争论。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挖掘阐释目前研究尚不够充分的片段化写作、读者反应理论及巴特的性属研究等先... 罗兰·巴特的《S/Z》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文论界引起高度关注,文中有关文本复数、可读之文与可写之文的区分等思想引发了无数的争论。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挖掘阐释目前研究尚不够充分的片段化写作、读者反应理论及巴特的性属研究等先锋思想,并结合中国文论探讨文本复数问题,意在深化巴特文论思想,从而促进中西文论的相互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文论思想 《S/Z》
下载PDF
王维桢地域意识在其文论思想中的反映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波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40-144,共5页
作为关中文化的自觉继承者,王维桢有着强烈的地域意识。这种地域意识对王维桢思想观念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体现在文学观念层面则是王氏文论思想中地域意识的凸显和地域倾向的突出。其"文法司马、诗宗杜甫"文学主张对地域传... 作为关中文化的自觉继承者,王维桢有着强烈的地域意识。这种地域意识对王维桢思想观念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体现在文学观念层面则是王氏文论思想中地域意识的凸显和地域倾向的突出。其"文法司马、诗宗杜甫"文学主张对地域传统的自觉继承,复古文论与地域文化特性的暗自相合,重质尚实的文风与地域风俗的潜在关联,乃至在作家批评中对关中地域作家的明显袒护等等,都是王维桢地域意识影响其文论思想的有力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桢 地域意识 文论思想
下载PDF
元初个性化文学思潮的代表——论赵文的文论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何跞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503-507,共5页
以元初文人赵文的序、书等文章为文献依据,分析了赵文"性情论"影响下的文论思想。认为赵文的"性情论"指向自由、个性以及强烈真实的感情抒发,他以性情为诗人的内在核心,"畸"与"才"是其外在表现... 以元初文人赵文的序、书等文章为文献依据,分析了赵文"性情论"影响下的文论思想。认为赵文的"性情论"指向自由、个性以及强烈真实的感情抒发,他以性情为诗人的内在核心,"畸"与"才"是其外在表现,"畸""才"相辅相成,使诗文具有出新的特点,而能以"味"取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初期 赵文 文论思想 个性化 性情
下载PDF
都是为了追寻文本的意义踪迹——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文论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曹山柯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9-15,共7页
那种把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完全对立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有关文本解读的基本思想应该是互补的 ,它们归根结底实质上都是为了追寻和挖掘文本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 结构主义 解构主义 文论思想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袁守定《谈文》文论思想浅探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明扬 李洪良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6-51,共6页
文论史上虽无袁守定之名,但其《雩上诗说》及《佔毕丛谈》中的《谈文》、《谈诗》、《时文蠡测》等篇都涉及到不少文学批评方面的内容,体现出一定的理论特色。特别是《谈文》中的诸多见解值得我们细细研读,诸如关于文章价值、文道关系... 文论史上虽无袁守定之名,但其《雩上诗说》及《佔毕丛谈》中的《谈文》、《谈诗》、《时文蠡测》等篇都涉及到不少文学批评方面的内容,体现出一定的理论特色。特别是《谈文》中的诸多见解值得我们细细研读,诸如关于文章价值、文道关系、文辞创新、文章笔法、文艺创作过程、文艺创作"灵感"等等。总的来说,其文论精神还是建立于"文本于道"的基础之上,没有超出儒家传统的文论思想。尽管如此,上述诸种论断对丰富古代文学理论,指导今人研究还是颇具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守定 《谈文》 文论思想
下载PDF
走向主体间性的虚构诗学——伊瑟尔文论思想的文化诗学转向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伟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在主体间性的交往视阈下,对伊瑟尔的文论思想"重新语境化",能够更好地勘定其多维面向及历史延展。伊瑟尔前期的效应美学仍然存在着本质主义的思维倾向,主要表现在确定性/不确定交流观的二分误区,阅读理论的非历史性倾向,以及... 在主体间性的交往视阈下,对伊瑟尔的文论思想"重新语境化",能够更好地勘定其多维面向及历史延展。伊瑟尔前期的效应美学仍然存在着本质主义的思维倾向,主要表现在确定性/不确定交流观的二分误区,阅读理论的非历史性倾向,以及欠缺审美同情向度的探讨。缘此晚期的伊瑟尔在与后现代理论家的对话与论争中,立足于现代与后现代相互碰撞与交融的文化语境,从文学理论批评转入文化诗学研究,由微观角度的分析演化为宏观整体把握,进而实现主体间性的文学人类学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瑟尔文论思想 主体间性 虚构诗学 本质主义
下载PDF
方苞的文论思想及其散文创作特色
9
作者 江小角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0-175,共6页
方苞作为桐城派的创始人,一生注重名节,身怀天下之志,主张经世致用,体察下情,关注民生,这些对桐城派中后期代表作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也是桐城派之所以能绵延几百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方苞&... 方苞作为桐城派的创始人,一生注重名节,身怀天下之志,主张经世致用,体察下情,关注民生,这些对桐城派中后期代表作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也是桐城派之所以能绵延几百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方苞"义法"说的文论思想,为桐城派文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石,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影响久远。方苞的散文创作实践,是以他自己创立的文论思想为指导,体现出文章布局结构严谨,创作内容讲究取材的多样性和典型性。其散文创作特色,主要表现为叙事简洁传神,说理透彻新颖,语言质朴雅洁,写人生动形象。因此,从方苞的创作实践来看,他也堪称为桐城文派之正宗与楷模,为后世桐城派作家树立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文论思想 清代散文 创作特色
下载PDF
范仲淹《赋林衡鉴序》的文论思想
10
作者 刘洪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63-68,共6页
作为文学家的范仲淹,擅长赋的写作,并对赋有着独特的热情。他在掌学主教应天书院时,曾自编教材《赋林衡鉴》,以训练学子写作和应对科考,《赋林衡鉴序》是他为这部参考读物所撰写的序言。《赋林衡鉴》开一代类文汇编体例之先,而且继《文... 作为文学家的范仲淹,擅长赋的写作,并对赋有着独特的热情。他在掌学主教应天书院时,曾自编教材《赋林衡鉴》,以训练学子写作和应对科考,《赋林衡鉴序》是他为这部参考读物所撰写的序言。《赋林衡鉴》开一代类文汇编体例之先,而且继《文选》之后,保存了大量唐代优秀赋文作品,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赋林衡鉴序》则全面反映了范仲淹系统、科学的赋学理论,与《唐异诗序》交相辉映,堪称其文论和诗论的"姊妹篇"和双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应天书院 《赋林衡鉴序》 文论思想
下载PDF
元代文人刘诜的文论思想
11
作者 何跞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5期20-24,共5页
元代庐陵文人刘诜的文学成就突出,其文论思想很具个性特色。刘诜提倡学古,又讲求新变,其个性追求中有文学求真的精神。他讲求"心"性与"道""理"结合,这又要求文人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他追求"清"... 元代庐陵文人刘诜的文学成就突出,其文论思想很具个性特色。刘诜提倡学古,又讲求新变,其个性追求中有文学求真的精神。他讲求"心"性与"道""理"结合,这又要求文人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他追求"清""和"的美学理想,他所说的"清气""和气"具有特殊内涵,是内奇杰而外清和。刘诜的个性求真和对文学精品的追求,最后还是回归和落实到在素朴幽奇之境中所进行的个体心灵体悟和感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诜 文论思想 个性 清和 奇杰
下载PDF
葛洪古今观与其文论思想
12
作者 李波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69-73,共5页
葛洪一方面认识到古代对后代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故而重视古代传统,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后世的雕饰华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故而提出了今胜于古的主张。而同时,葛氏又能看到古代"质朴"和后世"风俗"的不足,对其各有批判... 葛洪一方面认识到古代对后代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故而重视古代传统,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后世的雕饰华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故而提出了今胜于古的主张。而同时,葛氏又能看到古代"质朴"和后世"风俗"的不足,对其各有批判。葛洪的古今观是复杂的,甚至是矛盾的。体现在其对古今关系的理解上就是既肯定自古及今的进步性又批判后世的鄙薄。与这种古今观念相一致,葛洪对古今文学各有褒贬。在审视古今文学发展历程时,他有着今胜于古的观点,但是又恰如葛氏批评当今相比与古代的浅俗一样,对后世文学中缺乏"义理"的文章他又极力贬斥。总之,正是在其古今观念的影响下,葛洪完成了对儒家文论的继承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古今观 文论思想
下载PDF
略论许筠文论思想要点及其价值
13
作者 李春青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5-18,共4页
朝鲜朝中期著名文人、学者许筠的文论思想深刻而独特,他反对"贵远贱近"、"贵古贱今"的文学评价标准,坚持"吟咏情性"的创作路向,倡导"文从字顺,开口见咽"的诗文风格,提出"文章各有其味&qu... 朝鲜朝中期著名文人、学者许筠的文论思想深刻而独特,他反对"贵远贱近"、"贵古贱今"的文学评价标准,坚持"吟咏情性"的创作路向,倡导"文从字顺,开口见咽"的诗文风格,提出"文章各有其味"的文学观点,在今天看来都是符合文学创作的审美规律的,对今天的文学创作和文论研究也都还有重要参考价值。许筠是中华文化的崇拜者与践行者,总而言之,其文学见解大都渊源有自,是接受中国古代文论影响的产物。但中国古代文论繁复驳杂,瑕瑜互见,汗牛充栋,仅就许筠选择的眼光而言,也是难能可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筠 文论思想 贵古贱今 神逸 开口见咽 文章各有其味
下载PDF
加缪文论思想初探
14
作者 王钦峰 吴小毅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31-35,共5页
加缪文论思想的精华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提出文学是"形象化的哲学"和荒诞创作理论,强调文学与哲学的相通性,主张以文学形象表达哲学思想,同时反对在文学中标签化地表述哲理内涵,破坏荒诞创作的艺术平衡;二是提出"反抗的... 加缪文论思想的精华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提出文学是"形象化的哲学"和荒诞创作理论,强调文学与哲学的相通性,主张以文学形象表达哲学思想,同时反对在文学中标签化地表述哲理内涵,破坏荒诞创作的艺术平衡;二是提出"反抗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指出艺术的源泉和本质在于反抗,主张拒绝现实、否定现实但不逃避现实,反对寓言文学、"宣传的艺术"和文学创作中的逃逸派、技巧派,呼吁艺术家履行自己反抗黑暗现实的正义者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缪 文论思想 形象化的哲学 反抗的现实主义 艺术责任
下载PDF
刍议中国民间歌谣中的文论思想
15
作者 张经武 《唐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
一些中国民间歌谣中所包含的宝贵的民间文论思想,诸如文艺本体论、创作论、接受论等,一直被研究者所忽视。因此,搜集和整理民间歌谣中的文论思想,显得迫切而重要。
关键词 文论思想 民间歌谣 创作论 文艺 刍议 搜集 国民 中国 整理
下载PDF
《淮南子》的古今取向与其融合儒道的文论思想
16
作者 李波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29-132,共4页
《淮南子》一书的古今取向比较复杂。从坚持道家自然主义道论思想出发,《淮南子》在其具有总论性质的篇章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崇元古倾向,故而其文艺思想也体现出与道家文论思想相一致的一面。但是在具体论述"事""物"... 《淮南子》一书的古今取向比较复杂。从坚持道家自然主义道论思想出发,《淮南子》在其具有总论性质的篇章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崇元古倾向,故而其文艺思想也体现出与道家文论思想相一致的一面。但是在具体论述"事""物"的过程中,《淮南子》又抛弃了论述"道""术"时的古今取向,推崇圣代、主张乘时应变,从而对儒家思想及其注重教化、重质尚实的文艺理论进行了肯定和实际践行。而《淮南子》"通古今之事"而求治的编撰思想与目的,则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它在古今观念及文论思想上的这种矛盾。由此,其古今取向更能反映出《淮南子》对先秦诸家尤其是儒道两家文艺思想的综合性吸收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古今取向 融合 儒道 文论思想
下载PDF
李贽的文论思想
17
作者 闵靖阳 《华夏文化》 2015年第1期41-45,共5页
一、李贽的双重人格 李贽(1527-1602)的人生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以万历八年弃官为界。万历八年54岁之前,李贽的人格和思想尽管怪异,却依然符合封建士大夫标准。万历九年之后,李贽以著书、讲学、避难为主要生活,人格和思想逐渐成熟,... 一、李贽的双重人格 李贽(1527-1602)的人生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以万历八年弃官为界。万历八年54岁之前,李贽的人格和思想尽管怪异,却依然符合封建士大夫标准。万历九年之后,李贽以著书、讲学、避难为主要生活,人格和思想逐渐成熟,作为思想家的李贽才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思想 行为举止 金圣叹 先秦儒家 士风 续焚书 时代风气 封建士大夫 《西厢记》 傅维麟
下载PDF
艾南英文论思想批评——以艾陈之争为考察视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明 徐国华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66-70,共5页
以艾南英的文章、年谱为主要依据,结合复社、桐城派的相关资料,由艾陈之争作为切入点,展开探究艾南英的文论思想。艾南英极力推崇唐宋派,明确了学秦汉以唐宋为桥梁的途径,突出了从司马迁、韩愈、欧阳修到归有光的散文既成传统,强调了平... 以艾南英的文章、年谱为主要依据,结合复社、桐城派的相关资料,由艾陈之争作为切入点,展开探究艾南英的文论思想。艾南英极力推崇唐宋派,明确了学秦汉以唐宋为桥梁的途径,突出了从司马迁、韩愈、欧阳修到归有光的散文既成传统,强调了平易通达的表现手法。其"以古文为时文"中的义与法、雅与洁等主要文学理论开了桐城派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南英 文论思想 唐宋派 义法 雅洁 桐城派
下载PDF
孔子文论思想主要内容论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卫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0-43,共4页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先秦时期文学理论的奠基人。孔子认为文艺的本质是“尽善尽美”;文艺的特征及其社会功能是“兴”、“观”、“群”、“怨”;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辞达而已矣”;文艺批评的原则则是“思无邪”,...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先秦时期文学理论的奠基人。孔子认为文艺的本质是“尽善尽美”;文艺的特征及其社会功能是“兴”、“观”、“群”、“怨”;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辞达而已矣”;文艺批评的原则则是“思无邪”,而“中和之美”则是他的文艺批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文论思想 尽善尽美 文质彬彬 中和之美
下载PDF
钱钟书《谈艺录》的文论思想(上篇)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文虎 《当代文坛》 1988年第5期48-51,共4页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补订本)再版以来,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但迄今有份量的评论文章甚少。我们特刊发陆文虎的论文,请读者注意。由于文章较长,本刊分上下两篇刊出。
关键词 《谈艺录》 钱钟书 文论思想 评论文章 海内外 《管锥编》 《锦瑟》 中国古代文论 文字 作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