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崇高美学的文论与当代中国文论的建设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弓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6,共6页
崇高美学的文论特征就是更加趋向于不确定性、精神自由性,自然和精神、想象和知性之间的不和谐性。崇高美学是后现代主义在美学领域对现代性的重写。崇高美学和先锋派艺术要表现可能性的东西,形成了非主体可能论,它要反对现代主义的主... 崇高美学的文论特征就是更加趋向于不确定性、精神自由性,自然和精神、想象和知性之间的不和谐性。崇高美学是后现代主义在美学领域对现代性的重写。崇高美学和先锋派艺术要表现可能性的东西,形成了非主体可能论,它要反对现代主义的主观偶然论和启蒙美学的主观必然论。实际上,美、审美和艺术应该是充满着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的,因为它们是实践的产物,而社会实践本身就是一个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实践的变化会消解一切永恒不变的模式,构建起多元并存的开放格局;而且美、审美和艺术的变化频率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频率的加速,越发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为了使人成为多维的主体(全面发展的人),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而逐步踏过文明的自由之路的阶梯走向审美王国的真正具有人文理性的、人性的世界,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应该把握在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之中的必然性、偶然性和可能性的辩证统一,建构起多维主体发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美学文论 非主体可能论 辩证法 多维主体发展论
下载PDF
接受美学的文论与当代中国文论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玉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45,共6页
接受美学的文论突出了审美和艺术的接受这一维度,提出了读者接受论、阅读现象学、审美经验论,对于西方文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但是,它片面地强调了读者接受和消费的一面,忽视了文学艺术的创造者和生产的一面,因而也陷入了片面性之中... 接受美学的文论突出了审美和艺术的接受这一维度,提出了读者接受论、阅读现象学、审美经验论,对于西方文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但是,它片面地强调了读者接受和消费的一面,忽视了文学艺术的创造者和生产的一面,因而也陷入了片面性之中。我们在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文学艺术的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建构起文学话语实践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文论 读者接受论 阅读现象学 审美经验论 文学话语实践论
下载PDF
杨柄新时期马列文论和美学研究述评
3
作者 王少青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84-90,共7页
杨柄新时期的马列文论美学研究中对马克思主义及其美学文论抱着“坚持———运用———发展”科学态度 ;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经典著作进行了系统的编辑、注解和诠释 ;对无产阶级文艺和美学战略作出了初步构建。杨柄的研究成果对于建构... 杨柄新时期的马列文论美学研究中对马克思主义及其美学文论抱着“坚持———运用———发展”科学态度 ;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经典著作进行了系统的编辑、注解和诠释 ;对无产阶级文艺和美学战略作出了初步构建。杨柄的研究成果对于建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和中国当代先进文化是有一定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柄 美学研究 马列文论美学 无产阶级文艺 美学战略学 文学艺术 马克思主义 文学研究 美学理论
下载PDF
生存美学与当代中国文论建设
4
作者 张弓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64,共4页
福柯生存美学的历史差异性原则不仅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形而上学美学和文论的普遍性(普遍有效性)原则,而且还更加广泛地影响了后现代主义文论的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文化研究等流派,让现代主义的形式主义美学解构而逐步走... 福柯生存美学的历史差异性原则不仅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形而上学美学和文论的普遍性(普遍有效性)原则,而且还更加广泛地影响了后现代主义文论的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文化研究等流派,让现代主义的形式主义美学解构而逐步走向历史、社会的维度和日常生活的边缘地带。不过,由于它把美、审美和艺术的历史——社会的差异性与它们的普遍有效性完全对立起来,从而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在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社会历史差异性与普遍有效性的辩证统一,把文论与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紧密结合起来,建构起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审美意识形态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美学文论 话语实践 社会——历史差异性 审美意识形态论
下载PDF
欲望美学的文论与当代中国文论建设——欲望美学与文学艺术的欲望化
5
作者 张玉能 《孝感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对后现代社会的性质——消费社会的研究,揭示了消费社会的文学艺术变成了纯粹的符号再生产,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消费社会成为了一个"仿象"的"超现实"社会,提出了非常现实的消费文化的理论问题和人... 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对后现代社会的性质——消费社会的研究,揭示了消费社会的文学艺术变成了纯粹的符号再生产,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消费社会成为了一个"仿象"的"超现实"社会,提出了非常现实的消费文化的理论问题和人类消费欲望化的现实问题,给我们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一个参照系:我们的中国当代文论应该关注日常生活的消费问题、消费欲望化问题,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以真正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防止日常生活的欲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美学文论 消费社会 符号再生产 仿象 消费文化论
下载PDF
80年来的中国历代美学和文论研究述论
6
作者 王尚寿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13,共4页
近80年来的中国历代文艺美学研究,成绩突出,特点鲜明。研究逐步深入,领域不断扩大,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现在更注重文艺内在规律和新方法的探讨,并以此重新审视、评价诸种文艺现象和一些文论家的文艺观。但研究也有不足之处,有待... 近80年来的中国历代文艺美学研究,成绩突出,特点鲜明。研究逐步深入,领域不断扩大,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现在更注重文艺内在规律和新方法的探讨,并以此重新审视、评价诸种文艺现象和一些文论家的文艺观。但研究也有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 80年 中国历代美学文论研究
下载PDF
关于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丁国旗研究员访谈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国旗 赵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5,24,共9页
就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对丁国旗研究员展开访谈,主要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演进的基本历史脉络、主要组成、核心问题和重要方法论,文艺的审美教育作用,中国传统文论和美学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就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对丁国旗研究员展开访谈,主要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演进的基本历史脉络、主要组成、核心问题和重要方法论,文艺的审美教育作用,中国传统文论和美学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当下文艺理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美育 传统文论美学 学科前沿
下载PDF
欲望美学的文论与当代中国文论建设——仿象理论与真实性
8
作者 张玉能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103,共9页
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对后现代社会的性质——消费社会的研究,揭示了消费社会的文学艺术变成了纯粹的符号再生产,以大众媒介为手段的消费社会成为了一个仿象的"超现实"社会,提出了非常现实的消费文化的理论问题和人类消费欲望... 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对后现代社会的性质——消费社会的研究,揭示了消费社会的文学艺术变成了纯粹的符号再生产,以大众媒介为手段的消费社会成为了一个仿象的"超现实"社会,提出了非常现实的消费文化的理论问题和人类消费欲望化的现实问题,给我们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中国当代文论应该关注日常生活的消费和消费欲望化问题,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以真正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防止日常生活的欲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美学文论 消费社会 符号再生产 仿象 消费文化论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Comment 被引量:1
9
作者 Hongling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5期66-68,共3页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y race and treat people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will be carried out from different angles, which leads to the same people for a work of literary criticism. Expand artic...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y race and treat people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will be carried out from different angles, which leads to the same people for a work of literary criticism. Expand article on 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criticism on this topic research,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ommentary of the corresponding description. It i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Anglo-American literary criticism, so that people understand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in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Anglo-American literary critic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o-American Cultural Differences Anglo-American Literary Criticism RELATIONS
下载PDF
Case Study of Three Arab American Language Identity: Bilingual, Binational, or Both
10
作者 Adel M. Alharb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8期1235-1243,共9页
Growing applied linguistics research has discussed the upsurge of the usage of Arabic language among Arabic speak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Bale, 2010; Sehlaoui, 2008); language contact and conflict among Arab Americ... Growing applied linguistics research has discussed the upsurge of the usage of Arabic language among Arabic speak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Bale, 2010; Sehlaoui, 2008); language contact and conflict among Arab Americans (AAs) (Rouchdy, 2002); and how mobility--both virtual and physical--influences their identities (Duff, 2015) This study researches how AAs define their affiliation to the Arabic langu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understand their attitudes on language variety and ethnic diversity, religion and identity, and stereotypes of Arabs. After analyzing interviews, all three AA participants self-selected their identity based on linguistic and physical contexts Thus, the findings suggest further research on AAs should consider cyber identity as a factor for bilingual speakers and compare it with Arabic speakers in their home coun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INGUALISM language identity NATIONALIS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econd language ideology TRANSNATIONALISM
下载PDF
Rethinking on Scientific Management' s Lost Aesthetic
11
作者 RUI Shaowei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10期48-50,共3页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exert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of management. This paper challenges some one-sided comments on Taylorism and emphasizes more on its cultural implication. By analyzin...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exert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of management. This paper challenges some one-sided comments on Taylorism and emphasizes more on its cultural implication. By analyzing the key features and background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we prove why it appeals to European avant-garde modernists. In the end I expose a forgotten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this organizational theory by explaining scientific management' s "lost" aesthetic and make a concl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tific Management Cultural Implication MODERNISM
下载PDF
问渠哪得清如许——中国古典舞中“圆”的溯源
12
作者 张以琳 《尚舞》 2024年第7期63-65,共3页
中国古典舞中的“圆”不仅是审美的核心,也与其他舞蹈形式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古典舞中的审美之魂源自于“圆”,但“圆”的思维从何而来?对此,文章将从初概念形成、文论美学浅梳、在古典舞中的形神存态,以及圆与方的二元辩证四个方... 中国古典舞中的“圆”不仅是审美的核心,也与其他舞蹈形式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古典舞中的审美之魂源自于“圆”,但“圆”的思维从何而来?对此,文章将从初概念形成、文论美学浅梳、在古典舞中的形神存态,以及圆与方的二元辩证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中国古典舞中“圆”与其源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 “圆” 身韵 文论美学 环舞
原文传递
走进历史 扎根现实——2012年度文艺学研究前沿报告
13
作者 吴子林 周娆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147-157,161,共11页
"理论已死"虽不绝于耳,但综观2012年度的文艺学研究,人们对于文艺理论的研究与反思并没有终结。不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探索,还是文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不论是西方文论与美学的理论旅行,还是海外汉学研究及其反思,或者是... "理论已死"虽不绝于耳,但综观2012年度的文艺学研究,人们对于文艺理论的研究与反思并没有终结。不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探索,还是文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不论是西方文论与美学的理论旅行,还是海外汉学研究及其反思,或者是古代文论研究的返本开新,人们都在走进历史与扎根现实的过程中,孜孜于文艺学的理论重构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话》 文学基础理论 西方文论美学 海外汉学 古代文论
原文传递
哲理美是否可能
14
作者 顾祖钊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3-169,共7页
现在美学和文艺理论都到了必须走向创新重建的关键期,而反思问题和现象往往是走向建设的起点。"哲理美"便是这样一个关键点。哲理美是否可能,长期在西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的解决,仅限于西方语境是难有结论的。中国古代先贤... 现在美学和文艺理论都到了必须走向创新重建的关键期,而反思问题和现象往往是走向建设的起点。"哲理美"便是这样一个关键点。哲理美是否可能,长期在西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的解决,仅限于西方语境是难有结论的。中国古代先贤早就明确地认为哲理美是可能的。这不仅可以结束千古争论,而且对西方和中国具有同样重大的学术意义:既可以激活古今哲理美学观,引起理论反思,调整美学主流话语而归于合理,完成文艺理论在后现代语境中重建与超越;还可以引起对文学艺术发展自律的觉察,掀起重写美学史、文艺史的热潮,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理美 三元美学 文学自律 美学文论创新
原文传递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Marxism:A Dialogue between Dr Michael Sanders and Professor Wang Jie
15
作者 王杰 徐方赋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31-30,13,共19页
迈克·桑德斯博士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美研究中心讲师,研究领域涉及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与文化、宪章文学、激进文学以及工人阶级文学和文化等,已发表著述包括《十九世纪妇女和激进文学》(2001)、《本雅明·迪斯雷利早期小说》(20... 迈克·桑德斯博士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美研究中心讲师,研究领域涉及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与文化、宪章文学、激进文学以及工人阶级文学和文化等,已发表著述包括《十九世纪妇女和激进文学》(2001)、《本雅明·迪斯雷利早期小说》(2004)和《宪章派诗歌:美学、政治与历史》(2007)。2008年6月18日,桑德斯博士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正在曼彻斯特大学访学的王杰和徐方赋两位教授的访谈,就英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批评、工人阶级文学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当今形势下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等话题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并介绍了其本人在宪章派诗歌和文化研究中的成果和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 宪章运动 工人阶级文学 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