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5篇文章
< 1 2 1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辩证与文质:性命论哲学的方法论
1
作者 吴飞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5,共11页
辩证法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方面,它反对教条式的论证,主张在哲学对话的对立统一中求取真理。中日学者以“辩证”对译dialectic,其中文根据在“辨正”“辨证”和“辩证”三个同音词,即通过辨析现实实践中的证据追求真理,其指导原则是“实事... 辩证法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方面,它反对教条式的论证,主张在哲学对话的对立统一中求取真理。中日学者以“辩证”对译dialectic,其中文根据在“辨正”“辨证”和“辩证”三个同音词,即通过辨析现实实践中的证据追求真理,其指导原则是“实事求是”。中医辨证是传统辨证与西方辩证法相融合的成功案例,是阴阳之间的哲学辩证的落实。在更广泛的人文思想中,文质关系同样是阴阳辩证的落实,在礼乐文明、历史哲学、文章修辞、个人修身诸方面都是基本原则,因而构成中国辩证思维的框架。文质辩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蒙昧自然与自然天道之间质的辩证,另一方面是尚质之文与尚文之文之间文的辩证,可从对《论语》“绘事后素”的讨论中看清楚。文质辩证,对于今天重新思考自然与文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中医辨证 文质 自然 文明
下载PDF
爱情、劳动与文质之辩:社会主义爱情与政治关系再探
2
作者 张华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3-96,F0002,共15页
学术界流行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爱情的叙述有两种观点:一是爱情压倒政治,一是政治压倒爱情。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但也有着共同点:它们都是从男女权利平等原则出发展开的讨论,而忽略了劳动生产话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情建设中的作用。从劳... 学术界流行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爱情的叙述有两种观点:一是爱情压倒政治,一是政治压倒爱情。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但也有着共同点:它们都是从男女权利平等原则出发展开的讨论,而忽略了劳动生产话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情建设中的作用。从劳动生产话语出发,会发现其不仅为自由爱情的出现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爱情中的爱欲表达造成了限制。这一打开和限制与新中国建设带来的生活方式由文趋质的变化有关。因此,劳动对爱情表达的限制不能简单地视为政治压抑爱情的表现,毋宁看作是生活方式由文趋质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 爱情 劳动 文质
下载PDF
经学思维与古代文论范畴--以“教化”“文质”“风骨”“古雅”范畴为中心
3
作者 高明峰 王淑悦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19,共8页
经学思维在中国古代官方意识形态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对古代文论范畴的研究中,离不开对经学思维的分析讨论。经学思维中明道致用、宗经征圣、权威崇拜、信而好古等特点直接关系到了“教化”“文质”“风骨”“古雅”等文论范畴的生成和演... 经学思维在中国古代官方意识形态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对古代文论范畴的研究中,离不开对经学思维的分析讨论。经学思维中明道致用、宗经征圣、权威崇拜、信而好古等特点直接关系到了“教化”“文质”“风骨”“古雅”等文论范畴的生成和演变。经学思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道德文化品格,文学与经学广泛交融,共同满足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思维 文论范畴 教化 文质 风骨 古雅
下载PDF
“以人为喻”的审美思想与“情”的审美细化——白居易文质观审美刍议
4
作者 蒋瑞琰 柏红秀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2,共6页
在白居易之前,中国古代的“文”“质”理论历经审美融合的演变发展,体现出“以人为喻”的审美特征。基于辩证统一的文质思想,白居易在文质观的发展与转向中对“以人为喻”的审美传统作了承继,并提出“气力”说与“粹灵”说,拓展出具有... 在白居易之前,中国古代的“文”“质”理论历经审美融合的演变发展,体现出“以人为喻”的审美特征。基于辩证统一的文质思想,白居易在文质观的发展与转向中对“以人为喻”的审美传统作了承继,并提出“气力”说与“粹灵”说,拓展出具有唐人以人论诗特征的审美理论,实现了对唐代审美才性论的理论总结。同时,白居易还将“文质”范畴中的“情”统筹细化为“情志”“情性”“情理”等审美概念,并进行相关的诗歌创作,使其具有理论探索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考察白居易的文质观,对于白居易研究和中国古典诗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与丰富均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文质融合 以人为喻 “气力”说 “粹灵”说
下载PDF
文质之别与陶渊明的疏野之美
5
作者 张鑫 《美育学刊》 2024年第3期112-120,共9页
文与质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最初被用于社会伦理领域,后来被拓展到历史、文学及美学领域,成为影响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理论。文质互救是中国历史朝代演进中一个重要的规律,不同的时代或尚文,或尚质,在文与质的互动调和中不断... 文与质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最初被用于社会伦理领域,后来被拓展到历史、文学及美学领域,成为影响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理论。文质互救是中国历史朝代演进中一个重要的规律,不同的时代或尚文,或尚质,在文与质的互动调和中不断发展。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其审美风尚大体上是尚质反文,这一时代审美取向影响了他的创作实践。此外,陶渊明天真质朴、古拙真率、向逸爱野、真淳简淡的个性品格与审美倾向也是其诗文形成萧散疏野风格的重要原因。陶渊明艺术作品的疏野之美对后来的美学思想及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 陶渊明 疏野
下载PDF
从“风骨”理论的矛盾与自洽考刘勰之文质观念
6
作者 张淑颖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24-128,共5页
“风骨”本是对文章雄健有力、刚正不屈风格的概括,是中国传统文论中的高阶评语。刘勰《风骨》篇所论“风骨”却将风与骨分开阐述,骨属外、风属内,与汉魏风骨重“骨”正好相反。骨是言辞,风是情志,这里其实已经包含了文与质的概念,刘勰... “风骨”本是对文章雄健有力、刚正不屈风格的概括,是中国传统文论中的高阶评语。刘勰《风骨》篇所论“风骨”却将风与骨分开阐述,骨属外、风属内,与汉魏风骨重“骨”正好相反。骨是言辞,风是情志,这里其实已经包含了文与质的概念,刘勰将“风骨”与文采对立,认为风骨应该与文采结合才能呈现出精致流利的美文,这正是刘勰“风骨”理论的矛盾与自洽之处,透过这一现象可看到他所崇尚的是“先质后文”的文质观念。刘勰的宗经师圣倾向使他更在意文章所载之道,然而在六朝崇尚华丽文风的时代,其文质观也必然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因此,不免要强调文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风骨 文质观念
下载PDF
略论旴江医学之“文质”风格
7
作者 刘晓庄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文质”是对文字精美、内容朴实的文章语言的概括,文质概念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也对中医学的理论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旴江医家的著作学说中能总结出很多“文质”风格,包括心系苍生的“德行文学”;与“道法方术”呼应的理法... “文质”是对文字精美、内容朴实的文章语言的概括,文质概念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也对中医学的理论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旴江医家的著作学说中能总结出很多“文质”风格,包括心系苍生的“德行文学”;与“道法方术”呼应的理法方药治病层次;“简便验廉”,行之有效的医理论述;天人合一,仁心立业的治病原则。旴江医学文质彬彬的整体风格既是对历史文化的美好传承,也是后人竭力前行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 旴江医家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文质”观下的中国古代刻本设计美学探析
8
作者 郑颖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在中国传统哲学经典中的“文”与“质”,与现代设计中的“形式”与“功能”遥相呼应,在内涵和核心观念上都有着相似性。传统哲学中蕴含的设计美学思想,引导了古代刻本字体设计和版式设计。本文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证明东... 在中国传统哲学经典中的“文”与“质”,与现代设计中的“形式”与“功能”遥相呼应,在内涵和核心观念上都有着相似性。传统哲学中蕴含的设计美学思想,引导了古代刻本字体设计和版式设计。本文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证明东方知识体系中哲学价值与造物设计思想的一致性。梳理中国古代刻本设计美学,有助于建构完整的东方设计美学体系,更是一种从设计视角对传统经典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观念 刻本 设计美学 传统哲学
下载PDF
当代首饰中“文质彬彬”的造物思想探析
9
作者 闫文杰 何魁 《中国宝玉石》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文质彬彬往往指一个人的气质温文尔雅,但追其朔源并非如此,文质彬彬出自《论语·雍也》:“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我国古代十分重要的美学思想。“文”与“质”原本是对何为君子的一种解释。但“文”... 文质彬彬往往指一个人的气质温文尔雅,但追其朔源并非如此,文质彬彬出自《论语·雍也》:“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我国古代十分重要的美学思想。“文”与“质”原本是对何为君子的一种解释。但“文”与“质”的辩证关系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通过对“文质”关系的探讨,透过对“文质彬彬”的儒家思想分析,阐释出“文质彬彬”这一命题对于首饰设计的设计学意义以及启发,并结合相应案例进行论证,以提升当代中国首饰设计的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彬彬 首饰设计 传统造物思想
下载PDF
文质兼备 艺道双修——翁燕平书法漫谈
10
作者 张春华 《书画世界》 2024年第3期56-61,共6页
浙江书坛历来人才辈出,近些年来更是涌现出了一批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书法家,他们不光有着一定的文化修养,而且品格高尚,在传承、创新与普及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了令人敬佩的佳绩。杭州翁燕平即是其中之一。翁燕平早年毕业于杭州师... 浙江书坛历来人才辈出,近些年来更是涌现出了一批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书法家,他们不光有着一定的文化修养,而且品格高尚,在传承、创新与普及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了令人敬佩的佳绩。杭州翁燕平即是其中之一。翁燕平早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画专业,后又在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学习研修,得到过刘江、鲍贤伦、郑晓华、赵雁君、戴家妙、汪永江等老师的亲授。经过系统的五体书法临写的历练及书法理论知识的学习,翁燕平不但充分掌握了各体书法的用笔、结体特征,还对书法的历史渊源谙熟于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理论 中国美术学院 结体 中国人民大学 鲍贤伦 品格高尚 杭州师范大学 文质兼备
下载PDF
文质兼美的大学史诗——王文鹏教授长诗《光荣与梦想》浅评
11
作者 张敏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3年第12期I0001-I0001,F0003,共2页
对于一首长诗而言,很难做到的一点是“文质彬彬”,即实质与文采的协调、内容与形式的相融。“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过于强调质朴,容易缺乏诗的灵动;过于追求诗艺,则往往流于浮泛。那如何作出文质彬彬的“君子之诗”呢?读完王文鹏教... 对于一首长诗而言,很难做到的一点是“文质彬彬”,即实质与文采的协调、内容与形式的相融。“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过于强调质朴,容易缺乏诗的灵动;过于追求诗艺,则往往流于浮泛。那如何作出文质彬彬的“君子之诗”呢?读完王文鹏教授祝贺信阳师范大学诞辰之作——《光荣与梦想》,不觉赞叹:这首诗称得上是一首文质兼美的大学史诗!长诗《光荣与梦想》深深扎根于历史、社会、现实,将一所高等学校近半个世纪踔厉奋发、追逐梦想的非凡历程大气磅礴地展现出来,可谓积于内在深厚然后形于外者雄伟。长诗言之有物、一气呵成、不假雕琢、自成机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假雕琢 文质兼美 内容与形式 文质彬彬 诗艺 长诗 言之有物 自成机杼
下载PDF
礼乐文明的构成:“文质论”社会理论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飞 《社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共21页
相对于古希腊的城邦文明和现代西方的社会文明,传统中国形成了一种礼乐文明,其基本构成方式是“文质论”。质即自然,文即文明,文明是通过将内在于质的纹理文饰出来,所以,文明在根本上来自自然,不能超越、改变和破坏自然。礼学中的尚文尚... 相对于古希腊的城邦文明和现代西方的社会文明,传统中国形成了一种礼乐文明,其基本构成方式是“文质论”。质即自然,文即文明,文明是通过将内在于质的纹理文饰出来,所以,文明在根本上来自自然,不能超越、改变和破坏自然。礼学中的尚文尚质,在根本上都是一种文。“文质论”何以构成礼乐文明?本文分为礼仪和礼制两个层次讨论:礼仪是仪式层面的礼,其内在原理是以礼文来节文人情;礼制是社会政治层面的各种制度,其构成原理与礼仪相同。在这个层面,亲亲即质,尊尊即文。人类的群体生活并非文明的建构,而有其自然基础,即亲亲。由亲亲生出尊尊,就是在自然生生共同体中发现内在的尊尊秩序,把它文饰出来,并建立更大范围的文明共同体。在这个意义上,国家并不是必要的恶、社会契约或暴力机构,而是对生生共同体的文明转化。由于“文质论”和西方社会理论一样,并不把国家政治当做最高的文明制度,我们视之为一种社会理论,但它也与希腊政治哲学有共同之处,即来自自然,归于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文明 文质 社会理论 政治哲学
下载PDF
西夏陶瓷器皿对“文质彬彬”思想的接受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茗皓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4期93-98,共6页
西夏在近两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崇尚汉文化,着重儒学思想给西夏社会带来了物质与精神上的发展。“文质彬彬”作为儒家思想审美观念的核心,不仅规范了西夏人民的日常行为,也间接体现在西夏的手工业制品中。西夏陶瓷作为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 西夏在近两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崇尚汉文化,着重儒学思想给西夏社会带来了物质与精神上的发展。“文质彬彬”作为儒家思想审美观念的核心,不仅规范了西夏人民的日常行为,也间接体现在西夏的手工业制品中。西夏陶瓷作为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器皿对“文质彬彬”思想的接受程度相对较深,一方面是对“文”形式的延续,表现在西夏陶瓷器皿造型的设计特点、变化及器种的分类上;一方面是对“质”内容的融合,体现在西夏陶瓷器皿中所反映的政治、经济、生活及宗教等方面;另一方面是对“彬彬”和谐统一的显现,在西夏陶瓷器皿中呈现出的文与质、美与善及“礼”的相互博弈。因此,西夏陶瓷器皿对儒家“文质彬彬”的思想给予了深入接受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陶瓷 文质彬彬 造型设计
下载PDF
钟嵘诗评文质论
14
作者 张怀瑾 《许昌师专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7-38,共2页
“文”与“质”的本来涵义是 :“文”谓文饰 ,质谓质朴 ,它的原始形态 ,是早期儒家学派论夏、商、周三代文化历史形态之简要表述。周、秦以降 ,沿着品人和论世两个分支发展。钟嵘《诗品》论诗 ,是这两个分支的完美融合。“体被文质”犹... “文”与“质”的本来涵义是 :“文”谓文饰 ,质谓质朴 ,它的原始形态 ,是早期儒家学派论夏、商、周三代文化历史形态之简要表述。周、秦以降 ,沿着品人和论世两个分支发展。钟嵘《诗品》论诗 ,是这两个分支的完美融合。“体被文质”犹如“文质彬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 '文质彬彬' '体被文质' 审美 钟嵘 《诗品》
下载PDF
文质论的两种形式与刘勰的立文之道
15
作者 付佳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0-220,共11页
在早期二元对立思维影响下,汉儒偏重观察文质的历时意义,将文质应用于政治,打造文质循环、损益救弊之说,以质为先,长期影响着文质论的表述形式。魏晋之际,二元思维在玄学清谈和佛教义解中出现新变。佛经翻译使形而上的文质论和形而下的... 在早期二元对立思维影响下,汉儒偏重观察文质的历时意义,将文质应用于政治,打造文质循环、损益救弊之说,以质为先,长期影响着文质论的表述形式。魏晋之际,二元思维在玄学清谈和佛教义解中出现新变。佛经翻译使形而上的文质论和形而下的翻译行动发生联结,揭示出以旧文质观观照文学的问题所在,使文质在共时层面的和谐成为当务之急。在《文心雕龙》中,文质论历时、共时两种形式交融。刘勰更加明晰了文、质两端与“情”在共时层面的联系,以“情文”为“立文之道”,并从质体文用的角度,提出了对“情”的价值判断,在肯定文华的同时折衷了质派,丰富了文学文质论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 刘勰 立文之道 “情文”
下载PDF
教育学科原创性学术著作展示——钩沉索隐 文质兼美——《黄炎培陶行知教育思想比较研究》评介
16
作者 黄佑志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2,共1页
在尘封1/4世纪后,2022年,华中师范大学余子侠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黄炎培陶行知教育思想比较研究》(原名《双子座的光能——黄炎培陶行知教育思想比较研究》)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研究近代教育家及教育思想史的力作,在研究... 在尘封1/4世纪后,2022年,华中师范大学余子侠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黄炎培陶行知教育思想比较研究》(原名《双子座的光能——黄炎培陶行知教育思想比较研究》)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研究近代教育家及教育思想史的力作,在研究视野、研究方法乃至写作体例方面均有创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思想 近代教育家 文质兼美 黄炎培 出版发行 教育思想史 华中师范大学 索隐
下载PDF
早期儒家的历史思想与历史哲学——以战国时期的“文质”论为中心
17
作者 秦颖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22期18-20,共3页
战国时期的儒家“文质”论思想特征在孔子对于律法、政治等方面的理解上都有所体现。战国时期的儒家“文质”论思想,即在推行立法与司法期间将儒家“德、利”思想作为中心。儒家思想出自春秋时期,但这一时期的儒家并没有受到当时统治者... 战国时期的儒家“文质”论思想特征在孔子对于律法、政治等方面的理解上都有所体现。战国时期的儒家“文质”论思想,即在推行立法与司法期间将儒家“德、利”思想作为中心。儒家思想出自春秋时期,但这一时期的儒家并没有受到当时统治者的认可,甚至是处在备受压制的境地。古时候战争频繁、思想动荡,将儒家提倡的“文质”论作为当时社会的运行内核,为统治者提供获得丰功伟绩的思想武器,是极为不符合实际的。而法家思想则在春秋时期中逐渐崭露头角,诸侯统治者也更喜欢法家思想,受此影响儒家提倡的“文质”论进一步陷入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儒家思想 文质”论
下载PDF
刘宏卫书法作品 文质相含 意趣相谐——我的学书观
18
作者 刘宏卫 《书画艺术》 2023年第4期56-60,共5页
文为书法的载体又为思想之表现,而文之格局、立意、情怀又为书者重要修养,文也者,有文字、文章、文学种种,作书必借文而抒怀。技也者,识器之谓也,即用笔用墨和结字之能力,技术学习是当自己先为手艺人识得工具之用以追物化之境界。书之道... 文为书法的载体又为思想之表现,而文之格局、立意、情怀又为书者重要修养,文也者,有文字、文章、文学种种,作书必借文而抒怀。技也者,识器之谓也,即用笔用墨和结字之能力,技术学习是当自己先为手艺人识得工具之用以追物化之境界。书之道者,技之极也,臻于忘我,则近于道。故所谓书法,即以运用笔墨,而达于对人、物、境相和谐的自然之体悟,忘我之境,是为人之心与天地相融合,此际为书文质品格能自然流露于毫端,情感亦自由于法度之中则神采必然显见。刘熙载云“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亦言人之修为对书法的格调、境界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作品 结字 文质 自然流露 手艺人 刘熙载 笔墨 忘我
下载PDF
“孔子文质观”对校园景观设计的启示
19
作者 李晨昕 《现代园艺》 2023年第22期124-125,128,131,共4页
“孔子文质观”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形成的重要命题,有着传统美学思想的“孔子文质观”在传承中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从而在哲学、美学以及文学等各个领域发挥其效能,现如今仍然源源不断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与价值,然而... “孔子文质观”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形成的重要命题,有着传统美学思想的“孔子文质观”在传承中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从而在哲学、美学以及文学等各个领域发挥其效能,现如今仍然源源不断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与价值,然而很少有研究从校园景观设计的角度进行总结和论述。在现如今社会快速发展、设计思潮交融的时代,设计师们不断推出新的设计方式,也正是如此,在校园景观设计发展过程中更应重视“孔子文质观”设计理念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文质 校园景观设计 形式与功能 启示
下载PDF
浅析中国佛经翻译史上的“文质”译学观
20
作者 包艾灵 司马叶斐 《时代人物》 2023年第1期34-36,共3页
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在佛经翻译发展期间,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译学观念,“文质”译学观就是其中之一。“文质”译学观是贯穿了佛经翻译发展的核心译学观。“文派”与“质派”的关系也经历了从斗争到融合再到折中的几个... 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在佛经翻译发展期间,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译学观念,“文质”译学观就是其中之一。“文质”译学观是贯穿了佛经翻译发展的核心译学观。“文派”与“质派”的关系也经历了从斗争到融合再到折中的几个阶段。因此,以佛经翻译史为主线,从“文质”译学观的演变着手分析“文”与“质”的关系演变,对探索佛经翻译史、了解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意义重大。基于此,以期得到一些有关当代翻译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翻译 文质”译学观 翻译史 翻译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