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言、象、意”与英伽登的本文层次理论 被引量:2
1
作者 窦可阳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年第10期34-36,共3页
"言、象、意"的本文层次理论本乎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它分别以"言"、"象"与"意"三个概念来对应文学本文的三个层次,一方面,这三个层次的"异质层递性"正对应着英伽登的文学... "言、象、意"的本文层次理论本乎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它分别以"言"、"象"与"意"三个概念来对应文学本文的三个层次,一方面,这三个层次的"异质层递性"正对应着英伽登的文学本体层次结构论;另一方面,所谓"得意忘言"的理论对应着现象学的"悬置"理念。中西方这两种本文层次观又都指向了直观的思维方式。虽然两种本文层次观产生于不同的话语背景,但它们的比较研究却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融会西方文艺学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象、 英伽登 本文层次理论
下载PDF
“言、象、意”理论与主题报道采写
2
作者 范步淹 《新闻前哨》 2020年第10期57-58,共2页
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服务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决策和重大活动,围绕设定主题展开的报道,其主要功能是宣传政策、展示成就、凝聚共识、推动工作、引导舆论。做好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的职责所在,也是主流媒体彰显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 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服务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决策和重大活动,围绕设定主题展开的报道,其主要功能是宣传政策、展示成就、凝聚共识、推动工作、引导舆论。做好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的职责所在,也是主流媒体彰显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报道 “言、象、意”理论
下载PDF
“意-象-言”的解构与中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瑾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8-69,共2页
中医理论难以用逻辑语言进行现代化表述被归因于其以"象"表"意"的理论体系。从中医认知、思维和传承体系"意-象-言"的角度出发,力求厘清三者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现代化语言表述困难的真正原因... 中医理论难以用逻辑语言进行现代化表述被归因于其以"象"表"意"的理论体系。从中医认知、思维和传承体系"意-象-言"的角度出发,力求厘清三者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现代化语言表述困难的真正原因,提出对"象"和"意"进行分类鉴别,提取出其背后蕴含的基础理论,运用新的语言对中医理论重新表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中医理论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语言研究的五条路向——兼论其对当代文学语言研究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汶成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0-123,共4页
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在文学语言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新时期文学语言研究大力吸取了西方的有关研究成果 ,但忽视了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研究成果的借鉴。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语言的论述是相当丰富多彩的 ,所论问题也非常广泛... 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在文学语言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新时期文学语言研究大力吸取了西方的有关研究成果 ,但忽视了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研究成果的借鉴。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语言的论述是相当丰富多彩的 ,所论问题也非常广泛和深入 ,有些论点极富启发性 ,是当今文学语言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资源宝库。中国古代文学语言研究的丰富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五条路向 :文质论 ,“言、象、意”理论 ,“赋、比、兴”理论 ,文体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文学语研究 文质论“言、象、意”理论 “赋、比、兴”理论 文体学 诗歌音韵学
下载PDF
“文以气为主”向“文以意为主”的转化——兼论中国古代艺术范畴及其体系的本性 被引量:6
5
作者 曾祖荫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60,67,共7页
本文描述了魏晋南北朝“文以气为主”向唐代“文以意为主”的转化过程。认为“以意为主”在魏晋南北朝就已开始孕育、生长。而“以气为主”向“以意为主”的转化 ,实质上是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的元范畴——道 ,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表... 本文描述了魏晋南北朝“文以气为主”向唐代“文以意为主”的转化过程。认为“以意为主”在魏晋南北朝就已开始孕育、生长。而“以气为主”向“以意为主”的转化 ,实质上是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的元范畴——道 ,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表现形态。同时 ,论述了唐代“以意为主”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范畴 古代 文学理论 中国
下载PDF
寻象以求中西言意通达之径
6
作者 赵新林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47,53-55,共4页
关键词 国际交流 中国文学 文论 西方文化 汉学研究 传统文化思想 符号理论 “言 意”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意象问题
7
作者 党圣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4年第5期50-50,共1页
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侯敏泽同志在讲授先秦文学理论批评时论到中国古代意象论问题。他认为向来以为“意象”一词来自国外,其实是我们传统中所有的。 中国古典意象论有两个源头:《周易》和《庄子》。《周易》中认为“言”“意”是不能完... 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侯敏泽同志在讲授先秦文学理论批评时论到中国古代意象论问题。他认为向来以为“意象”一词来自国外,其实是我们传统中所有的。 中国古典意象论有两个源头:《周易》和《庄子》。《周易》中认为“言”“意”是不能完全被表达的,可以由“象”来表达。“象”比“言”、“意”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庄子》要求舍“象”求“意”“言”、“象”仅是“得意”的手段。《周易》重、“象”,《庄子》重。“意”,但这时“意象”还设有作为一个词组出现,仅仅具有对“意”与“象”的关系的论述,但对后世的“意象论”发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 意” 《庄子》 “言 《周易》 理论 敏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