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以文载道,润物无声
1
作者
陈俊
李玉倩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第6期29-31,共3页
语文课程的思政内容其实就是“以文载道”。要想让语文课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就要挖掘本学科的文化特色,立足本学科的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从细微之处入手。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巧妙识字、理解课文、拓展延伸、习作教学和课外阅读等途...
语文课程的思政内容其实就是“以文载道”。要想让语文课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就要挖掘本学科的文化特色,立足本学科的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从细微之处入手。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巧妙识字、理解课文、拓展延伸、习作教学和课外阅读等途径,将所授内容与思政教育巧妙结合,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以
文载道
润物无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儒家语言观看“文载道”与“诗言志”的歧异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奎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0-64,共5页
"文载道"和"诗言志"是两个常被混为一谈的传统文论命题。但它们之间既具有相通之处,更存在着明显的歧异。这种歧异既存在于"道"与"志"、"载"与"言"所具有的不同"...
"文载道"和"诗言志"是两个常被混为一谈的传统文论命题。但它们之间既具有相通之处,更存在着明显的歧异。这种歧异既存在于"道"与"志"、"载"与"言"所具有的不同"指向性"上,也在于它们所依据的语言哲学基础所倾向的不同侧面上。从儒家语言哲学基础来看,"文载道"根植于名教伦理,"诗言志"则根植于言心合一。前者必然导向文学的外部教化功能,后者则暗示出文学的内在情感起因,而易于导向文学与内在心性的本根性关系。"诗言志"内在地包含着"诗缘情"的萌芽,而外在地预示了"文载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语言观
“
文载道
”
“诗言志”
歧异
文化形态
人性
“言心合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文载道 化知为德
3
作者
李屹
《中学语文》
2020年第12期82-83,共2页
从语文学科角度而言,人文性注定了我们每位语文人都是育德之人,用语文来教人,不是教人语文,是语文学科教学必须彻底转变过来的观念。语文课程、语文课堂,语文课本都是育人的载体与途径,如何用好语文资源中的德育生长点,是需要解决的核...
从语文学科角度而言,人文性注定了我们每位语文人都是育德之人,用语文来教人,不是教人语文,是语文学科教学必须彻底转变过来的观念。语文课程、语文课堂,语文课本都是育人的载体与途径,如何用好语文资源中的德育生长点,是需要解决的核心。有三个问题必须搞清楚,那就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德育
核心素养
德育资源
学科课程
文载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文载道,广积善缘
4
作者
胡正跃
《公共外交季刊》
2017年第1期41-45,135,共6页
公共外交范围很广、平台很大、可做的事很多。人文交流是重要载体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国文化艺术界人才济济,都愿为对外交往贡献心力。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优势所在。2016年,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围绕国家重大外交课题,在促进与各国...
公共外交范围很广、平台很大、可做的事很多。人文交流是重要载体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国文化艺术界人才济济,都愿为对外交往贡献心力。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优势所在。2016年,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围绕国家重大外交课题,在促进与各国的人文交往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较好效果。以文载道也要创新形式,与时俱进,贴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人文交流
文载道
原文传递
以文载道 以文化人
5
作者
丁学英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第7期65-65,共1页
文字承载着人的思想和品格,是有温度和力量的。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坚持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关注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1.借助儿童诗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灵魂。我借助儿童诗营造诗情画意、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充分发挥诗...
文字承载着人的思想和品格,是有温度和力量的。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坚持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关注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1.借助儿童诗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灵魂。我借助儿童诗营造诗情画意、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充分发挥诗歌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关键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文化
以文化人
班级建设
儿童诗
班主任工作
以
文载道
学生价值观
人的思想
原文传递
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赵丹
《文化产业》
2023年第7期85-87,共3页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提供了新的路径,在“互联网+”时代,以文载道,以网传道,以人弘道,能促进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传承与传播。如何以互联网技术为路径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提供了新的路径,在“互联网+”时代,以文载道,以网传道,以人弘道,能促进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传承与传播。如何以互联网技术为路径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播等概念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互联网时代
传播分析
传承与传播
中华传统文化
以
文载道
路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文运动”新论
7
作者
张起
朱昱璇
《文史杂志》
2023年第2期39-42,共4页
以韩愈、柳宗元等人为代表推动的“古文运动”是古代一次重要的文学改革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柳二人在文学上是好友,政治上却是敌人,因而他们倡扬的古文运动也是有差异的。柳宗元精致的散文,却未能照亮社会,而韩愈《进学...
以韩愈、柳宗元等人为代表推动的“古文运动”是古代一次重要的文学改革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柳二人在文学上是好友,政治上却是敌人,因而他们倡扬的古文运动也是有差异的。柳宗元精致的散文,却未能照亮社会,而韩愈《进学解》《师说》等文以及他的反佛斗争,却颇具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理念差异
维护传统
以
文载道
殊途同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溍“羽翼圣学”的文道观念
8
作者
赵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62-69,共8页
黄溍是元代中后期重要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他的理学传承可上溯到朱熹,又下传至明初重要的文人宋濂。黄溍承继了宋代理学说三代的传统,在理学思想方面极力羽翼圣道。在文学思想上,黄溍坚持文乃道之所发,文章的功用是用来载道的。黄溍把文...
黄溍是元代中后期重要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他的理学传承可上溯到朱熹,又下传至明初重要的文人宋濂。黄溍承继了宋代理学说三代的传统,在理学思想方面极力羽翼圣道。在文学思想上,黄溍坚持文乃道之所发,文章的功用是用来载道的。黄溍把文章作为明道和"羽翼乎圣学"的工具,认为文章的写作,必须本于"道",根于理,羽翼古圣贤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羽翼圣学
文载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悖离现代文学传统的“大东亚文学”作家
被引量:
1
9
作者
张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3-115,共13页
关键词
现代文学传统
“大东亚文学”
作家
汉奸文学
沦陷区
周佛海
柳雨生
文载道
周黎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先秦“文”的观念史中挖掘“文—化”的教育意涵
被引量:
1
10
作者
刘峻杉
王旎娜
代雅新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7-181,共15页
当代教育学的理论构造与生活实践已经与“文化”这个词密不可分,中国教育学的深化发展很有必要追溯早期“文”的观念以接续自身的思想根源。从甲骨文到战国文字,人形“文”与交错“文”的两类特征就存在着发展融合的轨迹。“文”的初义...
当代教育学的理论构造与生活实践已经与“文化”这个词密不可分,中国教育学的深化发展很有必要追溯早期“文”的观念以接续自身的思想根源。从甲骨文到战国文字,人形“文”与交错“文”的两类特征就存在着发展融合的轨迹。“文”的初义可能有两种不同走向但又彼此联系的起源,分别是表达与祖先神、上帝沟通的能力或状态的“通神”义,以及来自图腾、甲骨兆纹、礼器纹饰所代表的神秘图案的“纹理”义。春秋战国文献中“经天纬地”“因天之生也以养生”的“文—武”之“文”,以及赞颂圣王德行及其开创传统的“文—德”之“文”,有可能是由“通神”义所演化而来;与此同时,表示贯通隐显、具有信息指示作用的结构纹理的“文—明”之“文”,表达内在理据、法则、结构的“文—理”之“文”,以及表达显化、装饰等功能的“文—质”之“文”,有可能是由“纹理”义所演化而来。对先秦“文”观念的梳理,有助于中国教育学对本土“文—化”传统的自知自明,彰显“文”与“心”的关联意义以优化诠释“以文化之”,提炼“文—养”的观念来深化诠释“文而化之”,发掘“观—文”的思想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并拓展对“文”“道”关系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
观念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宋诗词往事
11
《同舟共进》
2019年第11期3-3,共1页
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唐诗宋词并称双绝,它们宛若一座恢宏的殿堂,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令人仰叹的高峰。"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是中国文化的正统,诗词历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其文化...
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唐诗宋词并称双绝,它们宛若一座恢宏的殿堂,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令人仰叹的高峰。"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是中国文化的正统,诗词历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其文化身份的独特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词
中国文学史
诗言志
唐诗宋词
古代文学
词缘情
文载道
身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修志问道”的思考
12
作者
韩玉玲
《黑龙江史志》
2015年第10期10-12,共3页
李克强总理提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这是对地方志功能价值的本质概括,将修志工作提升到了"问道"的高度。"修志问道"之道,就是由志承载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存史、育人、资政中,这个基因得到转录、优...
李克强总理提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这是对地方志功能价值的本质概括,将修志工作提升到了"问道"的高度。"修志问道"之道,就是由志承载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存史、育人、资政中,这个基因得到转录、优化和不断完善。如何问道,体现在修志工作中,就是加强个人修养,增强在海量信息中的寻道能力;锤炼文字功底,提升以文载道水平;创新修志方法,提升传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志问道
文化基因
以
文载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话剧的语言艺术和形态
13
作者
武文
《魅力中国》
2014年第12期68-68,共1页
话剧中的语言几乎是讲述故事塑造人物的唯一手段。文以载道”的戏剧必定是“高台教化”的戏剧,80年代开始,西方当代戏剧大批介绍过来,引发了上文提到的话剧“假定性”的探索与实践,从而推动了观众观剧过程中主动参与的尝试和研究。...
话剧中的语言几乎是讲述故事塑造人物的唯一手段。文以载道”的戏剧必定是“高台教化”的戏剧,80年代开始,西方当代戏剧大批介绍过来,引发了上文提到的话剧“假定性”的探索与实践,从而推动了观众观剧过程中主动参与的尝试和研究。中国近十年来出现的许多小剧场戏剧,虽然涌现了一些实验戏剧,其立足点往往还是对过大的演出空间的反拨。这种富有中国特色的小剧场戏剧,对海外朋友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他们的小剧场指的是“实验戏剧”,我们的却更多关心观众人数的多少,局限在空间的概念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语言的重要性
以
文载道
话剧的形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嘉录》:好文章的药引子
14
作者
张锐
《七彩语文》
2024年第31期26-27,共2页
常常读以文载道的书,今天不如在课堂上宕开一笔,谈谈风俗笔记。读《清嘉录》,有馋意。姑苏多雅人雅事,一道菜的背后也有诗来助兴,诗虽未必是经典,却能和菜成双成对,“与子成说”.
关键词
一道菜
《清嘉录》
以
文载道
课堂
原文传递
“杭州打造宗教中国化城市之窗”系列之十二 杭州灵隐寺在守正与创新中赓续中华文脉
15
作者
光泉
《中国宗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33,共2页
杭州灵隐寺作为全国重点寺院,紧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根本要求,深刻领悟习近平主席关于“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的精神,以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传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做好“传承、融合、交流”三篇文章,积极打造对...
杭州灵隐寺作为全国重点寺院,紧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根本要求,深刻领悟习近平主席关于“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的精神,以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传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做好“传承、融合、交流”三篇文章,积极打造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向世界推介阐释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文化交流
以文化人
历史文化资源
杭州灵隐寺
创新性
以
文载道
深刻领悟
传承性
原文传递
敢讲善讲中国故事 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
16
作者
林松添
《中国政协》
2023年第11期44-45,共2页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不仅要干好,而且要善于从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文载道、以利弘义,敢讲善讲中国故事,积极营造和维护友华国际环境和民意社会氛围。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以情感人
强国建设
历史和现实
民族复兴
积极营造
以理服人
以
文载道
原文传递
营造课堂氛围不能忽视语文学科本位
17
作者
周伟烨
《学周刊(上旬)》
2016年第12期124-126,共3页
语文课堂氛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保障,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营造语文课堂氛围时总是容易忽视语文课程的学科本位,偏离语文学科本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语文学科本位与语文课堂氛围中寻求平衡,以语文学科工具性为主,人文性为辅,明确...
语文课堂氛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保障,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营造语文课堂氛围时总是容易忽视语文课程的学科本位,偏离语文学科本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语文学科本位与语文课堂氛围中寻求平衡,以语文学科工具性为主,人文性为辅,明确教学主体,创设教学情境,改进教学提问,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真切、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氛围
学科本位
以
文载道
原文传递
深层次创造美好生活,杭州的那些“文化+”
18
作者
何乐乐
《杭州》
2022年第17期22-25,共4页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文化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其表达与传递往往有多种呈现方式。从"送文化到"育文化"再到"秀文化",以艺术为载体的"乡建",让艺术与乡村共生,唤醒了广豪土地的巨大潜能;在文化管...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文化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其表达与传递往往有多种呈现方式。从"送文化到"育文化"再到"秀文化",以艺术为载体的"乡建",让艺术与乡村共生,唤醒了广豪土地的巨大潜能;在文化管家‘的助力下,文化礼堂里爆满的课程、丰富的活动,展现出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在"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西溪湿地,一场穿越时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礼堂
西溪湿地
美好生活
呈现方式
丰富的活动
以
文载道
穿越时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讲好中国故事 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19
作者
李本乾
《时事报告》
2021年第11期32-33,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荐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荐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各国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摩擦与冲突更加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化人
交流与融合
国际格局
中华文化走出去
集体学习
讲好中国故事
大变局
以
文载道
原文传递
题名
以文载道,润物无声
1
作者
陈俊
李玉倩
机构
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和平街小学
出处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第6期29-31,共3页
文摘
语文课程的思政内容其实就是“以文载道”。要想让语文课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就要挖掘本学科的文化特色,立足本学科的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从细微之处入手。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巧妙识字、理解课文、拓展延伸、习作教学和课外阅读等途径,将所授内容与思政教育巧妙结合,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以
文载道
润物无声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儒家语言观看“文载道”与“诗言志”的歧异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奎英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0-64,共5页
文摘
"文载道"和"诗言志"是两个常被混为一谈的传统文论命题。但它们之间既具有相通之处,更存在着明显的歧异。这种歧异既存在于"道"与"志"、"载"与"言"所具有的不同"指向性"上,也在于它们所依据的语言哲学基础所倾向的不同侧面上。从儒家语言哲学基础来看,"文载道"根植于名教伦理,"诗言志"则根植于言心合一。前者必然导向文学的外部教化功能,后者则暗示出文学的内在情感起因,而易于导向文学与内在心性的本根性关系。"诗言志"内在地包含着"诗缘情"的萌芽,而外在地预示了"文载道"的可能。
关键词
儒家
语言观
“
文载道
”
“诗言志”
歧异
文化形态
人性
“言心合一”
Keywords
Confucian linguistic ideas
literature carrying Tao poetry expressing Zhi
difference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文载道 化知为德
3
作者
李屹
机构
江苏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
2020年第12期82-83,共2页
文摘
从语文学科角度而言,人文性注定了我们每位语文人都是育德之人,用语文来教人,不是教人语文,是语文学科教学必须彻底转变过来的观念。语文课程、语文课堂,语文课本都是育人的载体与途径,如何用好语文资源中的德育生长点,是需要解决的核心。有三个问题必须搞清楚,那就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关键词
学科德育
核心素养
德育资源
学科课程
文载道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文载道,广积善缘
4
作者
胡正跃
机构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
出处
《公共外交季刊》
2017年第1期41-45,135,共6页
文摘
公共外交范围很广、平台很大、可做的事很多。人文交流是重要载体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国文化艺术界人才济济,都愿为对外交往贡献心力。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优势所在。2016年,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围绕国家重大外交课题,在促进与各国的人文交往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较好效果。以文载道也要创新形式,与时俱进,贴近实际。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人文交流
文载道
分类号
D822 [政治法律—外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以文载道 以文化人
5
作者
丁学英
机构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
出处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第7期65-65,共1页
文摘
文字承载着人的思想和品格,是有温度和力量的。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坚持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关注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1.借助儿童诗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灵魂。我借助儿童诗营造诗情画意、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充分发挥诗歌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关键品格。
关键词
班级文化
以文化人
班级建设
儿童诗
班主任工作
以
文载道
学生价值观
人的思想
分类号
G6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赵丹
机构
泰国格乐大学国际学院
出处
《文化产业》
2023年第7期85-87,共3页
文摘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提供了新的路径,在“互联网+”时代,以文载道,以网传道,以人弘道,能促进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传承与传播。如何以互联网技术为路径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播等概念进行论述。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互联网时代
传播分析
传承与传播
中华传统文化
以
文载道
路径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文运动”新论
7
作者
张起
朱昱璇
机构
成都大学
杜甫研究学会
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文史杂志》
2023年第2期39-42,共4页
文摘
以韩愈、柳宗元等人为代表推动的“古文运动”是古代一次重要的文学改革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柳二人在文学上是好友,政治上却是敌人,因而他们倡扬的古文运动也是有差异的。柳宗元精致的散文,却未能照亮社会,而韩愈《进学解》《师说》等文以及他的反佛斗争,却颇具家国情怀。
关键词
政治理念差异
维护传统
以
文载道
殊途同归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溍“羽翼圣学”的文道观念
8
作者
赵伟
机构
青岛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62-69,共8页
文摘
黄溍是元代中后期重要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他的理学传承可上溯到朱熹,又下传至明初重要的文人宋濂。黄溍承继了宋代理学说三代的传统,在理学思想方面极力羽翼圣道。在文学思想上,黄溍坚持文乃道之所发,文章的功用是用来载道的。黄溍把文章作为明道和"羽翼乎圣学"的工具,认为文章的写作,必须本于"道",根于理,羽翼古圣贤之论。
关键词
道
羽翼圣学
文载道
Keywords
doctrine of Confucianism
uphold the doctrine of Confucianism
writings should convey truth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悖离现代文学传统的“大东亚文学”作家
被引量:
1
9
作者
张曦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3-115,共13页
关键词
现代文学传统
“大东亚文学”
作家
汉奸文学
沦陷区
周佛海
柳雨生
文载道
周黎庵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先秦“文”的观念史中挖掘“文—化”的教育意涵
被引量:
1
10
作者
刘峻杉
王旎娜
代雅新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出处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7-181,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7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德育的共鸣融合》(BEA17011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当代教育学的理论构造与生活实践已经与“文化”这个词密不可分,中国教育学的深化发展很有必要追溯早期“文”的观念以接续自身的思想根源。从甲骨文到战国文字,人形“文”与交错“文”的两类特征就存在着发展融合的轨迹。“文”的初义可能有两种不同走向但又彼此联系的起源,分别是表达与祖先神、上帝沟通的能力或状态的“通神”义,以及来自图腾、甲骨兆纹、礼器纹饰所代表的神秘图案的“纹理”义。春秋战国文献中“经天纬地”“因天之生也以养生”的“文—武”之“文”,以及赞颂圣王德行及其开创传统的“文—德”之“文”,有可能是由“通神”义所演化而来;与此同时,表示贯通隐显、具有信息指示作用的结构纹理的“文—明”之“文”,表达内在理据、法则、结构的“文—理”之“文”,以及表达显化、装饰等功能的“文—质”之“文”,有可能是由“纹理”义所演化而来。对先秦“文”观念的梳理,有助于中国教育学对本土“文—化”传统的自知自明,彰显“文”与“心”的关联意义以优化诠释“以文化之”,提炼“文—养”的观念来深化诠释“文而化之”,发掘“观—文”的思想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并拓展对“文”“道”关系的讨论。
关键词
文化
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
观念史
Keywords
culture
Wen Yi Zai Dao(文以载道)
Yi Wen Hua Ren(以文化人)
history of ideas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宋诗词往事
11
出处
《同舟共进》
2019年第11期3-3,共1页
文摘
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唐诗宋词并称双绝,它们宛若一座恢宏的殿堂,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令人仰叹的高峰。"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是中国文化的正统,诗词历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其文化身份的独特标识。
关键词
唐宋诗词
中国文学史
诗言志
唐诗宋词
古代文学
词缘情
文载道
身份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修志问道”的思考
12
作者
韩玉玲
机构
大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15年第10期10-12,共3页
文摘
李克强总理提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这是对地方志功能价值的本质概括,将修志工作提升到了"问道"的高度。"修志问道"之道,就是由志承载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存史、育人、资政中,这个基因得到转录、优化和不断完善。如何问道,体现在修志工作中,就是加强个人修养,增强在海量信息中的寻道能力;锤炼文字功底,提升以文载道水平;创新修志方法,提升传道效果。
关键词
修志问道
文化基因
以
文载道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话剧的语言艺术和形态
13
作者
武文
机构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
出处
《魅力中国》
2014年第12期68-68,共1页
文摘
话剧中的语言几乎是讲述故事塑造人物的唯一手段。文以载道”的戏剧必定是“高台教化”的戏剧,80年代开始,西方当代戏剧大批介绍过来,引发了上文提到的话剧“假定性”的探索与实践,从而推动了观众观剧过程中主动参与的尝试和研究。中国近十年来出现的许多小剧场戏剧,虽然涌现了一些实验戏剧,其立足点往往还是对过大的演出空间的反拨。这种富有中国特色的小剧场戏剧,对海外朋友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他们的小剧场指的是“实验戏剧”,我们的却更多关心观众人数的多少,局限在空间的概念里。
关键词
话剧语言的重要性
以
文载道
话剧的形态
分类号
J824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嘉录》:好文章的药引子
14
作者
张锐
机构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高级中学
出处
《七彩语文》
2024年第31期26-27,共2页
文摘
常常读以文载道的书,今天不如在课堂上宕开一笔,谈谈风俗笔记。读《清嘉录》,有馋意。姑苏多雅人雅事,一道菜的背后也有诗来助兴,诗虽未必是经典,却能和菜成双成对,“与子成说”.
关键词
一道菜
《清嘉录》
以
文载道
课堂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杭州打造宗教中国化城市之窗”系列之十二 杭州灵隐寺在守正与创新中赓续中华文脉
15
作者
光泉
机构
浙江省佛教协会
杭州市宗教研究会
杭州灵隐寺
出处
《中国宗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33,共2页
文摘
杭州灵隐寺作为全国重点寺院,紧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根本要求,深刻领悟习近平主席关于“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的精神,以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传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做好“传承、融合、交流”三篇文章,积极打造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向世界推介阐释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关键词
对外文化交流
以文化人
历史文化资源
杭州灵隐寺
创新性
以
文载道
深刻领悟
传承性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敢讲善讲中国故事 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
16
作者
林松添
机构
全国政协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出处
《中国政协》
2023年第11期44-45,共2页
文摘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不仅要干好,而且要善于从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文载道、以利弘义,敢讲善讲中国故事,积极营造和维护友华国际环境和民意社会氛围。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以情感人
强国建设
历史和现实
民族复兴
积极营造
以理服人
以
文载道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营造课堂氛围不能忽视语文学科本位
17
作者
周伟烨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周刊(上旬)》
2016年第12期124-126,共3页
文摘
语文课堂氛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保障,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营造语文课堂氛围时总是容易忽视语文课程的学科本位,偏离语文学科本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语文学科本位与语文课堂氛围中寻求平衡,以语文学科工具性为主,人文性为辅,明确教学主体,创设教学情境,改进教学提问,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真切、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关键词
课堂氛围
学科本位
以
文载道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深层次创造美好生活,杭州的那些“文化+”
18
作者
何乐乐
机构
不详
出处
《杭州》
2022年第17期22-25,共4页
文摘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文化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其表达与传递往往有多种呈现方式。从"送文化到"育文化"再到"秀文化",以艺术为载体的"乡建",让艺术与乡村共生,唤醒了广豪土地的巨大潜能;在文化管家‘的助力下,文化礼堂里爆满的课程、丰富的活动,展现出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在"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西溪湿地,一场穿越时空。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礼堂
西溪湿地
美好生活
呈现方式
丰富的活动
以
文载道
穿越时空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讲好中国故事 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19
作者
李本乾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出处
《时事报告》
2021年第11期32-33,共2页
文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荐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各国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摩擦与冲突更加频繁。
关键词
以文化人
交流与融合
国际格局
中华文化走出去
集体学习
讲好中国故事
大变局
以
文载道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以文载道,润物无声
陈俊
李玉倩
《小学教学参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儒家语言观看“文载道”与“诗言志”的歧异
赵奎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以文载道 化知为德
李屹
《中学语文》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以文载道,广积善缘
胡正跃
《公共外交季刊》
2017
0
原文传递
5
以文载道 以文化人
丁学英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
0
原文传递
6
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分析
赵丹
《文化产业》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古文运动”新论
张起
朱昱璇
《文史杂志》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黄溍“羽翼圣学”的文道观念
赵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悖离现代文学传统的“大东亚文学”作家
张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从先秦“文”的观念史中挖掘“文—化”的教育意涵
刘峻杉
王旎娜
代雅新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唐宋诗词往事
《同舟共进》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对“修志问道”的思考
韩玉玲
《黑龙江史志》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话剧的语言艺术和形态
武文
《魅力中国》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清嘉录》:好文章的药引子
张锐
《七彩语文》
2024
0
原文传递
15
“杭州打造宗教中国化城市之窗”系列之十二 杭州灵隐寺在守正与创新中赓续中华文脉
光泉
《中国宗教》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16
敢讲善讲中国故事 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
林松添
《中国政协》
2023
0
原文传递
17
营造课堂氛围不能忽视语文学科本位
周伟烨
《学周刊(上旬)》
2016
0
原文传递
18
深层次创造美好生活,杭州的那些“文化+”
何乐乐
《杭州》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讲好中国故事 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李本乾
《时事报告》
202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