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本《文选音》残卷抄录者探析
1
作者 董宏钰 邹德文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10-15,共6页
关于敦煌本《文选音》残卷抄录者身份的问题,多位学者经过研究,得出“萧该说”“许淹说”等结论,但未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今依据敦煌《文选音》残卷的时代背景、抄写体例、抄写方式、抄写内容、书法水平和被注音字等情况,推测《文选音... 关于敦煌本《文选音》残卷抄录者身份的问题,多位学者经过研究,得出“萧该说”“许淹说”等结论,但未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今依据敦煌《文选音》残卷的时代背景、抄写体例、抄写方式、抄写内容、书法水平和被注音字等情况,推测《文选音》残卷抄写者很可能是敦煌地区准备应试科举的一位士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文选音 抄写者
下载PDF
敦煌写本P.2833《文选音》重字反切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韩丹 许建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57,共9页
穷尽式考察敦煌《文选音》残卷音注中切上下字与被注字重复的反切,发现这种反切是专门用于标记多音字异读的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切上字重,则以切下字凸显异读的声调差异;切下字重,则以切上字凸显异读的清浊变换。所注异读多与汉语音变构... 穷尽式考察敦煌《文选音》残卷音注中切上下字与被注字重复的反切,发现这种反切是专门用于标记多音字异读的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切上字重,则以切下字凸显异读的声调差异;切下字重,则以切上字凸显异读的清浊变换。所注异读多与汉语音变构词相关,注音方式是以常读注异读,常读音义不出注。随着中古时期反切结构的改变,重字反切逐渐式微,文献中留存较少,后人遂以为讹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音 重字反切 异读
下载PDF
重纽音切在《文选音决》中的读音分析
3
作者 孙志波 《天中学刊》 2015年第4期118-121,共4页
《文选音决》的音切能够区分《切韵》重纽A、B两类字,切语上字和切语下字都具有区别被注字重纽归属的作用;精、章日、知组、以母与三A类为一类,庄组、云母与三B类为一类。来母的归属不明确。
关键词 文选音决》 重纽 舌齿 反切
下载PDF
《文选音决》反切异音与《文选》校读
4
作者 徐之明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31-34,共4页
《文选音决》有近 10 0条属于非一般性质的注音 ,姑谓之“异音”。这些异音虽不宜作为系联《音决》声韵系统的材料 ,但于《文选》的校读却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可以利用这些“异音”来讨论、解决《文选》的一些校读问题。
关键词 文选音决》 校读 切系统 声韵 切学
下载PDF
敦煌本《文选音》残卷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真真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8年第1期39-47,共9页
敦煌本《文选音》包括P.2833号与S.8521号两个写卷,本文对抄写时代及其注音特点、文献价值与版本价值作了探索。
关键词 敦煌 文选音 价值
下载PDF
敦煌本《文选音》残卷校证
6
作者 徐真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57,共7页
P .2 83 3及S .85 2 1《文选音》残卷为一个写卷的两个部分 ,但内容并不相连。对于残卷内容的校理、研究极少 ,尚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本文将残卷与李善注《文选》及《六臣注文选》对校 ,并以《唐钞文选集注汇存》、《史记》、《汉书》... P .2 83 3及S .85 2 1《文选音》残卷为一个写卷的两个部分 ,但内容并不相连。对于残卷内容的校理、研究极少 ,尚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本文将残卷与李善注《文选》及《六臣注文选》对校 ,并以《唐钞文选集注汇存》、《史记》、《汉书》及类书中所引相关文字与有关内容参校 ,凡得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文选音》残卷 P.2833 S.8521 校勘
下载PDF
敦煌唐写本《文选音》异常音切研究
7
作者 杨秋波 《文教资料》 2008年第7期27-28,共2页
敦煌唐写本<文选音>残卷自鸣沙石室出土以来,立即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但学者们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作者的考订上,仅周祖谟先生的<论文选音残卷之作者及其方音>(<问学集>)一文涉及音切的研究.张金泉、许建平两位先生的<... 敦煌唐写本<文选音>残卷自鸣沙石室出土以来,立即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但学者们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作者的考订上,仅周祖谟先生的<论文选音残卷之作者及其方音>(<问学集>)一文涉及音切的研究.张金泉、许建平两位先生的<敦煌音义汇考>(以下简称<汇考>)收录了<文选音>残卷的音切,并对其进行了校对,但亦有可待商榷之处.至于用传世的各种<文选>注本的音切与之比勘并作深入细致的研究者,迄今为止尚复阙如.本文从音韵学的角度入手,以刻本<文选>、<六臣注文选>、<唐钞文选集注汇存>保存的<音决>与之比勘,既以敦煌本纠正传世刻本的错讹,又以传世刻本订敦煌本之误,同时亦以对张金泉、许建平两位先生的<汇考>进行纠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文选音 比勘
下载PDF
敦煌《文选音》残卷抄录时代新探
8
作者 董宏钰 邹德文 《华夏文化论坛》 2022年第1期195-203,共9页
对于敦煌《文选音》残卷的研究,虽历经诸位大家学者的研究,得出不少成果,但是结论却是大相径庭。今依据《文选音》的书法款式、武周新字、避讳情况等内容,考证出《文选音》其抄录年代可能为武周、李唐易代之际,即武周证圣元年(695年)至... 对于敦煌《文选音》残卷的研究,虽历经诸位大家学者的研究,得出不少成果,但是结论却是大相径庭。今依据《文选音》的书法款式、武周新字、避讳情况等内容,考证出《文选音》其抄录年代可能为武周、李唐易代之际,即武周证圣元年(695年)至唐中宗李显景龙年间(710年)之间,尤以武周朝末年可能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选音 抄录 时代
原文传递
曹宪生平及其《文选》学考述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书才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4-126,共3页
曹宪是隋唐之际重要的《文选》学家,他和他所培育的弟子李善等人共同把《文选》学推向了高峰。由现存于日藏《文选集注》中的曹宪《文选音》条目,可以看出曹宪为《文选》注音喜好标新立异,而《文选音》佚失的原因在于注音依据的是扬州... 曹宪是隋唐之际重要的《文选》学家,他和他所培育的弟子李善等人共同把《文选》学推向了高峰。由现存于日藏《文选集注》中的曹宪《文选音》条目,可以看出曹宪为《文选》注音喜好标新立异,而《文选音》佚失的原因在于注音依据的是扬州音而不是以《切韵》为代表的洛阳音,加上其注音本身多有谬误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宪 生平 文选 文选音
下载PDF
古抄本《文选集注》汇录《钞》之撰者考
10
作者 王翠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88,共4页
学界对日藏古抄本《文选集注》汇录《钞》(即《文选钞》)之撰者众说纷纭,主要有公孙罗著、李善弟子著、无名氏("或为察")著、郭林宗著等几种观点,迄今未有定论。今通过对诸家说解的综合审视、理性反思,并结合相关内证和外证材... 学界对日藏古抄本《文选集注》汇录《钞》(即《文选钞》)之撰者众说纷纭,主要有公孙罗著、李善弟子著、无名氏("或为察")著、郭林宗著等几种观点,迄今未有定论。今通过对诸家说解的综合审视、理性反思,并结合相关内证和外证材料,补充论证《文选集注》汇录《钞》当系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所著录阙名氏之三十卷本《文选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钞》 文选集注》 公孙罗 文选音决》
下载PDF
《文选》音注所存古音现象类说
11
作者 马燕鑫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8年第2期149-157,共9页
《文选》音注中保留了各种类别的古音现象,尤其是多种日抄本《文选》残卷的旁记音。其中所存的古音现象主要有通转、声纽未分化、互转、阴阳对转四大类。这些音读特点在《广韵》中已基本不存,《文选》音注中的古音为隋唐音韵的状况提供... 《文选》音注中保留了各种类别的古音现象,尤其是多种日抄本《文选》残卷的旁记音。其中所存的古音现象主要有通转、声纽未分化、互转、阴阳对转四大类。这些音读特点在《广韵》中已基本不存,《文选》音注中的古音为隋唐音韵的状况提供了数量众多的实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为日抄《文选》中的音注多属《文选音决》佚文,故上述各种古音现象也可以视为《音决》音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文选音决》
原文传递
The Us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With University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in Taiwan
12
作者 Cheng-Fang Hua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5年第4期250-256,共7页
This paper reports findings from a longitudinal qualitative study that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for Taiwan Residents University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students' reading. During th... This paper reports findings from a longitudinal qualitative study that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for Taiwan Residents University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students' reading.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ir sophomore year, 17 students participated and each student held two to seven individual reading sessions, to which they brought a self-selected children's picture storybook or children's novel they had finished reading on their own and orally read it to the researcher. Their oral reading and the discussion of each book with the researcher were audio recorded.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reading progress, these oral data were categorized and analyzed in terms of mispronunciation patterns, misunderstanding of vocabulary, misinterpretation of sentence or passage, and researcher's guidance. General findings of the 17 participants were presented in three categories: (1) vocabulary acquisition, (2) common comprehension problems, and (3) common pronunciation problems. Further analysis of two motivated students who read five to seven books revealed that (1) these two EFL learners gradually developed conscious awareness of their own pronunciation and comprehension errors and (2) they progressively acquired better competence to apply the pronunciation tip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chniques provided by the researcher during previous sessions. These findings and corresponding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and further research suggestions are m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learners reading progress children's literature miscue an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