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忠勇双全 文道合一
1
作者 章林 《前线》 2024年第3期83-85,共3页
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是唐朝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其著作被编为《韩昌黎集》。耿介危言因文荣辱。韩愈生于... 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是唐朝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其著作被编为《韩昌黎集》。耿介危言因文荣辱。韩愈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一个普通的官宦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阳 文道合一 韩昌黎 唐代宗 修武 韩愈
下载PDF
凭借教材语言,实现文道合一
2
作者 肖秋珠 《教育艺术》 2024年第5期17-17,共1页
我国的革命历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我国的革命历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力量。一、充分认识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价值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道合一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民族凝聚力 教学价值 革命历史文化 课程标准
下载PDF
文道合一:朱熹编辑美学研究
3
作者 王四朋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71,共3页
朱熹是继孔子编辑六经之后出现于南宋的又一儒学编辑家。作为编辑家,朱熹将“文道合一”的美学追求贯穿于编辑活动的全过程,其编辑的书籍追求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在内容上,追求选题的“明道”和编校的“至善”;在形式上,追求版面的... 朱熹是继孔子编辑六经之后出现于南宋的又一儒学编辑家。作为编辑家,朱熹将“文道合一”的美学追求贯穿于编辑活动的全过程,其编辑的书籍追求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在内容上,追求选题的“明道”和编校的“至善”;在形式上,追求版面的“和谐”、字体的“神韵”、插图的“直观”和封面的“雅致”,形成了朱熹独具宋儒理学精神的编辑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道合一 朱熹 编辑美学
下载PDF
明代王门学者王宗沐的文学观——文道合一
4
作者 杜梅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82-90,共9页
阳明后学王宗沐在创作实践和文学观念中呈现出文道合一的文学观念。从三个方面梳理王宗沐文道合一思想的特征:一是从文学观的成因看,坚守阳明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文学思想是其文道合一思想的主要形成因素;二是从文学观的表现看,著述的思想... 阳明后学王宗沐在创作实践和文学观念中呈现出文道合一的文学观念。从三个方面梳理王宗沐文道合一思想的特征:一是从文学观的成因看,坚守阳明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文学思想是其文道合一思想的主要形成因素;二是从文学观的表现看,著述的思想内容和文体形式协调统一,具有文以载道的特点;三是从文学观的意义看,其文道观是上承欧阳修道胜文至、下启“后七子”文道质实的文学观。虽为王宗沐的个案研究,但透过个案研究可折射出阳明后学在文学史中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门学者 王宗沐 阳明心学 文道 文道合一
下载PDF
文道合一 育人为本——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有效方法
5
作者 唐效赣 陈茂梅 《成功密码(综合版)》 2023年第3期47-48,共2页
德育教育始终为我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初中语文教育作为学生日后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更要基于教学文本的内容,发挥其以文立人的性质和功能,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因此,教师需要掌握正确有效的... 德育教育始终为我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初中语文教育作为学生日后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更要基于教学文本的内容,发挥其以文立人的性质和功能,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因此,教师需要掌握正确有效的德育教育渗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道合一 立德树人 德育教育 育人为本 教学文本 初中语文教育 教学活动 语文学习
下载PDF
从“文质彬彬”到“文道合一”——兼论朱熹文道观的哲学建构及其价值超越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明海 《科教文汇》 2011年第19期66-69,共4页
道问题是中国美学的基本问题。从"文质彬彬"到"文道合一",文道关系的发展演变得以显现。朱熹立足于"理本气具"、"理一分殊"的理学哲学体系,提出了"文道合一"的文道观。他对唐宋古文... 道问题是中国美学的基本问题。从"文质彬彬"到"文道合一",文道关系的发展演变得以显现。朱熹立足于"理本气具"、"理一分殊"的理学哲学体系,提出了"文道合一"的文道观。他对唐宋古文家"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与道俱"以及理学前辈们"文以载道"、"作文害道"的文道观点进行了批判和发展,使文道关系的理论价值超越了先辈,从而实现了对中唐以来文道关系论争的真正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道嬗变 朱熹 文道合一 哲学建构 价值超越
下载PDF
文以载道 文道合一——浅谈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被引量:1
7
作者 施伟萍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4年第6期30-31,共2页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任务不仅要“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高职阶段是学生从未成年到成年的重要成长阶段,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任,学生除了具...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任务不仅要“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高职阶段是学生从未成年到成年的重要成长阶段,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任,学生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具有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德育渗透 文以载道 语文教学 文道合一 学校教育 初中毕业生 五年一贯制
下载PDF
文道合一 知能相承──也谈“旧式教育”和“方法传授”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旧式教育 文道合一 叶圣陶 语文教育 语文课 思想教育 语言文字 学习的方法 知能 古典主义
下载PDF
文道合一,因势利导——译林新版《英语(八下)》Unit 6 A charity walk教学过程及简析
9
作者 徐险峰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 2014年第11期34-35,共2页
一、教学过程译林新版《英语(八下)》第六单元的主题是A charity walk,阅读标题为We need your support-Oxfam Trailwalker,内容是关于香港乐施会的"毅行"活动。为了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不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第一步(Pre-readin... 一、教学过程译林新版《英语(八下)》第六单元的主题是A charity walk,阅读标题为We need your support-Oxfam Trailwalker,内容是关于香港乐施会的"毅行"活动。为了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不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第一步(Pre-reading):引入文本,激活情感1.值日报告。执教本课时恰逢雅安地震,教师和当天轮值进行Daily Report的学生商讨后选定的话题就是雅安灾情。短短3分钟的英文报告,声情并茂,听者无不为之动容,不少学生热泪盈眶。报告后的2分钟互动环节,学生聚焦的依旧是雅安震区,特别是那里学生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道合一 译林 阅读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 文本理解 情感教育 推理判断 上下文语境 教学观 思想教育
下载PDF
深层对话,文道合一——在同课异构活动中的反思
10
作者 吴志英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第6期15-16,共2页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宗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宗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标准》 同课异构 文道合一 对话 反思 口语交际能力 热爱祖国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寓德于教 文道合一——小议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11
作者 陈丽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09年第5期93-93,共1页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加强和重视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加强和重视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真、善、美的熏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德育渗透 文道合一 科学文化知识 思想道德教育 赫尔巴特 品德教育 教育改革
下载PDF
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文道合一
12
作者 赖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109-111,共3页
语文,是中小学最基础的学科,也是人类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科。人们交流思想感情,表达彼此的意愿,最初是口口相传,自有了文字之后,人们思想信息的交流就一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哪怕是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人们也可以通过文字进行... 语文,是中小学最基础的学科,也是人类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科。人们交流思想感情,表达彼此的意愿,最初是口口相传,自有了文字之后,人们思想信息的交流就一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哪怕是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人们也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交流和传播。因此人们把语言文字看作是各门学科的基础,这原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那些由文字记载并流传下来的东西,无不带着那个时代、那个作者所在阶级的痕迹,因而文化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道合一 思想信息 语言文字 教育史 文章合为时而著 口口相传 治平篇 古文运动 诗人白居易 文学作品
下载PDF
文道合一 道文并重——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
13
作者 夏競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4年第4期53-55,共3页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不少政治家、思想家都是主张人合一,道文并重的,古人尚且明白,我们更应...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不少政治家、思想家都是主张人合一,道文并重的,古人尚且明白,我们更应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文道合一 爱国主义精神 道德修养 语文学科 培养学生 《岳阳楼记》 实施德育 道文
下载PDF
论周敦颐文道合一的逻辑理路
14
作者 张献第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5年第2期78-81,共4页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宗师,他所著的《通书》、《太极图说》微言大义,以精致的思辨和完整的体系建构起了新儒学。在文学创作实践上,周子留下了理趣兼备的诗文,这些诗文既彰显出了理性的光芒又达到了审美的境界。对周子著述文道合一逻...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宗师,他所著的《通书》、《太极图说》微言大义,以精致的思辨和完整的体系建构起了新儒学。在文学创作实践上,周子留下了理趣兼备的诗文,这些诗文既彰显出了理性的光芒又达到了审美的境界。对周子著述文道合一逻辑理路进行解读,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周敦颐的文道思想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道合一 审美 义理 和谐 诗化
下载PDF
文道合一 打造政治课
15
作者 谭红林 《辽宁教育》 2012年第11期68-68,共1页
孔子说:“质而无文,行而不远也。”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塑造人的灵魂、改造世界观、养成优秀品质的教育课程,更应强化用文学修养包裹的思想浇灌学生的心灵花朵。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文道合一 教育课程 文学修养 世界观 初中 学生
下载PDF
文道合一 智德双赢
16
作者 徐果洪 《成才之路》 2012年第14期11-11,共1页
教育应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生活夯实基础,为了学生的成才和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宗旨。新课程体系下,语文学科因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决定着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契机有很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 教育应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生活夯实基础,为了学生的成才和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宗旨。新课程体系下,语文学科因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决定着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契机有很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品德的熏陶,实现智德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道合一 智德 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 语文教学 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体系 教材优势
下载PDF
文道合一 德心相融——谈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17
作者 张国正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第3期7-8,共2页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育人”为教学的根本,让其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心理素质,是一个^理想与道德形成的基础,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文道合一 新课程改革 决定性因素 育人功能 语文课程 “育人”
下载PDF
黄宗羲为文思想:文道合一——复社文学创作对高中生写作的指导意义(二)
18
作者 蒋银坤 《语文教学通讯》 2021年第5期71-74,共4页
以经史之学名世的黄宗羲突破了理学家对“道”的狭隘理解,赋予“道”以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和历史哲学内涵,推崇“文道合一”的为文理念,为载道之“文”摆脱附庸式存在寻找到了坚实的现实依据,建构起文道之间的哲学框架。文章主要探讨如... 以经史之学名世的黄宗羲突破了理学家对“道”的狭隘理解,赋予“道”以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和历史哲学内涵,推崇“文道合一”的为文理念,为载道之“文”摆脱附庸式存在寻找到了坚实的现实依据,建构起文道之间的哲学框架。文章主要探讨如何在对《黄宗羲全集》第10册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探究复社代表人物黄宗羲提出的“文道合一”的文学思想,及其对高中生写作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文道合一 高中生写作
下载PDF
文道合一与诗乐合一--朱熹与邵雍文学本体论之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刚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9,共12页
朱熹与邵雍是理学家中的代表人物,又是理学家中的重要诗人。在理学家中,邵雍诗数量最多,朱熹诗艺术水准最高。他们都提出自己的文学本体论。与朱熹过于谨严的"文道合一"的文学本体论不同,邵雍提出了"诗乐合一"的本... 朱熹与邵雍是理学家中的代表人物,又是理学家中的重要诗人。在理学家中,邵雍诗数量最多,朱熹诗艺术水准最高。他们都提出自己的文学本体论。与朱熹过于谨严的"文道合一"的文学本体论不同,邵雍提出了"诗乐合一"的本体论主张。这是理学诗学观的两种重要理论形态,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一方面是理学流派差异性在文学思想上的体现,另一方面是理学家个性差异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邵雍 文道合一 “诗乐合一
原文传递
因文施道 文道合一——语文学科实施思想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20
作者 罗千锦 《西江教育论丛》 2001年第1期52-53,共2页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教育的方向、目的和任务,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要分...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教育的方向、目的和任务,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要分层次,分步骤,有目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大家知道,语文学科是工具性的学科,可它又以其独特的文道结合,文道统一而区别于别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文施道 文道合一 语文 思想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