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学以致用、文野之别到文化自觉 费孝通老师的文化功能论 |
沈关宝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1
|
|
2
|
跨越“文野之别”的实践 再论费孝通的江村研究 |
刘豪兴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3
|
从文野之别到圆融共通——三种文明互动形式下中国人类学的使命 |
赵旭东
|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4
|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 |
李云泉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5
|
《十送红军》的“文野之辨”——兼论民歌的界定标准 |
张自永
|
《地方文化研究》
|
2014 |
2
|
|
6
|
“江村调查”的历程、传承及“江村学”的创建 |
刘豪兴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7
|
夷夏之辨的开放与封闭 |
罗志田
|
《中国文化》
|
1996 |
42
|
|
8
|
论王夫之的历史进化论思想 |
许苏民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9
|
“礼失而求诸野”——艾芜《南行记》的另一个侧面 |
何晓雯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0
|
在超越中寻求“美美与共”的全球视野——费孝通晚年学术思想解析 |
方李莉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11
|
论王夫之的社会文明进化历史观 |
莫秀珍
章启辉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12
|
无聊出新闻? |
周云龙
|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3
|
数年辛苦不寻常 |
黄立新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0 |
|
14
|
比较文化视野中的《莫普拉》与《尘埃落定》新解 |
曹为
杨华
|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5
|
借鉴外国,以我为主 |
袁志英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6
|
影评忧思录 |
王震锋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7
|
通俗文学的价值标准 |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8 |
0 |
|
18
|
“性”描写要符合起码的人伦道德原则 |
肖平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19
|
无聊出新闻? |
周云龙
|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20
|
禅与艺术 |
劳里
|
《佛教文化》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