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文本风格看当前的文风改革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国战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9-192,共4页
《为人民服务》是69年前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一篇讲话。文章除了深刻鲜明的思想性教育性以外,其文风特色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主题鲜明、简短精要;语言朴实、感情深沉。对照《为人民服务》的文本风格,当前文风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为人民服务》是69年前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一篇讲话。文章除了深刻鲜明的思想性教育性以外,其文风特色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主题鲜明、简短精要;语言朴实、感情深沉。对照《为人民服务》的文本风格,当前文风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篇幅冗长、理论化色彩浓、缺少情感等。《为人民服务》对当前文风建设的主要启示在于:要大力提倡写短文章,大力提倡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写文章,大力提倡使用通俗化的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人民服务 文本风格 文风改革
下载PDF
“龙虎榜”与中唐文体文风改革的演进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恩铭 《殷都学刊》 2008年第3期98-102,共5页
"龙虎榜"的录取过程为中唐文体文风改革的一次代群承传提供了最佳机遇,"龙虎榜"是中唐文体文风改革思想承传的一个联接点。陆贽、梁肃等人继承了萧颖士、李华、独孤及等人的文体文风改革思想,进一步形成了自己时代... "龙虎榜"的录取过程为中唐文体文风改革的一次代群承传提供了最佳机遇,"龙虎榜"是中唐文体文风改革思想承传的一个联接点。陆贽、梁肃等人继承了萧颖士、李华、独孤及等人的文体文风改革思想,进一步形成了自己时代的文化精神和文学观念。他们的文化精神和文学观念通过贞元八年(792)的这次科举取士被韩愈等人接受下来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才有了文体文风改革运动的发展高潮。文体文风改革思想的发展从陆贽、梁肃传至韩愈、李观等人已日臻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虎榜 陆贽 梁肃 中唐文学 文体文风改革
下载PDF
颜之推文风改革论探赜
3
作者 王文倩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88-91,共4页
颜之推身处文风多变的南北朝,又有由南至北的特殊经历,因此对当时的文风有着特别深刻而切实的感受,他提出的"调和古今、兼综南北"的文风改革论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别的意义。颜之推文风改革论是先秦儒家中和美学观在特殊时代... 颜之推身处文风多变的南北朝,又有由南至北的特殊经历,因此对当时的文风有着特别深刻而切实的感受,他提出的"调和古今、兼综南北"的文风改革论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别的意义。颜之推文风改革论是先秦儒家中和美学观在特殊时代的睿智创新,他在调和古今的同时也注意到南北兼综,从时间的纵深到空间的横贯,视野与内质都超出时人,并预示着"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大唐时代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之推 文风改革 调和古今 兼综南北
下载PDF
文风改革渊源与网络时代文风建构
4
作者 何炜 《新闻研究导刊》 2013年第3期8-13,共6页
文风即文童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和作者语言运用的综合反映,是社会带普遍性和倾向性的文章现象。
关键词 文风改革 网络时代 专题讨论 渊源 社会风气 文章写作 思想作风 语言运用
下载PDF
对唐代与近代文体文风改革运动的思考
5
作者 韩湖初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58-65,共8页
我国历史上唐代与近代两次文体文风改革运动都是为了当时的政治改革运动服务,从政治改革运动来说是失败了,但作为文学运动却获得了成功,这说明一方面文学在社会主义生活中产不是孤立的,同时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 唐代 近代 文体文风改革 政治改革 文学 古文运动
下载PDF
中唐大历时期文体文风改革思想的演进
6
作者 田恩铭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文风改革 中唐 独孤及 大历时期
下载PDF
从近期会议报道看新闻文风改革
7
作者 喻春龙 《声屏世界》 2013年第2期17-20,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倡导务实新风,直接推动了我国新闻战线新一轮文风改革。随着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下简称"八项规定")和中宣部《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倡导务实新风,直接推动了我国新闻战线新一轮文风改革。随着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下简称"八项规定")和中宣部《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陆续出台,媒体加大了改文风力度,大量"短、实、新"的报道应运而生,尤以近期会议新闻为甚,让人耳目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风改革 新闻战线 会议报道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密切联系群众 率先垂范 工作作风 会议新闻
下载PDF
“简而有法”:新媒体语境下文风改革的价值向度
8
作者 庄怀芹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136,共6页
文风改革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历史上不乏文风改革的经验和努力,其追求目标都趋于"简而有法"。现阶段,新媒体语境给文风改革带来了新的困惑——"不在场的现场"。即便如此,文风改革价值向度仍然离... 文风改革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历史上不乏文风改革的经验和努力,其追求目标都趋于"简而有法"。现阶段,新媒体语境给文风改革带来了新的困惑——"不在场的现场"。即便如此,文风改革价值向度仍然离不开"简而有法"。"简而有法"在文风上表现为"短""实""新""雅"四个方面。实施"简而有法"的新文风必须围绕应用文致用的本质,配合自上而下的改革合动力,尤其要注意新媒体的催化作用,最后要从根本上改变创作的技能——以"消极修辞"为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在场的现场 简而有法 文风改革 策略
下载PDF
论西魏、隋初文书文风改革到唐代文体文风改革的演变
9
作者 陈作行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71-172,共2页
对于文体文风改革的演变问题,人们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对骈文的批评上;集中在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运动上,其实,文风改革的先河、古文的提倡得追溯到西魏、隋初。
关键词 文体文风改革 演变
下载PDF
从新闻要“精而短”论新媒体环境下的文风改革
10
作者 李军峰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7年第6期105-105,29,共2页
文章阐述了新闻语言"简洁明快",是一切新闻体裁的共同标准,指出了目前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可读性、真实性和原创性问题,阐述写短新闻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提出新闻工作者的文风改革只有在基层、在现场、在路上,新闻报道才能更接地气... 文章阐述了新闻语言"简洁明快",是一切新闻体裁的共同标准,指出了目前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可读性、真实性和原创性问题,阐述写短新闻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提出新闻工作者的文风改革只有在基层、在现场、在路上,新闻报道才能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而短” 新媒体 文风改革
下载PDF
古代公文文风改革及其启示
11
作者 孙静斋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文风改革 古代公文 隋文帝 改革文风 欧阳修 浮艳文风 启示 经验教训 明太祖 王安石
下载PDF
唐诗盛世前那场文风改革
12
作者 六神磊磊 《共产党员(河北)》 2016年第20期56-57,共2页
一 公元584年,中国已经分裂了三个世纪,两汉的大一统已成为遥远的回忆。这一年隋文帝杨坚十分忙碌,他有许多大事要办: 在西北,他的军队正在进攻凶悍的吐谷浑;在北方,他的使者正在出使突厥,给对方的贵女赐予姓氏和封号;在南方,陈朝的... 一 公元584年,中国已经分裂了三个世纪,两汉的大一统已成为遥远的回忆。这一年隋文帝杨坚十分忙碌,他有许多大事要办: 在西北,他的军队正在进攻凶悍的吐谷浑;在北方,他的使者正在出使突厥,给对方的贵女赐予姓氏和封号;在南方,陈朝的后主虽然昏聩无能,但仍在凭借长江天堑苟延残喘,况且首都建康城宏大坚固,军资储备颇丰;在内部,杨坚刚刚迁入新的首都,由于渭水水少,不敷漕运之重,需要加紧修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风改革 盛世 唐诗 大一统 隋文帝 吐谷浑 杨坚 首都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重要的一次文风改革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绍根 伍中梅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68,共3页
2012年12月,中宣部发出《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改进文风作为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任务,要求新闻媒体从新闻报道,评论言论的内容、语言、标题、篇幅到版... 2012年12月,中宣部发出《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改进文风作为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任务,要求新闻媒体从新闻报道,评论言论的内容、语言、标题、篇幅到版面编排、栏目设计、节目制作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意见瓣旨出,文风是党风的体现,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事业成败,再次将改进文风和整顿党风紧密相连。回首70年前的延安整风运动,《解放日报》积极响应毛泽东号召,实行改版,将改进文风和改造学风和整顿党风并列,废除党八股,实现了从“不完全”的党报到“成熟、完全”党报的转型,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重要的一次文风改革,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列主义的新文风,为党历次文风改革树立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风改革 中国共产党 新闻史 思想文化战线 延安整风运动 《解放日报》 新闻报道 新闻媒体
原文传递
学界业界共话新闻文风改革
14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93,共1页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均可当记者"的新媒体时代,职业新闻人的救赎之道究竟在哪里?如何用脚、用脑、用心做新闻?中国特色的全球化传播风格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闻社8月31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新闻文风...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均可当记者"的新媒体时代,职业新闻人的救赎之道究竟在哪里?如何用脚、用脑、用心做新闻?中国特色的全球化传播风格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闻社8月31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新闻文风改革暨‘中新风格’"学术研讨会,试图与传媒精英、高校专家共解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风改革 新闻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新媒体时代 学术研讨会 中国新闻社 中国特色 麦克风
原文传递
文风的改革尝试与人格的不懈追求——在“百佳”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摘要)
15
作者 储瑞耕 《采写编》 1997年第5期4-8,共5页
一、30年的学步与求索 我的评论实践,以在正式报刊上发表作品算,到今年正好30年;以练笔和相对比较成熟算,又可大体分为前20年和后1O年。 真正开始写评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70年代初我连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几篇国际评论,用的署名... 一、30年的学步与求索 我的评论实践,以在正式报刊上发表作品算,到今年正好30年;以练笔和相对比较成熟算,又可大体分为前20年和后1O年。 真正开始写评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70年代初我连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几篇国际评论,用的署名是“秦皇岛港务局工人评论组”。那些东西,现在看来很幼稚肤浅,可我与评论的正式结缘,当从那时算起。 1976年,“文革”结束,报刊开禁。1978年《中国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尝试 杂文化 人格 报告会 评论员文章 言论 秦皇岛港务局 文风改革 河北日报 杨柳
下载PDF
周文与延安的文风改革
16
作者 李可玉 陈国泳 《党史文汇》 2000年第6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文风改革 周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 形式和内容 政权建设 群众参与 文艺活动 人民生活 发展历程 公文改革 延安整风 少数人 大众化 革命者 第一人 作为
原文传递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的历程及其文风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进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85,共3页
2011年,中宣部组织新闻界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新闻界重温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经典文献,将其视为文风改革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来源,积极改进新闻文风。特别是十八大召开后,中宣部在《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中指... 2011年,中宣部组织新闻界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新闻界重温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经典文献,将其视为文风改革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来源,积极改进新闻文风。特别是十八大召开后,中宣部在《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中指出:文风是党风的体现,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事业成败,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改进文风作为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对党八股》 文风建设 毛泽东 思想文化战线 经典文献 思想武器 文风改革 新闻文风
下载PDF
“给力”引发的思考——浅谈党报文风问题
18
作者 程晓天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第4期80-81,共2页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发的《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引发许多读者和广大网友热议。网络热词“变身”为中共中央机关报颇为“雷人”的“潮题”,由此导致的关于党报文风改革的新一轮讨论远远超出了对报道本身的关注。
关键词 文风改革 党报 中共中央机关报 《人民日报》 2010年 文化强省 网友 读者
下载PDF
论侯方域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迎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84-86,共3页
侯方域是清初古文三大家之一,文章集有《壮悔堂文集》。侯方域的文章激情恣肆,想象丰富,是“才人之文”,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小说为古文辞”,反映了明清之际融传奇笔法于古文写作的风气。虽被正统看法所批评,却正是其创造力的表现... 侯方域是清初古文三大家之一,文章集有《壮悔堂文集》。侯方域的文章激情恣肆,想象丰富,是“才人之文”,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小说为古文辞”,反映了明清之际融传奇笔法于古文写作的风气。虽被正统看法所批评,却正是其创造力的表现。另外侯方域在矫正七子流弊和倡导唐、宋古文,在文风改革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为清代散文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方域 文风改革 唐宋派 清初散文
下载PDF
一代唐音起射洪──论陈子昂在唐代诗文革新中的机遇问题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文学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0-73,共4页
关于陈子昂在唐代文学史上之影响和地位问题,历来评价甚高。但就他的创作和理论看,以“古雅”拯时弊.确无多少新意,且不说他创作上的“蹈袭””之病,就是其理论也有“倒退”嫌疑,故当代学者对他于唐代文学之开创之功颇有持怀疑态... 关于陈子昂在唐代文学史上之影响和地位问题,历来评价甚高。但就他的创作和理论看,以“古雅”拯时弊.确无多少新意,且不说他创作上的“蹈袭””之病,就是其理论也有“倒退”嫌疑,故当代学者对他于唐代文学之开创之功颇有持怀疑态度的。笔者以为:陈子昂在唐代文学史上之影响和地位不容否定,前人对他的赞誉并非虚辞,后人对他的訾议也有理有据。我们主张将他的理论和创作放在初、盛之交这个特定的文学背景上考察,以为他在唐代文学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和赢得的声誉.皆是时代使然,机遇所致。其文风改革的成功秘诀有二:一是抓住机遇采取矫枉过正之手段停止人们对形式的痴迷,二是把握契机高扬“汉魏风骨”以补充那业已成熟的至美的声律形式。陈子昂在唐代文学发展史上之功绩仅在于此,拔高或贬低都是不切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昂 文风改革 唐代 汉魏风骨 金石声 诗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