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25东块油藏储层非均质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胜利 盖东玲 魏荷花 《断块油气田》 CAS 2000年第6期39-41,50,共4页
本文从孔隙结构、物性、砂体展布等方面详细论证了文 2 5东块沙二下油藏宏观和微观非均质特征 ,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的非均质模式 ,并结合油田开发特征 ,分析了各种非均质模式对油田开发生产的影响 ,指出平面上砂体发育的不稳定性及物性... 本文从孔隙结构、物性、砂体展布等方面详细论证了文 2 5东块沙二下油藏宏观和微观非均质特征 ,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的非均质模式 ,并结合油田开发特征 ,分析了各种非均质模式对油田开发生产的影响 ,指出平面上砂体发育的不稳定性及物性的方向性是影响注水面积波及效率的主要因素 ,层内重力作用是影响单砂层层内垂向上注入剂波及体积的重要因素。层内非均质性是造成 、 类层动用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孔隙结构 非均质模式 文25东块油藏
下载PDF
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及其在文25东块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丁山 周芮莹 +1 位作者 闫素芝 于芳 《油气井测试》 2005年第5期67-70,共4页
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是从注入井中注入示踪剂段塞,在周围生产井中监测示踪剂产出情况,得到示踪剂产出曲线,通过数值分析,求出油层特性参数。该技术经在文25东块的应用,探讨了动态监测机理,讨论了监测井组油水井间的连通状况、高渗层渗透... 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是从注入井中注入示踪剂段塞,在周围生产井中监测示踪剂产出情况,得到示踪剂产出曲线,通过数值分析,求出油层特性参数。该技术经在文25东块的应用,探讨了动态监测机理,讨论了监测井组油水井间的连通状况、高渗层渗透率、厚度、孔道半径等,为下一步调整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25东块 示踪剂 监测 曲线 数值分析 示踪剂监测技术 井间 应用 产出曲线 数值分析 特性参数 动态监测 调整方案 注入井
下载PDF
文中油田文25东块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措施 被引量:1
3
作者 范冠元 王惠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B08期32-33,共2页
文中油田文25东块为中、高渗透复杂断块油藏。针对该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特点,以开发断层遮挡区剩余油和提高水驱动用程度及水驱油效率为主,对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措施,即钻双靶定向井和老井侧钻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用动、静结合的... 文中油田文25东块为中、高渗透复杂断块油藏。针对该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特点,以开发断层遮挡区剩余油和提高水驱动用程度及水驱油效率为主,对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措施,即钻双靶定向井和老井侧钻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用动、静结合的方法重新认识复杂区的构造来完善井网;采用周期注水控制含水上升率;利用调驱提高注入水波及系数等。实施后增油效果显著,其标定采收率比2001年前提高了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油田 文25东块 高含水期 提高采收率 复杂断油藏
下载PDF
文留油田文25东块厚油层砂体构型与剩余油分析
4
作者 郝振宪 李俊杞 +1 位作者 何汉坤 杜振惠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9-22,3-4,共4页
以取心井资料为依据,采用储层构型分析法,识别了文25东块厚油层内不同级次的构型界面,将厚油层砂体细分为三~五级构型单元,分别对应于河道增生、单一河道以及河道复合体,并建立了河道构型单元的6种接触样式。结合油田生产资料,... 以取心井资料为依据,采用储层构型分析法,识别了文25东块厚油层内不同级次的构型界面,将厚油层砂体细分为三~五级构型单元,分别对应于河道增生、单一河道以及河道复合体,并建立了河道构型单元的6种接触样式。结合油田生产资料,分析了构型单元中不同接触样式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为油田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厚油层 接触样式 剩余油 文25东块
下载PDF
文留油田文25东块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5
作者 何汉坤 李俊杞 +1 位作者 郝振宪 杜振惠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51-55,5,共5页
以取心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石学特征分析以及岩石相划分,明确了文25东块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进一步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席状砂和浅湖泥4种微相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微相的岩电响应模型。结合单井相、连井相分... 以取心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石学特征分析以及岩石相划分,明确了文25东块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进一步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席状砂和浅湖泥4种微相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微相的岩电响应模型。结合单井相、连井相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大面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研究区北西部、北部和北东部,并在中部汇合。研究区沉积模式为间歇性涨缩浅水三角洲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作为骨架,与其他砂体共同组成盆地边缘呈扇状、鸟足状的三角洲前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相 沉积微相 浅水三角洲 文25东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