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FFR参数联合斑块定量技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圣楠 卜荣生 +2 位作者 杜静茹 王耀国 吴淳淳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联合斑块定量技术在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PCI术前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在PC... 目的:分析基于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联合斑块定量技术在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PCI术前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在PCI术后8 d内行心脏磁共振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判断再灌注损伤情况,将出现心肌微循环障碍(MVO)及(或)心肌内出血(IMH)者纳入再灌注损伤组,未出现MVO及IMH者纳入非再灌注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及PCI术前CT-FFR值及斑块定量参数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FFR值及斑块定量参数对CHD患者再灌注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再灌注损伤组多支血管病变率显著高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PCI后TIMI 3级率低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两组最小管腔面积、钙化斑块体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损伤组CT-FFR值低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狭窄程度、斑块长度、非钙化斑块体积及斑块总体积均高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FFR值、狭窄程度、斑块长度、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总体积均对CHD患者再灌注损伤具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758、0.943、0.865、0.928、0.891,P<0.05),其Cut-off值分别为0.671、75.44%、38.61 mm、186.08 mm3、305.04 mm3,且5项联合预测价值最高(AUC=0.999,P<0.05)。结论:CT-FFR及斑块定量参数对预测CHD患者再灌注损伤有积极作用,可为CHD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血流储备分数 斑块定量技术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预警分析研究
2
作者 李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5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three-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3D-US)血管斑块定量技术(vascular plaque quantification,VPQ)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警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162例患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将临床...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three-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3D-US)血管斑块定量技术(vascular plaque quantification,VPQ)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警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162例患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将临床中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同时经CT或是MRI检查梗死灶和颈动脉斑块处于同一侧的患者归入脑梗死组(82例,96个斑块),颅脑经CT或是MRI检查没有梗死灶或是颈动脉斑块和梗死灶没有处于同一侧的患者归入非脑梗死组(80例,86个斑块)。两组患者均进行二维和三维颈动脉超声检查,使用Q App VPQ软件获取相关参数,并做出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参数分析,观察在缺血性脑梗死风险中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GSM平均值显著低于非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NWI秩均值、WA秩均值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两组LA、TPV、PT、PA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GSM低、NWI和WA高者,斑块发生破裂的风险比较高,容易造成缺血性脑卒中问题的产生,并且针对颈动脉轻度狭窄的患者而言GSM具有更大的诊断效能。在GSM<69.5的情况下,产生缺血性脑卒中问题的风险率更大。3D-US-VPQ技术可以对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加以评估,有效预测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事件风险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技术 预警分析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3
作者 康佳 沙晓溪 +1 位作者 康彧 何兰芳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0期9-12,共4页
探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查以及颈动脉CT... 探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查以及颈动脉CTA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明确颈动脉狭窄程度、声像图特征以及斑块性质情况。结果显示,不同狭窄程度患者N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斑块性质NWI以及GS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斑块厚度、斑块体积、最大面积狭窄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发现,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该检查方案无创、方便、快捷,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颈动脉CTA 颈动脉斑块性质 颈动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4
作者 戴全 邱海英 +3 位作者 孙伟薇 戴海鹏 刘琦 武金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8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在评价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共130处颈动脉斑块,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最窄处斑块厚度、面积狭窄率、标...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在评价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共130处颈动脉斑块,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最窄处斑块厚度、面积狭窄率、标化壁指数(NWI)及斑块回声强度,根据局部面积狭窄率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与CTA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对照。结果实时三维超声VPQ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78处,重度狭窄37处;CTA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1处,中度狭窄71处,重度狭窄48处。实时三维超声与CTA对颈动脉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检验为Kappa=0.765;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得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者间NWI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三维超声VPQ分析技术能够准确测定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并可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三维 实时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CTA
下载PDF
运用三维超声VPQ技术评价针灸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黄熙畅 叶思婷 +5 位作者 戚芷琪 孟令萃 周婷 周俊合 赵琳 符文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6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通过三维超声VPQ技术客观评价针灸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结构变化。方法:门诊招募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组各20例,每周治疗2次,共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斑块总体积(PV)、灰阶中位值(GSM)、内中膜厚度(I... 目的:通过三维超声VPQ技术客观评价针灸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结构变化。方法:门诊招募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组各20例,每周治疗2次,共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斑块总体积(PV)、灰阶中位值(GSM)、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治疗后PV较前减小,而假针组较前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左侧GSM较前升高,而假针组较前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右侧GSM治疗前后差值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有升高趋势。结论:针灸疗法可以减小颈动脉斑块体积,稳定斑块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针灸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下载PDF
三维超声测量颈动脉斑块灰阶中位数值与脑梗死预测的关系 被引量:17
6
作者 文琼 段依恋 +1 位作者 项飞翔 武彧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目的应用血管斑块三维定量(VPQ)技术计算颈动脉斑块整体的灰阶中位数(GSM),定量分析斑块整体的回声强度,评估斑块内部成分,探讨该项技术是否能成为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有效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常规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厚度>2... 目的应用血管斑块三维定量(VPQ)技术计算颈动脉斑块整体的灰阶中位数(GSM),定量分析斑块整体的回声强度,评估斑块内部成分,探讨该项技术是否能成为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有效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常规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厚度>2 mm的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及脑梗组(51例),脑梗组为颅脑MRI或CT扫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颈动脉超声VPQ技术采集三维图像,Philips QLAB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计算所观测斑块的厚度、体积、缩减百分比图、GSM(min、max、mean)以及标准灰阶中位数(NGSM)(min、max、mean)。结果①脑梗组和对照组斑块厚度及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组和对照组斑块GSMmin、GSMmean分别为(15.86±3.82)vs.(18.54±5.16)和(28.25±4.10)vs.(34.43±4.65),均P<0.05;脑梗组和对照组斑块NGSMmin、NGSMmean分别为(11.37±3.29)vs.(13.94±4.03)和(23.33±2.73)vs.(30.45±4.21),均P<0.05;脑梗组和对照组斑块GSMmax分别为(57.04±8.31)、(56.05±6.81),P>0.05。②GSMmean、GSMmin、NGSMmean、NGSMmi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659、0.897、0.691。GSMmean的截断值为30.5(灵敏度为81.1%,特异度为82.4%)。NGSMmean的截断值为26.5(灵敏度为81.1%,特异度为92.2%)。结论VPQ技术应用三维技术定量分析斑块的整体回声强度,有效评估斑块的成分,GSMmin、GSMmean、NGSMmin、NGSMmean或可作为脑梗死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血管斑块三维定量技术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慧 邓娜 钟祥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17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RT-3DU)检测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观察其临床特征。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30例作为实验对象,以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 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RT-3DU)检测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观察其临床特征。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30例作为实验对象,以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作为对照,即以64层螺旋CT扫描仪和血管分析仪来进行颈动脉斑块确定和体积测定,然后对患者进行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测,以观察其斑块特征。就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下的斑块体积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斑块检出状况进行确定。所有患者均经过颈动脉造影术检查确诊。结果:在造影检查中,30例患者共有42个斑块,RT-3DU检测下斑块体积为(583.21±203.42)mm3,其测得40个斑块,检出率为95.24%,无误诊现象;在CTA检测下测定的斑块体积为(603.32±182.43)mm3,其测得39个斑块,检出率为92.86%,无误诊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来检测颈动脉斑块,可对其体积进行准确测定,检出斑块个数,分析其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颈动脉斑块 影像特征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