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景观斑块密度及边缘密度动态研究——以关帝山林区为例 被引量:57
1
作者 张芸香 郭晋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21,共4页
Based on the air photos of four stages since 1959 in Guandishan forest region,and assisted by other forest survey information,four stages of landscape element patch digital maps were generated in ARC INFO.By analyzing... Based on the air photos of four stages since 1959 in Guandishan forest region,and assisted by other forest survey information,four stages of landscape element patch digital maps were generated in ARC INFO.By analyzing the patch density and edge density of landscape,dynamic laws of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and patch characters were comprehensively explor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tch density and edge density both could be used to study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and its dynamic character.The outline of patch transformation and patch character changes during forest restoration in the study area were expounded in the paper.Some principl proposals were also provided in the end for the planning of forest restoration in similar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景观 斑块密度 边缘密度
下载PDF
Alzheimer病患者疾病感缺失与海马右尖下托淀粉样斑块密度有关
2
作者 Marshall G.A. Kaufer D.I. +1 位作者 Lopez O.L. 李锐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2期31-32,共2页
Background: Anosognosia is a common manifestation of Al zheimers disease. T here i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impaired awareness and frontal executive cogniti ve deficits. Anosognosia is also correlated with decreased ... Background: Anosognosia is a common manifestation of Al zheimers disease. T here i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impaired awareness and frontal executive cogniti ve deficits. Anosognosia is also correlated with decreased metabolism in the rig ht hemisphere, particularly in frontal lobe regions.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 athological correlates of anosognosia in Alzhe imers disease. Design: 41 subj ects followed longitudinally in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mory disorders cl inic and with necropsy verified Alzheimers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 s, based on previous clinical assessment: +Aware (n = 23) and Aware (n = 18). A subset analysis matching sub jects for dementia severity using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scores was also carried out (13 +Aware; 13 Aware). Histopat hological data from necropsy brain tissue consisted of senile plaque (SP) and ne urofibrillary tangle (NFT) counts (regional density) from four different brain r egions in the right and left hemispheres: superior and middle frontal gyri (SMF) , superior temporal isocortex (ST), the prosubiculum of the hippocampus (PRO), a nd the entorhinal cortex (EC). Results: SP density was greater in the right PRO region of Aware subjects (F = 6.54, p = 0.015) than +Aware subjects. Signific 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P or NFT density were not observed in any other regions . In the subset analysis matching for dementia severity, SP density was again gr eater in the right PRO region of Aware subjects than in the other regions (F = 12.72, p = 0.002). Conclusions: Increased SP density in the right PRO region suggests that selective pathological involvement of th is area contributes to awareness deficits in Alzheimers disease. The putative role of the PRO in self appraisal may reflect its interconnections with other me dial temporal and prefrontal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 ALZHEIMER病 下托 斑块密度 神经纤维缠结 病理学变化 右侧大脑半球 认知障碍 内嗅皮质 颞上回
下载PDF
黄帚橐吾不同密度斑块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3
作者 王宏生 王玉琴 +1 位作者 宋梅玲 周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97-4307,共11页
植物-土壤作为构成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连续体,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和系统稳定性。碳(C)、氮(N)和磷(P)是生态系统中三种主要的营养元素,它们参与了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在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维持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且... 植物-土壤作为构成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连续体,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和系统稳定性。碳(C)、氮(N)和磷(P)是生态系统中三种主要的营养元素,它们参与了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在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维持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且生态系统内部的C、N、P循环在植物、土壤和微生物之间相互转换。为了探究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在扩散过程中对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影响,以黄帚橐吾微斑块为研究对象,根据斑块密度界定6个密度梯度,分别为D0(0株/m~2)、D1(43株/m~2)、D2(99株/m~2)、D3(163株/m~2)、D4(332株/m~2)和D5(621株/m~2),分析了不同密度斑块的草地植物、土壤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黄帚橐吾密度的增大,草地植物群落的C含量呈增加趋势,植物N含量略微上升后显著下降,且当黄帚橐吾密度≥160株/m~2时,植物N含量显著降低,植物P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N比呈逐渐上升趋势,C∶P比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N∶P比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土壤C、N、P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C含量在D2达到最大值,N含量为D1—D4高于D0和D5,但各斑块差异不显著,P含量为D3显著高于其余斑块,C∶N在D5达到最大值,C∶P在D2达到最大值,土壤N∶P呈略微降低后又有所增加,土壤养分主要受N限制;MBC随着黄帚橐吾密度的增加有降低趋势,而MBN和MBP变化均表现为“N”字型,MBN∶MBP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和RDA分析得到,黄帚橐吾密度与植物C、N、MBN以及MBP显著相关,植物C含量和土壤C含量与MBN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养分与微生物量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帚橐吾 密度斑块 养分循环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基于CT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低密度斑块与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朱芬 朱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6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CT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低密度斑块与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86例首次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并经彩超证实有低密度斑块的患者。所有患... 目的:探究基于CT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低密度斑块与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86例首次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并经彩超证实有低密度斑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并随访1年。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不良习惯、合并症、颈动脉低密度斑块信息与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1年中,26例(30.23%)发生复发性脑血管事件,为复发组,60例(69.77%)未发生复发性脑血管事件,设为未复发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狭窄程度、斑块长度、斑块负荷、斑块强化程度、斑块内出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长度[OR=6.630,95%CI(1.720,25.575),P=0.006]、斑块负荷[OR=2.748,95%CI(1.357,5.568),P=0.005]、斑块强化2级[OR=3.271,95%CI(1.215,8.804),P=0.019]均是影响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3个危险因素联合的AUC为0.965,95%CI(0.931,0.999),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0.00%。结论:颈动脉斑块的长度、负荷及斑块强化2级均是影响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CT血管造影观察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对评估患者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密度斑块 CT血管造影 复发性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CTC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价值
5
作者 董小波 张仲慧 +1 位作者 郭庆乐 焦鹏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8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200例,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CTCA定量参数(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和斑块最小密度CT值),分析CTCA定量...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200例,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CTCA定量参数(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和斑块最小密度CT值),分析CTCA定量参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探讨术后1年冠心病患者病死情况,分析CTCA定量参数与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风险关联性,评价CTC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价值。结果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逐渐升高,斑块最小密度CT值逐渐降低(P<0.05)。冠心病患者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与疾病类型、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斑块最小密度CT值与疾病类型、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冠心病200例中39例(19.50%)术后1年病死。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和斑块最小密度CT值与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有关(P<0.01)。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和斑块最小密度CT值三者联合明显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CTCA定量参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且联合各参数预测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T冠状动脉造影 定量参数 动脉阻力指数 斑块负荷 斑块最小密度CT值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病死
下载PDF
2020年中国1 km格网耕地破碎度数据集
6
作者 张定祥 王荣彬 张嘉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耕地破碎度是对耕地破碎化的定量描述,破碎化不仅会影响耕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不利于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及粮食生产的规模效应。本文利用2020年度变更调查栅格数据,使用公里格网耕地破碎度计算软件,通过斑块密度指数、分离... 耕地破碎度是对耕地破碎化的定量描述,破碎化不仅会影响耕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不利于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及粮食生产的规模效应。本文利用2020年度变更调查栅格数据,使用公里格网耕地破碎度计算软件,通过斑块密度指数、分离度指数及景观耕地类型分离度指数等3种景观指标格网空间计算,得到2020年中国1 km格网耕地破碎度数据集。在耕地图斑读取、公里格网破碎度计算、对比验证等数据处理阶段均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检查和质量控制,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本数据集可用于耕地资源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度 耕地 景观格局 斑块密度 中国
下载PDF
黄帚橐吾扩散对高寒草甸土壤理化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王玉琴 宋梅玲 +1 位作者 周睿 王宏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4-1391,共8页
黄帚橐吾(Ligulariavirgaurea)作为指示高寒草甸退化的重要物种,研究其扩散对高寒草甸土壤特性产生的影响,对揭示黄帚橐吾的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帚橐吾微斑块为研究对象,根据密度等级划分6个扩散程度(D0,D1,D2,D3,D4,D5),并对各... 黄帚橐吾(Ligulariavirgaurea)作为指示高寒草甸退化的重要物种,研究其扩散对高寒草甸土壤特性产生的影响,对揭示黄帚橐吾的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帚橐吾微斑块为研究对象,根据密度等级划分6个扩散程度(D0,D1,D2,D3,D4,D5),并对各密度斑块的土壤理化特性和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黄帚橐吾密度的增加,各密度斑块的土壤pH值呈明显降低趋势,土壤含水量和全磷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D2-D3范围内达到最大值。土壤有机碳呈“N”字形变化,在D2达到最大值,土壤铵态氮含量为D5显著高于D4(P<0.05),硝态氮含量为D0和D2显著高于其余密度斑块(P<0.05),速效磷含量呈增加趋势,且D4显著高于D0和D3(P<0.05),全钾含量在D0、D3和D4显著高于D1和D2(P<0.05),速效钾含量在D2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余斑块(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D4显著低于其余斑块(P<0.05);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各斑块间差异不显著(P>0.05);D5的中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D0和D1(P<0.05);土壤脲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D1的脲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余斑块(P<0.05)。土壤pH值与硝态氮、有机碳、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显著相关,土壤硝态氮和全钾与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显著相关,且黄帚橐吾密度与土壤pH、硝态氮以及中性磷酸酶显著相关(P<0.05)。综上所述,黄帚橐吾通过对养分的富集以及改变土壤酸碱度,限制了其余牧草的生长,加速自身种群数量的增加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黄帚橐吾 密度斑块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干旱区绿洲景观破碎化分析——以金塔绿洲为例 被引量:68
8
作者 郭明 马明国 +1 位作者 肖笃宁 赵善伦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1-206,共6页
以2个时期的遥感图像所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基于GIS工具,选用斑块密度、廊道密度、斑块破碎度、分离度和斑块面积变异系数5个指标对金塔绿洲的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00年,金塔绿洲总体的景观破碎化程... 以2个时期的遥感图像所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基于GIS工具,选用斑块密度、廊道密度、斑块破碎度、分离度和斑块面积变异系数5个指标对金塔绿洲的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00年,金塔绿洲总体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轻微地降低。(2)从景观类型上看,基质的破碎化程度增强;水浇地面积增大,趋于集中分布,破碎化程度降低;城镇用地破碎度增加,分离度减小。这些变化与人类开发利用活动的程度和方式有关,体现了荒漠基质受人类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典型农业型绿洲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绿洲 景观破碎化 干旱区 景观生态学 分离度 斑块密度指数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景观组分判定与景观破碎化分析 被引量:99
9
作者 布仁仓 王宪礼 肖笃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21-324,共4页
以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为手段,利用遥感卫星图片(TM5)及其他相关图件,以地貌、土壤与植被作为景观分类指标,把黄河三角洲的景观分成8大类型,30个景观类型.在此基础上,以斑块的周长面积比值、相对面积及与其... 以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为手段,利用遥感卫星图片(TM5)及其他相关图件,以地貌、土壤与植被作为景观分类指标,把黄河三角洲的景观分成8大类型,30个景观类型.在此基础上,以斑块的周长面积比值、相对面积及与其他景观类型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作为识别基质的指标,判定黄河三角洲景观的基质是柽柳芦苇潮盐土斜平地景观;根据斑块的周长面积比值识别廊道,并进行定量化研究.采用斑块密度对黄河三角洲景观的破碎化进行分析,发现生态交错带内斑块密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结构 斑块密度 基质 廊道
下载PDF
土地整理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湖北省安陆市辛榨乡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喻光明 魏雅丽 +2 位作者 陶文星 鲁迪 张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57-461,共5页
土地整理是区域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其生态影响可以通过景观格局的变化表现出来.结合国家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选取景观单元特征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等三大类指数与9小类指标,在AutoCAD与M... 土地整理是区域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其生态影响可以通过景观格局的变化表现出来.结合国家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选取景观单元特征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等三大类指数与9小类指标,在AutoCAD与MapGIS平台上提取与处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计算出各指标量整理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后斑块密度指数减少,景观多样性指数降低,破碎度指数减小,水田的优势度增高且更具有连通性;景观异质程度下降,景观类型有向单一化和非均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景观中各类型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出现非均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斑块密度 景观多样性 破碎度 土地整理
下载PDF
区域城市扩张对森林景观破碎化的影响——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21
11
作者 虞文娟 任田 +1 位作者 周伟奇 李伟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474-8481,共8页
森林生境丧失与景观破碎化是引起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量化森林景观破碎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城市扩张格局的关系是开展区域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区域——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 森林生境丧失与景观破碎化是引起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量化森林景观破碎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城市扩张格局的关系是开展区域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区域——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解译的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土地覆盖/利用专题图,通过多尺度的景观格局分析和统计分析,定量解析森林景观破碎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城市扩张格局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1980—2018年,大湾区林地覆盖面积缩减1,274 km^(2),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面积占林地丧失总面积的比例从1980—1990年的11%增长至2010—2018年的42%,表明城市扩张已成为林地丧失的主导因素;2)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表现为林地斑块密度提高,平均斑块面积减小,但破碎类型与程度具有地域差异;3)城市扩张幅度与空间格局显著影响林地破碎化,其中,城市扩张幅度对林地破碎化的影响更为重要。基于森林景观破碎化与城市扩张的现状,落实城市增长边界划定、关键斑块-廊道识别与生态网络构建等措施,有助于保护与连通重要生态空间,保障和提升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景观格局 森林景观破碎化 林地丧失 多尺度分析 斑块密度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加林 许继琴 +2 位作者 童亿勤 杨晓平 张殿发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9-714,共6页
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位于沪、杭、甬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地带,是我国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研究其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变化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7年和2000年2个时期的TM影像,分析了杭... 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位于沪、杭、甬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地带,是我国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研究其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变化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7年和2000年2个时期的TM影像,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土地利用/覆被数量及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建设用地、水体和养殖用地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水田、旱地、滩地、林地和盐田呈减少趋势。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斑块平均面积由0.245 km2降至0.173 km2,斑块密度则由4.081个/km2提高到5.781个/km2,斑块数量增加了42%。由于斑块的破碎化,大部分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边界密度、形态指数、分维数和斑块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城市化和非农化的发展使得建设用地格局指数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格局指数 景观动态 杭州湾 滨海平原 空间格局变化 土地利用 滨海平原 杭州湾 南岸 变化分析 斑块密度 建设用地 沿海经济
下载PDF
近20年来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王树功 黎夏 +2 位作者 刘凯 周永章 陈桂珠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7,共5页
该文分析近20a来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演变,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对3个时相(1988年、1995年、2002年)的LandsatTM遥感图像应用专家系统方法分类;结合ARCGIS8 1,辅助FRAGSTATS3 01景观软件计算斑块... 该文分析近20a来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演变,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对3个时相(1988年、1995年、2002年)的LandsatTM遥感图像应用专家系统方法分类;结合ARCGIS8 1,辅助FRAGSTATS3 01景观软件计算斑块和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指数。淇澳岛红树林面积呈上升趋势,1988年、1995年和2002年分别为20 16hm2、28 08hm2、57 96hm2;斑块数目从1988年的1个增加到2002年的18个,总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周长面积比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大小、平均斑块分维数、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呈下降趋势。近20a来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景观受人为干扰,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扩大,需对湿地多功能景观进行科学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淇澳岛 景观格局分析 1988年 2002年 Landsat 1995年 图像处理软件 景观格局指数 上升趋势 ERDAS 景观破碎化 系统方法 图像应用 TM遥感 软件计算 斑块密度 斑块大小 形状指数 人为干扰 湿地景观 科学调控 20a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朝阳港潟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谷东起 赵晓涛 +1 位作者 夏东兴 丰爱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7,共7页
在朝阳港湖湿地景观分类体系基础上,利用3S技术对多时相的湖湿地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1954年到2002年人工景观面积增加了532 hm2,景观格局指数呈现出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优势度下降的趋势;湖总体斑块密度从0 0... 在朝阳港湖湿地景观分类体系基础上,利用3S技术对多时相的湖湿地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1954年到2002年人工景观面积增加了532 hm2,景观格局指数呈现出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优势度下降的趋势;湖总体斑块密度从0 017 4 个/hm2 增加到0 034 6个/hm2,廊道密度从0 69 54 m/hm2 增加到22 05 640m/hm2,景观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强. 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人类的干扰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在湖湿地资源保护中合理调控人类的干扰活动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朝阳 演变 景观格局指数 湿地资源保护 湿地景观 2002年 1954年 景观多样性 景观破碎化 分类体系 定量分析 人工景观 斑块密度 格局变化 合理调控 多时相 均匀度 优势度 密度 活动 干扰 人类 下降
下载PDF
张家口坝上地区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宋素青 王卫 袁晓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5年第3期36-39,共4页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3S”技术,采用斑块密度、内缘比、分维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景观变异系数等指标,研究张家口坝上地区1987年和2000年两个时段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得出该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特点。
关键词 坝上地区 景观格局分析 张家口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景观生态学原理 “3S”技术 多样性指数 优势度指数 2000年 1987年 斑块密度 变异系数 变化特点 分维数
下载PDF
北京市延庆县耕地景观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晓艳 闫东浩 程锋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8-104,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不同耕地类型区的典型样区调查从较小尺度研究延庆县耕地景观特征。选用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斑块密度、边界密度等指标来描述耕地景观的斑块特征;采用全部廊道占耕地景观面积的比例、廊道类型、各类型廊道的密度、各类型廊... 本文通过对不同耕地类型区的典型样区调查从较小尺度研究延庆县耕地景观特征。选用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斑块密度、边界密度等指标来描述耕地景观的斑块特征;采用全部廊道占耕地景观面积的比例、廊道类型、各类型廊道的密度、各类型廊道网络的连通度、环状网络的环通度来表达耕地景观中的廊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延庆县耕地斑块规模较小、零碎,斑块不规整;景观破碎化程度比较严重;耕地景观被边界分割的程度比较高;景观粒度较小;上述情况在坡耕地区域尤为严重。廊道占耕地景观面积的比例大,廊道类型主要包括道路、沟渠,坡耕地区还包括田坎。道路的密度较大,但道路网络连通性和环通性差,为耕地生态系统中的物流和能流提供的连通的、可选择的线路比较少。沟渠密度较小,有的样区根本没有沟渠分布,其网络连通性更差,沟渠廊道体系不健全,耕地的灌溉保证程度和排洪能力比较低。坡耕地中田坎占地面积比较大,加剧了坡耕地景观中廊道占耕地面积比例大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特征 延庆县 北京市 网络连通性 景观破碎化 坡耕地 斑块面积 斑块密度 斑块特征 环状网络 研究结果 生态系统 排洪能力 保证程度 耕地面积 廊道 沟渠 小尺度 类型区 比例 连通度 道路 可选择 面积比 边界 田坎 表达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湖南长沙城市林业建设对策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婧 张志强 +3 位作者 谢宝元 贾宝全 杨一波 唐丽霞 《中国城市林业》 2009年第2期22-24,共3页
文章以Ace View为技术手段,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多样性指数、破碎度、分离度、平均形状指数、斑块密度等指标来分析长沙市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在长沙建成区内,有林地斑块分布极不均衡,中小尺度斑块类型所占比例很大,... 文章以Ace View为技术手段,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多样性指数、破碎度、分离度、平均形状指数、斑块密度等指标来分析长沙市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在长沙建成区内,有林地斑块分布极不均衡,中小尺度斑块类型所占比例很大,破碎度较高,林水结合的空间很小,最后还提出了长沙城市林业建设的一些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林业建设 景观格局分析 长沙市 湖南 斑块密度 景观生态学 多样性指数 形状指数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林飞 李成明 王英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1,共5页
在"3S"的技术支持下,基于辽河三角洲湿地1988-2009年7年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选用斑块密度指数、分维数、分离度、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6种指数对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 在"3S"的技术支持下,基于辽河三角洲湿地1988-2009年7年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选用斑块密度指数、分维数、分离度、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6种指数对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8-2009年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2)在不同湿地景观类型中,芦苇沼泽破碎化程度最为显著,其分维数最小、分离度最大;(3)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呈现上升态、景观优势度指数呈现下降态.研究表明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具有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破碎化 景观格局 辽河三角洲 斑块密度 景观多样性 分维数 3S技术
下载PDF
岳池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婷 赖华 张世熔 《地理空间信息》 2011年第4期111-113,192,共3页
在ERDAS IMAGINE 9.0和ArcGIS 9.3软件平台下,以岳池县1993年、2001年和2007年的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方法以及景观指数分析法,对岳池县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岳池县近15年来旱地、林地、建筑用地和水体... 在ERDAS IMAGINE 9.0和ArcGIS 9.3软件平台下,以岳池县1993年、2001年和2007年的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方法以及景观指数分析法,对岳池县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岳池县近15年来旱地、林地、建筑用地和水体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中旱地和建筑用地增幅最大,分别增加了110.41 km2和47.99km2;水田和其他用地呈减少的趋势,水田减幅最大,达180.03km2。1993年~2007年,仅水体和其他用地斑块密度减小,其余景观类型斑块密度增加。受人为活动的干扰,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先增加后减少,但破碎度指数逐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斑块密度 优势度 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
下载PDF
五台山植被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宏芳 袁建英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437-441,共5页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2010年中巴资源卫星所接收的CCD/HR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影像数据和现场实景资料,综合分析了五台山地区的植被景观的格局。结果表明:在植被景观斑块类型中,斑块面积最大的是山地草甸,最小的是云杉...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2010年中巴资源卫星所接收的CCD/HR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影像数据和现场实景资料,综合分析了五台山地区的植被景观的格局。结果表明:在植被景观斑块类型中,斑块面积最大的是山地草甸,最小的是云杉和臭冷杉林。斑块数最多的是温带草原及灌草丛景观,最少的是云杉和臭冷杉林景观。各景观要素斑块的分离度指数的大小顺序为:Ⅲ>Ⅹ>Ⅱ>Ⅰ>Ⅵ>Ⅳ>Ⅴ>Ⅶ>Ⅸ>Ⅷ,这个顺序与该地区的斑块密度的排序基本吻合。此外,分离度指数与斑块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分离度指数随着斑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斑块 分离度指数 斑块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