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联合ABCD评分与急性脑梗死体积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嫒嫒 任伟利 +3 位作者 张力维 韩潮 马姝颖 温德惠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联合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ABCD)评分与急性脑梗死体积关系。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MRI)脑梗死灶体积将其分为小体积组(28例,梗死灶最大体积<5 cm^(3))...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联合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ABCD)评分与急性脑梗死体积关系。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MRI)脑梗死灶体积将其分为小体积组(28例,梗死灶最大体积<5 cm^(3))、中体积组(42例,梗死灶最大体积5~10 cm^(3))及大体积组(30例,梗死灶最大体积>10 cm^(3))。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记录斑块最大厚度;通过斑块造影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获得斑块造影峰值强度(PI);进行ABCD2(增加病史)评分和ABCD3(增加病史、脑缺血及颈动脉狭窄)评分。结果:大体积组斑块厚度和PI高于中体积组和小体积组,中体积组斑块厚度和PI高于小体积组,3组斑块厚度和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770,F=100.566;P<0.05)。大体积组ABCD2评分和ABCD3评分高于中体积组和小体积组,且中体积组ABCD2评分和ABCD3评分高于小体积组,3组两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0.494,F=158.830;P<0.05)。斑块厚度、PI、ABCD2评分和ABCD3评分与脑梗死灶大体积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评价斑块厚度和PI及ABCD2评分和ABCD3评分与急性脑梗死体积呈线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 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ABCD)评分 急性脑梗死 体积
下载PDF
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应纪祥 钟莉 陈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挑选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并按有无2型糖尿病分为甲、乙2组,超声诊断2组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IMT增厚情况、斑块形...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挑选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并按有无2型糖尿病分为甲、乙2组,超声诊断2组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IMT增厚情况、斑块形成情况及斑块形态、回声、数目及位置信息,并对2组颈动脉狭窄与累及血管数目及分布情况加以比对。结果2组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处IMT增厚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动脉形态及颈内动脉斑块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累及血管54条,乙组17条,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组颈动脉球部、颈总动脉狭窄血管累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颈内动脉狭窄血管累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发生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回声等超声特征存在相关性,颈部血管超声可作为颈动脉斑块诊断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 缺血性脑卒中 相关性
下载PDF
浅谈颈动脉斑块超声弹性成像特征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振宇 吴宏 +1 位作者 赖祝琴 王岩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2期81-82,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颈动脉斑块超声弹性成像特征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常规超声检查的方法检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类型,再应用颈动脉斑块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计算... 目的 :探讨分析颈动脉斑块超声弹性成像特征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常规超声检查的方法检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类型,再应用颈动脉斑块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计算出患者动脉管壁与斑块的硬度比值,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并将其脑梗死的发生率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这96例患者中,合并轻度动脉狭窄的患者有69例(占患者总数的71.9%),合并中度动脉狭窄的患者有23例(占患者总数的23.9%),合并重度动脉狭窄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总数的4.2%)。共检测出动脉斑块189处,其中包括低回声斑块46处,混合回声斑块101处,强回声斑块42处。在这96例患者中,颈动脉斑块的硬度比值<5.0的患者有66例,其中发生脑梗死的患者有54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1.82%;颈动脉斑块的硬度比值>5.0的患者有30例,其中发生脑梗死的患者有9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0.00%。颈动脉斑块硬度比值<5.0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明显高于颈动脉斑块硬度比值>5.0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斑块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征与脑梗死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即动脉管壁与斑块的硬度比值越小,脑梗死的发生率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成像特征 脑梗死 关系
下载PDF
急诊ACS行PCI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组织特征和心肌甘油三酯含量及微血管功能障碍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曾文杰 刘勇 胡晶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第12期928-93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组织特征、心肌甘油三酯含量、微血管功能障碍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ACS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180例,均行降脂、抗凝、急诊PCI治疗。PCI术前1 d和术后7 d均...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组织特征、心肌甘油三酯含量、微血管功能障碍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ACS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180例,均行降脂、抗凝、急诊PCI治疗。PCI术前1 d和术后7 d均进行颈动脉斑块超声组织特征和心肌甘油三酯含量检测,并在PCI术后7 d进行血管造影,了解微血管功能情况。PCI术后患者均随访至少1年,统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组织特征、心肌甘油三酯含量与微血管功能情况的关系,以及三者与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关系。结果:与PCI术前比较,患者术后7 d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低回声区占斑块面积百分率和斑块厚度与外膜比值、心肌甘油三酯含量均降低(P<0.05);与心肌blush分级≥2级患者比较,心肌blush分级<2级患者的术后7 d IMT、低回声区占斑块面积百分率和斑块厚度与外膜比值、心肌甘油三酯含量均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诊ACS行PCI患者术后7 d IMT、低回声区占斑块面积百分率和斑块厚度与外膜比值、心肌甘油三酯含量与其心肌blush分级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88,-0.845,-0.812,P<0.05)。随访1年,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6.25%(13/80),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患者比较,出现心血管事件患者围术期IMT、低回声区占斑块面积百分率和斑块厚度与外膜比值、心肌甘油三酯含量均升高,而同期心肌blush分级则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诊ACS行PCI患者围术期IMT、低回声区占斑块面积百分率和斑块厚度与外膜比值、心肌甘油三酯含量、心肌blush分级与其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密切相关(P<0.05)。结论:急诊ACS行PCI治疗有利于改善颈动脉斑块超声组织特征和微血管功能,降低心肌甘油三酯含量,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颈动脉斑块超声 心肌 甘油三酯 微血管功能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5
作者 康佳 沙晓溪 +1 位作者 康彧 何兰芳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0期9-12,共4页
探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查以及颈动脉CT... 探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查以及颈动脉CTA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明确颈动脉狭窄程度、声像图特征以及斑块性质情况。结果显示,不同狭窄程度患者N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斑块性质NWI以及GS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斑块厚度、斑块体积、最大面积狭窄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发现,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该检查方案无创、方便、快捷,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颈动脉CTA 颈动脉斑块性质 颈动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超声联合Framingham危险评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曾文敬 王丽 +2 位作者 邱丽芬 徐咏坚 陈毓菁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61-266,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斑块超声联合Framingham危险评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CA)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CA疑似病例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有CA(CA组,78例),30例无CA(正常...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斑块超声联合Framingham危险评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CA)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CA疑似病例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有CA(CA组,78例),30例无CA(正常组)。分析两组CA的临床危险因素,计算Framingham总分。对两组进行外周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斑块超声检查并计算斑块超声等级评分(plaque score,PS)。分析颈动脉PS、股动脉PS、Framingham总分单用及联用对CA的预测效能。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A组的平均年龄更大,吸烟率更高、HDL-C水平更低,颈动脉斑块数、股动脉斑块数明显更多,颈动脉PS、股动脉PS、Famingham评分及Gensini总分明显更高(P<0.05)。CA患者的颈动脉PS、股动脉PS、Famingham评分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其中股动脉PS的相关系数最大。颈动脉PS、股动脉PS、Famingham评分单独诊断C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95%CI:0.608~0.940)、0.823(95%CI:0.620~0.945)、0.790(95%CI:0.700~0.979),三项联合诊断CA的AUC值为0.890(95%CI:0.700~0.979),三项联合对CA的诊断效能高于三项单用(P<0.05)。结论:外周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斑块超声、Framingham评分对CA均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三项联用可提高预测CA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股动脉 斑块超声 危险因素 预测效能
下载PDF
三维超声VPQ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价值
7
作者 吴燕葵 邓广初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4期730-732,共3页
目的:观察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4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取77处颈动脉斑块,均接受三维超声VPQ技术和CT血管成像(CTA)检查,以CTA为金标准,分... 目的:观察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4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取77处颈动脉斑块,均接受三维超声VPQ技术和CT血管成像(CTA)检查,以CTA为金标准,分析三维超声VPQ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与CT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测定内中膜厚度、标准化管壁指数(NWI)、最窄处斑块厚度、斑块回声强度水平。结果:三维超声VPQ技术和CTA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一致性Kappa值为0.901;狭窄程度越严重,内中膜厚度、NWI、最窄处斑块厚度水平越高,斑块回声强度水平越低(P<0.05)。结论:三维超声VPQ技术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度高,可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提高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 CT血管成像 颈动脉斑块特征
下载PDF
颈动脉硬化斑块彩色超声检查联合颅脑CT对脑梗塞再次复发预测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敬雅 王建伟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S01期21-22,共2页
目的:探索颈动脉硬化斑块彩色超声检查联合颅脑CT对脑梗塞再次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以300例处于康复期的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 目的:探索颈动脉硬化斑块彩色超声检查联合颅脑CT对脑梗塞再次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以300例处于康复期的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对照组患者以颅脑CT进行检查,给予观察者患者以颈动脉硬化斑块彩色超声联合颅脑CT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脑梗塞再次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患者中脑梗塞再次复发人数为37例,阳性率为24.67%,观察者患者中脑梗塞再次复发人数为43例,阳性率为28.67%;对照组患者的平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86±0.14)mm,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98±0.25)mm;观察组患者多在颈总动脉分叉处检出粥样斑块;观察组患者出现管腔狭窄表现的人数及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诊断脑梗塞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彩色超声检查联合颅脑CT可有效预测脑梗塞再次复发,为临床治疗过程中识别脑梗塞复发提供依据,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害,有利于尽早进行脑梗塞复发的预防及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斑块彩色超声检查 颅脑CT 脑梗塞 再复发预测
下载PDF
运用三维超声VPQ技术评价针灸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黄熙畅 叶思婷 +5 位作者 戚芷琪 孟令萃 周婷 周俊合 赵琳 符文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6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通过三维超声VPQ技术客观评价针灸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结构变化。方法:门诊招募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组各20例,每周治疗2次,共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斑块总体积(PV)、灰阶中位值(GSM)、内中膜厚度(I... 目的:通过三维超声VPQ技术客观评价针灸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结构变化。方法:门诊招募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组各20例,每周治疗2次,共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斑块总体积(PV)、灰阶中位值(GSM)、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治疗后PV较前减小,而假针组较前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左侧GSM较前升高,而假针组较前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右侧GSM治疗前后差值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有升高趋势。结论:针灸疗法可以减小颈动脉斑块体积,稳定斑块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针灸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下载PDF
糖尿病并C反应蛋白异常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桐 陶国伟 +4 位作者 王春霞 周蕾 王音 耿群 姜丽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有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异常患者的颈动脉状况。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检测血清hsCRP异常者32例作为实验组,其余36例正常者为对照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高...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有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异常患者的颈动脉状况。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检测血清hsCRP异常者32例作为实验组,其余36例正常者为对照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观察2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3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内-中膜增厚,18例有不同程度的斑块形成;对照组中12例不同程度的内-中膜增厚,4例有不同程度的斑块形成。2组结果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超过对照组。进一步分析斑块性质,hsCRP异常的18例斑块中,13例为不稳定斑块,hsCRP正常的4例斑块无一例不稳定斑块。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hsCRP异常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斑块发生率以及斑块性质的不稳定性均高于对照组。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伴有hsCRP异常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性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超声检查本身经济方便,安全无创,可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病变的血管内超声特征 被引量:14
11
作者 程训民 何国祥 +4 位作者 仝识非 冉擘力 刘建平 姚青 宋治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01-703,共3页
通过分析病变的结构特点 ,探讨轻中度狭窄病变斑块不稳定的机制。对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轻中度狭窄(直径狭窄率 2 0 %~ 6 0 % ) 6 2例及重度狭窄 2 6例冠心病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显像检查 ,分析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其狭窄程度。结果发现 ,轻... 通过分析病变的结构特点 ,探讨轻中度狭窄病变斑块不稳定的机制。对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轻中度狭窄(直径狭窄率 2 0 %~ 6 0 % ) 6 2例及重度狭窄 2 6例冠心病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显像检查 ,分析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其狭窄程度。结果发现 ,轻中度狭窄患者中软斑块 (6 8.2 %比 15 .4 % ,P <0 .0 1)、薄纤维帽 (6 5 .9%比 7.7% ,P <0 .0 1)显著多于重度狭窄患者 ,并且斑块破裂 (2 8.2 %比 7.7% ,P <0 .0 1)及正性重构 (5 1.8%比 0 % ,P <0 .0 1)也显著多于重度狭窄患者。轻中度狭窄患者偏心斑块检出率显著多于重度狭窄者 (84 .7%比 30 .1% ,P <0 .0 1) ,但钙化少见 (16 .5 %比 84 .6 % ,P <0 .0 1)。结果提示 ,冠状动脉造影轻中度狭窄患者多数具有不稳定性斑块的结构特点 ,这些特点导致轻中度狭窄者容易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冠状动脉斑块血管内超声特征 血管内超声显像 冠心病 粥样斑块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超声筛查在预防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12
作者 周喜华 邬午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18-0121,共4页
研究显示全世界统计数据脑卒中死亡率占据第一位,超过40岁的人群发生此类病症有2.1%,二次患病率是17.1%,当患者存在脑卒中危险因素,必须加强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每年由于脑卒中死亡的患者达到196万人次,因此,必须加强脑卒中疾病的筛查... 研究显示全世界统计数据脑卒中死亡率占据第一位,超过40岁的人群发生此类病症有2.1%,二次患病率是17.1%,当患者存在脑卒中危险因素,必须加强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每年由于脑卒中死亡的患者达到196万人次,因此,必须加强脑卒中疾病的筛查工作,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杜绝病情的恶化,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次内容主要针对在预防脑卒中疾病工作当中,实施颈动脉斑块超声筛查作整体分析。方法:以医院科室2021年2月,终止时间是2022年12月期间在医院实施颈动脉超声诊断的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评估,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诊断和上述方法相同,两组都选入调查目标是185例,主要对脑卒中患者斑块各位置和性质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小组患者颈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了具体评估,对诊断期间颈动脉狭窄情况方面实施统计。结果:观察组均是脑卒中病患,主要从患者斑块位置进行了具体分析,其中颈动脉球部占比最大;对斑块性质各情况进行了对比,强回声和等回声斑高于其他性质;其中部分患者是脑卒中确诊病例,还有健康体检者,对其检查过程中显示的颈总、颈内动脉具体血流动力学指标仔细分析,结果为发生脑卒中病症患者各指标较高;对观察组脑卒中病患的颈动脉两侧动脉有无出现狭窄进行评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比较明显;对狭窄检出率进行组间比较,对照组概率较低(P<0.001)。 结论:脑卒中疾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病症,很多患者在治疗后依然会发生残疾不良情况,而且死亡风险极高,应该加强该疾病的预防工作,通过颈动脉斑块超声筛查能够明确患者斑块各部位和性质,清晰显示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患者发生疾病的状况,在筛查疾病和临床治疗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超声筛查 预防 脑卒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因素分析
13
作者 张子玉 罗文明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398-399,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患者的年龄、病程、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病史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关。斑块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无斑块组。结论:年龄、病程、高血压、IMT、空腹和餐后血糖、胆固醇等因素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有作用。除控制血糖外,应该加强对高血压、高血脂等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
下载PDF
CDFI联合造影成像技术评价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仲跻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评价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8例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因不明原因胸痛、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并接受冠脉造影检查者,冠脉造影检查前或造影后行颈动脉超声... 目的:研究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评价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8例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因不明原因胸痛、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并接受冠脉造影检查者,冠脉造影检查前或造影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观察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检测可有效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且与冠心病关系密切。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造影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粥样斑块彩色超声造影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何凡 蔡进中 +2 位作者 王露平 窦永充 陈旭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1-1195,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其中Fontain分期Ⅱ期患者11例,Ⅲ期患者7例,Ⅳ期患者12例,...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其中Fontain分期Ⅱ期患者11例,Ⅲ期患者7例,Ⅳ期患者12例,观察所有患者术中血管再通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0例患者45支血管行PTA,成功开通42支血管,手术成功率为93.3%。开通血管中行超声斑块消融术血管10支,超声斑块消融+球囊成形术血管20支,超声斑块消融+球囊成形术+支架植入术血管12支。27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其中FontainⅡ期患者11例(11/11),Ⅲ期患者7例(7/7),Ⅳ期患者9例(9/12)。FontainⅡ、Ⅲ期患者术后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期患者术后临床有效率高于Ⅳ期患者(P<0.05)。30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患者。结论:多种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成功率;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 超声斑块消融术 球囊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