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斑块饱和模型利用地震波频散特征分析含气饱和度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钧 陈双全 +2 位作者 王磊 李向阳 邓彩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5-722,共8页
本文应用斑块饱和岩石物理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固结程度岩石中含气饱和度对衰减介质垂直入射反射系数、速度和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含气储层在地震频带内会发生频散和振幅频变效应,地震反射系数频率梯度与频散具有一致性,两者均... 本文应用斑块饱和岩石物理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固结程度岩石中含气饱和度对衰减介质垂直入射反射系数、速度和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含气储层在地震频带内会发生频散和振幅频变效应,地震反射系数频率梯度与频散具有一致性,两者均是对含气饱和度的敏感属性。通过含气饱和度—反射系数频率梯度—反射系数交会图,建立岩石物理量板,用于估计储层的含气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饱和模型 地震波频散 含气饱和 交会图
下载PDF
改进型随机斑块饱和模型及其在致密气层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未晛 杨志芳 +3 位作者 晏信飞 卢明辉 李晓明 任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7-1234,I0005,共9页
致密砂岩储层中气、水的非均匀分布使地震弹性参数与储层参数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导致定量解释多解性增强。针对致密砂岩储层复杂孔隙流体分布特点,改进了随机斑块饱和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可以更准确模拟岩石物性、孔隙流体等对地震波弹性... 致密砂岩储层中气、水的非均匀分布使地震弹性参数与储层参数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导致定量解释多解性增强。针对致密砂岩储层复杂孔隙流体分布特点,改进了随机斑块饱和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可以更准确模拟岩石物性、孔隙流体等对地震波弹性参数的影响。基于改进型随机斑块饱和模型形成了多尺度岩石物理模板,经超声尺度、测井尺度和地震尺度地球物理数据标定后,应用于四川致密气层检测,预测的孔隙度、含气饱和度与试气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模型 斑块饱和模型 多尺度岩石物理模板 孔隙度预测 气层识别
下载PDF
基于斑块饱和模型井控属性融合法油气检测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波 夏同星 谭辉煌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8-294,共7页
当前储层流体识别主要依靠地震资料振幅异常和弹性参数差异,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地震振幅对油气层的反映不明显,弹性参数对油气层的区分性不强等问题,存在很强的多解性。针对该问题,根据斑块饱和模型分析对油气层敏感频率进行筛选,再利... 当前储层流体识别主要依靠地震资料振幅异常和弹性参数差异,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地震振幅对油气层的反映不明显,弹性参数对油气层的区分性不强等问题,存在很强的多解性。针对该问题,根据斑块饱和模型分析对油气层敏感频率进行筛选,再利用已钻井钻遇的油气层信息进行控制,将速度频散属性和能量衰减属性进行融合获得油气敏感因子,提出了速度频散和能量衰减井控属性融合油气检测方法。渤海A油田的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储层含油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饱和模型 速度频散 能量衰减 井控 属性融合 油气检测
下载PDF
考虑毛细管压力的纵波速度衰减特征分析——以球状斑块饱和模型为例
4
作者 何锋 张广智 +2 位作者 张佳佳 裴忠林 印兴耀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58-164,共7页
地震波在斑块饱和岩石中传播往往会引起地震波速度的频散与衰减,不同的斑块大小及分布引起速度的频散与衰减不同。毛细管压力作为影响斑块物理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对速度的频散与衰减的影响知之甚少。为了研究毛细管压力的影响,笔者... 地震波在斑块饱和岩石中传播往往会引起地震波速度的频散与衰减,不同的斑块大小及分布引起速度的频散与衰减不同。毛细管压力作为影响斑块物理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对速度的频散与衰减的影响知之甚少。为了研究毛细管压力的影响,笔者利用斑块膜刚度来表示毛细管压力的宏观响应,通过改变球状斑块饱和模型的边界条件将毛细管压力考虑到球状斑块饱和模型中,得到了一种新的改进球状斑块饱和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比了考虑毛细管压力前后的地震频段的速度频散与衰减变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地震频段内,与原始球状斑块饱和模型相比,新模型的速度较原始模型速度大,频散降低,衰减减小。除此之外,利用新模型解释了已发表的不同饱和度情况下速度和衰减系数的实验室测试结果。与原始球状斑块饱和模型相比,新模型能够更好的解释不同饱和度下速度与衰减系数的变化趋势,对于斑块饱和岩石的速度饱和度,衰减系数饱和度关系解释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频散 衰减 球状斑块饱和模型 毛细管压力 膜刚度
下载PDF
基于White层状模型的流度响应特征分析与反演方法
5
作者 魏乐乐 甘利灯 +5 位作者 丁骞 杨志芳 王大兴 张昕 杨昊 周晓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11-2620,共10页
流度是指某相流体有效渗透率与流体黏度的比值,反映了储层岩石骨架中孔隙结构的渗透性和孔隙流体的黏度的共同作用.目前,有关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度属性的计算等方面,然而基于岩石物理模型来探讨流度对地震波频散衰减特征的影响以及... 流度是指某相流体有效渗透率与流体黏度的比值,反映了储层岩石骨架中孔隙结构的渗透性和孔隙流体的黏度的共同作用.目前,有关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度属性的计算等方面,然而基于岩石物理模型来探讨流度对地震波频散衰减特征的影响以及流度的反演方法研究较少.注意到,在White层状斑块饱和模型中,频散衰减方程建立了流度与相速度和逆品质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模型,首先针对两种砂岩储层及两种含气饱和度,应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流度对地震波频散衰减特征的影响.其次,提出了利用粒子群算法和速度频散数据进行流度反演的方法.最后,苏里格岩心实测速度频散数据的反演应用验证了反演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流度的变化对纵波的频散衰减影响显著.一般来说,在疏松高孔、含气饱和度较低的砂岩储层中,流度对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更为显著.应用于实际资料的反演结果验证了反演方法可靠稳定、收敛性好,精度较高.上述研究为流度的岩石物理反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斑块饱和模型 流度 频散 参数反演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孔隙流体分布对部分饱和储层砂岩速度实验结果的影响及理论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邓继新 王尚旭 俞军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5期495-498,共4页
在实验室高频条件下,对储层砂岩样品采用常规吸入饱和法得到的纵波速度与饱和度的相关性表现出复杂的变化趋势,在压力较低时纵波速度随饱和度的增加表现出非线性增大,而压力较高时纵波速度先减小后增加,实验结果与地震勘探中用有效流体... 在实验室高频条件下,对储层砂岩样品采用常规吸入饱和法得到的纵波速度与饱和度的相关性表现出复杂的变化趋势,在压力较低时纵波速度随饱和度的增加表现出非线性增大,而压力较高时纵波速度先减小后增加,实验结果与地震勘探中用有效流体模型得到的理论值不同。对基于有效流体模型和斑块模型的弹性波速度与饱和度的相关性理论进行了讨论,指出不均匀斑块饱和方式对速度的影响是频率相关的,它包含了多个孔隙的一种更大尺度上的频散作用。对低压力下的部分饱和储层砂岩样品的速度实验值进行了Biot流和喷射流频散作用校正,实验所得的纵波速度值落在了有效流体模型的下限速度值斑块模型和上限速度值所围成的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砂岩 部分饱和 有效流体模型 斑块饱和模型 速度频散 实验结果
下载PDF
基于White模型的含气砂岩垂直入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世凯 文晓涛 +3 位作者 阮韵淇 李天 张瑞 张金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239,共8页
基于空间周期排列的球状斑块饱和模型(White模型)和动态体积模量理论,研究了含气饱和度和渗透率对固结良好、中等固结和未固结砂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含气饱和度增大时,地震纵波相速度的衰减会更加明显,在地震频段内... 基于空间周期排列的球状斑块饱和模型(White模型)和动态体积模量理论,研究了含气饱和度和渗透率对固结良好、中等固结和未固结砂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含气饱和度增大时,地震纵波相速度的衰减会更加明显,在地震频段内可达数百m/s,而渗透率增大对其造成的影响则相对较小;2高频情况下,含气饱和度越高,逆品质因子越高,地震波衰减越强;3低频情况下,含气饱和度越高,逆品质因子越低,地震波衰减越弱。利用相移法波动方程正演对三类砂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1增大含气饱和度可使储层下界面反射产生时间延迟,且在未固结和中等固结的砂岩储层中十分明显,地震波主频逐渐向低频方向移动;2在含气饱和度较高的状态下,介质中流体的流动性增强,导致渗透率对地震波速度的衰减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饱和模型 含气砂岩 含气饱和 波动方程正演 渗透率 时间延迟
下载PDF
多孔介质的流体机制模型及其频散机理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炳章 朱晔 王丹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6期405-413,共9页
当声波或弹性波在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中传播时,孔隙或裂缝受其影响发生闭合或张开,流体产生相对运动,致使多孔隙岩石的宏观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弹性波传播速度的改变、能量的耗散和振幅的衰减。基于双相介质理论提出的Gassmann方程... 当声波或弹性波在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中传播时,孔隙或裂缝受其影响发生闭合或张开,流体产生相对运动,致使多孔隙岩石的宏观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弹性波传播速度的改变、能量的耗散和振幅的衰减。基于双相介质理论提出的Gassmann方程、Biot理论、喷流机制、BISQ模型和斑块饱和模型等岩石物理机制模型,以不同的流体流动机制描述了多孔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的动态耦合机理、耦合程度和耦合结果。许多岩石物理机制模型都试图模拟和解释岩石中速度频散和衰减的起因。根据现有各种机制模型的高限、低限频率和特征(弛豫)频率,可以粗略地计算出衰减和频散的影响。随着地震岩石物理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人们对弹性波速度频散和衰减与岩石物理性质及本征条件之间关系的认识必将不断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SMANN方程 BIOT理论 喷流机制 BISQ模型 斑块饱和模型 频散机理
下载PDF
基于黏滞—弥散理论的含气砂岩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世凯 文晓涛 +3 位作者 阮韵淇 张懿疆 刘婷 曹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2-759,共8页
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理论能够将含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与频率紧密联系起来,而斑块饱和模型则常用来描述经典含气砂岩的岩石物理特征。根据Johnson理论,通过计算岩石动态体积模量可以得到等效纵波相速度和品质因子的频散关系,改变含气... 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理论能够将含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与频率紧密联系起来,而斑块饱和模型则常用来描述经典含气砂岩的岩石物理特征。根据Johnson理论,通过计算岩石动态体积模量可以得到等效纵波相速度和品质因子的频散关系,改变含气饱和度能够对砂岩中地震波速度的衰减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在地震频段可高达数百米每秒。当地震频率较高时,含气饱和度越高地震波衰减越强;地震频率足够低时,含气饱和度越高地震波衰减越弱。根据Carcione衰减机制,结合叠前相移加插值黏滞—弥散波动方程正演,对三类经典含气砂岩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增大含气饱和度可使储层下界面反射产生明显"时间延迟",且地震波在欠压实和中等压实的砂岩储层中表现出一定的主频降低现象;渗透率的增大能够改变介质中流体的流动性,但对含气储层的地震响应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滞—弥散 斑块饱和模型 含气砂岩 含气饱和 渗透率 时间延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Seismic signatures of reservoir permeability based on the patchy-saturation model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智奇 刘财 李向阳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187-198,274,275,共14页
Modeling of seismic responses of variable permeability on the basis of the patchy-sa^ration model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seismic characterization of fluid mobility. We linked rock-physics models in the frequency d... Modeling of seismic responses of variable permeability on the basis of the patchy-sa^ration model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seismic characterization of fluid mobility. We linked rock-physics models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and seismic modeling on the basis of the propagator matrix method. For a layered patchy-saturated reservoir, the seismic responses represent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including impedance contrast, the effect of dispersion and attenuation within the reservoir, and the tuning and interference of reflections at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reservoir. Nume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increasing permeability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P-wave velocity and induces dispersion between the high- and low-frequency elastic limit. Velocity dispersion and the layered structure of a reservoir lead to complex reflection waveforms. Seismic reflections are sensitive to permeability if the impedance of the reservoir is close to that of the surroundings. For variable layer thickness, the stacked amplitudes increase with permeability for high-velocity surrounding shale, whereas the stacked amplitudes decrease with permeability for low-velocity surrounding sh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chy-saturation model dispersion ATTENUATION permeability propagator matrix method AVO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