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太平洋,欧洲中东部地区的安山岩岛弧,浅成热液金及斑岩矿化
1
作者 李永明 《冶金地质动态》 1993年第9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岛弧区 浅成热液 斑岩矿化
下载PDF
安徽沙溪斑岩铜(金)矿床矿化小岩体的形成条件 被引量:21
2
作者 任启江 邱检生 +3 位作者 徐兆文 张重泽 方长泉 杨荣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32-242,共11页
各种数据资料证明沙溪斑岩铜(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矿化斑岩体的特征应包括与矿化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岩体的各种特点,特别是岩浆期后热液活动的特点。根据岩体的形态、产状和形成方式,岩浆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岩浆期后... 各种数据资料证明沙溪斑岩铜(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矿化斑岩体的特征应包括与矿化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岩体的各种特点,特别是岩浆期后热液活动的特点。根据岩体的形态、产状和形成方式,岩浆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岩浆期后热液活动的特征,推断矿化斑岩体形成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是:岩浆一热液体系极端远离平衡态;岩浆-热液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能够提供足够的成矿物质;岩浆热液体系具有半封闭性,一方面不断与环境(岩浆源、围岩、地下水)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另一方面成矿物质又要相对集中不被逸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下载PDF
青海省兴海县赛什塘铜矿的斑岩型矿化特征及其找矿前景 被引量:5
3
作者 卫岗 张普斌 +1 位作者 李宏录 张尊侠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0-515,共6页
青海省兴海县赛什塘铜矿床中局部具斑岩型矿化的特征,该矿区中酸性侵入岩发育并具明显的多期次和多类型。该类铜矿化发生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末期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斜长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爆破角砾岩中,围岩蚀变强烈且具... 青海省兴海县赛什塘铜矿床中局部具斑岩型矿化的特征,该矿区中酸性侵入岩发育并具明显的多期次和多类型。该类铜矿化发生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末期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斜长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爆破角砾岩中,围岩蚀变强烈且具分带性。加强对蚀变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斜长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爆破角砾岩发育地段的找矿工作,有望实现本区找矿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什塘铜 岩浆 蚀变分带 斑岩 勘探
下载PDF
内蒙古额勒根斑岩型钼(铜)矿化区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2
4
作者 聂凤军 屈文俊 +2 位作者 刘妍 杜安道 江思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8-646,共9页
为了查明额勒根矿化区斑岩型钼(铜)矿化发生的时间,对主要矿化体内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_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332.0±9.0)Ma(2σ),其MSWD值为0.29。鉴于辉钼矿呈浸染状分布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体中... 为了查明额勒根矿化区斑岩型钼(铜)矿化发生的时间,对主要矿化体内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_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332.0±9.0)Ma(2σ),其MSWD值为0.29。鉴于辉钼矿呈浸染状分布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体中,并且与黄铜矿和黄铁矿呈共生结构关系,推测额勒根地区斑岩型钼(铜)矿化体、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形成时间为早石炭世中期,均是海西中期构造_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 铼-锇同位素年龄 辉钼 斑岩型钼(铜) 额勒根 内蒙古
下载PDF
安徽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成岩序列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王世伟 周涛发 +5 位作者 袁峰 范裕 俞沧海 葛岭虹 石诚 池月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79-994,共16页
沙溪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典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位于庐枞盆地北外缘、郯庐断裂内,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确定对该矿床成因研究及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集沙溪矿床与成矿有关的主要岩浆岩样品(... 沙溪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典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位于庐枞盆地北外缘、郯庐断裂内,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确定对该矿床成因研究及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集沙溪矿床与成矿有关的主要岩浆岩样品(粗斑闪长玢岩、黑云母石英闪长玢岩、中斑石英闪长玢岩、细斑石英闪长玢岩和闪长玢岩)和与黄铜矿密切共生的辉钼矿,分别利用Cameca、LA-ICP-MS U-Pb和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矿床内主要岩浆岩的成岩年龄(130.60±0.97Ma、129.30±1.00Ma、127.10±1.50Ma、129.46±0.97Ma和126.7±2.1Ma)以及成矿年龄(130.0±1.0Ma),并重新厘定了沙溪岩体从早到晚岩浆的侵位序列。通过区域对比,提出长江中下游存在两阶段斑岩型铜金矿化,沙溪矿床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第二阶段形成的斑岩型矿床,沙溪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既不同于庐枞盆地,也不同于断隆区第一阶段的斑岩矿床,而是受郯庐断裂和长江断裂动力学演化联合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年代 沙溪 斑岩型铜金 两阶段斑岩矿化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赞岐岩(sanukite)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机制及其与铜金矿化的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尹继元 袁超 +5 位作者 孙敏 肖文交 赵国春 龙晓平 耿红燕 王步云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3-423,共11页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发育高镁质闪长质岩墙。对全岩样品的Ar-Ar测年获得了321Ma的坪年龄,显示其主要形成于石炭纪末。这些岩墙样品以富Si(SiO252.3%~56.9%)、Mg(Mg#>60)、Cr(134~204μg/g)、Ni(59~141μg/g)、Sr(468~724μg/g)、Ba(...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发育高镁质闪长质岩墙。对全岩样品的Ar-Ar测年获得了321Ma的坪年龄,显示其主要形成于石炭纪末。这些岩墙样品以富Si(SiO252.3%~56.9%)、Mg(Mg#>60)、Cr(134~204μg/g)、Ni(59~141μg/g)、Sr(468~724μg/g)、Ba(316~676μg/g)为特征且K/Na比值在0.38~0.63之间,类似于日本中新世Setouchi火山岩带中的赞岐岩。这些岩墙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Eu正异常并具有高的Ba/La比值(27~124),反映其主要来自消减带环境下受流体交代的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赞岐岩和区内同时代埃达克质岩石的共生组合意味着该区在晚石炭世末曾受到热消减机制的影响。这种热的洋壳俯冲机制,不仅在石炭纪末期产生了大量的岩浆活动,而且也导致了铜金等成矿元素的富集。深入了解赞岐岩-埃达克岩共生组合与铜金矿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将有助于正确评价区内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岐岩 俯冲带 AR-AR年代学 斑岩矿化 西准噶尔
下载PDF
浙西南龙泉塘上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7
作者 邓茂春 吴海 +4 位作者 俎波 胡辉 章浩 杨文轩 董晨 《矿产勘查》 2024年第7期1153-1166,共14页
塘上铅锌矿床是浙西南地区武夷山Cu-Pb-Zn多金属成矿带新近发现的中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其空间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其成因类型尚不明确。本文在详细划分成矿阶段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开展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和H-O同位素分... 塘上铅锌矿床是浙西南地区武夷山Cu-Pb-Zn多金属成矿带新近发现的中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其空间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其成因类型尚不明确。本文在详细划分成矿阶段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开展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和H-O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成矿早阶段磁铁矿-石英阶段(Ⅰ)形成温度为273~348℃,主成矿阶段脉状方铅矿闪锌矿阶段(Ⅱ)均一温度为225~304℃,成矿晚阶段石英-石英脉阶段(Ⅲ)均一温度为139~163℃。激光拉曼分析结果显示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液相成分以H_(2)O为主,气相成分除H_(2)O外,还有一定量的CO_(2)。石英脉中石英包裹体δD_(SMOW)主要集中在-72.5‰~-78.9‰,石英δ^(18)O _(V-PDB)数值为-27.6‰-~30.8‰,δ^(18)O_(V-SMOW)集中在-0.6‰~2.5‰,表明塘上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流体,并在成矿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逐渐加入。因此,塘上铅锌矿床深部可能具有进一步寻找斑岩型矿化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H-O同位素 塘上铅锌 斑岩 武夷山成
下载PDF
青海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15
8
作者 于淼 丰成友 +4 位作者 赵一鸣 李大新 肖晔 刘建楠 李泽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3-917,共15页
卡而却卡位于青海省东昆仑西段祁曼塔格地区,通过最近几年找矿成果显示其找矿潜力巨大.此次研究主要从包裹体测温入手,探讨流体包裹体的成因意义.并且通过对包裹体进行拉曼探针分析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说明了流体的化学成分以及流体来... 卡而却卡位于青海省东昆仑西段祁曼塔格地区,通过最近几年找矿成果显示其找矿潜力巨大.此次研究主要从包裹体测温入手,探讨流体包裹体的成因意义.并且通过对包裹体进行拉曼探针分析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说明了流体的化学成分以及流体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卡而却卡斑岩矿化带和矽卡岩矿化带流体之间的关系.对卡而却卡矿区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研究表明,斑岩矿化带和矽卡岩矿化带成矿流体均分为高温、高盐度流体和中高温、低盐度流体两个端元,其中斑岩矿化带绢英岩化阶段是成矿主要阶段,均一温度集中区间为260~400℃,而矽卡岩矿化带矽卡岩期湿矽卡岩阶段均一温度也集中于260~400℃,该时期是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阶段.可以看出,二者成矿阶段均一温度吻合.并且各自温度区间均有很好对应.通过对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卡而却卡矿区成矿流体均来源于岩浆水,但斑岩型矿床流体局部存在着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显示出明显的“δ18O飘移”现象.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卡而却卡成矿流体为一套以H2O-NaCl为主,含有微弱CH4、CO2、H2S和N2的复杂组分体系.综上所述,卡而却卡斑岩型矿化带和矽卡岩型矿化带二者属于同一成矿系列,即碰撞后伸展导致酸性岩浆活动而形成的斑岩-矽卡岩铜钼铅铁多金属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地球 床成因 斑岩-矽卡岩 卡而却卡 祁漫塔格 东昆仑
下载PDF
滇西腾冲地块小场钼矿化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永清 卢映祥 +3 位作者 赵红娟 程志中 蒋成兴 刘正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4,共14页
腾冲地块位于东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南侧翼,东以怒江-瑞丽断裂带与保山地块为邻,西以密支那缝合带与东缅地块相接。晚三叠世以来,伴随着中特提斯洋壳俯冲汇聚碰撞和新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发育与板块俯冲一汇聚碰撞作用相... 腾冲地块位于东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南侧翼,东以怒江-瑞丽断裂带与保山地块为邻,西以密支那缝合带与东缅地块相接。晚三叠世以来,伴随着中特提斯洋壳俯冲汇聚碰撞和新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发育与板块俯冲一汇聚碰撞作用相关的花岗岩以及与花岗岩有关的锡、铅锌多金属矿化。与花岗岩有关的浸染状钼矿化是该区发现的一种新的矿化类型。通过对腾冲小场钼矿化花岗岩样品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t-Nd-Pb同位素研究,结论如下:(1)小厂钼矿化花岗岩体岩石类型为中粗粒含黑云母宽状二长花岗岩,岩体以相对富集SiO2、K2O为特征;富集K、Rb、U、Th、Pb,明显亏损Ba、Sr、P、Ti和Nb;稀土总含量(∑REE)为155.12~191.757g/g,LREE/HREE为5.67~7.78,并显示中等负Eu异常,属于富硅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2)应用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2件岩石样品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121.20±0.90)Ma和(121.60±0.70)Ma,戍岩年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应用辉钼矿Re-Os同住素定年获得3件样品戍矿模式年龄分别为(120.1±2.1)Ma、(124.5±2.6)Ma和(125.4±2.1)Ma,与成岩年龄相近,亦属于早白垩世晚期。(3)Sr-Nd—Pb同位素组成、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表明,小场合黑云母斑状二长花岗岩岩浆来自上地壳硬砂岩物质的部分熔融,依据锆浓度饱和温度计计算其熔融温度约为732-769℃。(4)在Hf-Rh-Ta和R1-R2图解上,几乎所有样品皆落入同碰撞构造环境。(5)通过上述研究推测,小场花岗岩及其钼矿化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怒江洋自东向西俯冲一汇聚碰撞构造旋回的陆一陆同碰撞造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状二长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和辉钼Re-Os定年 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 斑岩型Mo 中特提斯同碰撞造山环境 腾冲地块 西南中国
下载PDF
德兴张家畈金矿远景区花岗闪长斑岩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利 倪培 +3 位作者 王国光 朱安冬 范明森 黄卫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6-397,共12页
德兴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Cu-Au-Mo-Pb-Zn-Ag矿产资源产地,张家畈金矿远景区位于德兴斑岩铜矿田的北西部.选取张家畈成矿远景区深部的矿化花岗闪长斑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张家... 德兴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Cu-Au-Mo-Pb-Zn-Ag矿产资源产地,张家畈金矿远景区位于德兴斑岩铜矿田的北西部.选取张家畈成矿远景区深部的矿化花岗闪长斑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张家畈花岗闪长斑岩两件样品中锆石14个分析点^(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71±1Ma(MSWD=0.54).张家畈花岗闪长斑岩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为:ε_(Hf)(t)为+5.2^+6.3,两阶段模式年龄为813Ma^883Ma.该岩体的原始岩浆来源于新元古代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加入了地幔组分.中侏罗世,伊泽纳崎板块向华南板块北西向俯冲,在华南内陆产生了一系列伸展型岩浆作用,指示了局部拉伸的环境,因此,张家畈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陆内拉伸的构造背景.张家畈矿化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时代及Hf同位素特征均与德兴斑岩铜矿田的成矿花岗闪长斑岩相似,且张家畈成矿远景区内自然金与黄铜矿伴生,因此,其深部可能具有斑岩型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畈花岗闪长斑岩 年代学 锆石Lu—Hf同位素 潜力
下载PDF
凤凰山铜矿床两类成矿岩体的厘定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邵拥军 彭省临 +3 位作者 赖健清 刘亮明 张贻舟 张建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471-2482,共12页
本文从地质、地球化学以及矿化蚀变特征等方面对凤凰山矿田内两类不同成矿岩体的特征进行了对比,指出凤凰山复式岩体由早期的花岗闪长岩和晚期的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所组成,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为矽卡岩型成矿作用,与石英二长... 本文从地质、地球化学以及矿化蚀变特征等方面对凤凰山矿田内两类不同成矿岩体的特征进行了对比,指出凤凰山复式岩体由早期的花岗闪长岩和晚期的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所组成,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为矽卡岩型成矿作用,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为斑岩型成矿作用。并对新发现的斑岩型矿化的大地构造背景、围岩、蚀变特征、控矿构造以及矿石类型进行了阐述。最后,在综合分析成矿物质来源、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流体和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对凤凰山铜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矿床的形成主要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经历了多种成矿作用,形成了多种矿化型式,矿床成因属以岩浆热液为主的复合型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山铜 复式岩体 斑岩 复合型热液
下载PDF
青海省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 被引量:9
12
作者 宋文彬 赖健清 +3 位作者 黄敏 杨自安 张普斌 欧阳华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3-742,共10页
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矿区主要有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两种矿化类型,均与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关系密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矽卡岩矿石中可见水溶液包裹体(Ⅰ型);斑岩型矿化岩体中发育有水溶液包裹体(Ⅰ型)和含子矿物的包裹... 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矿区主要有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两种矿化类型,均与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关系密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矽卡岩矿石中可见水溶液包裹体(Ⅰ型);斑岩型矿化岩体中发育有水溶液包裹体(Ⅰ型)和含子矿物的包裹体(Ⅱ型)。斑岩型矿化岩体中的流体包裹体气液均一温度在274~495℃,盐度介于5.9%~59.1%(质量分数,NaCl equiv,下同)之间;矽卡岩矿石样品的气液均一温度集中在137~322℃,盐度介于0.7%~12.7%之间。研究显示矿区成矿流体来源于富Na+及成矿物质的高温(达500℃)、高盐度(达60%)的岩浆流体,具有超高压特征。流体演化至290~320℃时由于围岩碎裂减压而发生沸腾现象,并和外来流体混合,改变流体的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有利于成矿物质沉淀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矽卡岩型 流体包裹体 流体 卡尔却卡 青海省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南段沙溪含铜斑岩体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杨晓勇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6,共5页
对郯庐断裂南段沙溪含铜斑岩体中黑云母和斜长石单矿物的高精度40A r/39A r同位素测定,获得40A r/39A r平均坪年龄为132.62 M a±0.28 M a,40A r/39A r等时线平均年龄为132.59 M a±0.46 M a,而最小平均视年龄86 M a左右可能表... 对郯庐断裂南段沙溪含铜斑岩体中黑云母和斜长石单矿物的高精度40A r/39A r同位素测定,获得40A r/39A r平均坪年龄为132.62 M a±0.28 M a,40A r/39A r等时线平均年龄为132.59 M a±0.46 M a,而最小平均视年龄86 M a左右可能表示后期的一次热事件,可能对应于斑岩体与Cu-A u矿化有关的热液活动。这些年龄值比前人在该区及邻区获得的K-A r和R b-S r年龄更精确地代表沙溪含铜斑岩体的侵入时代。132.6M a左右的年龄代表着该区含铜(金)斑岩体的侵入时代,可以证实铜(金)斑岩型矿床是在稍后的大规模热液蚀变条件下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铜(金)斑岩 ^40AR/^39AR年代学 沙溪 郯庐断裂南段
下载PDF
河北张麻井矿床的矿物学研究及其对铀钼成因关系的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斌 黄志新 +2 位作者 钟军 东前 焦永玲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64,共12页
张麻井铀钼矿床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火山岩型铀钼矿床。为探讨该矿床的铀钼成因关系,对浸染状钼(铀)矿石开展了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除沥青铀矿外,铀石也是该矿床的一种重要铀矿物,常呈他形粒状,与胶硫钼矿、闪锌矿共生。元素面... 张麻井铀钼矿床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火山岩型铀钼矿床。为探讨该矿床的铀钼成因关系,对浸染状钼(铀)矿石开展了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除沥青铀矿外,铀石也是该矿床的一种重要铀矿物,常呈他形粒状,与胶硫钼矿、闪锌矿共生。元素面扫描结果显示,铀与钼元素的空间分布范围非常一致,表明铀和钼可能为同一期成矿作用的产物。此外,相较于矿化的核部,边部的铀含量降低,钼含量升高,反映存在一期独立的富钼流体成矿作用。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张麻井矿床中浸染状矿体具有斑岩型矿化的特点,暗示其早期钼(铀)矿化可能为斑岩型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 火山岩型铀钼 成因关系 斑岩 张麻井
下载PDF
鄂东南张海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恒 李欢 +4 位作者 戴进玲 徐江嬿 陈松林 许杨 孙芳 《黄金》 CAS 2021年第10期8-15,共8页
张海金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鄂东南矿集区殷祖岩体东南缘,为赋存于沉积岩中的浸染型金矿床。赋矿围岩为志留系下统新滩组含碳质粉砂岩及页岩,金矿体产于殷祖复式背斜核部附近次级北东东向断裂、裂隙和破碎带中,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张海金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鄂东南矿集区殷祖岩体东南缘,为赋存于沉积岩中的浸染型金矿床。赋矿围岩为志留系下统新滩组含碳质粉砂岩及页岩,金矿体产于殷祖复式背斜核部附近次级北东东向断裂、裂隙和破碎带中,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总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南东,倾角30°~60°,走向和倾向最大延伸分别为640 m和688 m,上下盘普遍发育闪长玢岩。金矿石类型主要为浸染状和细(网)脉状含金粉砂岩-页岩型,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等蚀变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综合分析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是具备高金背景、还原环境、含碳质物、相对封闭等特征的地层,背斜核部次级北东东向断裂、裂隙及破碎带,闪长玢岩岩浆活动三者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为岩浆热液系统远端浸染型金矿床。对矿区及外围找矿潜力进行评价,分别在张海金矿区和美人尖-张海-凤头金矿带提出6个重要找矿方向,为区域金矿勘查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素 潜力 斑岩-矽卡岩型铜金 远端浸染型金 张海金
下载PDF
新疆托里县沙克玛地区找矿远景分析
16
作者 司仁义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年第35期142-142,共1页
西准噶尔沙克玛地区已发现6个金、铜矿(化)点,矿化类型分别为构造蚀变岩型、斑岩型、石英脉型、火山角砾岩型。通过激电测量,划分出9个低阻异常区、9个高极化率异常区。通过土壤(岩屑)测量工作圈出5个综合异常区。通过探槽、钻探等地表... 西准噶尔沙克玛地区已发现6个金、铜矿(化)点,矿化类型分别为构造蚀变岩型、斑岩型、石英脉型、火山角砾岩型。通过激电测量,划分出9个低阻异常区、9个高极化率异常区。通过土壤(岩屑)测量工作圈出5个综合异常区。通过探槽、钻探等地表揭露和深部验证工作,显示出物、化探异常与矿化部位相吻合,显示出良好的找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克玛地区 石英脉型 斑岩
下载PDF
3D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A case study of Shaxi copper deposit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向斌 吕庆田 严加永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2年第3期270-278,360,共10页
Located in Lu-Zo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middle-lower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ShaXi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s a typical hydrothermal deposit.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deep ore bodies and spatial charac... Located in Lu-Zo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middle-lower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ShaXi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s a typical hydrothermal deposit.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deep ore bodies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host structures, an AMT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mining area. Eighteen pseudo-2D resistivity sections were constructed through careful processing and inversion. These sections clearly show resistivit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ilurian sandstones formation and quartz diorite porphyry and this porphyry copper formation was controlled by the highly resistive anticlines. Using 3D block Kxiging interpolation method and 3D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we constructed a detailed 3D resistivity model of quartz diorite porphyry which shows the shap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ep ore bodies. This case study can serve as a good example for future ore prospecting in and around this mini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T 3D resistivity characteristics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Kriging interpolation 3D visualization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江南岸若措早侏罗世含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郎兴海 王旭辉 +3 位作者 崔志伟 邓煜霖 谢富伟 尹青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87,共14页
针对西藏雅鲁藏布江南岸若措地区矿化斑岩的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旨在探讨与新特提斯洋早期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和成矿作用,拓宽侏罗纪斑岩型矿床找矿思路。样品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矿化角闪石英闪长斑岩结晶年... 针对西藏雅鲁藏布江南岸若措地区矿化斑岩的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旨在探讨与新特提斯洋早期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和成矿作用,拓宽侏罗纪斑岩型矿床找矿思路。样品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矿化角闪石英闪长斑岩结晶年龄为181.70 Ma±2.90 Ma,成岩时代为早侏罗世;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如Rb,Sr和U)和轻稀土(LRE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如Nb,Ta和Ti)和重稀土(HREEs),结合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暗示其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相关的岩浆弧环境。同时岩石以高Sr(344×10^(-6)~571×10^(-6))、Sr/Y(37.69~46.36)和Mg#值(44~54),低Yb(0.93×10^(-6)~1.31×10^(-6))和Y(9.12×10^(-6)~13.02×10^(-6))为特征,这与起源板片部分熔融的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暗示母岩浆主要起源新特提斯洋洋壳的部分熔融。综合分析认为雅鲁藏布江北岸和雅鲁藏江南岸均具有寻找侏罗纪斑岩型矿床的潜力,矿产勘查工作的重点是侏罗纪斑岩体与火山-沉积岩盖层的耦合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雅鲁藏布江 新特提斯洋 早侏罗世 斑岩
原文传递
Identification of an Early–Middle Jurassic oxidized magmatic belt,south Gangdese,Tibet,and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7
19
作者 Yinqiao Zou Xilian Chen +4 位作者 Wenting Huang Jian Zhang Huaying Liang Jifeng xu Ling Chen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888-898,共11页
The south Gangdese region is the site of subduction of the Neo-Tethys and subsequent continental col- lision. Compared with widespread Cretaceous and Cenozoic magmatism, Early-Middle Jurassic magmatic rocks and relate... The south Gangdese region is the site of subduction of the Neo-Tethys and subsequent continental col- lision. Compared with widespread Cretaceous and Cenozoic magmatism, Early-Middle Jurassic magmatic rocks and related deposits are rarely reported, Our work identified a 〉200 km long felsic rock belt asso- ciated with Cu mineralization in the south Gangdese region. We report here zircon U-Pb ages, zircon Ce4+/Ce3+ values, and mineral assemblages of two Cu mineralized intrusions within the belt. A horn- blende granite and a diorite porphyry were emplaced at 177.3Ma and 166.3Ma, respectively. Geological occurrence and magmatic hematite-magnetite-chalcopyrite intergrowths suggest that Cu mineralization formed coeval with Jurassic intrusions. Mineralized intrusions have high zircon Ce4+/ Ce3+ and EuN/EuN ratios, and hematite-magnetite intergrowths, suggesting their parent magmas were highly oxidized, Hornblende is common and primary fluid inclusions are found in titanite and apatite, indicating their parent magmas were water-saturated and exsotved volatile phases at early stage of rnag- matic evolution. Those magma characters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porphyry Cu deposits. Given that majority subduction-related porphyry Cu systems have been eroded following uplift and denudation, the well-preserved Early-Middle Jurassic cu mineralized igneous rocks in south Gangdese are favorable prospecting targets for subduction-related porphyry Cu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outh GangdeseEarly-Middle Jurassic igneous rockNeo-Tethys subductionWater-rich and oxidized magmaPorphyry Cu deposi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