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北衙斑岩-矽卡岩金铜矿床三维可视化建模与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放 王保弟 +2 位作者 贺娟 郝明 王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1-252,共12页
【研究目的】位于金沙江—红河巨型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的北衙超大型矿床(已探明金151.28 t,铜22.17万t),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东段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床。近年来,矿床浅部地质结构与资源状况已得到初步揭示,但是其深部地质结... 【研究目的】位于金沙江—红河巨型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的北衙超大型矿床(已探明金151.28 t,铜22.17万t),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东段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床。近年来,矿床浅部地质结构与资源状况已得到初步揭示,但是其深部地质结构、深部控矿构造及深部找矿潜力还不清楚,制约了深部的找矿发现。【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1000 m以浅空间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KUA-GOCAD平台,选择“分块建模法”和“双面法”建立了万硐山矿段三维地质模型和金矿体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金元素空间变化特征,模拟变差函数,采用克里金插值法(Kriging)建立了规模矿体品位模型。【研究结果】结合品位模型和矿体模型,估算金矿资源量约为246 t,同时金元素品位空间分布显示沿万硐山矿段40°方向存在一条优势富集带。【结论】“双面法”相比“切片法”能快速准确地建立矿体三维模型;认为北东向(40°)金品位优势富集带为隐伏深大断裂浅部表现,金元素不仅在岩体与碳酸盐接触蚀变带中富集,也在距离岩体一定距离的隐伏断裂中富集,为未来深部找矿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金铜矿床 三维建模 可视化 建模应用 沙江—红河成矿带 矿产资源勘查工程 北衙 云南
下载PDF
氧化-还原界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衙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为例
2
作者 邹启平 张长青 +6 位作者 周癸武 刘欢 吴帆 张加旺 杨世珍 牛学永 杨发贵 《黄金》 CAS 2024年第10期16-24,共9页
氧化-还原界面的分布在矿业生产及找矿勘查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地质勘查、矿山地质和生产勘探等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对影响氧化-还原界面分布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经对比分析,查明地层、岩浆岩、构造、水文条... 氧化-还原界面的分布在矿业生产及找矿勘查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地质勘查、矿山地质和生产勘探等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对影响氧化-还原界面分布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经对比分析,查明地层、岩浆岩、构造、水文条件是影响氧化-还原界面分布的主要因素,褶皱对氧化-还原界面的变化没有影响。研究氧化-还原界面三维空间展布特征并建立较为准确的三维空间模型对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及施工组织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可实现资源的高效能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界面 构造 水文 万硐山矿段 北衙属矿 斑岩-矽卡岩 富碱斑岩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的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来自斑岩矿床和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证据 被引量:67
3
作者 李光明 刘波 +3 位作者 屈文俊 林方成 佘宏全 丰成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2-490,共9页
笔者通过对冈底斯成矿带驱龙、厅宫斑岩铜矿区和甲马、知不拉等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区的辉钼矿样品进行的Re-0s法同位素定年研究,获得驱龙、厅宫、甲马和知不拉等矿区的精确成矿年龄。4件驱龙斑岩铜矿区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5... 笔者通过对冈底斯成矿带驱龙、厅宫斑岩铜矿区和甲马、知不拉等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区的辉钼矿样品进行的Re-0s法同位素定年研究,获得驱龙、厅宫、甲马和知不拉等矿区的精确成矿年龄。4件驱龙斑岩铜矿区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5.75±0.42)Ma~(16.23±0.90)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15.99±0.32)Ma;7件厅宫斑岩铜矿矿区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5.5±0.3)Ma~(16.3±0.3)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15.49±0.36)Ma;在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区中,7件甲马矿区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5.4±0.2)Ma~(15.5±0.2)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15.18±0.98)Ma;5件知不拉矿区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6.88±0.28)Ma~(17.06±0.27)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16.90±0.64)Ma。斑岩铜矿区和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区所获得的年龄数据基本一致,其年龄明显晚于中生代弧间盆地和碰撞型花岗岩的发育时间,同时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亦分布于斑岩铜矿床的外围。因此笔者认为甲马和知不拉等铜铅锌矿床与冈底斯成矿带新生代晚期大规模成矿形成的斑岩铜钼矿床属于统一的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是由深源花岗质岩浆的岩浆-热液系统在不同的围岩介质条件成矿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矽卡岩型铜多属矿 Re^Os年龄 喜马拉雅期 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
下载PDF
环太平洋成矿带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和与花岗岩有关的锡多金属矿研究现状与展望(英文) 被引量:39
4
作者 毛景文 谢桂青 +4 位作者 袁顺达 刘鹏 孟旭阳 周振华 郑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01-2517,共17页
长期以来,斑岩型铜矿是研究和勘查的热点。在20世纪70~90年代,对与花岗岩有关锡矿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近几年,锡被列为一种关键金属,锡矿的研究和勘查又成为新的热点之一。锡矿和铜矿是环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最重要的两种矿床,但两者的... 长期以来,斑岩型铜矿是研究和勘查的热点。在20世纪70~90年代,对与花岗岩有关锡矿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近几年,锡被列为一种关键金属,锡矿的研究和勘查又成为新的热点之一。锡矿和铜矿是环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最重要的两种矿床,但两者的成矿物质和成矿过程相差迥异。环太平洋地区的锡矿和铜矿主要形成于晚中生代至新生代,通常认为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包括古太平洋板块、伊泽奈岐板块、法拉龙板块以及现今太平洋板块。本文主要综述了环太平洋成矿域的斑岩-矽卡岩铜矿和与花岗岩有关锡矿的时空分布特点、成矿岩体、矿床成因以及成矿环境的研究现状。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亟待解决,例如,1)中国东部平行同时代成对出现的三条锡(钨)成矿带与斑岩铜矿成矿带的形成机制? 2)沿欧亚大陆边缘发育长达一万多公里的巨型铜金锡成矿带,而且绝大多数矿产发育于一系列伸展盆地中,其成矿背景是什么?此外,我们认为开展玻利维亚和大兴安岭南段Sn-Ag成矿系统的对比研究,是推动大兴安岭南段及邻区锡矿找矿取得突破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铜矿 锡矿 环太平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班公湖带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斑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时代:对成矿构造背景的制约 被引量:160
5
作者 李金祥 李光明 +1 位作者 秦克章 肖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1-543,共13页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是班公湖-怒江带北侧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的富金斑岩型铜矿床。本文对含矿斑岩、玄武质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甄别出三套岩石系列:埃达克岩、高 Nb 玄武岩和正常的岛弧玄武安山岩。三套岩石 Si...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是班公湖-怒江带北侧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的富金斑岩型铜矿床。本文对含矿斑岩、玄武质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甄别出三套岩石系列:埃达克岩、高 Nb 玄武岩和正常的岛弧玄武安山岩。三套岩石 SiO_2含量47%~68%,Al_2O_3含13%~18%,MgO 含量1.4%~8.5%,FeOt 含量2.3%~8.1%和 CaO 含量2.1%~ 10%,属于钙碱系列。MgO、CaO 和 FeOt与 SiO_2呈负相关,K_2O 与 SiO_2基本呈正相关。高 Nb 玄武岩和正常的岛弧玄武安山岩富 Na,Na_2O/K_2O 在0.9~7之间,而埃达克岩是相对富 K,Na_2O/K_2O比为0.8。稀土元素总量ΣREE 为29×10^(-6)-203×10^(-6),从基性到酸性岩∑REE 是逐渐减小的,高 Nb 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含量最高,而埃达克岩最低。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型,LREE/HREE 为7.0~12.4,(La/Yb)_N 为3.2~13,δEu 为0.9~2.1。埃达克岩和正常的岛弧玄武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 Rb、Ba、K、Sr)和活泼的高场强元素(如:U、Th),相对亏损其它高场强元素(HFSE:如 Nb、Ta、Zr、Hf、Ti),表明具有俯冲带之上岛弧岩浆的特征。而高 Nb 玄武岩具有明显 Nb、Ta 正异常,且 TiO_2含量高(>2%),(La/Nb)_(PM)<2。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 Ar、Nd 同位素结果表明该区埃达克岩直接来源于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但可能有俯冲沉积物成分的加入;而高 Nb 的玄武岩则可能来源于埃达克质熔体交代或者超临界流体交代而产生富 Nb、Ta 的地幔源区,可能有软流圈地幔的加入;而正常的岛弧火山岩则来源于俯冲流体交代过的地幔楔。另外,多不杂矿区埃达克岩和高 Nb 玄武岩(HNB)空间共生的"埃达克质岩浆交代的火山岩系列",表明多不杂铜矿床形成于典型的岛弧俯冲构造背景。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精确的 SHRIMP 锆石 U-Pb 年代学研究,其锆石具有明显的岩浆结晶环带,Th/U 比值范围为0.51~0.90,均大于0.1,为岩浆成因锆石,其 SHRIMP U-Pb 年龄为121.6±1.9Ma,表明至少在大约120Ma 期间班公-怒江洋盆正在向北俯冲,洋盆闭合时间应晚于早白垩世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杂富斑岩铜矿 SHRIMP锆石U-PB年龄 班公湖带 构造背景 高Nb玄武岩 埃达克岩 西藏
下载PDF
西天山卡特巴阿苏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铜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刘云华 李真 +3 位作者 莫宣学 黄玉 李云涛 韩一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68-1382,共15页
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新疆西天山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金铜矿床之一。本文对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矿体产出特征、矿石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围岩蚀变、成矿作用期次等进行了研究,对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研究,结... 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新疆西天山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金铜矿床之一。本文对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矿体产出特征、矿石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围岩蚀变、成矿作用期次等进行了研究,对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研究,结合岩矿分析结果表明,矿体主要产于二长花岗岩中,受破碎带节理构造系统及岩体与大理岩地层接触带控制。节理系统中矿体为脉带状,矿石主要为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团斑状构造,蚀变以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为主。岩体与大理岩地层接触带的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巢状、串珠状,矿石主要为致密块状构造、脉状构造,蚀变以钙铝榴石化、透辉石化、透闪石-阳起石化、绿帘石化为主。矿区具有两期成矿作用,分别与二长花岗岩和闪长质岩脉有关,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叠加。矿床受地层、构造、岩浆作用的多重控制,为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研究成果为区域找矿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破碎带蚀变岩型 铜矿 卡特巴阿苏 西天山
下载PDF
青海西秦岭双朋西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路英川 刘家军 +5 位作者 曹守林 张栋 孙昊 王斌 张文华 孔媛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0-152,共23页
双朋西矽卡岩型金-铜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同仁-泽库弧后前陆盆地,为青海省秦岭西段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金-铜矿床。花岗闪长岩侵入以后,该矿床成矿期共有矽卡岩期(Ⅰ)和石英金属硫化物期(Ⅱ)两个期次,其中Ⅱ期又可以划分为早(Ⅱ-1)... 双朋西矽卡岩型金-铜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同仁-泽库弧后前陆盆地,为青海省秦岭西段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金-铜矿床。花岗闪长岩侵入以后,该矿床成矿期共有矽卡岩期(Ⅰ)和石英金属硫化物期(Ⅱ)两个期次,其中Ⅱ期又可以划分为早(Ⅱ-1)、晚(Ⅱ-2)两阶段。文章研究了3种包裹体类型:含子矿物水溶液包裹体(H型)、含CO2包裹体和盐水溶液包裹体。花岗闪长岩、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w(Na Cleq)分别为127-496℃,3.87%-21.11以及287-513℃,39.93%-58.41%;晚阶段为122-444℃,6.74%-46.80%;161-468℃,4.98%-35.06%,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中-高盐度、中等密度、低-中压力的富CO2流体。S、Pb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流体。H-O同位素组成显示主成矿期与岩浆水热液关系密切,随着成矿作用的演化,石英硫化物期晚阶段(Ⅱ-2)有大气降水混入。该矿床成矿作用与中酸性岩浆交代碳酸盐类围岩作用,流体的降温冷却和沸腾作用有关,区域局部伸展构造有助于成矿压力从静岩压力向静水压力转变,引起该地区成矿流体的减压沸腾作用,最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双朋西-铜矿 西秦岭
下载PDF
氧化性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中碲、硒、铊富集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谢桂青 李新昊 +4 位作者 韩颖霄 朱乔乔 李伟 叶晖 宋世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9-567,共9页
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目前提供了全球几乎所有的硒、碲及部分铊产量,其中氧化性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可共伴生碲、硒、铊等稀散金属。文章从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矿床类型、岩浆作用、赋存状态、稀散金属与铜金关系等方面,总结了氧化性富金... 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目前提供了全球几乎所有的硒、碲及部分铊产量,其中氧化性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可共伴生碲、硒、铊等稀散金属。文章从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矿床类型、岩浆作用、赋存状态、稀散金属与铜金关系等方面,总结了氧化性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中有关碲、硒、铊富集机制的研究进展。碲、硒具有亲铁和亲硫的特征,而铊具有亲硫和亲石的双重特征,三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挥发性。岩浆热液型矿床伴生有碲、硒、铊矿化。基性岩浆的注入和岩浆硫化物熔离可能是氧化性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碲、硒、铊富集的主要岩浆作用。氧化性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中铜和金含量通常呈正相关性,发育有丰富的含碲/硒/铊矿物,但碲、硒、铊与铜、金的关系还不清楚。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发育多个氧化性矽卡岩金矿、矽卡岩铜金矿,伴生大规模的碲、硒、铊矿化,且已被综合回收利用,该带是探讨氧化性富金矽卡岩矿床中碲、硒、铊富集机制的理想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碲、硒、铊 稀散属矿 氧化性富斑岩-矽卡岩 富集机制
下载PDF
山阳-柞水矿集区斑岩-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找矿方法组合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瑞廷 王向阳 +5 位作者 任涛 李剑斌 孟德明 代军治 王涛 张三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5-260,共16页
山阳-柞水矿集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作用显著,以发育新元古代、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三期岩浆作用及其相关的宽岩-矽卡岩型铜钼-金-铁多金属矿床为特征。这些不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方法在不同找矿阶段完全不同。其中预查选... 山阳-柞水矿集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作用显著,以发育新元古代、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三期岩浆作用及其相关的宽岩-矽卡岩型铜钼-金-铁多金属矿床为特征。这些不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方法在不同找矿阶段完全不同。其中预查选区阶段在综合研究基础上,采用以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结合1:100000航磁解译或1:50000高精度磁测,地质地球化学剖面与激电/磁法剖面相互验证,以快速圈定靶区或矿化带;普查评价阶段在1:10000~1:2000地质填图、大比例尺遥感解译及蚀变信息提取基础上,通过1:10000或1:5000土壤正规网测量、高精度磁测或激电扫面、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高光谱蚀变矿物填图、地物化综合剖面等方法综合确定含矿地段,依据工程验证控制进一步有效追索、圈连矿(化)体。通过这些找矿方法组合,目前已在山阳-柞水矿集区内发现池沟铜钼矿床、冷水沟铜矿床和白沙淘金矿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型矿 ---铁多属矿 找矿方法组合 山阳-柞水矿集区
下载PDF
云南中甸红牛-红山矽卡岩型铜矿床矿物学特征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35
10
作者 彭惠娟 李洪英 +5 位作者 裴荣富 张长青 周云满 田广 李建新 龙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7-256,共20页
红牛-红山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的中甸岛弧,是形成于晚燕山期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矿区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石英二长斑岩中角闪石和黑云母斑晶的出现以及较高的含F量(分别为1.49%和2.62%),表明其岩浆为富H2O富挥发分熔体;石英斑晶具有... 红牛-红山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的中甸岛弧,是形成于晚燕山期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矿区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石英二长斑岩中角闪石和黑云母斑晶的出现以及较高的含F量(分别为1.49%和2.62%),表明其岩浆为富H2O富挥发分熔体;石英斑晶具有港湾状、浑圆状的溶蚀表面和钾长石细晶外壳,并且显示了典型的骸晶状结构指示了其岩浆经历了快速上升侵位过程和岩浆热液的自交代作用;钻孔中岩浆热液角砾岩和大量石英细脉的出现暗示了岩浆在快速上侵过程中发生了隐爆作用,形成并出溶了含有大量F、Cl等组分的高盐度超临界流体。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和透辉石具有明显的三个期次:早期细粒的钙铝榴石(And22-57)和角岩中的透辉石(Hd7-27)形成于少量高温气液岩浆流体与围岩的扩散交代作用;中期粗粒的钙铁榴石(And75-98)和次透辉石-钙铁辉石(Hd10-99)形成于大量高温、低氧逸度的岩浆流体与围岩的渗滤交代作用;晚期的钙铝榴石脉(And14-60)和钙铁辉石脉(Hd31-58)形成于低温、高氧逸度的早期交代残留溶液。矽卡岩矿物的生成,使碳酸盐围岩丢失CO2,矿物体积减少,孔隙度和渗透性增加,为成矿提供了条件。退化变质阶段的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等交代早期矽卡岩矿物,消耗了成矿流体中大量的CO2和H2O,生成含水矿物以及石英、方解石,使围岩裂隙愈合,孔隙流体压力增加,导致成矿流体沸腾,形成大量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辉钼矿化。石英-硫化物阶段,由于成矿流体超压→流体沸腾,裂隙生成→减压排泄,裂隙愈合→流体超压的循环,在此过程中围岩经历了多次破裂和裂隙的愈合,直至整个成矿体系完全开放,并与大气水发生混合,使成矿流体中剩余金属最终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铜矿 矿物特征 成矿作用 红牛-红山 中甸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中金红石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金祥 秦克章 +3 位作者 李光明 肖波 张天平 雷晓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铜矿床是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富金斑岩铜矿床。金红石是富金斑岩铜矿中最特征的副矿物之一,对其结构和成分的研究可以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并确定斑岩铜矿的主矿体。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基础上,对钾化... 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铜矿床是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富金斑岩铜矿床。金红石是富金斑岩铜矿中最特征的副矿物之一,对其结构和成分的研究可以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并确定斑岩铜矿的主矿体。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基础上,对钾化带、强粘土化叠加钾化带样品中的金红石研究表明,金红石主要发育在黑云母斑晶中及其附近,呈不规则状、颗粒状(粒径约5~20μm)、长条状(一般长10-50μm,宽3-5μm)等。电子探针分析数据显示,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中的金红石相对富集SiO2、V2O3、FeO,SiO2含量(质量分数,不同)在0.04%~4.40%范围之内;V2O3介于0.39%~1.13%,FeO为0.51%~3.01%;而其他成分相对较少,CaO 0.02%~2.71%,MnO最高可达0.2%,SnO 0.1%,A12O3最高达1.97%,MgO 0.96%,Cr2O3 0.63%,KzO 一般0.11%~0.49%,Na2O一般0.1%~0.23%,CuO最高可达0.56%,不含NiO。Fe、A1、V、Sn、Cr、Si、Cu原子数与Ti表现出很好的负相关性,表明这些原子替代金红石的Ti而占据晶格;而金红石中K、Na、Ca较高则可能是由于补偿电荷平衡而进入金红石的晶格。金红石较高含量的CuO、K2O、Na2O,表明成矿热液富含Cu、K和Na,同时也暗示金红石在钾化带中形成。金红石与黑云母密切的关系表明,大多数金红石形成于黑云母蚀变或者重结晶的过程中。另外,多不杂富金斑岩型铜矿床矿体中的金红石w(V2O3)〉0.4%,表明金红石中的V含量有助于确定斑岩铜矿中主矿体的范围,从而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红石 电子探针分析 多不杂富斑岩铜矿 班公湖带
下载PDF
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可勇 卿敏 +3 位作者 孙丰月 万多 王力 李向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727-3734,共8页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之中,其矿化类型以石英大脉及石英细脉带型金-铜矿化为主,局部地段叠加发育有石英脉型辉钼矿化。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金-铜矿脉及辉钼矿脉石英中均主要发育含NaCl子矿物三...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之中,其矿化类型以石英大脉及石英细脉带型金-铜矿化为主,局部地段叠加发育有石英脉型辉钼矿化。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金-铜矿脉及辉钼矿脉石英中均主要发育含NaCl子矿物三相、气相-富气相及气液两相三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同类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等参数相近,显示两类矿化成矿流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反映它们均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区内辉钼矿化主要发生于109Ma±,而金-铜矿脉石英的40Ar-39Ar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金-铜矿化则主要发生于123.35±0.8Ma。结合矿区已有的岩浆岩年代学研究成果,提出小西南岔矿区金-铜矿化主要与燕山晚期细粒(花岗)闪长岩活动有关,而辉钼矿化则与其后侵位的隐伏花岗斑岩活动有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 小西南岔-铜矿 吉林
下载PDF
延边小西南岔富金斑岩铜矿床的含矿流体起源与演化——H,O,C,S,Pb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宏光 孙景贵 +3 位作者 陈军强 赵俊康 姚凤良 段展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1-606,共6页
延边地区小西南岔富金斑岩铜矿床的H、O、C、S和Pb同位素特征如下:δ18OQ-H2O为-0.1‰^+5.6‰、δD为-77‰^-38‰,δ18OCc-H2O为-4.3‰、δD为-62‰;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13CCO2为-5.6‰^-3.5‰,1δ8OCc-H2O为-4.3‰^+11.39‰、1δ3CPDB为... 延边地区小西南岔富金斑岩铜矿床的H、O、C、S和Pb同位素特征如下:δ18OQ-H2O为-0.1‰^+5.6‰、δD为-77‰^-38‰,δ18OCc-H2O为-4.3‰、δD为-62‰;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13CCO2为-5.6‰^-3.5‰,1δ8OCc-H2O为-4.3‰^+11.39‰、1δ3CPDB为-8.8‰^-5.3‰,3δ4S集中在+2.1‰^+4.8‰之间,206Pb/204Pb=18.103~18.3882、07Pb/204Pb=15.405~15.5902、08Pb/204Pb=37.888~38.184,μ值为8.52~8.79。其中:S同位素特征指示含矿流体与次大陆岛弧岩浆相似,而C、O、Pb同位素则指示初始地幔源。结合H、O同位素的地幔初生水+岩浆水+变质水和演化过程向雨水热液和海水方向进行的特征初步认为,初始含矿流体的热动力源是原始地幔,成矿物质来源于I MORB性质地幔,含矿流体演化的浅部过程受到一定程度的雨水热液的混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 O C S PB同位素 流体起源与演化 斑岩铜矿 延边地区
下载PDF
滇西老厂隐伏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成矿过程与物质来源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钰涵 邓军 +3 位作者 李龚健 蒙福清 毛富祥 张鹏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99-2114,共16页
滇西老厂新生代隐伏斑岩-矽卡岩矿床位于西南三江特提斯南段昌宁-缝合带内,是缝合带内目前发现唯一的钼矿床。前人的研究主要围绕新生代岩体展开,而对于有关的斑岩-矽卡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尚待深化。本文对老厂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进行了... 滇西老厂新生代隐伏斑岩-矽卡岩矿床位于西南三江特提斯南段昌宁-缝合带内,是缝合带内目前发现唯一的钼矿床。前人的研究主要围绕新生代岩体展开,而对于有关的斑岩-矽卡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尚待深化。本文对老厂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进行了岩相学、电子探针和硫同位素分析,探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物质来源。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包括成岩期、钾化期与硅化期,矽卡岩型成矿过程包括进矽卡岩期、早退矽卡岩期和晚退矽卡岩期。斑岩与矽卡岩最终都经历了低温热液的改造。矿物学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30~790℃,氧逸度NNO+1.6~2.5,成岩阶段具有高温和相对还原的特点;钾化及硅化阶段黑云母结晶温度从650℃逐步降低为450℃,然而相应的氧逸度由QMF+1.9升高为QMF+2.5。斑岩内辉钼矿的富集以及矽卡岩内金属硫化物的沉积,均与温度下降和氧逸度升高关系密切。已知斑岩全岩δ^(34)SVCDT(+3.00‰^+11.00‰)与无矿化斑岩全岩δ^(34)S组成一致,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金属硫化物δ^(34)SVCDT(-1.96‰^+1.99‰)组成与低氧逸度斑岩矿床的δ34S组成特征符合。本文为老厂钼矿床成矿机制提出了客观合理的解释,为丰富西南三江特提斯新生代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厂 斑岩-矽卡岩型钼矿 结晶温度 氧逸度 成矿过程 物质来源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地区土屋和延东铜矿床斑岩-叠加改造成矿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云峰 陈华勇 +2 位作者 肖兵 韩金生 杨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68,共18页
土屋和延东铜矿床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南部,是中亚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脉次穿插关系、蚀变矿物组合及矿物共生关系,将土屋和延东铜矿床均划分为斑岩成矿期、叠加改造期和表生期3个期次。土屋铜矿床的铜矿化形成于... 土屋和延东铜矿床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南部,是中亚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脉次穿插关系、蚀变矿物组合及矿物共生关系,将土屋和延东铜矿床均划分为斑岩成矿期、叠加改造期和表生期3个期次。土屋铜矿床的铜矿化形成于斑岩成矿期和叠加改造期,而延东铜矿床的铜矿化主要形成于叠加改造期;土屋和延东铜矿床伴生的钼矿化主要形成于叠加改造期。因此,笔者认为前人获得的辉钼矿Re-Os年龄(326.2-322.7 Ma)代表叠加改造期的成矿年龄,该期矿化与石英钠长斑岩((323.6±2.5)Ma)的侵入相关,而斑岩成矿期的矿化与斜长花岗斑岩(339-332 Ma)相关,成矿年龄为341.2-333.9 Ma。叠加改造期的存在,使得斑岩成矿期的蚀变分带可能受到了叠加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土屋-延东 铜矿 成矿期次 斑岩-叠加改造成矿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超大型富金斑岩铜矿的蚀变-矿化特征及高氧化成矿流体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光明 李金祥 +2 位作者 秦克章 张天平 肖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411-414,共4页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位于斑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的铁格山岩浆弧中。具O型埃达克岩特征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侵位于中侏罗统雁石坪群中。岩体内及其围岩中蚀变强烈,分带明显,各种细脉、细网脉特别发育,矿化为细脉-浸染状,含矿斑岩全...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位于斑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的铁格山岩浆弧中。具O型埃达克岩特征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侵位于中侏罗统雁石坪群中。岩体内及其围岩中蚀变强烈,分带明显,各种细脉、细网脉特别发育,矿化为细脉-浸染状,含矿斑岩全岩矿化,少量矿化产于围岩中,矿化为铜-金组合。发育丰富的热液磁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等,铜、金沉淀与热液磁铁矿的形成关系密切;矿石矿物总体上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黄铁矿很少,矿区内还发育丰富的石膏脉,说明母岩浆是高氧化性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显示高温阶段气相和含子矿物包裹体普遍共存,中高温阶段液相和气相包裹体共存,暗示流体沸腾可能是主要的成矿机制,成矿流体是直接从岩浆熔体中出溶(600~900°C)的具高氧化性、(超)高盐度的富含Cu、Au、S元素的岩浆流体。成岩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系古特提斯洋闭合俯冲增生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岛弧带 多不杂富斑岩铜矿 蚀变脉系 热液磁铁矿 流体包裹体 高氧化岩浆-流体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驱龙斑岩型铜钼-矽卡岩型铜矿成矿体系: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金树 多吉 +3 位作者 夏代祥 钟康惠 吴华 李光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66-1376,共11页
在西藏冈底斯驱龙斑岩型铜钼矿床南部2 km和东南4 km处分别发育知不拉和浪母家果矽卡岩型铜矿床,它们与驱龙斑岩矿床空间上相邻。其中,浪母家果矽卡岩型矿床中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7.11±0.55)Ma,表明其形成时间与驱龙和知不... 在西藏冈底斯驱龙斑岩型铜钼矿床南部2 km和东南4 km处分别发育知不拉和浪母家果矽卡岩型铜矿床,它们与驱龙斑岩矿床空间上相邻。其中,浪母家果矽卡岩型矿床中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7.11±0.55)Ma,表明其形成时间与驱龙和知不拉相近。综合冈底斯成矿带区域成矿作用和典型矿床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驱龙斑岩型铜钼矿床-知不拉矽卡岩型铜矿-浪母家果矽卡岩型铜矿系同一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构成一个完整的斑岩-矽卡岩型成矿体系。因此,区域找矿时,应注意在斑岩型铜矿外围寻找高品位矽卡岩型矿床;同时,在具有矽卡岩型矿化的勘查区内应注意寻找深部可能存在的斑岩型铜钼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龙 浪母家果 斑岩型铜钼矿 矽卡岩铜矿 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 同位素 冈底斯
下载PDF
巴尔喀什成矿带奎干-玛依布拉克斑岩型铜矿区矿床地质特征与开发前景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志宏 陈宣华 +2 位作者 杨农 陈正乐 韩淑琴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0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南侧的奎干-玛依布拉克铜矿区位于巴尔喀什成矿带环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省楚伊犁-北天山成矿亚省的西北部,发育一系列中小型斑岩型铜矿床。本文概要介绍了奎干-玛依布拉克铜矿区矿床地质、围岩蚀变、成矿作用、矿... 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南侧的奎干-玛依布拉克铜矿区位于巴尔喀什成矿带环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省楚伊犁-北天山成矿亚省的西北部,发育一系列中小型斑岩型铜矿床。本文概要介绍了奎干-玛依布拉克铜矿区矿床地质、围岩蚀变、成矿作用、矿石矿物组成与主要矿床特征,并分析了铜矿床开发的前景。该铜矿区含矿岩石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成矿元素组合主要为Cu-Au-Mo,具有与巴尔喀什湖北侧科翁腊德、阿克斗卡等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类似的地质特征,说明了巴尔喀什成矿带斑岩型铜矿床的分布跨越了巴尔喀什湖,在湖南侧也具有较好的斑岩铜矿成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奎干-玛依布拉克铜矿 巴尔喀什成矿带 斑岩铜矿 成矿远景
下载PDF
新疆土屋斑岩铜矿床火山-侵入杂岩体、成矿岩石及其蚀变 被引量:9
19
作者 潘鸿迪 申萍 +3 位作者 陈刚 杨俊 赵云江 代华五 《矿床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4-808,共15页
土屋斑岩铜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晚古生代大南湖-头苏泉岛弧中。矿区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企鹅山群火山-沉积岩。文章提出矿区出露的火山-沉积岩以及浅成侵入岩为一火山-侵入杂岩体,发育2个旋回4个岩相:第一旋回包括溢流相玄武岩和安山岩、爆... 土屋斑岩铜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晚古生代大南湖-头苏泉岛弧中。矿区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企鹅山群火山-沉积岩。文章提出矿区出露的火山-沉积岩以及浅成侵入岩为一火山-侵入杂岩体,发育2个旋回4个岩相:第一旋回包括溢流相玄武岩和安山岩、爆发相集块角砾熔岩和爆发-沉积相凝灰岩;第二旋回包括次火山相闪长玢岩和玄武玢岩。斜长花岗斑岩侵入到火山机构断裂系中。矿体赋存于斜长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中。斜长花岗斑岩为成矿斑岩,次火山岩相闪长玢岩为容矿岩石,火山岩为围岩。土屋斑岩铜矿床可分为前成矿期和主成矿期。前成矿期形成于火山活动的晚期,发育青磐岩化;主成矿期形成于斜长花岗斑岩侵位时期,发育钾硅酸盐蚀变、绿泥石-绢云母蚀变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及与之有关的矿化,形成了土屋斑岩型矿化的主体。矿化阶段包括钾硅酸盐阶段、绿泥石-绢云母阶段和黄铁绢英岩化阶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铜矿 火山-侵入杂岩体 成矿斑岩 热液蚀变 土屋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Ⅰ_(4-①)号矿体地质特征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维忠 李通 +4 位作者 赵恒乐 王彬 蒋南飞 韩继全 林泽华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73-277,共5页
新疆新源县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内来发现的特大型岩浆期后热液型金铜矿床。2015—2016年通过勘探圈定金矿体45条,其中规模最大的为Ⅰ_(4-①)号金矿体,控制矿体长2 080 m,平均厚7.99 m,平均品位2.91×10^(-6),... 新疆新源县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内来发现的特大型岩浆期后热液型金铜矿床。2015—2016年通过勘探圈定金矿体45条,其中规模最大的为Ⅰ_(4-①)号金矿体,控制矿体长2 080 m,平均厚7.99 m,平均品位2.91×10^(-6),估算金资源量45 321.77 kg,占矿床总资源量的50.91%。通过对Ⅰ_(4-①)号矿体特征进行详细论述,为总结矿床总体特征及成因提供依据。通过对Ⅰ_(4-①)号矿体的成矿地质体、结构面及矿化蚀变分析,认为该矿体在深部及走向均有延伸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圈定3个找矿靶区,为下一步攻深找盲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特巴阿苏 Ⅰ4-①号矿体 铜矿 矿体特征 前景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