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斑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1
作者 刘燕敏 王蓉 +1 位作者 丁万隆 李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5期823-829,共7页
目的:明确黄芩斑枯病病原菌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生物学特性,筛选高效安全的杀菌剂,科学防治黄芩斑枯病。方法:通过菌落生长速率法评价碳源、氮源、温度、培养基、pH、光照对多主棒孢菌落生长的影响,以及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 目的:明确黄芩斑枯病病原菌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生物学特性,筛选高效安全的杀菌剂,科学防治黄芩斑枯病。方法:通过菌落生长速率法评价碳源、氮源、温度、培养基、pH、光照对多主棒孢菌落生长的影响,以及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多主棒孢最适生长条件为胡萝卜培养基外源添加可溶性淀粉和蔗糖作为碳源、蛋白胨作为氮源、pH为6、温度为30℃。菌丝致死条件为51℃处理10 min,孢子致死条件为54℃处理10 min。98%多菌灵对多主棒孢的毒力最强,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0.07 mg·L^(-1);其次是98%咯菌腈、98%咪鲜胺和98%吡唑醚菌酯,EC50分别为0.10、0.18、3.06 mg·L^(-1);98%嘧菌酯对多主棒孢的毒力最弱,EC50为632.39 mg·L^(-1)。结论:黄芩斑枯病病原菌适生范围较广,在多种碳源、氮源、培养基及pH条件下均可生长,在中性偏弱酸、较高温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多菌灵和咯菌腈对多主棒孢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考虑将其用于黄芩斑枯病的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斑枯病 多主棒孢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下载PDF
芹菜斑枯病发生规律
2
《农化市场十日讯》 2024年第3期57-57,共1页
芹菜斑枯病各地普遍发生,尤以保护地发病较重。发病率一般在20%~30%左右,严重时可达到80%,甚至100%,是威胁芹菜生产的一类重要病害。一、芹菜斑枯病的田间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茎秆或叶柄。老叶发病率明显高于新叶及嫩芽,一... 芹菜斑枯病各地普遍发生,尤以保护地发病较重。发病率一般在20%~30%左右,严重时可达到80%,甚至100%,是威胁芹菜生产的一类重要病害。一、芹菜斑枯病的田间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茎秆或叶柄。老叶发病率明显高于新叶及嫩芽,一般是老叶先发病,后感染到新叶或嫩芽部位。叶片上的发病表现主要有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斑枯病 田间症状 老叶 保护地 重要病害 新叶 嫩芽 叶柄
下载PDF
芹菜斑枯病绿色防治法
3
作者 陆锦凤 陈宝宽 《农家致富》 2024年第7期30-30,共1页
芹菜斑枯病又称叶枯病,是冬春设施栽培芹菜的一种重要病害,对其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一、发病症状及规律1.发病症状斑枯病主要危害芹菜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老叶先发病,病斑初为淡褐色油浸状小斑点,边缘明显,以后发展为不规则斑,颜色... 芹菜斑枯病又称叶枯病,是冬春设施栽培芹菜的一种重要病害,对其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一、发病症状及规律1.发病症状斑枯病主要危害芹菜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老叶先发病,病斑初为淡褐色油浸状小斑点,边缘明显,以后发展为不规则斑,颜色由浅黄变为灰白色,边缘为深红褐色,且聚生很多小黑粒,病斑外常有一圈黄色的晕环。叶柄、茎部病斑呈褐色,长圆形稍凹陷,中间散生黑色小点,严重时叶枯茎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斑枯病 发病症状 设施栽培 叶枯病 黑粒 防治法 老叶
下载PDF
辣椒斑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4
作者 吴奇 《农村新技术》 2024年第2期26-27,共2页
辣椒斑枯病又称斑点病、白星病,是辣椒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由番茄壳针孢引起,在生产中主要为害辣椒叶片,造成辣椒生产中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给种植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斑枯病不仅为害辣椒,还为害茄子、番茄等茄果类蔬菜,给种植户... 辣椒斑枯病又称斑点病、白星病,是辣椒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由番茄壳针孢引起,在生产中主要为害辣椒叶片,造成辣椒生产中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给种植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斑枯病不仅为害辣椒,还为害茄子、番茄等茄果类蔬菜,给种植户生产带来较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生产 斑枯病 茄果类蔬菜 种植户 辣椒叶片 斑点病 症状及防治 果实产量和品质
下载PDF
津南实芹3号芹菜的栽培密度和斑枯病防治试验
5
作者 陈林 周霞 郭荣宽 《上海蔬菜》 2024年第4期33-35,共3页
为提高芹菜的产量和质量安全水平,2022年作者在贵州省清镇市开展了津南实芹3号栽培密度和斑枯病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单位面积芹菜的产量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当株距18 cm、行距20 cm即每667 m^(2)种植14822株时芹菜产量最... 为提高芹菜的产量和质量安全水平,2022年作者在贵州省清镇市开展了津南实芹3号栽培密度和斑枯病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单位面积芹菜的产量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当株距18 cm、行距20 cm即每667 m^(2)种植14822株时芹菜产量最高(每667 m^(2)为3862.08 kg);每667 m^(2)栽17787株以上时,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芹菜的长势逐渐变弱,商品率较低。不同稀释倍数12.5%抗坏血酸可溶性粉剂对芹菜斑枯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且施药2次后防效更佳,其中2000倍液、2500倍液、3000倍液处理的防效均超过90%。综合考虑防效和用药成本,建议使用12.5%抗坏血酸可溶性粉剂2500倍液作为最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南实芹3号 栽培密度 斑枯病 12.5%抗坏血酸可溶性粉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保护地芹菜斑枯病绿色防控技术
6
作者 陈敬 《上海蔬菜》 2023年第1期58-59,共2页
芹菜口感清脆、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种植效益较高。斑枯病为保护地芹菜常见真菌性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降低芹菜的产量和品质。该文介绍了保护地芹菜斑枯病的发病症状、发病特点、传播途径,并总结了种子处理、田块选择和消毒、田... 芹菜口感清脆、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种植效益较高。斑枯病为保护地芹菜常见真菌性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降低芹菜的产量和品质。该文介绍了保护地芹菜斑枯病的发病症状、发病特点、传播途径,并总结了种子处理、田块选择和消毒、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等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设施栽培 斑枯病 发病规律 防控措施
下载PDF
柴胡斑枯病的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7
作者 韩英 方国斌 +2 位作者 匡辉 孙光忠 许凌风 《湖北植保》 2023年第3期46-48,共3页
为筛选出防治柴胡斑枯病的有效药剂,本文对吡唑醚菌酯、氟啶胺、苯甲•嘧菌酯、咪鲜胺等4种杀菌剂对柴胡斑枯病的田间药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 g/L氟啶胺悬浮剂1000倍液和40%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2个处理对柴胡斑枯病的防效较好,分... 为筛选出防治柴胡斑枯病的有效药剂,本文对吡唑醚菌酯、氟啶胺、苯甲•嘧菌酯、咪鲜胺等4种杀菌剂对柴胡斑枯病的田间药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 g/L氟啶胺悬浮剂1000倍液和40%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2个处理对柴胡斑枯病的防效较好,分别达80.61%和79.40%;其次是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2000倍液、500 g/L氟啶胺悬浮剂1500~2000倍液、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对柴胡斑枯病的防效在70.41%~75.22%之间。吡唑醚菌酯、氟啶胺、苯甲•嘧菌酯、咪鲜胺等4种药剂均可用于田间柴胡斑枯病的防治,其中以氟啶胺和咪鲜胺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柴胡斑枯病 药剂筛选
下载PDF
龙胆斑枯病对龙胆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喜军 孙海峰 +1 位作者 孙晖 吴修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34-736,共3页
目的 :研究龙胆斑枯病对龙胆产量及龙胆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同一等级龙胆种苗移栽 ,秋季调查每株病情 ,测定产量 ,采用HPLC法测定龙胆苦苷类成分含量。结果 :产量随病情加重而下降 ,在病情指数大于 6 0时 ,产量下降明显 ,龙胆苦苷类... 目的 :研究龙胆斑枯病对龙胆产量及龙胆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同一等级龙胆种苗移栽 ,秋季调查每株病情 ,测定产量 ,采用HPLC法测定龙胆苦苷类成分含量。结果 :产量随病情加重而下降 ,在病情指数大于 6 0时 ,产量下降明显 ,龙胆苦苷类成分含量在病情指数大于 70时开始下降。结论 :龙胆斑枯病病情较重时才造成较大产量损失和质量下降 ,龙胆斑枯病病情指数小于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苦苷 苷类成分 病情加重 含量 影响 HPLC法 质量下降 斑枯病 产量 病情指数
下载PDF
栽培因子对龙胆斑枯病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海峰 王喜军 +1 位作者 周磊 王晓春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94-395,共2页
采用分级计数法调查龙胆种苗等级、移栽密度、移栽时间、前茬作物、遮荫等与龙胆发病关系 ,结果表明 ,一等种苗、移栽密度为 85株 /m2 、秋季移栽 ,并采用间作及遮荫、轮作等可减轻发病。此外 ,条叶龙胆比粗糙龙胆发病轻 ,可作抗病育种... 采用分级计数法调查龙胆种苗等级、移栽密度、移栽时间、前茬作物、遮荫等与龙胆发病关系 ,结果表明 ,一等种苗、移栽密度为 85株 /m2 、秋季移栽 ,并采用间作及遮荫、轮作等可减轻发病。此外 ,条叶龙胆比粗糙龙胆发病轻 ,可作抗病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因子 龙胆斑枯病 分级计数法 病原菌
下载PDF
罗汉果新病害斑枯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室内筛选 被引量:10
10
作者 蒋妮 胡凤云 +2 位作者 叶云峰 蒋水元 黄汐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3-177,共5页
为明确罗汉果新病害斑枯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根据菌落特征、菌株形态及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的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制活性... 为明确罗汉果新病害斑枯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根据菌落特征、菌株形态及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的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罗汉果新病害的病原菌为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供试的药剂中,60%咪鲜胺锰盐WP(0.5g/L)、80%戊唑醇WP(0.25g/L)、45%甲霜·恶霉灵WP(1g/L)、60%唑醚·代森联WP(0.5g/L)室内对该菌菌丝的抑制率均达100%,可进一步进行大田药效试验,将药效好的药剂推荐田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斑枯病 病原鉴定 药剂筛选
下载PDF
龙胆草斑枯病的发生与危害 被引量:18
11
作者 姚远 傅俊范 +4 位作者 王崇仁 高福坤 李明政 孙华 张卫东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7-48,共2页
龙胆草斑枯病的发生与危害收稿日期:1996-01-11姚远傅俊范王崇仁高福坤李明政孙华张卫东(沈阳农业大学)(桓仁县参药中心)(通化市园艺研究所)龙胆草(Gentianascabrabung)属于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 龙胆草斑枯病的发生与危害收稿日期:1996-01-11姚远傅俊范王崇仁高福坤李明政孙华张卫东(沈阳农业大学)(桓仁县参药中心)(通化市园艺研究所)龙胆草(Gentianascabrabung)属于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草 斑枯病 危害
下载PDF
防治龙胆草斑枯病药剂筛选试验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立晨 高郁芳 +1 位作者 刘志刚 于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4-156,共3页
关键词 药剂筛选试验 龙胆草 斑枯病 防治 毁灭性病害 生产基地 病情指数 田间小区
下载PDF
龙胆草斑枯病及其防治 被引量:7
13
作者 傅俊范 郭卜 +4 位作者 严雪瑞 薛敏菊 蒋有财 杨维 于宪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龙胆草 斑枯病 症状 综合防治 种苗消毒 土壤消毒剂 遮阴栽培技术 叶面肥 药剂防治
下载PDF
龙胆草斑枯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姚远 傅俊范 +1 位作者 王崇仁 张建中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511-513,共3页
龙胆草斑枯病是近几年生产上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作者对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是一种高温高湿喜光病菌。高温、高湿、裸露和低密度栽培有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将侵染循环分... 龙胆草斑枯病是近几年生产上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作者对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是一种高温高湿喜光病菌。高温、高湿、裸露和低密度栽培有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将侵染循环分成五个阶段。只有采取种苗消毒、田园卫生、遮阴栽培和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草 斑枯病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药用作物
下载PDF
东北地区龙胆草斑枯病发生情况与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鄢洪海 夏淑春 +2 位作者 尚严成 于莉 李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47-147,共1页
龙胆草斑枯病是中药材龙胆草的最主要病害,在二三年生的龙胆草上发病率达100%,发病后期龙胆草叶片几乎全部枯死,是影响龙胆草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弄清东北地区龙胆草斑枯病菌种类及发生情况,笔者开展了龙胆草斑枯病的... 龙胆草斑枯病是中药材龙胆草的最主要病害,在二三年生的龙胆草上发病率达100%,发病后期龙胆草叶片几乎全部枯死,是影响龙胆草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弄清东北地区龙胆草斑枯病菌种类及发生情况,笔者开展了龙胆草斑枯病的病原鉴定.寄主范围和致病性测定等方面的研究,其结果如下.根据3年三省份龙胆草斑枯病发生情况调查,该病一般从6月中旬开始发病,主要为害叶片.症状有2种类型:一种是病斑近圆形、半圆形,多从边缘发生,扩展后连成大斑,经鉴定病菌为Septoria microspora;另一种病斑典型圆形,很少相互愈合,经鉴定病菌为S.gentiana,两症状均产生分生孢子器,且多产生于叶正面.通过对东北三省龙胆草斑枯病病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产孢细胞、分生孢子产生方式的光镜、电镜不同水平的观察与比较,确认东北地区龙胆草斑枯病菌有3个种:①Septoria microspora,③S.gentiana.③S.gentianicola microspora.3种病菌产孢方式均为全壁芽生合轴式(hb-sym),分生孢子以S.gentianicola为最大,近梭形,分隔3个,以S.microspora为最小,针形,分隔1—7个,而S.gentiana分生孢子基部较钝.0一2个分隔.以粗糙龙胆为供试植株,用3种病原菌的6个菌株作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S.mi-crospora的2个菌株致病力最强,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草 斑枯病 病原菌鉴定
下载PDF
几种药剂防治玄参斑枯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大霞 李隆云 +2 位作者 宋春泉 曾凡明 吴叶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340-13341,13403,共3页
[目的]研究几种药剂防治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斑枯病的药效。[方法]玄参在栽种前以4种杀菌剂进行子芽浸种处理,田间发病后调查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在玄参斑枯病发病初期,以5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结果]用4... [目的]研究几种药剂防治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斑枯病的药效。[方法]玄参在栽种前以4种杀菌剂进行子芽浸种处理,田间发病后调查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在玄参斑枯病发病初期,以5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结果]用4种杀菌剂浸种后均能有效的防治玄参斑枯病,且能显著提高保苗率;5种杀菌剂的田间药剂防效以80%多菌灵800倍液(67.1%)和70%甲托1 000倍液(65.6%)的防效最好,在斑枯病发病初期,能达到较理想的控制效果。[结论]采用药剂处理玄参子芽,结合田间施药防治可有效的防治玄参斑枯病,使损失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 斑枯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柴胡斑枯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艳 晋玲 +2 位作者 曾翠云 雒军 朱田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84,96,共8页
据2011-2014年调查,甘肃省柴胡斑枯病发生严重,常年发病率为13%~21%,严重度1~2级。本研究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明确了甘肃省柴胡斑枯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甘肃省柴胡斑枯病菌分生孢子器近球形或球形,黑褐色,高66.4~90.2μm... 据2011-2014年调查,甘肃省柴胡斑枯病发生严重,常年发病率为13%~21%,严重度1~2级。本研究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明确了甘肃省柴胡斑枯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甘肃省柴胡斑枯病菌分生孢子器近球形或球形,黑褐色,高66.4~90.2μm,平均77.5μm;直径57.3~90.0μm,平均70.5μm。分生孢子针形、无色,有些稍弯曲,具1~3隔膜,大小(13.0~26.0)μm×(1.5~3.0)μm,平均19.0μm×2.0μm。通过ITS、LSU、RBP2和β-tubline多基因位点构建系统发育树,将柴胡斑枯病病原鉴定为柴胡壳针孢Septoria bupleuricola Sacc.。该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温度范围分别为0~35℃、0~35℃、5~35℃,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15℃、10~15℃;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病菌产孢;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的适宜pH范围分别为4.0~10.0、4.51~9.19和5.0~9.0,最适pH分别为5.0、6.49和5.5;此菌在相对湿度75%以上可萌发,以水中萌发最好;柴胡叶或根渍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表明柴胡壳针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偏低,因此该病害在气温偏低及持续阴雨结露条件下发生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斑枯病 形态学 分子生物学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辽宁轮叶党参斑枯病发生初报 被引量:4
18
作者 傅俊范 石建华 +3 位作者 周如军 严雪瑞 史会岩 苏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0-132,共3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辽宁省药用植物轮叶党参斑枯病的发生危害、症状描述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分离得到的菌株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轮叶党参斑枯病是由真菌党参壳针孢(Septoria cod... 本文首次报道了辽宁省药用植物轮叶党参斑枯病的发生危害、症状描述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分离得到的菌株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轮叶党参斑枯病是由真菌党参壳针孢(Septoria codonopsidis Ziling)侵染所致。针对此病害的发生特点,本文初步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叶党参 斑枯病 党参壳针孢
下载PDF
胡萝卜新病害——胡萝卜斑枯病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生龙 王治江 +1 位作者 于海萍 李建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胡萝卜 斑枯病 症状 病原 形态特征
下载PDF
秦艽斑枯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金花 柴兆祥 王蒂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明确引起甘肃省秦艽斑枯病的病原,为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症状观察,病原菌鉴定,并以悬液法和固体法分析测定不同因子对秦艽斑枯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甘肃栽培区秦艽斑枯病的病原为Septoria gentianae。PSA... 目的:明确引起甘肃省秦艽斑枯病的病原,为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症状观察,病原菌鉴定,并以悬液法和固体法分析测定不同因子对秦艽斑枯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甘肃栽培区秦艽斑枯病的病原为Septoria gentianae。PSA、PDA均利于菌落扩展和产孢;菌落扩展、产孢和菌丝干重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20、20℃,最适pH 7;12 h光暗交替、8 h紫外线照射+16 h光照利于菌落扩展和产孢,菌丝干重以全黑暗和8 h紫外线照射+黑暗最佳。木糖、蔗糖、可溶性淀粉等3种C源利于菌落扩展,蔗糖最利于产孢,菌丝干重以棉子糖最佳;N源以丙氨酸利于菌落扩展和产孢,而尿素和NaNO2不能被利用,产孢及菌丝干重以NH4H2PO4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斑枯病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