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池塘养殖密度对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苗种生长、成活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明华 姜虎成 +4 位作者 秦钦 钟立强 张世勇 陈校辉 王江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4期203-206,共4页
以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苗种为试验对象,在池塘养殖密度分别为8 000尾/667 m^2(B1)、10 000尾/667 m^2(B2)、12 000尾/667 m^2(B3)、15 000尾/667 m^2(B4)的4个梯度下,进行为期150 d的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鱼种培育试... 以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苗种为试验对象,在池塘养殖密度分别为8 000尾/667 m^2(B1)、10 000尾/667 m^2(B2)、12 000尾/667 m^2(B3)、15 000尾/667 m^2(B4)的4个梯度下,进行为期150 d的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鱼种培育试验,研究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苗种在池塘养殖中的适宜放养密度。结果显示,B3组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组(P<0.05);B1和B2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B3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组(P<0.05)。饲料系数B3组显著低于B1、B2组。试验期间,苗种成活率为66.4%~74.7%,4个密度组中B4组的成活率最低,与其他3个密度组差异显著(P<0.05)。养殖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B3组>B4组>B2组>B1组,B3组产量最高。B4组支出成本显著高于B3组,导致净利润和投资回报率的降低。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体质量为(1.05±0.02) g的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苗种放苗密度以12 000尾/667 m2为宜。该结果可为池塘养殖条件下苗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在生产实际中科学设置放养密度,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鮰“江丰1号” 养殖密度 生长 养殖经济效益
下载PDF
斑点叉尾鲖BPI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兴丽 汪开毓 +4 位作者 陈德芳 朱劼垚 杨倩 贺扬 王二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探究斑点叉尾鲖BPI1抗菌肽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实验提取斑点叉尾鲖肾脏RNA,根据BPI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方法克隆BPI1基因并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 TWIN1中。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 TWIN1-BPI1经原核表达,SDS-PAGE检测显示得到约... 为探究斑点叉尾鲖BPI1抗菌肽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实验提取斑点叉尾鲖肾脏RNA,根据BPI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方法克隆BPI1基因并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 TWIN1中。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 TWIN1-BPI1经原核表达,SDS-PAGE检测显示得到约为50 ku的融合蛋白,与预期结果相一致。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BPI1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克隆所得斑点叉尾鲖BPI1基因编码一条由22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等电点为9.07,属于BPI超家族,是稳定的亲水蛋白。亚细胞定位BPI1分布在线粒体(43.5%)、细胞质(30.4%)和细胞核(26.1%)中,表明BPI1可能在嘌呤和嘧啶合成以及能量代谢等过程中发挥信号转导、促进生长等重要作用。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β-折叠为主,三级结构呈棒状。同源性及进化树分析表明,实验所得BPI1基因序列与斑点叉尾鲖BPI抗菌肽基因的同源性最高,序列一致性为99.1%,进化树聚为一支,表明BPI1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在相同物种中的突变率较低,保守性较高,相同物种中其生物活性与个体间的差异关系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 BPI1基因 原核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斑点叉尾ipu-miR-143靶基因EB1的鉴定
3
作者 唐刘秀 许志强 +2 位作者 赵沐子 葛家春 潘建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290,共8页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ipu-miR-143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并对预测到的ipu-miR-143靶基因进行生物学鉴定。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斑点叉尾微管相关蛋白基因RP/EB家族EB1基因的3′-UTR区具有ipu-miR-143...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ipu-miR-143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并对预测到的ipu-miR-143靶基因进行生物学鉴定。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斑点叉尾微管相关蛋白基因RP/EB家族EB1基因的3′-UTR区具有ipu-miR-143的潜在作用位点。结合对几种近缘物种中RP/EB家族EB1基因和miR-143的进化保守性进行分析,推测ipu-miR-143在斑点叉尾中可以通过靶向EB1基因的3′-UTR区而发挥其调控功能。因此,本研究将斑点叉尾EB1基因的3′-UTR区(含有miR-143靶位点)构建到pMIR-REPORTTM Luciferase载体的下游,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对ipu-miR-143的靶基因进行鉴定。采用HEK293和CCK两种细胞进行细胞转染,两种细胞中转染miR-143 mimics组荧光相对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表现为显著性降低(P<0.05)。共转染miR-143 inhibitors后,CCK细胞中荧光素酶相对活性(8.27±1.02)与对照组相比(5.44±1.55)显著上调(P<0.05);HEK293细胞中荧光素酶相对活性(6.30±1.19)与对照组(4.26±0.84)相比有所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miR-143可以通过靶向EB1基因的3′-UTR区而发挥其调控功能。本研究旨为后续深入研究斑点叉尾EB1基因的转录后调控机制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 MIR-143 EB1基因 靶基因
下载PDF
斑点叉尾“江丰1号”新品种池塘两种模式养殖试验
4
作者 王明华 陈校辉 +4 位作者 钟立强 秦钦 张世勇 姜虎成 边文冀 《水产养殖》 CAS 2017年第6期1-3,共3页
斑点叉尾鲴又称美洲鲶、沟鲶,原产美国,具有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生长快等特点,尤其适合加工生产。2007年我国农业部渔业局针对我国斑点叉尾鲴养殖过程中种质性能退化、良种系统选育未开展等问题,开展了我国斑点叉尾鲴良种选育工程... 斑点叉尾鲴又称美洲鲶、沟鲶,原产美国,具有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生长快等特点,尤其适合加工生产。2007年我国农业部渔业局针对我国斑点叉尾鲴养殖过程中种质性能退化、良种系统选育未开展等问题,开展了我国斑点叉尾鲴良种选育工程,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作为该项目的实施单位,从2007年开始进行斑点叉尾鱼圃选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 养殖试验 新品种 池塘 农业部渔业局 良种选育 水产研究所 加工生产
下载PDF
2012年湖北省十一大主推养殖技术专题讲座(之七) 水库网箱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5
作者 王勋伟 易翀 +2 位作者 马达文 程咸立 汤亚斌 《渔业致富指南》 2012年第16期70-71,共2页
斑点叉尾鲴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以及肉质鲜美等优点,因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养殖对象。利用水库养殖可提高水库水体生产效率.实现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但养殖实践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环节。
关键词 养殖技术 专题讲座 湖北省 水库养殖 斑点 集约化养殖 养殖对象 生产效率
下载PDF
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斑点叉尾鲴、草鱼混养技术
6
作者 祝少华 张向党 常金光 《河南科技(乡村版)》 2008年第6期29-29,共1页
2007年,河南省商丘鱼类良种场在虞城县北部低洼盐碱地池塘中进行斑点叉尾鲴与草鱼的池塘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该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关键词 盐碱地池塘 斑点 混养技术 低洼 草鱼 混养试验 养殖技术 虞城县
下载PDF
影响斑点叉尾鲴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7
作者 祝少华 《河南科技(乡村版)》 2008年第11期28-28,共1页
根据多年养殖斑点叉尾鲴的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影响其养殖效益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疾病因素、水质生化因素、人为凶素等三大因素。因此,要想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关键词 斑点 养殖效益 实践经验 疾病因素 生化因素
下载PDF
斑点叉尾鲴养殖技术
8
作者 王同翠 《技术与市场》 2005年第09A期34-34,共1页
斑点叉尾鲴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属大型经济鱼类,最大个体可达20公斤以上,一般成鱼规格为0.5至1千克;适温范围为0至35.6℃,最适生长温度26至30℃;生长较快,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年体重可达30至50克,第二年可达400至1000克;原属肉食性鱼... 斑点叉尾鲴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属大型经济鱼类,最大个体可达20公斤以上,一般成鱼规格为0.5至1千克;适温范围为0至35.6℃,最适生长温度26至30℃;生长较快,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年体重可达30至50克,第二年可达400至1000克;原属肉食性鱼类,经多年养殖驯化,现各生长阶段均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在溶氧为2.5至3毫克/升时能正常生活;pH值范围为6.0-9.5;适应盐度范围为0.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 养殖技术 最适生长温度 长江中游地区 人工配合饲料 肉食性鱼类 经济鱼类 生长阶段 PH值
下载PDF
何处能买到南方大口鲶、斑点叉尾鲴种苗?
9
作者 戴银根 《农村发展论丛(实用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南方大口鲶 斑点 种苗 水产养殖
下载PDF
用大豆蛋白浓缩物替代鱼粉进行鲤鱼、草鱼、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鲴鱼种的养殖试验
10
作者 M.C.柯里默 周恩华 张建 欧克飞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90,共5页
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组(ASA-IM)与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省泰兴市良种场、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西万安县水产局、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海南育种中心和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水产营养与饲料实验室等单位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 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组(ASA-IM)与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省泰兴市良种场、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西万安县水产局、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海南育种中心和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水产营养与饲料实验室等单位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养殖试验,以评价用大豆蛋白鱼种饲料养殖中国几种重要淡水养殖鱼类的效果。这种大豆蛋白鱼种饲料利用大豆蛋白浓缩物(SPC)作为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36/7鱼种饲料中鱼粉的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浓缩物 替代鱼粉 养殖试验 斑点 鱼种 水产技术推广 罗非鱼 美国大豆协会
下载PDF
在中国江西省用豆粕型饲料和4米^3小体积高密度网箱技术养殖斑点叉尾鲴试验
11
作者 M.C.柯里默 周恩华 张建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90,共2页
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和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及万安县水产局合作开展了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殖试验,以比较在小体积高密度网箱中用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豆粕型饲料和当地生产的一种盆花浮性饲料养殖斑点叉尾鲴的情况。本试验是在江西... 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和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及万安县水产局合作开展了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殖试验,以比较在小体积高密度网箱中用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豆粕型饲料和当地生产的一种盆花浮性饲料养殖斑点叉尾鲴的情况。本试验是在江西省万安县水产局的网箱养殖场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试验 水产技术推广 斑点 豆粕型饲料 高密度 小体积 江西省 美国大豆协会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暴发性海豚链球菌病的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余晓丽 陈明 +4 位作者 李超 李莉萍 雷爱莹 钟穆妮 梁万文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5-191,共7页
于2006-2007连续两年在广西横县、邕江及合浦等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中暴发一种流行性传染病,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为30%~100%。鱼的主要发病症状为:浮头、转圈、狂游,发病后期鱼的单边眼睛浑浊、... 于2006-2007连续两年在广西横县、邕江及合浦等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中暴发一种流行性传染病,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为30%~100%。鱼的主要发病症状为:浮头、转圈、狂游,发病后期鱼的单边眼睛浑浊、突出,且全身大面积弥漫性出血。作者先后从症状较为典型的斑点叉尾鱼心的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等部位取样,分离到7株代表性菌株(CMS003~CMS005、CMS009~CMS012)。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健康斑点叉尾鲴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鲴的症状相同。采用常规形态、生理生化及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特异性PCR诊断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7株细菌均为海豚链球菌。目前,海豚链球菌已成为广西斑点叉尾鲴网箱养殖的高致病性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 海豚链球菌 细菌鉴定 16S RRNA
下载PDF
斑点叉尾GHRH基因3个SNPs位点及其单倍型组合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世勇 钟立强 +4 位作者 秦钦 王明华 潘建林 陈校辉 边文冀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6-893,共8页
研究旨在探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Growth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GHRH)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性状的影响。采用DNA混池测序法筛选GHRH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使用SNa P... 研究旨在探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Growth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GHRH)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性状的影响。采用DNA混池测序法筛选GHRH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使用SNa Pshot法将筛选到的SNPs多态性位点进行分型,并对这些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在GHRH基因内含子区域共检测到4个SNPs位点,并成功地对3个位点进行了分型,3个位点间均不存在强连锁不平衡;3个SNPs位点在176尾斑点叉尾中形成了6种有效单倍型。关联分析表明SNP位点g.6301 G>A的AA基因型的体质量显著性地高于AG和GG型(P<0.05),比群体的平均体质量高14%。单倍型组合H1/H4和H1/H5个体的体质量和体长极显著性地高于其他单倍型组合(P<0.01),体质量比群体平均体质量分别高30%和15%,体长比群体平均体长分别高7%和6%。研究为斑点叉尾生长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和QTL定位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 GHRH SNP SNAPSHOT 生长性状 单倍型分析 关联分析
下载PDF
酵母免疫多糖对受免斑点叉尾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罗璋 姚鹃 +3 位作者 陈昌福 谭斌 汪成竹 王绍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5,33,共5页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酵母免疫多糖,投喂注射接种了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苗的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酵母免疫多糖,投喂注射接种了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苗的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酵母免疫多糖对受免斑点叉尾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用添加200.0 mg/(kg.d)酵母免疫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斑点叉尾,不仅可以使受免斑点叉尾对灭活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答水平提高,增强抵抗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的能力,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免疫多糖 斑点(Ictalurus punctatus) 免疫激活剂 免疫应答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下载PDF
斑点叉尾传染性套肠症及其防治 被引量:13
15
作者 汪开毓 耿毅 +1 位作者 黄小丽 陈德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63,F0003,共4页
关键词 斑点 传染性 肠炎 细菌性传染病 斑点 CHANNEL 防治 危害对象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烂鳃病病原柱状黄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礼辉 李宁求 +3 位作者 石存斌 潘厚军 付小哲 吴淑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124-7126,共3页
[目的]对从斑点叉尾鮰烂鳃病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类学地位鉴定。[方法]采用人工感染确定其病原性,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滑行运动,无鞭毛,菌体大小为(0.3~0.5)μm×(... [目的]对从斑点叉尾鮰烂鳃病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类学地位鉴定。[方法]采用人工感染确定其病原性,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滑行运动,无鞭毛,菌体大小为(0.3~0.5)μm×(5~10)μm,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不能发酵和利用葡萄糖等多糖,不水解酪氨酸,不产生吲哚。所测16SrRNA基因序列经BLAST分析表明,与GeneBank上登录的柱状黄杆菌的16SrRNA序列同源性最高,其相似性达98.2%。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菌株GHS061212与柱状黄杆菌(AY841899)聚为1个分支,且置信度较高,为71.0%。[结论]菌株GHS061212被鉴定为柱状黄杆菌,这是国内首次报道斑点叉尾鮰烂鳃病病原为柱状黄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 烂鳃病 柱状黄杆菌 生理生化鉴定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不同水温下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被引量:6
17
作者 丁俊仁 汪开毓 +3 位作者 艾晓辉 刘永涛 袁科平 袁丹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2-678,共7页
研究不同水温(18±1)℃和(28±1)℃下,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以20 mg/kg鱼体重连续口灌斑点叉尾鮰5 d,于停药后第1、3、5、7、9、12、15、24、30、40天分别将斑点叉尾鮰处死后取肌肉(加皮)、肝脏、肾脏3种组... 研究不同水温(18±1)℃和(28±1)℃下,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以20 mg/kg鱼体重连续口灌斑点叉尾鮰5 d,于停药后第1、3、5、7、9、12、15、24、30、40天分别将斑点叉尾鮰处死后取肌肉(加皮)、肝脏、肾脏3种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斑点叉尾鮰组织中强力霉素。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消除速度与水温有密切关系,不同水温下相同组织,相同水温下不同组织中强力霉素的消除速率不同(P<0.05)。高水温时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消除快,表明水温对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物代谢有明显的影响,强力霉素残留的消除速度随水温降低而减慢;与其他组织相比,强力霉素在肝脏中的消除最慢。因此,若将肝脏作为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残留的靶组织计算休药期,在(18±1)℃和(28±1)℃时,按欧盟和中国规定的动物组织中强力霉素在肝脏中最高残留限量300μg/kg计算,从食品安全角度来分析,建议休药期分别为55 d和30 d。若按强力霉素在可食组织肌肉(加皮)中最高残留限量300μg/kg计算休药期,建议休药期分别为22d和19 d。本研究旨为不同水温条件下制定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限量和休药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 强力霉素 残留 消除规律
下载PDF
斑点叉尾(鱼回)鱼皮明胶的风味成分及其脱腥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丽娜 付湘晋 许时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4-98,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斑点叉尾(鱼回)鱼皮明胶的风味成分,比较了活性炭、β-环糊精和酵母3种脱腥剂对明胶的脱腥效果。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鱼回)鱼皮明胶的风味成分主要是一些含有羰基的饱和或不饱和的醛类和酮类;(鱼...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斑点叉尾(鱼回)鱼皮明胶的风味成分,比较了活性炭、β-环糊精和酵母3种脱腥剂对明胶的脱腥效果。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鱼回)鱼皮明胶的风味成分主要是一些含有羰基的饱和或不饱和的醛类和酮类;(鱼回)鱼皮明胶腥味最为相关的成分为正己醛、正庚醛、2,4-庚二烯醛、2,6-壬二烯醛。活性炭、β-环糊精和酵母都有一定的脱腥效果,其中活性炭脱腥效果最好。活性炭脱腥前醛、酮种类个数分别为13和6,脱腥后减少为5和4;活性炭脱腥前醛、酮含量为27.89%,脱腥后降至10.92%。尤其与腥味相关的正己醛、正庚醛、2,4-庚二烯醛、2,6-壬二烯醛等成分在脱腥后,均未被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鱼皮明胶 气质联用 风味物质 脱腥
下载PDF
斑点叉尾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耿毅 汪开毓 +1 位作者 陈德芳 黄小丽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0-335,共6页
从发生在四川、重庆等省市的斑点叉尾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病鱼的肝脏、肾脏内分离到1株高致病性菌株(CCF00024),人工感染健康鱼表现出与自然病鱼相同的症状,并从中分离获得同种细菌,证实其为斑点叉尾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病原菌。形态、... 从发生在四川、重庆等省市的斑点叉尾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病鱼的肝脏、肾脏内分离到1株高致病性菌株(CCF00024),人工感染健康鱼表现出与自然病鱼相同的症状,并从中分离获得同种细菌,证实其为斑点叉尾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病原菌。形态、生理生化检测表明,该菌为非发酵型直杆菌,严格需氧,革兰氏阴性,极生多鞭毛,对除麦芽糖和甘露糖以外的多种糖类不利用产酸,氧化酶阴性,DNA酶、蛋白酶、脲酶、赖氨酸脱羧酶阳性,MR、VP阴性。在以该菌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Y970826)和GenBank及RDP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CCF00024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聚在一簇,特别是与S.maltophilia M5-1的同源性最高,序列相似性达99.6%,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将其鉴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 homonas maltophili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磺胺甲口恶唑、磺胺异口恶唑、阿齐霉素、洛美沙星高度敏感,而对新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先锋霉素和链霉素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 嗜麦芽寡养单胞茵 急性流行性传杂病 16S RDNA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斑点叉尾鮰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黄峰 李惠 +2 位作者 刘军 张丽 周艳萍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0,共3页
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日粮中25%、50%、75%和100%的鱼粉,饲养平均体重为1.1g的斑点叉尾鮰42d后,研究了发酵豆粕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豆粕替代25%、50%、75%鱼粉组斑点叉尾鮰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比对照组稍高(... 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日粮中25%、50%、75%和100%的鱼粉,饲养平均体重为1.1g的斑点叉尾鮰42d后,研究了发酵豆粕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豆粕替代25%、50%、75%鱼粉组斑点叉尾鮰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比对照组稍高(P>0.05),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替代100%的鱼粉时,这些指标与对照组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斑点叉尾鮰胃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随着替代比例的提高而呈不明显的上升趋势(P>0.05);各试验组鱼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替代50%鱼粉组最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粕 鱼粉 斑点 生长 消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