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4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养殖模式对斑点叉尾生长和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邵俊杰 张世勇 +4 位作者 朱昱璇 王明华 张美琴 陈校辉 边文冀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6-1263,共8页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斑点叉尾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特性,随机选取传统池塘(TP)、高密度循环水系统(HD-RAS)和水泥池塘(CP)养殖模式下的鲜活斑点叉尾,测定其生长状况,以及肌肉营养成分、颜色、持水力和质构特性。结果显示,TP和HDRA...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斑点叉尾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特性,随机选取传统池塘(TP)、高密度循环水系统(HD-RAS)和水泥池塘(CP)养殖模式下的鲜活斑点叉尾,测定其生长状况,以及肌肉营养成分、颜色、持水力和质构特性。结果显示,TP和HDRAS的斑点叉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CP;CP的肝体比(2.35%±0.22%)显著高于TP和HD-RAS;与TP相比,HD-RAS和CP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更低,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更高;HD-RAS肌肉的亮度值(L*)(58.18±3.56)、红度值(a*)(6.05±1.08)最高,CP最低,分别为48.15±6.04和4.81±0.84;传统池塘养殖的斑点叉尾熟肉率最低,离心损失、滴水损失和失水率最高,HD-RAS和CP之间差异不显著;HD-RAS和CP肌肉的硬度、咀嚼性和弹性显著高于TP,但3处理组间的内聚性和回复性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相比,水泥池塘养殖模式易造成斑点叉尾生长减慢,而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模式对斑点叉尾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并且在该养殖模式下肌肉具有更高的持水力、质构特性,同时呈现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高密度循环水养殖 生长性能 营养成分 肌肉品质
下载PDF
饥饿对小规格斑点叉尾体重及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谭肖英 罗智 +3 位作者 王为民 熊邦喜 袁永超 樊启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5,共7页
将180尾初始体重为(41.9±0.5)g的斑点叉尾放养于18个室内容积为300L的水族箱中进行饥饿处理12周,每箱放10尾,每2周取样一次,研究长期饥饿胁迫下小规格斑点叉尾生长和鱼体生化组成的变化,尤其是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变... 将180尾初始体重为(41.9±0.5)g的斑点叉尾放养于18个室内容积为300L的水族箱中进行饥饿处理12周,每箱放10尾,每2周取样一次,研究长期饥饿胁迫下小规格斑点叉尾生长和鱼体生化组成的变化,尤其是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斑点叉尾的体重、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和脂体比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0.05);饥饿过程中全鱼的蛋白质、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水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灰分含量变化不大;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前6周变化不显著(p>0.05),而6周后显著降低(p<0.05),脂肪、糖原和灰分含量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0.05),水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肝脏中的蛋白质和水分含量随饥饿时间的延长显著上升(p<0.05),粗脂肪和糖原的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在12周的饥饿时间内,总的必需氨基酸所占的百分比变化不显著(p>0.05),而总的必需氨基酸和总的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显著增加(p<0.05);斑点叉尾肌肉中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和n-6系列脂肪酸的百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总的n-3系列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n-3/n-6脂肪酸的比值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说明:小规格斑点叉尾在饥饿条件下优先动用机体的贮存性物质(脂肪和糖原)作为能源的供给物,而后才被迫动用组织或器官中的功能性物质蛋白质;长期饥饿胁迫下斑点叉尾优先保留必需氨基酸及EPA、DH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饥饿 生化组成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斑点叉尾肾脏组织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0
3
作者 曾令兵 李晓莉 +2 位作者 张林 徐进 张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81,共7页
采用组织块移植培养技术,对来源于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esque)肾脏组织的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斑点叉尾肾脏组织细胞系,定名为CCK,目前已稳定传代培养70多次。斑点叉尾肾脏组织细胞为成纤维样细胞,最佳培养基为M... 采用组织块移植培养技术,对来源于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esque)肾脏组织的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斑点叉尾肾脏组织细胞系,定名为CCK,目前已稳定传代培养70多次。斑点叉尾肾脏组织细胞为成纤维样细胞,最佳培养基为M199,最适培养温度范围为28~32℃,培养基血清体积分数为10%。在此条件下,CCK细胞的倍增时间为38.9~41.0h。斑点叉尾肾脏细胞的集落形成效率为(74.16±3.54)%,第9代传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二倍体2n=58,第33代传代细胞的染色体众数为60。液氮冷冻保存6个月后复苏的细胞经台盼兰染色检验,(86.69±1.04)%的细胞仍保持活性,细胞复苏后培养生长旺盛。通过对第17代离体培养细胞的28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与比对,表明该细胞系来源于斑点叉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肾脏组织 细胞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在斑点叉尾血清中强力霉素对嗜水气单胞菌药动-药效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艾晓辉 丁运敏 +2 位作者 汪开毓 刘永涛 沈丹怡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3-899,共7页
为合理应用强力霉素治疗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细菌性败血症,采用体内药动学和体外药效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斑点叉尾血清中强力霉素抗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ila)的活性,数据使用3p97和kinetica4.4软件分析。结果... 为合理应用强力霉素治疗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细菌性败血症,采用体内药动学和体外药效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斑点叉尾血清中强力霉素抗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ila)的活性,数据使用3p97和kinetica4.4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在普通肉汤培养基和血清中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2.0μg/mL。斑点叉尾按20 mg/kg体重的剂量口灌强力霉素后,药物吸收迅速、达峰快、消除缓慢,血浆药物达峰时间(Tmax)为2.57h,峰浓度(Cmax)为1.72μg/mL,消除半衰期[T(1/2)β]为38.63h。在半效应室内,半效浓度参数(EC50)为16.95h,即血清药物浓度为1.41μg/mL时可产生50%最大效应。PK-PD同步模型参数Cmax/MIC血清为0.86,AUC0→24h/MIC血清为20.57h。通过抑制效应的Sigmoid Emax模型方程可得到临床起到抑菌效果的最佳给药剂量范围为10.68—41.42 mg/kg体重。临床上发生斑点叉尾细菌性败血症时的最佳给药方案建议为:对出现临床病状的斑点叉尾以41.42 mg/kg体重的剂量进行拌饲投喂进行治疗,1次/d。临床上预防斑点叉尾细菌性败血症时以10.68 mg/kg体重的剂量进行拌饲投喂,1次/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霉素 嗜水气单胞菌 药动-药效同步模型 斑点叉尾 半体内
下载PDF
维生素E对斑点叉尾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敏 汪开毓 +1 位作者 张宇 孙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8-294,共7页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不同含量维生素E对斑点叉尾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选取900尾健康的斑点叉尾,平均体重(5.00±0.50)g,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I、Ⅱ、Ⅲ和Ⅳ处理依次分别添加维生素E 0、50、100和1 ...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不同含量维生素E对斑点叉尾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选取900尾健康的斑点叉尾,平均体重(5.00±0.50)g,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I、Ⅱ、Ⅲ和Ⅳ处理依次分别添加维生素E 0、50、100和1 000 IU/kg饲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75尾。试验期105 d。试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添加水平内,维生素E能够显著提高斑点叉尾成活率、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和摄饵量(P<0.01)。当维生素E添加量为100 IU/kg时,以上四个指标均达最高,分别为97.78%±0.96%,2.99%±0.50%,163.71%±5.62%和(7 478.00±62.01)g/尾,均极显著高于维生素E添加量为0IU/kg组(P<0.01);维生素E显著影响斑点叉尾胃肠道、肝胰脏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P<0.01 orP<0.05)。100 IU/kg添加组胃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分别达(29.33±1.66)U/(m in.mg),(196.52±17.28)U/(m in.mg),极显著高于0 IU/kg添加组(P<0.01)和显著高于1 000 IU/kg添加组(P<0.05)。结果表明,维生素E在一定添加水平内能显著提高斑点叉尾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促进鱼体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维生素E 生长性能 消化酶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3种疫苗对斑点叉尾免疫原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孟小亮 陈昌福 +1 位作者 吴志新 罗宇良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53,共5页
将经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体脂多糖(LPS)和菌体外膜蛋白(OMP)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sque)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用A.h... 将经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体脂多糖(LPS)和菌体外膜蛋白(OMP)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sque)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用A.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方法,探讨了斑点叉尾对A.hydrophila的3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状况和对活菌攻毒的免疫保护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对斑点叉尾经腹腔注射接种3种疫苗均能刺激受免鱼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3种疫苗的受免鱼均产生了特异性凝集抗体,接种F-Ah灭活菌苗的试验鱼最高,接种OMP疫苗的试验鱼其次,而接种LPS疫苗的试验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最低;与未接种疫苗的对照鱼相比,受免鱼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明显上升,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活性由高到低依次是LPS、OMP和F-Ah免疫接种的斑点叉尾;活菌攻毒的结果证明接种3种疫苗的受免斑点叉尾A.hydrophila的感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相对免疫保护力(RPS),以OMP免疫接种后的斑点叉尾RPS最高,达到72.5%,接种LPS的斑点叉尾稍差,RPS为62.5%,而RPS最低的是接种F-Ah的免疫组,RPS只有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sque)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脂多糖 外膜蛋白 免疫应答
下载PDF
植酸酶对斑点叉尾生长性能及磷当量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行彪 黄可 +2 位作者 付熊 吴晗冰 杨雨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5,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斑点叉尾[初始平均体重(1.70±0.04)g]生长性能及植酸磷利用的影响,确定植酸酶的磷当量。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Ca(H2PO4)2提供外源无机磷,同时添加不同浓度植酸酶,试验设计为10个处理组,分别...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斑点叉尾[初始平均体重(1.70±0.04)g]生长性能及植酸磷利用的影响,确定植酸酶的磷当量。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Ca(H2PO4)2提供外源无机磷,同时添加不同浓度植酸酶,试验设计为10个处理组,分别为1个对照试验组、4个无机磷试验组(0.3%、0.5%、0.8%、1.2%)和5个植酸酶试验组(300、500、1000、1500、2000 U/kg),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通过折线模型确定植酸酶的最佳添加量;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响应指标(特定生长率、椎骨磷)与外源磷添加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而确定植酸酶的磷当量值。结果表明:(1)添加植酸酶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肝体比、脏体比均有下降(P<0.05),成活率各处理组没有显著差别(P>0.05);鱼体粗蛋白、粗灰分、钙、磷及椎骨粗灰分、钙、磷均有显著提高(P<0.05),鱼体粗脂肪含量有所下降。(2)无机磷添加水平与响应指标之间线性关系如下:Y1=0.2714X+2.294(X-无机磷,Y1-特定生长率,R2=0.9238),300、500、1000、1500和2000 U/kg植酸酶分别可替代1 kg饲料中0.13%、0.57%、0.76%、1.46%和1.35%的磷酸二氢钙,等效于添加了0.03%、0.14%、0.19%、0.36%和0.33%的有效磷;Y2=0.8737X+5.1028(X-无机磷,Y2-椎骨磷,R2=0.9638),300、500、1000、1500和2000 U/kg植酸酶分别可替代1 kg饲料中0.47%、1.11%、1.18%、1.38%和1.41%的磷酸二氢钙,等效于添加了0.12%、0.27%、0.29%、0.34%和0.35%的有效磷。在试验条件下,添加1000―2000 U/kg植酸酶能有效改善斑点叉尾生长性能,有利于营养物质在鱼体中的沉积,促进骨骼矿化。以特定生长率为响应指标,植酸酶最佳添加量为1435 U/kg等效于添加了0.37%的有效磷;以椎骨磷为响应指标,植酸酶最佳添加量为1226 U/kg等效于添加了0.33%的有效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植酸酶 生长性能 磷当量
下载PDF
低聚木糖对斑点叉尾生长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齐志涛 张启焕 +3 位作者 仇明 封功能 吕富 王爱民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85-788,共4页
在平均体质量10.50g的斑点叉尾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1%、0.05%、0.10%的低聚木糖,26℃饲喂50d后,检测鱼体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及血液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低聚木糖对血清中血肌酐含量和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影响不显... 在平均体质量10.50g的斑点叉尾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1%、0.05%、0.10%的低聚木糖,26℃饲喂50d后,检测鱼体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及血液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低聚木糖对血清中血肌酐含量和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可显著降低血清中甘油三脂、总胆固醇、血糖、尿素氮含量及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P<0.05),添加0.05%~0.10%时,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3个低聚木糖添加组中斑点叉尾的特定生长率分别增加了19.12%、20.59%、32.35%。同时,低聚木糖的添加能够增加鱼肌肉中粗蛋白和磷的含量,尤其是0.10%添加组粗蛋白和磷的含量分别增加了3.26%和27.94%。低聚木糖能提高血液运输氧能力和免疫防病能力,促进斑点叉尾生长,改善肌肉营养成分,且低聚木糖添加量以0.05%~0.10%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木糖 斑点叉尾 生长性能 血液指标
下载PDF
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体内药物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丁俊仁 艾晓辉 +3 位作者 汪开毓 刘永涛 袁科平 袁丹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与消除规律,有助于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和休药期,为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1)单次口服剂量20 mg/kg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体内的药时数据符... 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与消除规律,有助于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和休药期,为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1)单次口服剂量20 mg/kg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体内的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式模型。药-时曲线呈明显双峰现象:第一次达峰时,强力霉素在肾、血和肌肉中浓度迅速上升,达峰时间Tmax(1)出现在30min,强力霉素在肝脏中浓度上升缓慢,出现在1h;肝、肾、血和肌肉第二次达峰的时间Tmax(2)出现在8h,第二次达峰浓度Cmax(2)大于第一次的浓度Cmax(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肾、肝、血和肌肉分别为63.242、1282.077、142.379、62.348μg.h/mL。消除半衰期[T1/2b]:肾、肝、血和肌肉分别为40.668、48.767、36.527、31.091h,平均滞留时间(MRT):肾、肝、血和肌肉分别为46.585、56.989、48.859、42.428h;(2)连续口服剂量20 mg/kg的强力霉素5d,停药后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肝脏中浓度最高,肌肉+皮中浓度最低。在不同组织中强力霉素的消除速率不同(P<0.05),药物消除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肌肉+皮、肾脏、肝脏。若以肝脏为靶组织,最高残留限量300μg/kg,休药期不低于30d;若以可食组织肌肉+皮为靶组织,最高残留限量300μg/kg,休药期不低于1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强力霉素 组织分布 残留消除规律
下载PDF
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源中间气单胞菌(Aeromonas media)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移斌 杨秋红 +3 位作者 胥宁 董靖 刘永涛 艾晓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9-1204,共6页
从湖南常德某养殖场死亡的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肝脏、肾脏、腹水及血水中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zy02。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用PCR方法同时扩增其16S rDNA和gyrB基因,分析了16S rDN... 从湖南常德某养殖场死亡的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肝脏、肾脏、腹水及血水中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zy02。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用PCR方法同时扩增其16S rDNA和gyrB基因,分析了16S rDNA和gyrB两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经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zy02株为中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该菌后发病鱼表现为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组织中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腹腔注射后该菌株对斑点叉尾的半致死浓度为3.89×10~6CFU/mL。菌株zy02对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等高度敏感;对红霉素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磺胺异噁唑、克林霉素及利福平等5种药物耐药。本研究为斑点叉尾该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 中间气单胞菌(Aeromonas media) 鉴定 药敏特性
下载PDF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脂多糖对斑点叉尾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汪开毓 黄锦炉 +2 位作者 肖丹 彭浪 黄艺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3-440,共8页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是近年来引起斑点叉尾高致死性、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研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脂多糖对斑点叉尾的免疫保护作用,实验选用了400尾健康斑点叉尾,随机分成Ⅰ、Ⅱ、Ⅲ、Ⅳ四个...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是近年来引起斑点叉尾高致死性、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研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脂多糖对斑点叉尾的免疫保护作用,实验选用了400尾健康斑点叉尾,随机分成Ⅰ、Ⅱ、Ⅲ、Ⅳ四个组,每组用鱼100尾,每组下设两个重复,每个重复用鱼50尾,以腹腔注射的方式分别向Ⅰ、Ⅱ、Ⅲ、Ⅳ四个组的斑点叉尾注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脂多糖、无花果多糖加脂多糖、全菌灭活苗和生理盐水,在试验第0、第28天时分别进行首次免疫和加强免疫,试验期间每隔7d,对试验鱼的血液白细胞杀菌活性、补体C3含量、IgM含量和血清凝集效价滴度进行测定;试验第49天时进行活菌攻毒。结果表明,首免后,接种脂多糖、无花果多糖加脂多糖的试验鱼血清凝集效价滴度明显升高,白细胞杀菌活性、补体C3含量、IgM含量也明显增加;加强免疫后,脂多糖、无花果多糖加脂多糖的试验鱼血清凝集效价滴度峰值分别为1∶256和1∶512,白细胞杀菌活性峰值分别为0.565和0.511,补体C3含量峰值分别0.194和0.180mg/mL,IgM含量峰值分别1.415和1.464mg/mL,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0.0%和6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脂多糖和脂多糖+无花果多糖受免鱼的上述指标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高于生理盐水注射组,这两者的免疫保护效果优越于全细胞灭菌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斑点叉尾 脂多糖 无花果多糖 免疫
下载PDF
不同水温下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永涛 艾晓辉 杨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研究不同水温(18℃和28℃)条件下,单剂量(10mg/kg b.w)强饲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可以同时检测血浆中氟甲砜霉素及其代谢物氟甲砜霉素的浓度。用3p97药代动力... 研究不同水温(18℃和28℃)条件下,单剂量(10mg/kg b.w)强饲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可以同时检测血浆中氟甲砜霉素及其代谢物氟甲砜霉素的浓度。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结果表明: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体内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室开放式模型。药时规律符合理论方程C血浆=7.921(e-0.036t-e-0.18t)和C血浆=9.061(e-0.081t-e-0.301t)。18℃和28℃的条件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吸收半衰期T1/2ka分别为3.845h和2.301h,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19.118h和8.519h,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11.136h和5.953h,最大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4.074μg/mL和4.226μg/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74.547(μg/mL)/h和81.279(μg/mL)/h,平均驻留时间MRT分别为27.581h和12.290h,相对表观分布容积V/F(c)分别为1.580L/kg和1.5121L/kg。采用氟甲砜霉素防治斑点叉尾细菌性疾病,建议在18℃左右口服10mg/kg体重剂量的氟甲砜霉素,2d给药1次;在28℃左右口服10mg/kg体重剂量的氟甲砜霉素,1d给药1次。试验过程中在斑点叉尾血浆样品中未检测到氟甲砜霉素的主要代谢物氟甲砜霉素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甲砜霉素 氟甲砜霉素胺 斑点叉尾 药代动力学 水温
下载PDF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产物对斑点叉尾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耿毅 汪开毓 +2 位作者 肖丹 陈德芳 黄锦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5-352,共8页
采用硫酸铵盐析从嗜麦芽假单胞菌培养物中提取其胞外产物,通过腹腔注射方式,进行了嗜麦芽假单胞菌(P.maltophilia)胞外产物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损伤的系统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嗜麦芽假单胞菌胞外产物具有较强的毒力,对... 采用硫酸铵盐析从嗜麦芽假单胞菌培养物中提取其胞外产物,通过腹腔注射方式,进行了嗜麦芽假单胞菌(P.maltophilia)胞外产物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损伤的系统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嗜麦芽假单胞菌胞外产物具有较强的毒力,对斑点叉尾(42.5±4.4)g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3.21mg蛋白/kg体重。病鱼出现神经症状,腹部和下颌充血、出血,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满大量淡黄色或带血的腹水,胃肠道黏膜充血、出血,肠套叠,肝、脾、肾肿大等临床病变。组织学病变主要表现为全身多组织、器官水肿,出血、变性、坏死以及炎症反应,特别是脑、骨骼肌、肝、脾、肾和胃肠道的损伤较为严重。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病鱼肝、脾、肾和骨骼肌等器官的细胞的超微结构均有较为严重的破坏,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溶解消失,呈空囊状,内质网扩张,细胞核变形,染色质溶解或固缩;研究中还发现嗜麦芽假单胞菌胞外产物可致淋巴细胞凋亡,脾和肾间质内淋巴细胞均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移,或核固缩成一个或数个团块凝聚在核膜周边,形成凋亡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假单胞菌 胞外产物 致病性 病理学 斑点叉尾
下载PDF
斑点叉尾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秦钦 许志强 +3 位作者 边文冀 王明华 蔡永祥 葛家春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54,共5页
经克隆测序获得了我国5个批次引进的40尾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群体的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研究控制区序列结构和群体遗传变异。结果显示:比对长度包括906个位点,共有变异位点28个,简约信息位点21个。通过与GenBank中其它鱼类... 经克隆测序获得了我国5个批次引进的40尾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群体的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研究控制区序列结构和群体遗传变异。结果显示:比对长度包括906个位点,共有变异位点28个,简约信息位点21个。通过与GenBank中其它鱼类的mtDNA控制区序列进行结构分析,将斑点叉尾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3个区域;并找到了一系列保守序列:包括终止相关序列TAS,中央保守区的CSB-F、CSB-E、CSB-D和保守序列区的CSB-1、CSB-2、CSB-3。样本总体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40尾个体含有25个单倍型,其总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为0.92051,总体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553。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001群体(2001年出生的群体,下类同)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最高(0.92857),1997群体最低(0.78571)。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其中1999群体与2003群体及2004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008),1997群体与2001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03)。1999群体的内部遗传距离较大(0.007),1997群体的内部遗传距离最小(0.003)。5个群体的总体遗传分化指数为0.1075(P<0.001),其中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各地理群体内部(89.25%),存在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小(1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线粒体DNA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外源核苷酸对斑点叉尾生长及肠道组织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锐 李琴 +1 位作者 朱惠玲 王春维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8-720,共3页
以斑点叉尾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水平外源核苷酸对其生长和肠道发育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02%、0.05%和0.1%的外源核苷酸。结果表明,在斑点叉尾幼鱼日粮中添加外源核苷酸,促生长作用不显著(P>0.05),... 以斑点叉尾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水平外源核苷酸对其生长和肠道发育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02%、0.05%和0.1%的外源核苷酸。结果表明,在斑点叉尾幼鱼日粮中添加外源核苷酸,促生长作用不显著(P>0.05),但可显著促进肠道组织的发育(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 生长 肠道 斑点叉尾
下载PDF
斑点叉尾“腹水症”病原的分离鉴定及体外芽孢杆菌拮抗试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亚军 魏文娟 +3 位作者 潘厚军 颜曦 王芳 石存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7,共6页
为了解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腹水症"的发病原因,提高防控技术,试验在佛山市某渔场患典型"腹水症"的病上分离出优势菌落,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细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 为了解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腹水症"的发病原因,提高防控技术,试验在佛山市某渔场患典型"腹水症"的病上分离出优势菌落,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细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通过对健康斑点叉尾的回归感染实验发现,与原感染鱼发病症状相似,且分离鉴定得到相同病原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温和气单胞菌菌株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而对四环素、强力霉素耐药。本研究还探讨了4种芽孢杆菌对分离的温和气单胞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对该病原的拮抗作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腹水症 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 病原鉴定 药敏试验 芽孢杆菌拮抗试验
下载PDF
饲料低蛋白、高脂肪和高消化能对斑点叉尾一龄鱼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广震 刘文斌 +2 位作者 梁丹妮 姜雪娇 庄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23,共9页
为了探讨高脂肪条件下不同的蛋白和能量水平对斑点叉尾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试验设2个蛋白水平(22%,28%),2个脂肪水平(10.0%,14.0%),2个消化能水平(12.56 kJ/g,14.23 kJ/g),共8组,分别为P28L10E14.23,P28L14E14.23,P22L10E14.23,P22L14... 为了探讨高脂肪条件下不同的蛋白和能量水平对斑点叉尾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试验设2个蛋白水平(22%,28%),2个脂肪水平(10.0%,14.0%),2个消化能水平(12.56 kJ/g,14.23 kJ/g),共8组,分别为P28L10E14.23,P28L14E14.23,P22L10E14.23,P22L14E14.23,P28L10E12.56,P28L14E12.56,P22L10E12.56和P22L14E12.56。试验饲料配方使用鱼粉和豆粕调节蛋白含量,混合油脂(鱼油∶玉米油=1∶1)调节脂肪含量,α-淀粉、次粉和麸皮调节消化能含量,并以微晶纤维素为填充物,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141.5±1.0)g。饲养60 d后,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采集组织样本,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鱼体末重(FW)、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饵料系数(FCR)不受饲料蛋白、脂肪和消化能单一营养水平影响(P>0.05);但与饲料蛋白、脂肪和消化能三者的交互作用(P<0.01)有关。胴体蛋白、脂肪含量与饲料脂肪和消化能水平相关(P<0.05)。由此可见,饲料过高脂肪和消化能对斑点叉尾没有额外的促生长作用;饲料蛋白水平达到22%时,即可满足140~300 g斑点叉尾的营养需要;饲料中22%的蛋白、10%的脂肪、12.56 kJ/g的消化能即可满足斑点叉尾仔鱼的生长需要,同时又能保证其正常生理机能,建议可在实际生产配方中作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饲料营养组成 生长 体组成
下载PDF
一株斑点叉尾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燕 巩华 +4 位作者 陶家发 梁慧丽 刘礼辉 石存斌 吴淑勤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3-77,共5页
从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肝脏分离到的一株细菌GD091027,对该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当人工感染剂量大于1.0×107 CFU/尾时,... 从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肝脏分离到的一株细菌GD091027,对该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当人工感染剂量大于1.0×107 CFU/尾时,能引起斑点叉尾100%发病死亡,对斑点叉尾的LD50为6.2×104 CFU/g。分离株GD091027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氧化酶阴性,在25℃、35℃均有运动性,能耐3%的NaCl,不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D-甘露醇及L-阿拉伯糖,不利用西蒙氏柠檬酸盐,不利用丙二酸,赖氨酸脱羧酶和鸟氨酸脱羧酶阳性,产生硫化氢和吲哚,甲基红(MR)试验阴性。在16S rRNA系统发育树中,该菌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聚为一分支。分离株GD091027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16种抗菌药物敏感,利福平、青霉素等3种抗菌药物不敏感。除不产生溶血、不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甲基红(MR)试验阴性外,病原菌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符合迟缓爱德华氏菌,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 16S RRNA 鉴定
下载PDF
斑点叉尾鱼骨制取胶原蛋白和骨粉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缇 陈舜胜 《南方水产》 2009年第3期36-40,共5页
鱼骨中蛋白质的存在会影响骨钙的吸收,将鱼骨中的蛋白提取出来加以利用,钙质保留在骨中,既充分利用了鱼骨中的蛋白质成分,又使高钙成分利于吸收,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零废弃"。试验在4℃条件下,斑点叉尾(长吻,Ictalurus pu... 鱼骨中蛋白质的存在会影响骨钙的吸收,将鱼骨中的蛋白提取出来加以利用,钙质保留在骨中,既充分利用了鱼骨中的蛋白质成分,又使高钙成分利于吸收,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零废弃"。试验在4℃条件下,斑点叉尾(长吻,Ictalurus punctatus)鱼骨先用0.1mol.L-1的NaOH浸泡6h,再用2.5%NaCl浸泡6h去除杂蛋白,用10%的异丙醇溶液去除脂肪,0.1mol.L-1的柠檬酸浸提3d能较好的提取胶原蛋白,无色无味,提取率可达11.87%。粗提液再经盐析、透析可得到纯度较高的胶原蛋白制品。鱼骨胶原蛋白溶液的粘度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变性温度为33.9℃。SDS-PAGE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的鱼骨胶原具有较高的纯度,含有2条α链,β链含量较高。提取胶原后的鱼骨粉钙含量可达60%,作为钙添加剂加到饼干中,不会对饼干的口感和味道造成显著性差异,是良好的钙添加剂,可用于食品再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鱼骨 胶原蛋白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国产鱼粉替代进口鱼粉对斑点叉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建斌 黄种持 +2 位作者 朱庆国 梁萍 宋国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共3页
以国产鱼粉替代进口鱼粉,设计2种等蛋白且等能量的配合饲料,投喂斑点叉尾进行饲养对比试验,经过55 d的饲养,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投喂A料和B料)的尾相对增重率分别为150.4%和148.5%,尾平均日增质量分别为3.12和3.07 g,饲料系数分别为1... 以国产鱼粉替代进口鱼粉,设计2种等蛋白且等能量的配合饲料,投喂斑点叉尾进行饲养对比试验,经过55 d的饲养,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投喂A料和B料)的尾相对增重率分别为150.4%和148.5%,尾平均日增质量分别为3.12和3.07 g,饲料系数分别为1.52和1.51,斑点叉尾增质量1 kg所需饲料成本分别为4.79和5.21元。试验组和对照组斑点叉尾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丰满度和内脏比差异也不显著。通过配方调整,国产鱼粉可替代进口鱼粉而不影响斑点叉尾的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和肉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国产鱼粉 进口鱼粉 配合饲料 生长 饲料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