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9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点状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多模式影像学分析
1
作者 边悦 覃亚周 +6 位作者 屈雨瑶 胡霄霏 李鑫蕊 邸瑢 樊小娟 雷剑琴 李晶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7期627-636,650,共11页
目的分析斑点状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的多模式影像学特征。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22年1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经多模式影像诊断为斑点状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患者5例(9只眼),分别为多灶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点状... 目的分析斑点状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的多模式影像学特征。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22年1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经多模式影像诊断为斑点状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患者5例(9只眼),分别为多灶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PMPPE)、顽固性进行性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RPC)、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MCP)各1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彩照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MEWDS患者行眼底自发荧光检查,PIC、APMPPE、RPC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APMPPE、RPC患者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MCP患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结果斑点状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各类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既类似又有区别。(1)PIC:活动性病灶呈高自发荧光,在FFA早期呈强荧光,晚期荧光素渗漏,病变晚期可出现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的荧光缺损。ICGA表现为后极部多发弱荧光斑。OCT见病灶部位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向上隆起呈局灶性高反射,对应处光感受器内外节破坏,病变晚期开始出现萎缩,在RPE表现为不规则的高反射信号。(2)MCP:萎缩性病灶为低自发荧光,活动性病灶为轻度高自发荧光。FFA表现为进行性斑点状强荧光,病灶萎缩亦呈窗样荧光缺损,ICGA亦体现弱荧光斑点。(3)MEWDS:病灶表现为高自发荧光。FFA表现为“花环状”排列的强荧光点,ICGA表现为弱荧光斑点。OCT表现为椭圆体带紊乱,少数病人RPE上圆顶状高反射或椭圆体带和外核层垂直线性高反射。(4)APMPPE:病变急性期表现为低自发荧光,后期伴高自发荧光。FFA早期低荧光,晚期高荧光,ICGA提示比FFA范围更大的脉络膜低灌注改变的低荧光。OCT表现为椭圆体带破坏伴有局部高反射点。(5)RPC:位于后极部低自发荧光的斑点状改变,FFA早期病灶低荧光,晚期高荧光,ICGA全期呈低荧光样改变。当病变累及黄斑中心凹,OCT示视网膜下液及伴有视网膜内外层高反射性物质的RPE层分离。结论多模式影像学检查技术有助于深入认识疾病的本质,明确疾病的诊断及制定合理治疗随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状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视网膜 脉络膜 多模式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三部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鹏 张必萌 +4 位作者 张开勇 蒋会茹 寿崟 徐斯伟 赵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 观察三部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2年1月至12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慢性CS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治疗组(42例),对照组予维生素B1片、肌苷片、三磷... 目的 观察三部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2年1月至12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慢性CS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治疗组(42例),对照组予维生素B1片、肌苷片、三磷酸腺苷二钠片的基础治疗(40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三部配穴法针刺,隔天针刺1次,共20次(4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眼科研究院视功能问卷-25(NEI-VFQ-25)、中医症状证候量表、最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结果 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组脱落4例。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EI-VFQ-25评分、BCVA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证候量表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部配穴法针刺联合基础治疗慢性CSC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配穴法 针刺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合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
3
作者 缪金鑫 袁松涛 +1 位作者 刘庆淮 胡仔仲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S01期11-14,共4页
40岁男性,因“左眼突发视力下降1周”入院。患者3个月前因“左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行激素冲击及序贯减量治疗,1周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自觉左眼视力下降。体格检查:左眼最佳矫正视力为FC/5cm,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相对性瞳孔传... 40岁男性,因“左眼突发视力下降1周”入院。患者3个月前因“左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行激素冲击及序贯减量治疗,1周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自觉左眼视力下降。体格检查:左眼最佳矫正视力为FC/5cm,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APD)(+),眼底见视盘边界清晰,杯盘比(C/D)约0.5,A:V约2:3,视网膜平伏、色泽正常;右眼未见异常。入院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检查提示左眼颞下血管弓位置一约2 PD直径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区域。完善感染相关检查、血清脱髓鞘抗体检测、眼眶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后,患者确诊:①左眼复发性抗体双阴性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②双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仍予以激素冲击及序贯减量治疗视神经炎,随访观察CSC。治疗6个月后,患者右眼BCVA为0.6,双眼CSC病变消退。讨论体会: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合并未累及中心凹的CSC,仍应该给予规范性的激素冲击治疗及序贯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下液 激素
下载PDF
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努尔斯曼古丽·米吉提 艾斯开尔江·穆合台尔 艾尼瓦尔·卡地尔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究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102例单眼CS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益脉康分散片联合卵磷脂络合碘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577 nm... 目的:探究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102例单眼CS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益脉康分散片联合卵磷脂络合碘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577 nm微脉冲激光。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下积液高度(SRFH)、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中央凹外核层(ONL)厚度、光感受器内节(IS)和外节(OS)厚度、微视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27%vs.68.63%,P<0.05);观察组BCVA、SRFH及CMT均低于对照组(P<0.05),ONL厚度、IS厚度、OS厚度、固视总稳定性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光敏感度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联合药物(脉康分散片联合卵磷脂络合碘胶囊)治疗CSC的疗效较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577 nm微脉冲激光 药物治疗 视网膜下积液 微视野
下载PDF
关国华辨治岭南地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经验
5
作者 罗英子 郑香悦 俞晓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59-763,共5页
总结关国华教授辨治岭南地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证思路。关国华教授根据“黄斑属脾”理论,同时结合岭南地区的地域、气候和人群体质特征,提出脾虚湿困是岭南地区CSC发病的根本病机,CSC中后期则逐渐累及肝肾,可致血... 总结关国华教授辨治岭南地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证思路。关国华教授根据“黄斑属脾”理论,同时结合岭南地区的地域、气候和人群体质特征,提出脾虚湿困是岭南地区CSC发病的根本病机,CSC中后期则逐渐累及肝肾,可致血瘀水停。治疗CSC发病之初,重在治脾,方药采用二陈汤为基础方加减以健脾利湿;中后期则强调肝脾肾同治,水血同治,方药以驻景丸合五苓散为基础方,补益肝肾,健脾活血利水。倡导治脾贯穿治疗全程,同时随证化裁、用药通权达变,以收显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岭南地区 健脾利湿 补益肝肾 活血利水 关国华
下载PDF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路雪 谢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49-752,共4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发生在中青年患者中常见的黄斑病变,该病具有一定自限性,但治疗不及时也可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进展为慢性CSC、继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等,最终导致中心视力不可逆性损害。...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发生在中青年患者中常见的黄斑病变,该病具有一定自限性,但治疗不及时也可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进展为慢性CSC、继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等,最终导致中心视力不可逆性损害。阈值下微脉冲激光(SMLP)是一种短促重复的脉冲激光,它不同于具有损伤性治疗作用的传统激光,在达到有效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不会对RPE细胞和光感受器造成损伤和热损伤。在光动力治疗(PDT)缺乏维替泊芬的情况下,因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重复性,SMLP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CSC的治疗。本综述旨在阐述SMLP治疗CSC过程中涉及的效应细胞、细胞因子及作用机制,以期为SMLP在临床的推广和合理化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 视网膜色素上皮 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患眼与对侧眼的影像学特征
7
作者 肖蓓 宋艳萍 +2 位作者 叶娅 黄珍 闫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37-942,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04/09在我院眼科确诊的CSC患者76例88眼及单眼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35例35眼纳入研究。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04/09在我院眼科确诊的CSC患者76例88眼及单眼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35例35眼纳入研究。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40岁)、中年组(40-50岁)和中老年组(>50岁),观察不同年龄段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的影像学特征。结果:中青年组患者患眼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487.30±83.33μm)明显大于中年组(414.17±96.02μm,P<0.05)和中老年组(409.4±107.42μm,P<0.05)。中老年组患者患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67)。中青年组患者对侧眼SFCT(511.29±40.89μm)明显大于中老年组(364.76±82.26μm,P<0.05)。纳入患者患眼涡静脉吻合率高于90%,且对侧眼均存在涡静脉吻合或扩张。结论:不同年龄段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SFCT普遍增厚,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薄,中老年患者患眼CNV发生率最高,同时,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普遍存在涡静脉吻合及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年龄 脉络膜厚度 涡静脉 超广角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对侧眼
下载PDF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多模式成像分类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肖蓓 宋艳萍 +4 位作者 闫明 叶娅 黄珍 陈丛 邓玉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1-535,共5页
目的观察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SMLP)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探究新的多模式成像分类CSC的基线特征和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确诊的CSC患眼44例(46... 目的观察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SMLP)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探究新的多模式成像分类CSC的基线特征和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确诊的CSC患眼44例(46眼),依据新的多模式成像分类分为单纯性CSC组(23眼)和复杂性CSC组(23眼),所有患眼均使用577 nm SMLP治疗。比较两组患眼基线及治疗后1、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同时观察基线及随访6个月后两组CSC患眼组内、组间变化及视网膜下液(SRF)的完全吸收率。结果单纯性CSC组患眼的BCVA治疗后6个月较基线时明显提高(P=0.010);复杂性CSC组患眼的BCVA治疗后3、6个月均较基线时明显提高(均为P<0.01)。单纯性CSC组患眼的CMT治疗后1、3、6个月均较基线时显著降低(均为P<0.05);复杂性CSC组患眼的CMT治疗后1、6个月均较基线显著降低(均为P<0.05);单纯性CSC组患眼治疗后6个月较基线时CMT的改变量为(-163.74±88.10)μm,复杂性CSC组患眼为(-71.96±164.30)μm,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随访期间,单纯性CSC组患眼持续性SRF眼数明显低于复杂性CSC组(P<0.05)。单纯性CSC组患眼治疗后6个月的SRF完全吸收率大于复杂性CSC组(P<0.05)。结论577 nm SMLP治疗单纯性CSC的预后优于复杂性CSC,新的基于多模式成像分类CSC对预测SMLP治疗的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微脉冲激光光凝 视网膜下液 多模式成像
下载PDF
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
9
作者 徐恩沛 孙先勇 +3 位作者 高荣玉 刘建东 李南 杨娟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的PCV并发sPED患者共13例(13眼),所有患眼术前接受过至少3次(每月1次)的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雷珠单抗)注射治疗,且治疗无效。检测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凹PED高度及宽度变化,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患眼BCVA较术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7,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CRT均较术前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80、-3.180、-3.110、-3.180,P=0.001、0.001、0.002、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PED高度和宽度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13眼平均接受过(4.15±1.40)次玻璃体内注药(雷珠单抗)治疗,治疗时间为(5.92±3.95)个月(相当于每6周注射1次)。术后随访6个月内13眼平均接受了(2.31±1.97)次玻璃体内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相当于每10周注射1次)。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时患眼BCVA提高量与CRT的降低量呈弱正相关(r=0.416,P=0.203);术后6个月时患眼BCVA提高量与PED高度和宽度的变化量无明显相关性(r=0.218、0.209,P=0.520、0.538)。术后1个月时,9眼出现PED复发或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后期配合玻璃体内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ED均改善。术后6个月时,3眼黄斑中心凹下PED完全消失,视网膜解剖完全复位,1眼黄斑区视网膜仍存在活动性渗出。13眼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全身及严重眼部并发症。结论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PCV并发sPED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患者CRT和改善PED,减少PED长期存在对视网膜的损害,但对术后6个月时患者BCVA的提高无明显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抽液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对侧眼脉络膜参数比较研究
10
作者 肖蓓 宋艳萍 +2 位作者 闫明 叶娅 黄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6-381,共6页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比较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的脉络膜参数及形态学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我院...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比较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的脉络膜参数及形态学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我院眼科23例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23眼和19例PNV患者无症状对侧眼19眼,以及年龄与性别匹配的22例健康人22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CSC对侧眼组、PNV对侧眼组及健康眼组。三组受试者年龄、男性比例及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行UWF SS-OCTA成像检查及比较,记录颞上、上方、鼻上、颞侧、中心凹、鼻侧、颞下、下方、鼻下共9个分区的脉络膜厚度(CT)、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血流像素面积与目标区域总面积的比值)、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血管管腔体积与脉络膜血管及基质总体积的比值)。同时检查并比较各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及涡静脉不对称扩张及吻合情况。结果三组人员SF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受试者涡静脉不对称扩张或吻合眼数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SC对侧眼组鼻上及鼻侧分区CVI均大于PNV对侧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鼻上、颞侧、中心凹、下方、鼻下分区CVI及平均CVI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颞侧、中心凹及下方分区CVI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在颞上、上方、鼻上、中心凹、颞下、平均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均小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各分区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均小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CSC对侧眼组颞上及鼻上分区CT均大于PNV对侧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颞上、上方、鼻上、颞侧、中心凹、下方及鼻下分区CT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上方、颞侧、中心凹及下方分区CT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本研究从对侧眼角度侧面提供了CSC和PNV可能不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验证。CSC与PNV并非单眼疾病,而是单眼表现的双眼脉络膜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血管指数 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涡静脉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部特征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肖星宇 戴荣平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种以特发性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为特征的脉络膜视网膜疾病,伴有一处或多处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或病变,具有特征性的眼球结构改变。CSC被归类为厚脉络膜相关疾病(PSD),近年来进一步发现主要...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种以特发性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为特征的脉络膜视网膜疾病,伴有一处或多处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或病变,具有特征性的眼球结构改变。CSC被归类为厚脉络膜相关疾病(PSD),近年来进一步发现主要为Haller层增厚。最近的研究重点关注了CSC患者的厚巩膜特征,阐述了其与脉络膜循环的密切关系,并提出CSC可能与葡萄膜渗漏综合征(UES)具有相似的发病机制。此外,CSC还具有短眼轴、远视性屈光不正、浅前房等特征,表明CSC不仅是眼球后极部的病变,而且累及全眼球。本文对CSC眼部特征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探究CSC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巩膜厚度 眼轴长度 前房深度 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SML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杨美东 胡青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2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阈下微脉冲激光(SML)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荆门市中医医院CSC继发CNV患者68例68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分为两组。予...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阈下微脉冲激光(SML)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荆门市中医医院CSC继发CNV患者68例68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分为两组。予以参考组34例34眼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首次注射后按照每个月1次进行复查,根据病情变化决定是否再次予以雷珠单抗注射;联合组34例34眼在雷珠单抗注射治疗(做法同参考组)前两周采用SML治疗。统计两组首次雷珠单抗注射12个月后的雷珠单抗总注射次数;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水平和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改变情况;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首次雷珠单抗注射12个月后的雷珠单抗总注射次数明显少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个月后的logMAR BCVA及CM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低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的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血流密度及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珠单抗联合SML能够减少CSC继发CNV患者的雷珠单抗注射治疗次数,有助于减小CMT,且不会影响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并可避免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阈下微脉冲激光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矫正视力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泪液p38 MAPK mRNA、 Sirt1 mRNA水平与康柏西普治疗效果的关系
13
作者 张亚妮 程万英 阿依努·努拉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4期2034-2039,共6页
目的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CV)患者泪液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mRN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mRNA水平与康柏西普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该院94例PCV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康柏西普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CV)患者泪液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mRN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mRNA水平与康柏西普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该院94例PCV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康柏西普治疗效果分为效果良好亚组、效果较差亚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94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检测泪液p38 MAPK mRNA、Sirt1 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析泪液p38 MAPK mRNA、Sirt1 mRNA水平与VEGF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泪液p38 MAPK mRNA、Sirt1 mRNA及VEGF对康柏西普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康柏西普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2周泪液p38 MAPK mRNA及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Sirt1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泪液p38 MAPK mRNA及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Sirt1 mRNA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12周泪液p38 MAPK mRNA水平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r=0.717、0.338,P<0.001),治疗前、治疗12周泪液Sirt1 mRNA水平与VEGF水平呈负相关(r=-0.766、-0.396,P<0.001)。94例PCV患者随访1年,息肉完全消退率为40.66%。效果较差亚组治疗前、治疗12周p38 MAPK mRNA及VEGF水平高于效果良好亚组,Sirt1 mRNA水平低于效果良好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泪液p38 MAPK mRNA、Sirt1 mRNA及VEGF联合预测PCV患者康柏西普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项指标预测的AUC(P<0.05)。p38 MAPK mRNA、Sirt1 mRNA均是PCV患者康柏西普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CV患者p38 MAPK mRNA、Sirt1 mRNA表达异常,二者均与康柏西普治疗效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康柏西普 泪液
下载PDF
雷珠单抗治疗以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层脱离为特征的新生血管性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14
作者 王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2218-2222,共5页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以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层脱离(PED)为特征的新生血管性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100眼)慢性CS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对...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以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层脱离(PED)为特征的新生血管性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100眼)慢性CS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口服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注射雷珠单抗(3.51±0.88)次。两组患者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视力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CRT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CRT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扁平不规则PED最大高度、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以扁平不规则PED为特征的新生血管性慢性CSC疗效良好,但对扁平不规则PED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 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层脱离
下载PDF
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15
作者 蒋星秀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9期81-8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0例(40眼)CS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眼底微脉冲激光治疗)和观察组(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疗),各2... 目的回顾性分析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0例(40眼)CS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眼底微脉冲激光治疗)和观察组(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疗),各2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的BCV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的BCVA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的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及视网膜下液(SRF)高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可以考虑成为CSC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16
作者 邢尧 柯殷雨 +2 位作者 唐云华 张文峰 张富文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114-118,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其研究热点、进展及趋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搜集与中医药治疗CSC相关的中文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7月30日。使用CiteSpace 6.2.R3 Ad...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其研究热点、进展及趋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搜集与中医药治疗CSC相关的中文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7月30日。使用CiteSpace 6.2.R3 Advanced软件分析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文献特征,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516篇文献。近年发文量呈下降趋势;高中心性的关键词为黄斑区、黄斑水肿、辨证论治;聚类主题包括CSC的病变部位及特征、中医药治疗CSC的常用治法及方药。结论目前中医药治疗CSC相关研究逐渐趋于成熟,其研究重点集中于CSC的分期辨证论治,研究趋势为中医药治疗CSC的临床观察及疗效。不同团队及机构应加强合作与沟通,以拓宽该领域研究广度,推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ITESPACE 文献计量学 知识图谱
下载PDF
五苓散加味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
17
作者 许伶伶 王俊杰 +2 位作者 余赟 卢勇攀 郭利兵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436-437,共2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CSC),是一种由于脉络膜血管尤其是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受损,从而导致局限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以自觉视物变形、变暗和视力减退等为症状的黄斑病变^([1])。多见...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CSC),是一种由于脉络膜血管尤其是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受损,从而导致局限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以自觉视物变形、变暗和视力减退等为症状的黄斑病变^([1])。多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中浆易复发又有自限性倾向^([2])。但多次反复的复发后,对视力的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3])。CSC在亚洲人及白色人种中较常见,主要为30~50岁男性好发,男性发病率为10∶100000,女性为2∶100000,但是近几年也有报道少数60岁以上的患者发病。双眼同时发病仅为4%左右,双眼先后发病高达40%,且易发展为慢性病程^([4])。笔者采用五苓散加味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中浆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羟苯磺酸钙
下载PDF
微脉冲激光与传统激光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凯转 闫淑 杜敏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644-647,652,共5页
目的比较微脉冲激光与传统激光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110眼)慢性CS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微脉冲激光治疗组(n=60)和传... 目的比较微脉冲激光与传统激光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110眼)慢性CS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微脉冲激光治疗组(n=60)和传统激光治疗组(n=50),2组患者均给予卵磷脂络合碘胶囊和益脉康分散片治疗,微脉冲激光治疗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微脉冲激光治疗,传统激光治疗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传统激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检测所有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下积液(SRF)高度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治疗后6个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CSC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BCVA、SRF高度及C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BCVA、SRF高度及CRT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个月,微脉冲激光治疗组患者的BCVA、SRF高度及CRT显著低于传统激光治疗组(P<0.05),治疗后3、6个月,2组患者的BCVA、SRF高度及C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脉冲激光治疗组和传统激光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56/60)、78.00%(39/60),微脉冲激光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激光治疗组(χ^(2)=5.445,P<0.05)。治疗后6个月内2组患者患眼均未出现激光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6~12个月,微脉冲激光治疗组和传统激光治疗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33%(2/60)、12.00%(6/50),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38,P>0.05)。结论与传统激光治疗相比,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微脉冲激光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慢性CSC患者的BCVA、SRF和CRT,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未增加并发症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微脉冲激光 传统激光 视力 视网膜下积液
下载PDF
微脉冲激光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江 孙红艳 秦兵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89-92,共4页
目的 观察微脉冲激光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CSC患者14例(14眼),均采用577 nm微脉冲激光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后视网膜下液(SRF)完全消退情况及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 目的 观察微脉冲激光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CSC患者14例(14眼),均采用577 nm微脉冲激光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后视网膜下液(SRF)完全消退情况及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视网膜下液高度(SRFH)、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周长(PERIM)和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结果 治疗后1个月SRF完全消退5例(35.71%),治疗后2个月时完全消退9例(64.29%),治疗后3个月时完全消退12例(85.71%)。治疗前后BCVA分别为0.32±0.15、0.02±0.06,CMT分别为(441.21±111.46)、(231.00±15.44)μm,SRFH分别为(225.79±103.67)、(18.79±56.40)μm,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治疗前后FAZ、PERIM及黄斑区整体、不同分区视网膜血流密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微脉冲激光疗法治疗急性CSC可以促进SRF吸收,降低CMT,提高最佳矫正视力,而不影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血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脉冲激光疗法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下液 黄斑中心凹厚度 视网膜下液高度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血流密度
下载PDF
定量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灌注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海跃 滕娟 朱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定量分析不同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变化。方法对90例(90眼)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受试者分为3组:对照组(n=30)、无DR(NDR)组(n=30)和非增生型DR(NPDR)组(n=30)。比较不同组别受试者视盘周围视网膜血... 目的定量分析不同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变化。方法对90例(90眼)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受试者分为3组:对照组(n=30)、无DR(NDR)组(n=30)和非增生型DR(NPDR)组(n=30)。比较不同组别受试者视盘周围视网膜血流灌注(RP)、视网膜血管密度(RV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脉络膜血管体积(CVV)、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厚度(C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DR组患者RP[(13.16±0.98)mm^(2)]、RVD[(61.80±5.29)%]、RNFL[(75.41±11.19)μm]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NPDR组患者RP[(11.70±1.53)mm^(2)]、RVD[(56.92±5.61)%]、RNFL[(68.77±9.61)μm]和CVI(0.16±0.05)均降低(均为P<0.05)。与NDR组相比,NPDR组患者RP、RVD、RNFL和CVI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NPDR期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已发生变化。扫频OCTA可以用于早期评估DR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盘周围视网膜血管密度 神经纤维层厚度 脉络膜毛细血管指数 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