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地区T-SPOT.TB检测技术斑点计数与涂阳肺结核病人排菌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才信 王霖 +2 位作者 刘子龙 李晓琴 孟文卿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8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T-SPOT.TB检测技术斑点计数与涂阳肺结核病人排菌量的相关性。方法方便选取云南地区300例T-SPOT.TB检测技术斑点计数与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排菌量的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T-spot检测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T-SPOT.TB检测技术斑点计数与涂阳肺结核病人排菌量的相关性。方法方便选取云南地区300例T-SPOT.TB检测技术斑点计数与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排菌量的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T-spot检测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组观察到T细胞斑点为67.0(32.8,133.5),相比老年肺结核组5.0(1.0,18.5)。结核组中位T细胞斑点为85.0(37.0,140.0),相比肺外结核组40.4(8.0,106.0))(P=0.001)要高。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在活动性结核组中T-SPOT.TB的ROC曲线下面积(0.887)大于抗原A(0.874)和抗原B(0.868),以T细胞斑点数25.5为最佳边界值,活动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与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简称潜伏性结核感染)的鉴别,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9%和79.4%。结论①T细胞斑点数可反映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负荷;②T-SPOT.TB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区 T-SPOT.TB检测技术 斑点计数 肺结核病人 排菌量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显微视觉的酶联斑点图像识别计数
2
作者 熊国顺 张从鹏 +2 位作者 谢佳成 解毅 张堉晨 《机械工程师》 2020年第11期47-48,51,共3页
以开发酶联斑点自动检验分析仪为目标,研究酶联斑点显微图像的自动识别计数技术。针对源图像背景复杂、边界模糊的特点,采用自动阈值边缘提取算法对源图像进行分割和轮廓提取,并基于酶联标板单元孔的几何特征筛选边缘轮廓,然后拟合图像... 以开发酶联斑点自动检验分析仪为目标,研究酶联斑点显微图像的自动识别计数技术。针对源图像背景复杂、边界模糊的特点,采用自动阈值边缘提取算法对源图像进行分割和轮廓提取,并基于酶联标板单元孔的几何特征筛选边缘轮廓,然后拟合图像的实际边缘轮廓,实现对目标区域的提取。通过改进的基于距离变换的分水岭算法对目标区域中的斑点进行分割,对分割后的斑点进行连通域划分并识别计数。实验结果表明:酶联斑点自动计数高效精准,结果判读综合准确率为95.31%,可替代人工镜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斑点计数 边缘提取 分水岭算法
下载PDF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用于肺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曹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9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肺结核诊断中应用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188例疑似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4例。对照组应用结核抗体检测,观察组应用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 目的研究肺结核诊断中应用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188例疑似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4例。对照组应用结核抗体检测,观察组应用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观察组阳性48例,阴性46例;对照组阳性49例,阴性45例。观察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55%、95.83%、89.13%、90.20%、95.35%,均高于对照组的74.47%、77.55%、71.11%、74.51%、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结核诊断中,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的符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 抗体检测 斑点计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T-SPOT.TB与PPD在消化系统结核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魏娟 施慧 +1 位作者 陆恒 汪芳裕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评估快速T细胞计数体外酶联免疫斑点技术(T-ELISPOT.tuberculosis,T-SPOT.TB)与PPD试验在消化系统结核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7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0例患者,其中14例确诊为结核感染的患... 目的评估快速T细胞计数体外酶联免疫斑点技术(T-ELISPOT.tuberculosis,T-SPOT.TB)与PPD试验在消化系统结核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7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0例患者,其中14例确诊为结核感染的患者,46例为非结核感染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抽取患者外周血送检,T-SPOT.TB与PPD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14例确诊结核感染患者,46例非结核感染的患者,T-SPOT.TB的灵敏度与PPD试验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6%vs71.4%,P=1.000);T-SPOT.TB的特异性显著大于PPD试验(91.3%vs 69.6%,P=0.009);T-SPOT.TB阳性预测率显著大于PPD试验(73.3%vs 41.7%,P=0.001);T-SPOT.TB阴性预测率与PPD试验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vs 91.1%,P=1.000)。T-SPOT.TB与PPD试验在诊断消化系统结核感染方面有较好的吻合性(K=0.341,P=0.018)。结论 T-SPOT.TB应用于消化系统感染的诊断,尤其适合PPD阳性的疑似消化系统结核感染患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T细胞计数技术体外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PPD试验 肠结核 细菌性腹膜炎 克罗恩病
下载PDF
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细胞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胡忠玉 朱凤才 +9 位作者 何鹏 刘社兰 张瑞 方鑫 翟祥军 邱少辉 梁争论 汪华 李河民 庄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人体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细胞免疫的动态变化,了解疫苗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与体液免疫应答的关联。方法8例成人按0、1、2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于首针免疫后3、8、21、34和65 d采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PBM... 目的探讨人体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细胞免疫的动态变化,了解疫苗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与体液免疫应答的关联。方法8例成人按0、1、2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于首针免疫后3、8、21、34和65 d采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PBMC进行细胞分选,获得纯度95%以上的CIM^+和CD8^+ T淋巴细胞,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测定PBMC、CD4^+和CD8^+ T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后所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4的斑点数(SFC),并收集乙肝疫苗免疫前(0 d)和免疫后3、8、21、30、34、60、65和150 d血样,测定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同时设立阴、阳性对照各2例。结果人接种乙肝疫苗后,CD4^+、CD8^+ T淋巴细胞产生不同细胞因子趋势和强度不同: IFN-γ(由CD8^+、CIM^+ T淋巴细胞产生)出现较早,且较为稳定,而CD4^+ T淋巴细胞产生的IL-2和IL-4出现较晚,但其升高与第2、3针乙肝疫苗免疫有关;免疫后IL-4阳转率与抗-HBs阳转率呈显著正相关,IL-2、IL-4的SFC与抗-HBs滴度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可早期检测出以IFN-γ为主的细胞免疫,IL-4和IL-2阳转与抗-HBs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斑点形成细胞计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