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辽吉造山带碰撞后岩浆作用:来自辽东-吉南地区巨斑状和球粒状花岗岩的约束
1
作者 赵岩 杨宏智 +4 位作者 陈井胜 廉涛 张朋 梁帅 吴新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06-3519,共14页
胶辽吉造山带辽东-吉南地区卧龙泉、双岔、八河川等巨斑状花岗岩体形成于造山峰期之后,记录了造山带演化的重要信息,对于探讨整个胶辽吉造山带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巨斑状花岗岩研究,识别出局部侵入其中的球粒状花岗岩,并对采... 胶辽吉造山带辽东-吉南地区卧龙泉、双岔、八河川等巨斑状花岗岩体形成于造山峰期之后,记录了造山带演化的重要信息,对于探讨整个胶辽吉造山带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巨斑状花岗岩研究,识别出局部侵入其中的球粒状花岗岩,并对采集自造山带东部和西部典型岩体的3件巨斑状花岗岩和1件球粒状花岗岩开展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主微量元素研究。结果显示巨斑状花岗岩具有硅含量相对较低、全碱较高、A/CNK值变化较大(0.86~1.19)等特征。虽然双岔巨斑状花岗岩中见有石榴子石,但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准铝质、锆饱和温度较高等A型花岗岩特征;宝甸地区花岗岩中也有石榴子石,显示了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卧龙泉和双岔巨斑状花岗岩体侵位时代为1880~1895Ma,球粒状花岗岩形成于1870±13Ma,宝甸地区巨斑状含石榴花岗岩侵位于1845±13Ma左右;来自这些锆石的原位εHf(t)值介于-3.6~+4.2之间,相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474~2730Ma。本研究认为,辽吉造山带碰撞后花岗质岩石成因较为复杂:球粒状花岗岩反映了岩浆过冷度较大、快速侵位至浅表过程;宝甸地区巨斑状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的巨斑状花岗岩则反映了深部物质和加厚地壳均有贡献。结合前期报道的同时代碰撞后I型和A型花岗岩以及变质岩的研究等,本文认为辽东半岛巨斑状和球粒状花岗岩的产出与胶辽吉造山带碰撞后强烈的下地壳作用有关,反映了造山带去根垮塌、岩石圈伸展过程,代表了碰撞后花岗质岩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状花岗岩 球粒花岗岩 锆石年代学 LU-HF同位素 胶辽吉造山带 碰撞后岩浆作用
下载PDF
姐妹俩同患斑状皮肤淀粉样变性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黄艳 郭芸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3期191-193,共3页
报道两例姐妹俩同患斑状淀粉样变,无自觉症状,因美容需求而就诊。皮肤专科检查:病损皮肤分布有边界清楚的褐色斑疹,呈网状外观。皮肤镜检查:见棕色中心区域,周围点状、球状及线状棕色色素结构。皮损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部分真皮乳... 报道两例姐妹俩同患斑状淀粉样变,无自觉症状,因美容需求而就诊。皮肤专科检查:病损皮肤分布有边界清楚的褐色斑疹,呈网状外观。皮肤镜检查:见棕色中心区域,周围点状、球状及线状棕色色素结构。皮损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部分真皮乳头层可见嗜酸性均质性团块,基底层下有裂隙,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灶性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其间散在个别噬色素细胞及色素颗粒。结晶紫染色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斑状淀粉样变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县前地村地区斑状石英闪长岩成因及构造环境探讨
3
作者 信铁军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24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林西县前地村地区斑状石英闪长岩是区内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岩类。本文应用系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方法,在借鉴前人同位素测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区斑状石英闪长岩的成因类型、岩浆物质来源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 林西县前地村地区斑状石英闪长岩是区内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岩类。本文应用系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方法,在借鉴前人同位素测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区斑状石英闪长岩的成因类型、岩浆物质来源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其岩石化学成分具高钾、低钠,富镁铁而贫硅铝,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点。微量元素显示富集Rb、Sr、Ba、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K、Th、Nb、Ta、P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呈现出曲线斜率较大,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分布模式,Eu显示为正常型或弱正Eu异常。岩石成因为基性岩的部分熔融所形成,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古俯冲带构造环境,锆石U-Pb表面年龄为239Ma,表明区内斑状石英闪长岩的形成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及华北板块间南北俯冲碰撞增生造山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状石英闪长岩 成因 构造环境 林西 大兴安岭中南段
下载PDF
鄂北风化斑状花岗岩型钾长石矿床工业指标探究
4
作者 丁厚炳 陈超 +3 位作者 韩岭 张鹏飞 李俊涛 阮志桥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鄂北地区产出丰富的风化斑状花岗岩型钾长石矿,但缺乏专门的地质勘查规范和明确的工业指标,给该类钾长石矿的勘查开发和管理带来不便。以七尖峰岩体北部的上大南冲钾长石矿床为例,通过系统布置小竖井坑探和钻探工程,采集钾长石化学分析... 鄂北地区产出丰富的风化斑状花岗岩型钾长石矿,但缺乏专门的地质勘查规范和明确的工业指标,给该类钾长石矿的勘查开发和管理带来不便。以七尖峰岩体北部的上大南冲钾长石矿床为例,通过系统布置小竖井坑探和钻探工程,采集钾长石化学分析样品和含矿率样品,探究风化斑状花岗岩型钾长石矿床的工业指标。综合该矿床样品的统计数据和区内矿山开采的实际情况,拟定了该矿床的工业指标,即矿石有用矿物:粒径≥1 cm的钾长石斑晶;矿石有用矿物的化学成分:K_(2)O+Na_(2)O含量≥11.0%、K_(2)O/Na_(2)O比值≥2.0、Fe_(2)O_(3)含量≤2.5%;矿石有用矿物的含矿率:单工程平均≥25%。研究成果可为鄂北乃至其他地区的风化斑状花岗岩型钾长石矿床的勘查开发提供借鉴,建议及时建立该类矿床勘查的地方标准,促进钾长石矿的规范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长石 风化斑状花岗岩型 工业指标 勘查规范
下载PDF
不均匀斑状糙率分布下河道水流数值模拟
5
作者 周志华 余明辉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3年第4期9-12,共4页
针对行洪河道滩地陆生(水生)植物不均匀分布特点,提出河道水生植物斑状综合糙率赋值方法,运用该方法结合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独流减河生态工程实施前后河道行洪能力的变化,验证该方法可行性。结果表明: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会壅... 针对行洪河道滩地陆生(水生)植物不均匀分布特点,提出河道水生植物斑状综合糙率赋值方法,运用该方法结合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独流减河生态工程实施前后河道行洪能力的变化,验证该方法可行性。结果表明: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会壅高河道洪水位,导致河道行洪能力降低,其影响程度和生态修复工程覆盖面积相关,对上游影响比下游大。独流减河设计洪水条件下水位最大壅高值为0.066 m,发生在河道进口段;流速最大降低0.04 m/s,发生在沉水植物补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斑状糙率 水动力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冀北康保芦家营巨斑状花岗岩: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1.3~1.2 Ga B.P.伸展-裂解事件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3
6
作者 牛腾 倪志耀 +3 位作者 孟宝航 潘登 胡军亮 田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6-503,共18页
以冀北康保芦家营巨斑状花岗岩为对象,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构造属性、形成时代,进而为华北克拉通北缘1.3~1.2 Ga B.P.伸展-裂解事件研究提供新的证据。巨斑状花岗岩体主要出露在康保芦家营、小英图及永... 以冀北康保芦家营巨斑状花岗岩为对象,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构造属性、形成时代,进而为华北克拉通北缘1.3~1.2 Ga B.P.伸展-裂解事件研究提供新的证据。巨斑状花岗岩体主要出露在康保芦家营、小英图及永德堂一带,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侵位于中元古代化德群之中,而后又被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体所侵入。花岗岩体的岩性单一,为片麻状-弱片麻状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以含有许多不等量且个体粗大(较大者可达5~10 cm,多数在3~5 cm)、呈板柱状或眼球状产出的微斜长石巨斑(可有少量斜长石巨斑)及黑云母成团分布为特征。巨斑状花岗岩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A 2亚类)的地球化学属性,形成于陆缘裂谷(裂陷槽)的构造环境,可能属于中-上地壳钙碱性花岗质岩石部分熔融、冷凝结晶形成的板内花岗岩。巨斑状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235±7.9)Ma,表明其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应该是华北克拉通北缘1.3~1.2 Ga B.P.伸展-裂解事件的地质记录,可与华北克拉通广泛存在的1.3~1.2 Ga B.P.基性岩墙群相对应。从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1.3~1.2 Ga B.P.伸展-裂解事件来看,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1.3~1.2 Ga B.P.伸展-裂解事件应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最后一次裂解有关,是华北克拉通对哥伦比亚超大陆晚期裂解事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质A型花岗岩 裂陷槽 中元古代晚期 斑状花岗岩 冀北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霍洛台河早侏罗世斑状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冶 宋昊 +3 位作者 董峰 张坤 梁坤 王东暄 《矿产勘查》 2023年第4期541-552,共12页
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斑状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79.9±1.2)Ma(MSWD=2.1),形成于早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斑状二长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Rb、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 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斑状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79.9±1.2)Ma(MSWD=2.1),形成于早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斑状二长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Rb、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高Sr(>300×10^(-6))、富钾、低镁(Mg^(#)=32.77)、Y(<18×10^(-6))和Yb(<1.9×10^(-6))的特征,Eu负异常不明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与C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岩浆起源于下部陆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俯冲作用下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段 斑状二长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测年
下载PDF
Schweninger-Buzzi型斑状萎缩1例诊治体会
8
作者 贾文娟 胡怡 +4 位作者 王紫阳 李鹏 刘鑫鹏 李群燕 李祥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82-383,共2页
报告1例35岁女性,腹部、左下肢近端散在黄豆大小淡褐色萎缩斑疹,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变薄,皮下脂肪层灶性上移,真皮中上层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Weigert染色示弹力纤维减少,诊断为Schweninger-Buzzi型斑状萎缩患者的诊疗过程,分享治... 报告1例35岁女性,腹部、左下肢近端散在黄豆大小淡褐色萎缩斑疹,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变薄,皮下脂肪层灶性上移,真皮中上层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Weigert染色示弹力纤维减少,诊断为Schweninger-Buzzi型斑状萎缩患者的诊疗过程,分享治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状萎缩 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 丘疹性弹性纤维离解
下载PDF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2例
9
作者 黄秋凤 邵勇 +2 位作者 张杰 于波 胡小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57-261,共5页
报告2例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1:男,38岁。前胸、上臂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20年。皮肤科检查:前胸、上臂可见密集分布毛细血管扩张性淡红色斑疹,Darier征阴性。上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萎缩,真皮浅层玻璃样变,真皮... 报告2例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1:男,38岁。前胸、上臂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20年。皮肤科检查:前胸、上臂可见密集分布毛细血管扩张性淡红色斑疹,Darier征阴性。上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萎缩,真皮浅层玻璃样变,真皮浅层散在小血管扩张,部分小血管及个别附属器周围见少量淋巴细胞、散在肥大细胞浸润。CD117标记示:真皮层小血管周围见散在肥大细胞浸润。诊断: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予口服酮替芬1 mg每晚1次。患者2:男,49岁。双侧上肢及胸背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2年。皮肤科检查:双侧上肢、胸背部分布边界清楚的淡红色斑疹,Darier征阴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网篮状角化,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见散在肥大细胞浸润,间质胶原纤维增生。甲苯胺蓝染色:镜下血管周围见肥大细胞,胞内见紫红色异染颗粒。诊断: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予口服酮替芬1 mg每晚1次。2例患者电话随访均诉服用酮替芬1个月后皮疹未见明显好转,未再复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增生症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
下载PDF
云南马厂箐岩体(似)斑状花岗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0
作者 郭晓东 王治华 +2 位作者 王梁 杨玉霞 陈晓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0-622,共13页
应用LA-ICP-MS对马厂箐岩体中(似)斑状花岗岩的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在CL图像上,(似)斑状花岗岩中锆石均发育有典型的振荡环带,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亏损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具有强烈正Ce异常和中度负Eu异常,且呈... 应用LA-ICP-MS对马厂箐岩体中(似)斑状花岗岩的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在CL图像上,(似)斑状花岗岩中锆石均发育有典型的振荡环带,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亏损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具有强烈正Ce异常和中度负Eu异常,且呈现出较高的Th/U比值等特征,表明所测锆石均为典型的岩浆锆石。马厂箐岩体(似)斑状花岗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3.78±0.21)Ma(MSWD=0.71),累计概率统计得到正长斑岩锆石U-Th-Pb年龄为(35.6±0.3)Ma、花岗斑岩锆石U-Th-Pb年龄为(35.0±0.2)Ma,宝兴厂矿段铜钼矿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5.8±1.6)Ma和(33.9±1.1)Ma,乱硐山矿段接触交代型金矿白云母40Ar/39Ar年龄为(35.25±0.36)Ma,人头箐—金厂箐矿段热液脉型金成矿白云母40Ar/39Ar年龄为(35.35±0.32)Ma,反映斑岩型铜钼矿化、接触交代型金矿化和热液脉型金矿化为同一个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Ⅱ期(33~37Ma)正长斑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似)斑状花岗岩岩性组合是成矿的地质体,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流体和热动力条件,这期斑岩-热液-成矿系统的持续时间约为4Ma,铜、钼、金的成矿主要发生在Ⅱ期岩浆活动的早-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斑状花岗岩 LA-ICP-MS 锆石U-PB年龄 马厂箐岩体 云南
下载PDF
滇西九顶山斑状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刀艳 李峰 +3 位作者 王蓉 吴静 范柱国 陆世才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3-542,共10页
九顶山斑状花岗岩产于扬子板块西缘与金沙江-哀牢山深大断裂构造带东侧交会部位,是矿区内复式小杂岩体群中出露面积最大的岩体。岩体斑晶含量约占30%,主要由正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的黑云母、角闪石等组成;基质为中细粒的石英、斜... 九顶山斑状花岗岩产于扬子板块西缘与金沙江-哀牢山深大断裂构造带东侧交会部位,是矿区内复式小杂岩体群中出露面积最大的岩体。岩体斑晶含量约占30%,主要由正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的黑云母、角闪石等组成;基质为中细粒的石英、斜长石和正长石等组成,副矿物主要有磷灰石和锆石等。斑状花岗岩中锆石U-Pb年龄为34.7±0.6 Ma,为喜马拉雅早中期(始新世)的产物。斑状花岗岩具有高钾富碱高铝的特征,属碱性-碱钙性,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大部分落入A型花岗岩区域。斑状花岗岩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a/Yb)N=28.90~42.28,负Eu异常(δEu=0.69~0.93)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Th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通过斑状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图解判别等的综合研究,认为九顶山斑状花岗岩是壳幔混合成因,形成于青藏高原新生代碰撞造山-造山期后拉张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状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九顶山 云南
下载PDF
大兴安岭莫尔道嘎地区新元古代巨斑状碱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忠 安春杰 +2 位作者 邵军 孟二根 张明 《地质与资源》 CAS 2005年第3期187-191,共5页
莫尔道嘎地区巨斑状碱长花岗岩是额尔古纳地块最早的岩浆活动的产物.对巨斑状碱长花岗岩的地质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阐述,确定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属同碰撞期陆壳改造型钙碱性花岗岩.认为自新元古代开始,额尔古纳地块进入了强烈... 莫尔道嘎地区巨斑状碱长花岗岩是额尔古纳地块最早的岩浆活动的产物.对巨斑状碱长花岗岩的地质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阐述,确定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属同碰撞期陆壳改造型钙碱性花岗岩.认为自新元古代开始,额尔古纳地块进入了强烈碰撞增生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状碱长花岗岩 同碰撞期 新元古代 额尔古纳地块 莫尔道嘎地区
下载PDF
吉南地区古元古代双岔巨斑状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明春 陈斌 闫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73-1588,共16页
双岔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辽吉活动带内,岩性主要为巨斑状石榴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岩体形成于1890±21Ma。岩石A/CNK>1.1属于强过铝质岩石,CaO/Na2O>0.3,微量元素显示Nb、Ta、Sr、Ti... 双岔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辽吉活动带内,岩性主要为巨斑状石榴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岩体形成于1890±21Ma。岩石A/CNK>1.1属于强过铝质岩石,CaO/Na2O>0.3,微量元素显示Nb、Ta、Sr、Ti、P的亏损,指示与弧岩浆的亲缘性。全岩同位素特征是:εNd(t)=-4.7^-4.1,ISr值介于0.7050~0.7110,εHf(t)值变化范围为-3.5~2.2,与~2.17Ga条痕状花岗岩和变粒岩-浅粒岩在1890Ma时的同位素组成大致吻合,指示其源岩应主要为成熟度较低的变质砂岩,主要源区为条痕状花岗岩和变粒岩-浅粒岩。双岔花岗岩具有较低的SiO 2含量(<71%),较高的FeO T+MgO+TiO 2含量(除SC-1外都大于4%),较低的Sr/Y和(La/Yb)N比值及较高的Rb/Sr比值以及明显的Eu负异常,说明源岩可能有部分变质玄武岩卷入。Nd同位素模拟结果显示双岔巨斑状花岗岩的源岩中可有20%~30%的变质玄武岩。部分样品的Rb/Sr、Rb/Ba比值特征与泥质原岩相似,显示源区也有少量的泥质岩。岩石低的Al2O3/TiO 2比值及变质熔融残余的石榴石和夕线石,说明岩浆形成于高温中压环境,上涌的软流圈加热地壳使源岩发生部分熔融,是辽吉活动带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产物,标志着辽吉带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吉活动带 后碰撞 斑状花岗岩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江西大湖塘钨矿床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28
14
作者 黄兰椿 蒋少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87-3900,共14页
江西省大湖塘钨(钼、铜、锡)矿集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九岭山脉中段北部之武宁、修水、靖安三县交界区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钨矿之一。本文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云母矿物化学、主... 江西省大湖塘钨(钼、铜、锡)矿集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九岭山脉中段北部之武宁、修水、靖安三县交界区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钨矿之一。本文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云母矿物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大湖塘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44.2±1.3Ma。岩体中白云母显示原生白云母的特征;黑云母属于富铁黑云母,其物质来源是地壳物质,Fe3+/Fe2+组成表明岩浆氧逸度很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为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表现为高的SiO2(72.88%~73.33%),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负异常明显,亏损Nb、Ta,Rb/Sr比值高。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的εNd(t)值变化于-7.47~-7.78之间,两阶段模式年龄tDMC为1543~1568Ma,推测其源区很可能来源于双桥山群的富泥质岩石,双桥山群可能是大湖塘钨矿的初始矿源层。九岭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发生在侏罗纪和白垩纪之交的早白垩世早期,花岗岩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ND同位素 地球化学 斑状白云母花岗岩 大湖塘钨矿床
下载PDF
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斑状花岗岩成因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生云 范洪海 +4 位作者 陈金勇 顾大钊 陈东欢 高阳 聂江涛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773-782,共10页
对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斑状花岗岩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并对其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斑状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的准铝质花岗岩;岩石富碱、轻稀土和Rb、Th、U、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贫N... 对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斑状花岗岩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并对其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斑状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的准铝质花岗岩;岩石富碱、轻稀土和Rb、Th、U、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贫Nb、Ta、Ti、Zr、Hf等高场强元素,具有中等铕负异常。岩石锶初始值为0.715 61~0.722 07,εNd(t)为-13.9^-12.7,Nd同位素模式年龄为2 025~2 153 Ma。揭示欢乐谷地区斑状花岗岩为同碰撞S型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是Kalahari克拉通和Congo克拉通碰撞造山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状花岗岩 岩石成因 碰撞造山 欢乐谷地区 纳米比亚
下载PDF
热轧酸洗板表面斑状色差产生机理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32
16
作者 于洋 王畅 +3 位作者 郭子峰 王林 陈瑾 焦会立 《轧钢》 2015年第2期22-26,共5页
针对热轧酸洗板表面的斑状色差缺陷,从微观特征与生产关联性因素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斑状色差缺陷的产生与基体和氧化铁皮的界面状态密切相关,酸洗后表面粗糙度的差异是导致色差缺陷产生的直接原因。生产关联性因素跟踪及分析发现... 针对热轧酸洗板表面的斑状色差缺陷,从微观特征与生产关联性因素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斑状色差缺陷的产生与基体和氧化铁皮的界面状态密切相关,酸洗后表面粗糙度的差异是导致色差缺陷产生的直接原因。生产关联性因素跟踪及分析发现:色差缺陷的产生主要与热轧精轧工作辊辊面的状态密切相关,轧辊氧化膜剥落导致的铁皮压入缺陷是导致带钢酸洗后出现斑状色差缺陷的主要原因。为此,制定了合理的热轧工艺及轧辊使用和精轧用水、轧制润滑的优化等控制措施,成功消除了热轧酸洗板表面的斑状色差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酸洗板 斑状色差缺陷 轧辊氧化膜 氧化铁皮压入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斯木科地区晚侏罗世斑状正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世伟 孙国胜 +3 位作者 王清海 晋瑞香 何欣 刘承先 《世界地质》 CAS 2017年第2期402-412,共11页
对斯木科斑状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年龄为(144±0.85)Ma,为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斯木科斑状正长花岗岩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 对斯木科斑状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年龄为(144±0.85)Ma,为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斯木科斑状正长花岗岩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丰度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且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La_N/Yb_N=3.15~6.63)],表现为"右倾型"的稀土配分模式,岩石具有轻度的负Eu异常(δEu=0.54~0.66);微量元素以相对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斯木科斑状正长花岗岩具有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来源于地壳中火山岩的部分熔融。对Nb-Y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构造环境讨论,结合其所具有的I型花岗岩的特征,斯木科斑状正长花岗岩应为伸展构造体制下的产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侏罗世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斑状正长花岗岩 斯木科 大兴安岭
下载PDF
东天山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与铁钛氧化物矿床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石煜 王玉往 王京彬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97,共18页
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是东天山镁铁-超镁铁杂岩的一部分,以含有嵌晶角闪石为特征,其中部分岩体的似斑状角闪辉长岩赋存铁钛氧化物矿床。为探讨东天山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和铁钛氧化物矿床形成的内在成因关系,本次研究对二红洼、牛毛泉和香... 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是东天山镁铁-超镁铁杂岩的一部分,以含有嵌晶角闪石为特征,其中部分岩体的似斑状角闪辉长岩赋存铁钛氧化物矿床。为探讨东天山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和铁钛氧化物矿床形成的内在成因关系,本次研究对二红洼、牛毛泉和香山西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的斜长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以及嵌晶角闪石进行了系统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并对其形成物理化学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东天山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的母岩浆氧逸度变化范围为NNO-0.37~NNO+1.15,和攀西地区最大的红格岩体的氧逸度一致,侵入于中下地壳,深度介于8.9~15.7km,结晶温度大于914℃。东天山似斑状角闪辉长岩中铁钛氧化物矿床的富集得益于母岩浆的高氧逸度,但铁钛氧化物矿床的形成和规模则受控于各个岩体的岩浆演化程度。二红洼、牛毛泉和香山西的岩浆的演化程度系统增高,演化程度最低的二红洼岩体并未形成铁钛氧化物矿床,而分异演化程度逐渐增高的牛毛泉和香山西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则分别形成了本区一个小型的和一个大型的铁钛氧化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镁铁-超镁铁岩 斑状角闪辉长岩类 铁钛氧化物矿床 角闪石
下载PDF
蒙古国东南部巨斑状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志华 张宝林 +2 位作者 沈晓丽 贾文臣 黄雪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6-787,共12页
巨斑状二长花岗岩是蒙古洋板块早古生代晚期重要的岩浆记录,其花岗岩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对于揭示蒙古洋板块该时期的构造格局与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对蒙古国东南部出露的巨斑状二长花岗岩进行锆石的LA-ICP-MS法定年,获得锆石U-Pb年龄为... 巨斑状二长花岗岩是蒙古洋板块早古生代晚期重要的岩浆记录,其花岗岩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对于揭示蒙古洋板块该时期的构造格局与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对蒙古国东南部出露的巨斑状二长花岗岩进行锆石的LA-ICP-MS法定年,获得锆石U-Pb年龄为(454.3±3.8)Ma,表明该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晚奥陶世。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花岗岩具高硅特征,其SiO2质量分数为69.82%~75.16%,A12O3质量分数为12.91%~14.49%,Na2O/K2O为0.60~0.77,过铝质,其铝饱和指数为1.11~1.22,Mg#指数为39~44;稀土元素总量为(43.47~158.11)×10-6,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具有明显负铕异常的"燕型"曲线(δEu=0.26~0.49);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中,Rb、Th、U、K、Zr、Hf和轻稀土元素(如La、Ce、Nd和Sm等)富集,Ba、Sr、P和Ti等元素强烈亏损,Nb和Ta具有中等—弱亏损特点;143 Nd/144 Nd初始比值较高(0.512 449~0.512 507),平均为0.512 477;εNd(t)为0.2~1.3,均为正值。主量、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表明,该巨斑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向后造山构造体制转换过渡的伸展大地构造环境背景之下。伸展构造和幔源基性岩浆的底侵,很可能是形成花岗岩的2个最主要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斑状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下载PDF
福建紫金山矿田深部似斑状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和单矿物^(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黎敦朋 邱小平 +2 位作者 张文慧 刘文元 于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3-797,共15页
通过对福建紫金山矿田深部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主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3组锆石SHRIMP U-Pb和2组角闪石、钾长石^(40)Ar/^(39)Ar测年,获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01.8±1.5 Ma(n=34,MSWD=1.0),代表紫金山矿田深部与成矿作... 通过对福建紫金山矿田深部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主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3组锆石SHRIMP U-Pb和2组角闪石、钾长石^(40)Ar/^(39)Ar测年,获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01.8±1.5 Ma(n=34,MSWD=1.0),代表紫金山矿田深部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主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同时获得角闪石^(40)Ar/^(39)Ar冷却年龄为100±11 Ma、102.2 Ma,钾长石的^(40)Ar/^(39)Ar冷却年龄为96.3±1.7 Ma、98.5 Ma。依据矿物封闭温度理论,估算紫金山矿田深部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主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由锆石结晶至角闪石40Ar/39Ar体系封闭、再到钾长石^(40)Ar/^(39)Ar体系封闭的岩石冷却速率分别是40.7~67.1℃/Ma、116.9~216.3℃/Ma,显示岩石的冷却速率较大;由古地温梯度推算主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结晶(101.8±1.5 Ma)至钾长石^(40)Ar/^(39)Ar体系封闭(96.3±1.7 Ma)期间岩体隆升剥露了约3 km,暗示地壳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快速隆升剥蚀作用。紫金山矿田深部似斑状花岗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佐证了紫金山矿田深部存在一个大岩基,并约束了紫金山矿田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单矿物的^(40)Ar/^(39)Ar年龄为矿区的隆升剥露研究提供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 U-Pb测年 40Ar/39Ar测年 岩石冷却 斑状花岗闪长岩 紫金山矿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