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感染度与水体理化因子关系模型的修订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贵生 何建国 +2 位作者 李桂峰 吴冰 江静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71,共5页
根据生产实践的观察和水体理化因子与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杆状病毒感染度关系的进一步分析 ,对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感染度与水体理化因子关系模型进行了修订 。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水体理化因子 感染度 关系模型 虾病防治
下载PDF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感染率与感染度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贵生 何建国 江静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200-202,共3页
应用石蜡切片法调查了不同龄期养殖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Penaeusmonodonbaculovirus ,MBV)感染率和感染度 .结果表明 :各龄期养殖斑节对虾的MBV感染率达 10 0 %或接近 10 0 % .MBV感染度以养殖早期较高 (最高... 应用石蜡切片法调查了不同龄期养殖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Penaeusmonodonbaculovirus ,MBV)感染率和感染度 .结果表明 :各龄期养殖斑节对虾的MBV感染率达 10 0 %或接近 10 0 % .MBV感染度以养殖早期较高 (最高可达 142 317‰ ) ,养殖中期下降 (最低为 11 334‰ ) ,养殖后期又呈上升趋势 .这与对虾的免疫状况及环境的改变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 baculovirus MBV) 感染率 感染度
下载PDF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感染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贵生 何建国 +2 位作者 余南 翁少萍 江静波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 :为了探究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BV)感染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指导虾病的防治 .方法 :利用索氏 (Soxhlet)提取法对养殖健康斑节对虾和MBV感染斑节对虾的中肠腺脂肪含量进行了检测 .结果 :健康对虾中肠腺脂肪占干重平均 34 2 8% ,占湿... 目的 :为了探究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BV)感染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指导虾病的防治 .方法 :利用索氏 (Soxhlet)提取法对养殖健康斑节对虾和MBV感染斑节对虾的中肠腺脂肪含量进行了检测 .结果 :健康对虾中肠腺脂肪占干重平均 34 2 8% ,占湿重平均 9 60 % ,含水率平均 71 0 6% .MBV轻度感染的中肠腺脂肪占干重平均 31 52 % ,占湿重平均 9 58% ,含水率平均 69 31% ,三者与健康对虾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30、P >0 90和P >0 4 0 ) .MBV重度感染的中肠腺脂肪占干重平均 56 4 2 % ,占湿重平均 2 4 14% ,两者均明显高于健康虾和MBV轻度感染虾 (均为P <0 0 0 1) ;含水率平均 57 2 2 % ,明显低于健康虾和MBV轻度感染虾 (均为P <0 0 0 1) .结论 :严重感染MBV的斑节对虾可出现脂肪代谢紊乱 ,造成脂肪堆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中肠腺 脂肪代谢 病毒感染 脂肪含量 消化吸收功能
下载PDF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的药物防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贵生 何建国 +1 位作者 李桂峰 江静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95-199,共5页
通过广东省廉江市龙营围对虾养殖场的现场试验 ,对 3种防治虾病的药物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 ,各处理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Penaeusmonodonbaculovirus ,MBV)感染率与用药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MBV感染度各... 通过广东省廉江市龙营围对虾养殖场的现场试验 ,对 3种防治虾病的药物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 ,各处理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Penaeusmonodonbaculovirus ,MBV)感染率与用药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MBV感染度各处理组与用药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P <0 0 0 1) .其中以 2号药物的作用较明显 ,但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对照组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研究表明 ,3种药物均能降低MBV的感染度 ,起到预防MBV病发作的作用 .鉴于 2号药物价格较昂贵 ,而 1号药物和维生素C则药源丰富 ,价格便宜 ,其作用和 2号药物无显著性差别 ,故主张 1号药物和维生素C合用 ,作为预防MBV病发作的首选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 baculovirus MBv) 药物防治 斑节对虾(Pe-noeusmonodon)
下载PDF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感染与水体理化因子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贵生 何建国 +5 位作者 李桂峰 江静波 莫福 陆永涛 林宁 彭文国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6年第S1期26-30,共5页
通过二造虾塘水体理化因子的检测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感染的调查,发现水体理化因子可影响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感染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氨氮,其次是盐度和亚硝酸氮.氨氟和pH值有协同作用,硫化物可诱发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亚硝酸氮可... 通过二造虾塘水体理化因子的检测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感染的调查,发现水体理化因子可影响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感染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氨氮,其次是盐度和亚硝酸氮.氨氟和pH值有协同作用,硫化物可诱发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亚硝酸氮可明显地抑制对虾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水体理化因子
下载PDF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PCR和核酸探针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何建国 邓敏 +1 位作者 龙綮新 吴冰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6年第S1期158-163,共6页
从感染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的斑节对虾仔虾肝胰腺中纯化MBV,经抽提后以之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根据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多角体蛋白基因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并合成.PCR扩增得到650b单一核苷酸片段... 从感染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的斑节对虾仔虾肝胰腺中纯化MBV,经抽提后以之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根据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多角体蛋白基因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并合成.PCR扩增得到650b单一核苷酸片段.PCR产物部分序列分析表明此PCR产物与AcNPV多角体蛋白基因序列有约60%的同源性.以此650pDNA片段为探针作打点杂交,探针能与受MBV感染的斑节对虾肝胰腺和消化道中抽提的总DNA杂交,不能与其它组织中抽提的总DNA杂交.应用PCR方法检测MBV的组织特异性,得出与打点杂交相同的结果;检测斑节对虾各生长阶段及卤虫感染MBV情况,认为MBV可能为水平传播;PCR检测方法与组织学方法比较,认为前者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探针
下载PDF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的组织病理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何建国 江静波 +2 位作者 雷秋波 杨曼玲 郑国珩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2年第3期178-179,共2页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感染斑节对虾肝胰腺和前中肠上皮细胞。组织病理变化表现为肝胰腺上皮细胞核肥大,为正常细胞核直径的2~6倍,细胞坏死,脱落。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组织病理
下载PDF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传播媒介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贵生 何建国 江静波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8年第4期59-61,共3页
应用石蜡切片及电镜技术检测了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饲养塘中的桡足类(Copepoda)及作为斑节对虾活饵料的蓝蛤(Aloidis)和河蚬(Corbiculafluminea)。
关键词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传播媒介
下载PDF
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肝胰腺脂肪成份和含量及其与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关系
9
作者 何建国 余南 +1 位作者 翁少萍 江静波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6年第S1期1-5,共5页
体长10~12cm养殖健康斑节对虾肝胰腺含水量71.06%,干重样品脂肪含量34.28%,湿重样品脂肪含量9.60%;班节对虾杆状病毒(MBV)感染严重的班节对虾肝胰腺含水量较健康班节对虾少,干重样品脂肪含量和湿重样品脂肪含量明显高,二... 体长10~12cm养殖健康斑节对虾肝胰腺含水量71.06%,干重样品脂肪含量34.28%,湿重样品脂肪含量9.60%;班节对虾杆状病毒(MBV)感染严重的班节对虾肝胰腺含水量较健康班节对虾少,干重样品脂肪含量和湿重样品脂肪含量明显高,二者比较,3项指标均具显著位差异;MBV轻度感染斑书对虾肝胰腺含水量和脂肪含量与健康斑节对虾相近,无显著性差异,养殖健康斑节对虾肝胰腺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十八碳和二十二碳脂肪酸为主;必需脂肪酸亚油酸达21.72%,体长16~18cm日本对虾肝胰腺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花生烯酸和二十二碳烯酸(C22:1)含量较高,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少,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达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日本对虾 脂肪 脂肪酸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
下载PDF
肝胰腺细小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PCR复合检测
10
作者 刘鸿玲 刘敏 闫冬春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85-490,共6页
肝胰腺细小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是常见的2种DNA对虾病毒,在虾类养殖业中经常会出现混合感染。因此,建立这2种病毒的复合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基因库中肝胰腺细小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保守序列,设计了肝胰腺细小病毒和斑节... 肝胰腺细小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是常见的2种DNA对虾病毒,在虾类养殖业中经常会出现混合感染。因此,建立这2种病毒的复合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基因库中肝胰腺细小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保守序列,设计了肝胰腺细小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对这2种病毒PCR复合检测的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退火温度55℃,主要试剂Mg2+终浓度为3mmol/L,dNTP终浓度为0.4 mmol/L,引物终浓度为0.8μmol/L。进一步比较了在优化后的PCR反应体系下,检测单种病毒和同时检测这2种病毒的灵敏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胰腺细小病毒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PCR复合检测
下载PDF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包涵体研究
11
作者 刘加根 李贵生 黄耀熊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347-349,共3页
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对斑节对虾肝胰腺正常细胞胞核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感染细胞胞核横切面的直径、周长和面积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细胞胞核的直径为3.47±0.30μm、周长为13.03±1.36μm、面积为10.87±1... 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对斑节对虾肝胰腺正常细胞胞核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感染细胞胞核横切面的直径、周长和面积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细胞胞核的直径为3.47±0.30μm、周长为13.03±1.36μm、面积为10.87±1.78μm2;MBV感染细胞胞核的直径为3.81±0.79μm、周长为14.00±2.87μm、面积为13.52±5.37μm2;两者的直径、周长和面积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对3种类型的包涵体进行了测量,其中1类包涵体最大,2类包涵体次之,3类包涵体最小,并以1类包涵体占大多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包涵体
下载PDF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和虾烂眼病的防治
12
作者 瑞青 《农业知识》 2020年第4期55-56,共2页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由斑节对虾杆状病毒引起。MBV也可感染南美白对虾。病虾体色蓝灰或蓝褐色,胃附近白浊化,厌食、反应能力弱,浮游于水表层,有的头、尾弯向一边,有时发现虾头朝上,身体垂直在水面旋转。体表和鳃易于附着聚缩虫、丝状细...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由斑节对虾杆状病毒引起。MBV也可感染南美白对虾。病虾体色蓝灰或蓝褐色,胃附近白浊化,厌食、反应能力弱,浮游于水表层,有的头、尾弯向一边,有时发现虾头朝上,身体垂直在水面旋转。体表和鳃易于附着聚缩虫、丝状细菌、藻类及污物,容易并发褐斑病等细菌性疾病,病虾最终侧卧池底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疾病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丝状细菌 病虾 南美白对虾 聚缩虫 体色 褐斑病
下载PDF
利用多重PCR同时检测WSSV和MBV两种对虾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丽美 杨丰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1-104,共4页
研究了检测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主要致病病原--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及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onodon baculovirus,MBV)的技术.用多重PCR检测方法,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从不同虾池中收集斑节对虾,提... 研究了检测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主要致病病原--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及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onodon baculovirus,MBV)的技术.用多重PCR检测方法,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从不同虾池中收集斑节对虾,提取DNA模板,同时检测两种对虾病毒.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检测至每毫克组织100个病毒粒子;从对虾组织中提取的DNA模板对病毒DNA的扩增无抑制,适合于对虾中两种病毒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检测 对虾病毒 多重PCR WSSV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syndrome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PCR检测方法 DNA模板 virus 特异性引物 检测灵敏度 病毒DNA 致病病原 spot 研究结果 病毒粒子 提取 组织 虾池
下载PDF
日本对虾爆发性流行病病原体的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贵生 何建国 江静波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8年第4期56-58,共3页
采用石蜡切片和电镜技术检测了发病塘的养成期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20尾,发现2尾感染了斑节对虾杆状病毒,11尾感染了日本对虾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BMNV).结果表明。
关键词 日本对虾 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下载PDF
3种来源的野生斑节对虾携带病毒情况调查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丽诗 黄建华 +3 位作者 孙苗苗 周发林 杨其彬 温为庚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6-552,共7页
利用PCR方法,对2008年取自3个斑节对虾主产地(中国、泰国、非洲)的野生斑节对虾亲虾进行主要病毒病筛查。在所检测的210例野生亲虾样本中,均发现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或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 利用PCR方法,对2008年取自3个斑节对虾主产地(中国、泰国、非洲)的野生斑节对虾亲虾进行主要病毒病筛查。在所检测的210例野生亲虾样本中,均发现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或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的阳性样本,其中泰国来源的斑节对虾亲虾WSSV携带率最高,达到89.8%,而中国来源的斑节对虾亲虾IHHNV携带率最高,为8.8%。12例样本同时检测出WSSV和IHHNV(阳性率为5.7%)。该结果揭示3种来源的斑节对虾亲虾普遍携带WSSV和IHHNV,其中WSSV仍然是感染斑节对虾的主要病原。调查结果增进了对斑节对虾主产区野生亲虾健康状况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WSSV感染的新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斑节对虾 PCR检测 白斑综合征病毒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混合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