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Saccharum)与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远缘杂交利用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丽萍 蔡青 +5 位作者 范源洪 陆鑫 Karen Aiken 马丽 刘新龙 夏红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721-726,共6页
报道了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利用研究结果。本研究利用斑茅及其F1、BC1与甘蔗热带种、栽培种杂交和回交获得了一些斑茅的F1、BC1、BC2真实杂交种。结果表明:斑茅的F1、BC1的结实率低,育性低甚至不育,但通过回交可以提高斑茅杂种的结实率,... 报道了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利用研究结果。本研究利用斑茅及其F1、BC1与甘蔗热带种、栽培种杂交和回交获得了一些斑茅的F1、BC1、BC2真实杂交种。结果表明:斑茅的F1、BC1的结实率低,育性低甚至不育,但通过回交可以提高斑茅杂种的结实率,且回交得到的BC1、BC2表现出了生势强,产量高、锤度高的优势,为选育具有斑茅血缘的高产高糖种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远缘杂交利用
下载PDF
甘蔗与斑茅杂交染色体组构成特征研究
2
作者 薛丽 李心怡 +7 位作者 黄勇泰 欧财篮 吴小青 余泽怀 崔泽田 张木清 邓祖湖 余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3-644,共12页
斑茅是甘蔗重要的野生种质资源,渗入斑茅血缘来提高甘蔗抗性是目前甘蔗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分型有利于高效利用斑茅的各种优异性状。本研究利用斑茅特异引物鉴定斑茅与甘蔗杂交高世代材料的真实性,通过... 斑茅是甘蔗重要的野生种质资源,渗入斑茅血缘来提高甘蔗抗性是目前甘蔗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分型有利于高效利用斑茅的各种优异性状。本研究利用斑茅特异引物鉴定斑茅与甘蔗杂交高世代材料的真实性,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对甘蔗与斑茅染色体进行分型,以探究斑茅和甘蔗染色体在子代中的遗传与分离,并分析其染色体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杂交群体中有30份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包含斑茅染色体从1~10条不等,说明其后代群体基本服从n+n的遗传方式,占整个真实后代群体的60%。斑茅与甘蔗发生染色体水平的重组约16.67%,并且斑茅与不同血缘甘蔗重组的概率趋近一致。割手密种特异探针共定位结果表明,斑茅血缘的渗入降低了近现代栽培甘蔗种中热带种血缘与重组血缘的占比,并同时提高了割手密血缘的比例。本研究分析的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中不同血缘染色体组的遗传及结构特点,为提高斑茅种质资源在甘蔗育种中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细胞遗传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遗传
下载PDF
斑茅割手密杂种后代真实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昔辉 方锋学 +8 位作者 高轶静 张荣华 宋焕忠 杨荣仲 方位宽 段维兴 罗霆 张革民 李杨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4-920,共7页
以斑茅GXA87-36(♀)与割手密GXS79-9(♂)杂交获得的经形态鉴别为真杂种的后代材料GXAS07-6-1(斑茅割手密杂合体)及其双亲为材料,利用体细胞染色体计数以及SSR、SRAP分子标记对杂种进行真实性鉴定,并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斑茅GXA87-36、割... 以斑茅GXA87-36(♀)与割手密GXS79-9(♂)杂交获得的经形态鉴别为真杂种的后代材料GXAS07-6-1(斑茅割手密杂合体)及其双亲为材料,利用体细胞染色体计数以及SSR、SRAP分子标记对杂种进行真实性鉴定,并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斑茅GXA87-36、割手密GXS79-9及其杂种后代遗传位点的传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XA87-36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60,GXS79-9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64,其杂种GXAS07-6-1染色体2n=62,其杂交的染色体遗传方式为n+n;筛选出3对SSR引物和5对SRAP引物可分辨后代的真伪;利用71对SRAP引物扩增后代和双亲,检测到1095个遗传位点,多态性位点数为800;母本有279个位点,其中有79%传递给其后代;父本有439个位点,其中有73%传递给后代;用NTSYS-pc2.10e软件计算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双亲间为0.474,后代与母本、父本间分别为0.696、0.752,表明后代GXAS07-6-1偏向父本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手密 杂种鉴定 SSR SRAP
下载PDF
甘蔗斑茅的杂交利用及其杂种后代鉴定系列研究 Ⅲ.甘蔗斑茅远缘杂交后代细胞遗传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刘文荣 邓祖湖 +3 位作者 张木清 卓晓蕾 符成 张垂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93-1096,i001,i002,共6页
以甘蔗与斑茅杂交和回交后代为供试材料 ,进行染色体计数与核型分析 ,结果表明 ,在 5个供试材料中 ,海南斑茅 92 1 0 5的体细胞染色体数 2n =6 0 =6 0m ,属原始的 1A型染色体 ,其他材料的核型均属 2B型。以拔地拉 ( 2n =80 =70m + 1 0... 以甘蔗与斑茅杂交和回交后代为供试材料 ,进行染色体计数与核型分析 ,结果表明 ,在 5个供试材料中 ,海南斑茅 92 1 0 5的体细胞染色体数 2n =6 0 =6 0m ,属原始的 1A型染色体 ,其他材料的核型均属 2B型。以拔地拉 ( 2n =80 =70m + 1 0sm)为母本、海南斑茅 92 1 0 5为父本的杂交后代崖城 96 6 6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n =70 =6 8m + 2sm ;以崖城96 6 6为母本、CP84 1 1 98( 2n =1 2 0 =1 1 4m + 6sm)为父本杂交的后代崖城 0 1 3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n =1 0 5 =95m + 1 0sm。结果说明甘蔗斑茅杂交后代染色体以n +n的方式进行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属间杂交 细胞遗传
下载PDF
基于表型与分子数据的斑茅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15
5
作者 毛钧 刘新龙 +4 位作者 苏火生 陆鑫 林秀琴 蔡青 范源洪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7-615,共9页
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 L.)是重要的"甘蔗复合群"野生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但目前尚未在遗传育种研究中得到很好的利用。本研究以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来自全国9省区的147份斑茅无性系为原始种质,首先基于表型数据... 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 L.)是重要的"甘蔗复合群"野生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但目前尚未在遗传育种研究中得到很好的利用。本研究以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来自全国9省区的147份斑茅无性系为原始种质,首先基于表型数据筛选58份材料构建了斑茅初级核心种质,然后基于SSR和AFLP分子标记数据筛选16份材料构建斑茅微核心种质,分别占原始种质的39.46%和10.88%。通过表型与分子遗传多样性参数的比较分析,验证了斑茅核心种质具有较好代表性。最后对甘蔗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中斑茅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和利用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甘蔗复合群"野生类群核心种质的构建及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促进资源研究工作重心由数量保存型向创新利用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种质 表型 SSR AFLP
下载PDF
具有斑茅种质的耐旱甘蔗品系的选育 被引量:15
6
作者 廖兆周 劳方业 +7 位作者 周耀辉 李奇伟 邓海华 黄鸿能 符城 胡后祥 杨业后 陈西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41-846,共6页
经过固定光照 (12 h,2 5 min)和随后的递减光照 (递减率 15 s或 30 s/ d)等处理 ,诱导甘蔗属热带种的 Badila、IJ76 - 315等品系和甘蔗属中国种的广东竹蔗、江西竹蔗等品系开花 ,用作母本 ;采取调整种植期、剪叶等措施 ,延迟甘蔗属的割... 经过固定光照 (12 h,2 5 min)和随后的递减光照 (递减率 15 s或 30 s/ d)等处理 ,诱导甘蔗属热带种的 Badila、IJ76 - 315等品系和甘蔗属中国种的广东竹蔗、江西竹蔗等品系开花 ,用作母本 ;采取调整种植期、剪叶等措施 ,延迟甘蔗属的割手密和蔗茅属的斑茅开花 ,用作父本。实施热带种与割手密 ,热带种与斑茅 ,中国种与割手密 ,中国种与斑茅的远缘杂交。杂交颖果培育的实生苗 ,种植于山坡大田中 ,通过常规的杂种圃和选种圃 ,以农艺性状优良、抗病耐旱为准则 ,选择到 2 1个单系。入选单系 ,经受一项干旱胁迫致死的处理 ,筛选最耐旱者 ,结果崖城 95 - 41最耐旱 ,崖城 96 -6 8、 95 - 18次之。经同工酶分析和形态学的比较 ,崖城 95 - 41是热带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育 甘蔗 开发诱导 耐旱品系 远缘杂交
下载PDF
斑茅两个看家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在基因芯片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积森 李伟 +3 位作者 阙友雄 阮妙鸿 张木清 陈如凯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7-283,共7页
根据已发表的同源基因序列,利用RT-PCR技术分离了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的GAPDH和APRT两个看家基因片段,用它们作为cDNA芯片阳性参照,以未经聚乙二醇(PEG)胁迫处理的斑茅叶片为对照,和PEG胁迫的4组材料同cDNA芯片进行杂交分析。... 根据已发表的同源基因序列,利用RT-PCR技术分离了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的GAPDH和APRT两个看家基因片段,用它们作为cDNA芯片阳性参照,以未经聚乙二醇(PEG)胁迫处理的斑茅叶片为对照,和PEG胁迫的4组材料同cDNA芯片进行杂交分析。杂交结果显示,GAPDH杂交的Cy5与Cy3平均信噪比(Signal/Noise,S/N)分别为56.12和60.8,APRT杂交的Cy5与Cy3平均信噪比分别为51.06和47.25,信噪比均很高;同时两个看家基因的杂交都显示出极强的信号,其中GAPDH的杂交信号值大于10000,APRT也在8000以上,杂交结果可靠。分析了PEG胁迫4个时段BADH与两个看家基因的表达,BADH的表达有明显变化,而看家基因表达均较稳定。上述结果表明所克隆的两个看家基因在斑茅中表达量高,且PEG胁迫下表达较为稳定,是基因芯片理想的阳性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家基因 基因芯片 PEG
下载PDF
甘蔗斑茅的杂交利用及其杂种后代鉴定系列研究(二):甘蔗斑茅远缘真实杂种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33
8
作者 郑雪芳 张木清 +4 位作者 李奇伟 劳方业 邓祖湖 陈如凯 杨业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5-42,共8页
根据斑茅ITS区序列设计编号为EF1/ER1和编号为EF2 /ER2 的两对引物 ,经在甘蔗及其近缘属植物间ITS PCR扩增 ,证明这两对引物是斑茅特异引物 ,其中引物EF1/ER1在斑茅多态性研究中扩增出 5种带型 ,而引物EF2 /ER2 扩增出 3种带型 ;同时 ,... 根据斑茅ITS区序列设计编号为EF1/ER1和编号为EF2 /ER2 的两对引物 ,经在甘蔗及其近缘属植物间ITS PCR扩增 ,证明这两对引物是斑茅特异引物 ,其中引物EF1/ER1在斑茅多态性研究中扩增出 5种带型 ,而引物EF2 /ER2 扩增出 3种带型 ;同时 ,利用这两对引物对甘蔗 (拔地拉 )与斑茅杂交的 9个F1,甘蔗斑茅真实杂种 (崖城 96 - 6 6、 96 - 46 )与CP84 - 1198的 36个BC1以及崖城 95 - 41与内江 5 7- 416的 12个BC1,15个曾被认为具有斑茅血缘的品系进行分子鉴定 ,结果表明 ,两对引物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 ,其中对斑茅F1的分子鉴定结果与前人 (沈万宽 )的同工酶鉴定结果相一致 ,对 15个曾被认为具有斑茅血缘的品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大部分品系为假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杂交利用 杂种鉴定 分子鉴定 ITS分子标记
下载PDF
斑茅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5
9
作者 徐超华 陆鑫 +5 位作者 马丽 刘新龙 刘洪博 苏火生 林秀琴 蔡青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为有效评价和利用斑茅种质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以162份斑茅种质资源(云南74份,福建15份,贵州19份,海南18份,四川14份,江西10份,广东4份,广西4份,浙江4份)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①斑茅种... 为有效评价和利用斑茅种质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以162份斑茅种质资源(云南74份,福建15份,贵州19份,海南18份,四川14份,江西10份,广东4份,广西4份,浙江4份)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①斑茅种质资源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整体偏低,其中,福建斑茅的(0.762 4)最高,广西斑茅的(0.294 2)最低;②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云南地区的变异系数(32.15%)最大,广西地区的(14.95%)最小;③海拔高度与锤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纬度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结果显示,斑茅种质资源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采集地内部,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基因交流,遗传结构分化不明显。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采集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甘蔗与斑茅割手密复合体杂交后代的分子标记鉴定 被引量:19
10
作者 高轶静 方锋学 +7 位作者 刘昔辉 张荣华 宋焕忠 杨荣仲 罗霆 段维兴 游建华 张革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2-916,共5页
为有效利用甘蔗野生种质拓宽甘蔗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甘蔗与斑茅割手密复合体进行杂交,同时应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和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其后代。两种分子标记鉴定结果相互印证表明:3个杂交组合的后代中,经表型鉴定含斑... 为有效利用甘蔗野生种质拓宽甘蔗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甘蔗与斑茅割手密复合体进行杂交,同时应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和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其后代。两种分子标记鉴定结果相互印证表明:3个杂交组合的后代中,经表型鉴定含斑茅血缘的34个后代为真杂种。该真杂种后代为进一步综合利用斑茅、割手密的优异基因改良甘蔗品种提供了优良的创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割手密复合体 分子标记 鉴定
下载PDF
斑茅种质资源形态性状的变异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梁绪振 鄢家俊 +2 位作者 白史且 常丹 干友民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07-1314,共8页
为了揭示不同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m)种质形态学特征多样性和变异程度,确定适合作为能源植物开发的斑茅种质,本研究对斑茅种质资源的11个形态学特征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斑茅种质资源的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的变异,其... 为了揭示不同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m)种质形态学特征多样性和变异程度,确定适合作为能源植物开发的斑茅种质,本研究对斑茅种质资源的11个形态学特征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斑茅种质资源的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的变异,其中:茎粗变异幅度最大,变异范围为8.86~37.36mm,变异系数高达49.66%;其次为旗叶长和倒二叶宽,两者变异系数分别为45.10%和44.20%。(2)斑茅形态学特征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斑茅种质的株高越高,茎秆越粗壮,茎节数越多,花序数量越多,反之亦然。(3)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斑茅种质资源可划分为三大类,源自不同地区的斑茅材料,形态相似的材料基本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变异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甘蔗和斑茅远缘杂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邓祖湖 李玉蝉 +2 位作者 刘文荣 符成 林彦铨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62-67,共6页
对斑茅、Badila及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计数与核型分析,探讨斑茅后代的染色体遗传。结果表明,海南斑茅92-105和92-77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60,30对染色体全部为中部着丝点,臂比均在1.70以下,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长度之比小... 对斑茅、Badila及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计数与核型分析,探讨斑茅后代的染色体遗传。结果表明,海南斑茅92-105和92-77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60,30对染色体全部为中部着丝点,臂比均在1.70以下,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长度之比小于2,属原始的1A型染色体。参试的甘蔗无性系的核型均属2B型。来自组合Badila(2n=80)海南斑茅92-105(2n=60)的杂种崖城96-66染色体数目为2n=70,染色体以n+n的方式进行遗传;来自组合Badila×海南斑茅92-77(2n=60)的杂种崖城96-40染色体数目也为2n=70,杂种以n+n的方式进行遗传;这些结果表明甘蔗斑茅杂交后代染色体以n+n的方式进行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远缘杂交 核型分析 染色体遗传
下载PDF
斑茅野生种质资源的考察与收集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刀志学 鄢家俊 +11 位作者 张建波 常丹 白史且 陈智华 李达旭 游明鸿 张玉 张昌兵 张劲 严旭 胡超 张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6-820,共5页
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对滇、黔、川、陕、甘、桂、粤、琼等8省71个市(县)的斑茅野生种质资源进行考察与收集。结果表明除甘肃省外其他7个省都有野生斑茅的分布,采集到斑茅居群49个,共计420份材料。同时分析了斑茅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 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对滇、黔、川、陕、甘、桂、粤、琼等8省71个市(县)的斑茅野生种质资源进行考察与收集。结果表明除甘肃省外其他7个省都有野生斑茅的分布,采集到斑茅居群49个,共计420份材料。同时分析了斑茅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生态适应性,并对斑茅的利用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利用
下载PDF
中国斑茅种质资源分子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1
14
作者 张木清 洪艺珣 +3 位作者 李奇伟 刘少谋 张垂明 杨荣仲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我国8省区的30个斑茅〔Erianthusarundinaceus(Retz.)Jesw.〕无性系的分子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共扩增出87条多态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带数为5.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64.89%,多态信息量(PIC)为0.58...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我国8省区的30个斑茅〔Erianthusarundinaceus(Retz.)Jesw.〕无性系的分子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共扩增出87条多态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带数为5.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64.89%,多态信息量(PIC)为0.58,说明我国斑茅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可将30个斑茅无性系归为4大类,同一地区的斑茅无性系基本聚在同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种质资源 分子多态性 ISSR分子标记技术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GISH的甘蔗与斑茅F_1染色体遗传与核型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黄永吉 吴嘉云 +6 位作者 刘少谋 邓祖湖 符成 林彦铨 李奇伟 黄忠兴 陈如凯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398,共5页
斑茅在甘蔗育种的利用是现代甘蔗育种种质创新的热点,育种者期望把斑茅中优异的特性通过杂交渗透到甘蔗中。甘蔗与斑茅的F1是斑茅利用研究的难点也是基础。本研究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分析甘蔗与斑茅的F1染色体构成和核型,... 斑茅在甘蔗育种的利用是现代甘蔗育种种质创新的热点,育种者期望把斑茅中优异的特性通过杂交渗透到甘蔗中。甘蔗与斑茅的F1是斑茅利用研究的难点也是基础。本研究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分析甘蔗与斑茅的F1染色体构成和核型,探讨甘蔗与斑茅F1染色体的遗传行为。GISH结果表明,甘蔗与斑茅杂交F1的染色体众数68-69条,其中40条来自甘蔗热带种Badila,28-29来自海南斑茅,未发现有染色体的交换或易位现象。参试材料大部分染色体都属于中部着丝点(m)的染色体,少数为近中部着丝点(sm),YCE95-41核型属2B型,其余的核型都属为1B型。甘蔗与斑茅的染色体按n + n的方式传递给F1,本研究结果为斑茅种质在甘蔗育种中的利用及其杂交后代染色体细胞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染色体 基因组原位杂交 核型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斑茅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文荣 张积森 +6 位作者 饶进 蔡秋华 翁笑艳 阮妙鸿 阙友雄 陈如凯 张木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1-967,共7页
以干旱胁迫下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Retz.)叶片组织的cDNA为Tester,正常生长条件下斑茅叶片组织cDNA为Driver,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斑茅干旱胁迫消减文库。文库克隆总量约... 以干旱胁迫下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Retz.)叶片组织的cDNA为Tester,正常生长条件下斑茅叶片组织cDNA为Driver,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斑茅干旱胁迫消减文库。文库克隆总量约为30 000个,克隆重组率为99.2%;随机从文库中挑取3500个克隆分析表明,插入片段长度主要集中在200-1 000 bp之间,500 bp以上的有463个克隆,500 bp以下的有3 037个克隆,平均长度约450 bp;通过随机对16个文库阳性克隆的测序及分析,3个克隆与ATP-NAD kinase、Aldo/keto reductase和锌指蛋白高度同源,3个克隆没有同源性,10个与逆境相关,是功能未知的EST。选择编号为EL0149和EL0145两个克隆进行Northern杂交验证,结果表明EL0149克隆为干旱胁迫上调表达的EST序列,而EL0145在正常供水和干旱条件下均无明显的的杂交信号。说明本研究克隆的SSH文库质量较高,可以进一步利用SSH文库结合芯片表达谱分析作物水分胁迫下的相关抗旱基因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抑制性消减杂交 表达序列标签
下载PDF
斑茅蔗后代杂种的分子标记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慧怡 劳方业 +1 位作者 刘睿 陈健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3-577,共5页
对斑茅蔗BC1和BC2两个群体的397个无性系进行SSR和Alu-like分子标记分析,发现其中23个品系疑为假杂种,5个品系不具有斑茅血缘。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是鉴定杂交后代真实性的较好的方法,而引物SC597CS、SMC1527cl、SSCIR36鉴定出疑似假杂... 对斑茅蔗BC1和BC2两个群体的397个无性系进行SSR和Alu-like分子标记分析,发现其中23个品系疑为假杂种,5个品系不具有斑茅血缘。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是鉴定杂交后代真实性的较好的方法,而引物SC597CS、SMC1527cl、SSCIR36鉴定出疑似假杂种总个数较多且互补性好,是鉴定斑茅蔗后代杂种真假的一组较好的引物。与Alu-like标记结合使用能较好地检测杂交后代是否含有斑茅血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杂种鉴定 SSR Alu—like
下载PDF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甘蔗与斑茅杂交组合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陆鑫 蔡青 +2 位作者 王丽萍 马丽 范源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103-106,共4页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1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组合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各杂交组合及后代选择潜力。结果表明,云蔗2000-514×云南82-28、云蔗2000-514×海南92-19、96NG16×云南83-183、Co419×云南83-58、Co285×云南...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1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组合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各杂交组合及后代选择潜力。结果表明,云蔗2000-514×云南82-28、云蔗2000-514×海南92-19、96NG16×云南83-183、Co419×云南83-58、Co285×云南83-198、96NG16×云南82-28六个组合为强优组合,Keongjeav×海南92-97、斐济×云南82-133表现较差,予以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杂种F1代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钾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斑茅生长和钾营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卢颖林 曾巧英 +6 位作者 陈迪文 周文灵 黄莹 敖俊华 黄振瑞 江永 李奇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9-445,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钾水平下3个基因型斑茅根系形态和钾营养特性的差异,为培育钾高效甘蔗品种提供优异种质和理论依据。[方法]以钾钝感斑茅材料云南82-85和钾敏感斑茅材料海南92-109、广西87-3为供试材料,采用高钾(3 mmol·L-1,HK)和低... [目的]探讨不同钾水平下3个基因型斑茅根系形态和钾营养特性的差异,为培育钾高效甘蔗品种提供优异种质和理论依据。[方法]以钾钝感斑茅材料云南82-85和钾敏感斑茅材料海南92-109、广西87-3为供试材料,采用高钾(3 mmol·L-1,HK)和低钾(0.1 mmol·L-1,LK)2个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钾素对不同基因型斑茅生长、根系形态、钾素累积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低钾处理下,云南82-85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均低于高钾处理;海南92-109和广西87-3则不同,地上部干质量均低于高钾处理,分别为高钾处理的69.20%和76.76%,而根系干质量则高于高钾处理,分别为高钾处理的1.22和1.06倍。云南82-85在低钾和高钾处理下根系形态参数和根冠比均无显著差异,而海南92-109和广西87-3在低钾处理下根系总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冠比均显著高于高钾处理。表明低钾胁迫促进了钾敏感材料海南92-109和广西87-3根系生长,增大了吸收面积。此外,广西87-3和海南92-109在低钾和高钾处理下,其根系钾含量均低于云南82-85,而地上部钾含量在高钾处理下显著高于云南82-85,分别高出1.2和1.3倍,达显著水平;在高钾和低钾处理下,这两个材料地上部和植株钾累积量均显著高于云南82-85。与钾敏感斑茅材料海南92-109和广西87-3相比,钾钝感斑茅材料云南82-85的钾素吸收、转运和利用效率均较低。[结论]在低钾胁迫条件下,钾敏感斑茅材料以较为发达的根系和更高效的钾素转运能力适应低钾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根系形态 营养效率
下载PDF
甘蔗斑茅属间远缘杂种崖城01-87回交入选品系的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符成 刘少谋 +5 位作者 胡后祥 张垂明 杨业后 吴其卫 王勤南 周峰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9,共5页
斑茅杂种第二代品系崖城01-87与新台糖20号(ROC20)回交入选的19个品系的农艺性状分析表明,品系之间同一性状表型差异较大;与产量相关的性状变异较显著;斑茅杂种BC1普遍具有的"低糖"性状在回交后提高较快,蔗茎锤度平均增长23.... 斑茅杂种第二代品系崖城01-87与新台糖20号(ROC20)回交入选的19个品系的农艺性状分析表明,品系之间同一性状表型差异较大;与产量相关的性状变异较显著;斑茅杂种BC1普遍具有的"低糖"性状在回交后提高较快,蔗茎锤度平均增长23.8%;部分品系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已优于或达到国内当家良种的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甘蔗杂交种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