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3篇文章
< 1 2 1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神宁心方对斑马鱼睡眠剥夺模型行为学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瑞 张振贤 +1 位作者 史佳宁 蒋天君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目的观察益神宁心方对斑马鱼睡眠剥夺模型行为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将受精后5 d(5 dpf)野生型AB系斑马鱼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咖啡因300μmol/L)、褪黑素组(10μmol/L)、益神宁心方低剂量组(100 mg/L)、益神宁心方中... 目的观察益神宁心方对斑马鱼睡眠剥夺模型行为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将受精后5 d(5 dpf)野生型AB系斑马鱼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咖啡因300μmol/L)、褪黑素组(10μmol/L)、益神宁心方低剂量组(100 mg/L)、益神宁心方中剂量组(300 mg/L)和益神宁心方高剂量组(900 mg/L),咖啡因诱导建立斑马鱼睡眠剥夺模型。应用行为追踪系统定量监测自主活动1 h,明暗交替下连续测定斑马鱼的趋触性行为15 mi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和褪黑素(MT)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斑马鱼组织GABA A型受体a1亚单位基因(gabra1)、γ2亚单位基因(gabrg2)和5-HT受体1A类亚型基因(htr1aa)、1D类亚型基因(htr1bd)及MT受体1A类亚型基因(mtnr1aa)、1B类亚型基因(mtnr1ba)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运动状态覆盖距离、运动状态持续时间及中运动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静止状态持续时间显著减少(P<0.05);中心区域时间百分比及中心区域距离百分比均显著减少(P<0.05);GABA、MT含量及gabra1、gabrg2、mtnr1aa、mtnr1ba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5-HT含量及htr1aa、htr1bd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神宁心方高、中剂量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中运动时间减少(P<0.05),静息时间增加(P<0.05);益神宁心方高剂量组中心区域时间百分比及中心区域距离百分比增加(P<0.05);益神宁心方高剂量组GABA、MT含量和gabra1、mtnr1aa、mtnr1ba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5-HT含量和htr1aa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益神宁心方中剂量组gabrg2、mtnr1ba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5-HT含量和htr1bd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益神宁心方可以改善咖啡因造模斑马鱼的睡眠剥夺状态,改善焦虑行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GABA、5-HT、MT相关紊乱的基因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益神宁心方 斑马鱼 Γ-氨基丁酸 5-羟色胺 褪黑素 中药研究
下载PDF
英国红芸豆抗氧化肽对氧化应激斑马鱼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琳 陈丹 +2 位作者 范晓禹 郑喜群 崔素萍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9,共10页
为探究英国红芸豆抗氧化肽组分(BRKBPAPC)的体内抗氧化作用,利用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诱导建立氧化应激斑马鱼模型,研究BRKBPAPC对氧化应激斑马鱼的影响。结果表明:BRKBPAPC能显著提高(P<0.05)斑马鱼体内过氧化氢酶(CAT)、... 为探究英国红芸豆抗氧化肽组分(BRKBPAPC)的体内抗氧化作用,利用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诱导建立氧化应激斑马鱼模型,研究BRKBPAPC对氧化应激斑马鱼的影响。结果表明:BRKBPAPC能显著提高(P<0.05)斑马鱼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同时BRKBPAPC还具有调节斑马鱼脂代谢的能力,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脂代谢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水平;高剂量BRKBPAPC可使斑马鱼行为轨迹增多,高速运动次数、时间、距离显著上升。高剂量抗氧化肽处理21 d时,CAT、SOD、T-AOC、GSH-Px分别增至(28.29±3.29)、(126.59±6.39)、(2.07±0.18)、(84.75±7.77)U/mg prot,MDA含量降至(3.35±0.29)nmol/mg prot。由此可见,BRKBPAPC具有较好的体内抗氧化作用及脂代谢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红芸豆 抗氧化肽 氧化应激 脂代谢 斑马鱼 行为
下载PDF
定位键指数用于含氧多环芳烃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预测
3
作者 堵锡华 李靖 陈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8-1506,共9页
含氧多环芳烃化合物是一种在多环芳烃苯环上,含有一个或数个羰基氧原子的持久性污染物,它具有比亲代多环芳烃更强的毒性、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因此探究高效的研究方法来建立毒性数据库非常重要.为研究含氧多环芳烃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 含氧多环芳烃化合物是一种在多环芳烃苯环上,含有一个或数个羰基氧原子的持久性污染物,它具有比亲代多环芳烃更强的毒性、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因此探究高效的研究方法来建立毒性数据库非常重要.为研究含氧多环芳烃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结构-毒性关系,根据含氧多环芳烃分子中原子空间拓扑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指数–定位键指数L,并分别计算了32个含氧多环芳烃化合物分子的电性拓扑态指数Em、电性距离矢量M_(n),分析优化筛选了电性拓扑态指数其中的E16、电性距离矢量其中的M_(14)、M_(21)和M_(32)作为结构描述符,将它们与定位键指数L有机结合,与含氧多环芳烃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的生物毒性进行回归分析,以5种结构参数为输入变量点价值,神经网络结构采用5-3-1,建构了一种预测含氧多环芳烃急性毒性lgEC_(50)的神经网络模型,该预测模型的总相关系数R_(T)值达到较高的0.9826,对毒性的预测值与实验值两者之间的平均误差仅为0.112;结果表明,含氧多环芳烃的急性毒性与定位键指数、电性拓扑态指数、电性距离矢量等结构参数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可为含氧多环芳烃的环境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多环芳烃 定位键指数 斑马鱼胚胎 定量结构-毒性关系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评估金华市主要水系的环境风险
4
作者 孙洪杰 丁彦 +5 位作者 单夕颜 彭贵梦 徐泽琼 洪华嫦 管冬兴 尉小旋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4,共9页
近年来,金华市实施了一系列“治水”工程,以便将水体的各项理化指标控制在标准以下,改善水环境质量。考虑到水中多种污染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协同或加成等效应,在各理化指标达标情况下仍可能存在对水生生物正常生长发育构成潜在威胁的因素... 近年来,金华市实施了一系列“治水”工程,以便将水体的各项理化指标控制在标准以下,改善水环境质量。考虑到水中多种污染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协同或加成等效应,在各理化指标达标情况下仍可能存在对水生生物正常生长发育构成潜在威胁的因素。为了准确评估“治水”工程对金华市水环境的改善效果,本研究综合运用化学分析与生物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估“治水”工程后金华市主要水系的水环境质量。研究发现,在以三江交汇点为中心的9个采样点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检出浓度均低于我国地表水Ⅰ类标准,金华市主要水系中有机物相对含量较低。对19种金属元素的浓度检测表明:Cd在梅溪采样点的检出浓度(1.22μg·L^(-1))略高于其地表水I类标准,Mn在秋滨污水厂出水(210.4μg·L^(-1))、Sb在梅溪(8.88μg·L^(-1))和义乌江(6.24μg·L^(-1))水样中的检出浓度均高于其国家地表水特定标准限值。此外所检测的金属元素在所研究区域内均可达到相应的地表水水质要求。生物评价结果表明,斑马鱼胚胎可以在所有采样点水样中正常生长发育,且其体内的热休克蛋白(HSP70)和金属硫蛋白(MT)及抗氧化系统均未受到明显干扰。由此可见,金华市实施的系列“治水”工程可以有效控制水环境中重金属及有机物的含量,且水质总体良好,对鱼类早期的生长发育并未产生任何干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斑马鱼 早期发育阶段 抗氧化系统 化学需氧量 基因转录
下载PDF
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对口腔炎合剂的胚胎及肝肾发育的影响
5
作者 杨波 崔建蓉 +2 位作者 王娅俐 曹治兴 袁晓燕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1446-1449,1455,共5页
目的利用斑马鱼为动物模型,初步分析口腔炎合剂对胚胎及肝肾发育的影响。方法待斑马鱼发育至受精后10 h(10 hpf)时以简单随机方法分组并添加梯度浓度的口腔炎合剂。药物作用72 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口腔炎合剂对胚胎及肝肾发育,并记录图像... 目的利用斑马鱼为动物模型,初步分析口腔炎合剂对胚胎及肝肾发育的影响。方法待斑马鱼发育至受精后10 h(10 hpf)时以简单随机方法分组并添加梯度浓度的口腔炎合剂。药物作用72 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口腔炎合剂对胚胎及肝肾发育,并记录图像数据。结果当口腔炎合剂稀释浓度高于1.625×10^(-5)g/mL时对10 hpf斑马鱼开始出现胚胎发育毒性,表现为发育迟缓、心腔狭窄等。当口腔炎合剂稀释浓度高于6.500×10^(-5)g/mL时对36 hpf斑马鱼产生肝肾发育毒性,主要表现为肝脏与周边组织分界线不太明显,肾脏和鱼鳔区域明显增大,并伴有水肿瘀滞现象。结论口腔炎合剂具有一定的胚胎及肝肾毒性,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原则上不得使用本品,必须使用时应严格限量,并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炎合剂 模式生物 斑马鱼 肝肾毒性 胚胎毒性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研究康达心口服液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预防和作用机制
6
作者 乔建峰 熊尚全 +2 位作者 林超 王婷 何顺勇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5期38-43,共6页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探究复方中药康达心口服液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所致心脏毒性的预防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阿霉素造模组、康达心低浓度组、康达心中浓度组和康达心高浓度组。设计阿霉素和康达心浓度梯度,...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探究复方中药康达心口服液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所致心脏毒性的预防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阿霉素造模组、康达心低浓度组、康达心中浓度组和康达心高浓度组。设计阿霉素和康达心浓度梯度,筛选出35μg/mL的阿霉素作为诱导浓度,5.9325×10^(-2)μg/mL、11.875×10^(-2)μg/mL和23.75×10^(-2)μg/mL的康达心分别作为低浓度、中浓度和高浓度治疗浓度。显微镜观察斑马鱼的畸形和心率等情况;TUNEL荧光观察心脏细胞的凋亡情况;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脏发育相关基因及蛋白(SOX9b、GATA4、NKX2.5)的表达和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P53、Caspase-9、bcl2、Bax、TNF-α)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阿霉素造模组和康达心低浓度组斑马鱼心率显著下降(P<0.05),而康达心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斑马鱼心率显著升高(P<0.05);荧光染色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阿霉素造模组心脏细胞凋亡升高(P<0.05),不同浓度康达心共处理组心脏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0.05);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阿霉素造模组心脏发育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阿霉素造模组比较,不同浓度康达心处理组使心脏发育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升高(P<0.05)。结论康达心口服液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达心口服液 心脏毒性 阿霉素 斑马鱼模型 心脏保护
下载PDF
基于Bytetrack的多目标跟踪算法在斑马鱼毒性行为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海翔 崔鸿武 +4 位作者 黄桢铭 王磊 李皓 崔正国 曲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9,共14页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斑马鱼(Danio rerio)在不同污染物暴露下的行为变化是水质毒性评价的常用方法之一,但传统方法存在效率低、面对遮挡和复杂环境时性能差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使用基于Bytetrack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追踪斑马鱼...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斑马鱼(Danio rerio)在不同污染物暴露下的行为变化是水质毒性评价的常用方法之一,但传统方法存在效率低、面对遮挡和复杂环境时性能差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使用基于Bytetrack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追踪斑马鱼在4种污染物(Zn、Pb、Cr和苯酚)暴露2 h后的行为变化,对斑马鱼在4种浓度梯度中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最低速度、平均碰撞次数和行为轨迹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算法的追踪精度、漏检率和检测时间(每300帧)分别能达到90.26%、16.33%和0.19 min,检测时间和精度相比于传统目标检测方法有较大提升。同时,根据污染物不同,该方法能准确识别特定污染物环境中斑马鱼相应的运动状态及轨迹变化,可实现精确识别和实时响应,在鱼类毒性行为识别领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多目标跟踪 斑马鱼 行为分析
下载PDF
醚菌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慢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浩泽 王卢燕 +4 位作者 李烨青 张昌朋 赵学平 张鑫 蒋金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5-285,共11页
为探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s)对水生生物早期生命阶段的慢性毒性,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测定了醚菌酯长期暴露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亚致死效应。将斑马鱼胚胎持续暴露于不同浓度醚菌酯(0.000750~0.180 mg·L^(-1))34 d后... 为探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s)对水生生物早期生命阶段的慢性毒性,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测定了醚菌酯长期暴露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亚致死效应。将斑马鱼胚胎持续暴露于不同浓度醚菌酯(0.000750~0.180 mg·L^(-1))34 d后,醚菌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144 h和34 d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41 mg·L^(-1)和0.0106 mg·L^(-1)。研究发现,醚菌酯暴露34 d后,0.00460、0.0115和0.0288 mg·L^(-1)醚菌酯可显著降低仔鱼的体质量,0.0115 mg·L^(-1)和0.0288 mg·L^(-1)醚菌酯能够降低仔鱼体长,而0.180 mg·L^(-1)醚菌酯会增加仔鱼的体长和体质量。醚菌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体长的34 d-NOEC为0.00460 mg·L^(-1),34 d-LOEC为0.0115 mg·L^(-1),对早期生命阶段体质量的34 d-NOEC为0.00185 mg·L^(-1),34 d-LOEC为0.00460 mg·L^(-1)。在试验期间,分别于1、3、7、14、21和34 d测定斑马鱼胚胎/仔鱼体内与线粒体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活性和水平。研究发现,醚菌酯长期暴露会导致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先降低再升高。此外,醚菌酯长期暴露期间,斑马鱼体内钙离子(Ca2+)水平和钙离子腺苷三磷酸酶(Ca2+-ATP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表明,醚菌酯长期暴露会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生长指标和抗氧化系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醚菌酯可能通过调控ATP和Ca2+水平、Ca2+-ATP酶活性,干扰线粒体能量代谢进而诱导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产生氧化应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菌酯 斑马鱼 慢性毒性 早期生命阶段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斑马鱼在化学品高通量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俊 刘力 +6 位作者 徐颖君 刘俊杰 程波 张蒙 庞少臣 梁勇 宋茂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9,共13页
随着全球化学品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哺乳动物毒性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化学品环境监管的需求.21世纪毒性测试转变成以高通量体外测试和非哺乳类动物模型替代方法为主的新模式.斑马鱼既有生物复杂度又具一定的分析通量,是高通量的药物... 随着全球化学品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哺乳动物毒性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化学品环境监管的需求.21世纪毒性测试转变成以高通量体外测试和非哺乳类动物模型替代方法为主的新模式.斑马鱼既有生物复杂度又具一定的分析通量,是高通量的药物筛选和化学品毒性测试中重要的动物模型.本文综述了斑马鱼在化学品高通量毒性评价中应用的重要研究进展,分析了多种自动化技术在斑马鱼高通量分析中的优势和潜力,最后探讨了斑马鱼高通量毒性测试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为研究人员高效利用斑马鱼胚胎开展化学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 毒性筛查 风险评估 斑马鱼 化学品
下载PDF
常见环境污染物致斑马鱼机体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子毓 徐玉艳 +2 位作者 代恒美 王敏 潘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6,共14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氧化应激是机体促氧化物产生和清除之间出现失衡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影响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水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氧化应激是机体促氧化物产生和清除之间出现失衡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影响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水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产生毒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重金属、农药和新兴污染物等常见环境污染物对斑马鱼所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污染物损伤生物体的监控预警及疾病预防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物 斑马鱼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氯氟醚菊酯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心脏发育的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瑞瑞 周宁 +3 位作者 吴梦琪 徐文平 陶黎明 张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氯氟醚菊酯是目前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卫生用杀虫剂品种之一,其环境安全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斑马鱼为试验模型,评价了氯氟醚菊酯急性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心脏发育的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氯氟醚菊酯对斑马鱼胚胎的... 氯氟醚菊酯是目前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卫生用杀虫剂品种之一,其环境安全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斑马鱼为试验模型,评价了氯氟醚菊酯急性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心脏发育的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氯氟醚菊酯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72 h-LC_(50)值为0.756μg/mL,属高毒。经氯氟醚菊酯不同剂量(0、0.2、0.4、0.8μg/mL)暴露72 h后发现:0.4和0.8μg/mL剂量处理组的仔鱼出现脊柱和尾部弯曲、心包和卵黄囊水肿等畸形特征,且心率和孵化率显著降低、胚胎发育不完整(体长变短、头部和眼睛面积缩小);0.2、0.4和0.8μg/m L的氯氟醚菊酯还能够诱导仔鱼心房心室分化,心脏功能相关基因myl7、myh6、vmhc的表达水平下调,并引起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使仔鱼心脏处堆积活性氧(ROS)。本研究结果表明,氯氟醚菊酯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的心脏发育具有显著毒性,且与氧化损伤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杀虫剂 氯氟醚菊酯 环境风险 斑马鱼 发育毒性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硒暴露对斑马鱼(Danio rerio)组织元素含量及氧化胁迫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马珊珊 赵翊翔 +9 位作者 杨硕 潘宏刚 文博 耿世聪 王国峰 傅玉栋 高宇 崔长春 姜鑫 孙卓伦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9-346,共8页
以斑马鱼为受试材料,研究了Se(Ⅳ)暴露对斑马鱼组织的元素含量及氧化胁迫的影响。试验分4组,分别为对照组,5μg·L^(-1)、50μg·L^(-1)和500μg·L^(-1)暴露组,处理21 d后,对斑马鱼各组织(脑、鳃、肝、肠、肌肉)中的Se、Al... 以斑马鱼为受试材料,研究了Se(Ⅳ)暴露对斑马鱼组织的元素含量及氧化胁迫的影响。试验分4组,分别为对照组,5μg·L^(-1)、50μg·L^(-1)和500μg·L^(-1)暴露组,处理21 d后,对斑马鱼各组织(脑、鳃、肝、肠、肌肉)中的Se、Al、Cr、Cu、Mg和Zn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测定各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硒处理组斑马鱼各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硒累积,肝组织中硒累积量最高,且元素Cu和Zn显著增加。肝组织中SOD和GSH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00μg·L^(-1)处理组肝组织中GST活性显著降低56.5%,而肝和鳃组织中MDA分别显著升高3.1倍和1.6倍。研究结果表明硒暴露破坏斑马鱼组织Cu、Zn元素平衡,引起脂质过氧化,诱导斑马鱼肝鳃组织发生氧化胁迫,试验为进一步从元素平衡和氧化胁迫角度研究硒暴露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累积 斑马鱼 元素含量 氧化胁迫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补血生髓方对肿瘤相关性贫血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保护作用
13
作者 张硕 姜晓燕 +4 位作者 符映均 倪红辉 杨水英 吴育 彭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0-1327,共8页
目的探讨补血生髓方对斑马鱼贫血和免疫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Tg(gata1a:DsRed)斑马鱼为实验对象,建立苯肼诱导的斑马鱼贫血模型,观察不同浓度补血生髓方对斑马鱼背部血管平均强度的影响。以Tg(lysc:DsRed)斑马鱼为实验对象,建... 目的探讨补血生髓方对斑马鱼贫血和免疫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Tg(gata1a:DsRed)斑马鱼为实验对象,建立苯肼诱导的斑马鱼贫血模型,观察不同浓度补血生髓方对斑马鱼背部血管平均强度的影响。以Tg(lysc:DsRed)斑马鱼为实验对象,建立氯霉素、长春瑞滨诱导的斑马鱼免疫损伤模型,观察补血生髓方对斑马鱼尾部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采用Real time-PCR检测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0.5 mg生药量·mL^(-1)和2 mg生药量·mL^(-1)补血生髓方显著增加斑马鱼背部血管平均强度(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2 mg生药量·mL^(-1)补血生髓方显著逆转氯霉素、长春瑞滨造成的中性粒细胞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血生髓方组斑马鱼IL-6、IL-10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TNF-α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血生髓方能够改善苯肼诱导的斑马鱼贫血状态,且对氯霉素、长春瑞滨诱导的斑马鱼免疫损伤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与上调细胞因子IL-6、IL-10,下调TNF-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血生髓方 贫血 免疫损伤 斑马鱼 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福美双造成斑马鱼胚胎脊索畸形及其与甲状腺素的关联
14
作者 蔡晓旭 于永利 +9 位作者 齐澈力木格 穆瑞 成曼溶 包姝姝 常旭 尤欢 张学富 康桂英 杨景峰 董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817,共10页
福美双(tetramethyl thiram disulfide,thiram)是一种二硫代甲氨基甲酸盐类(dimethyldithiocarbamate,DTCs)农药,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因其高残留性引起广泛重视。本研究使用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作为动物模型,探讨了福美双造成斑马... 福美双(tetramethyl thiram disulfide,thiram)是一种二硫代甲氨基甲酸盐类(dimethyldithiocarbamate,DTCs)农药,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因其高残留性引起广泛重视。本研究使用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作为动物模型,探讨了福美双造成斑马鱼胚胎脊索弯曲及其与甲状腺素的关联。将受精后3 h(3 hours post-fertilization,3 hpf)斑马鱼胚胎分别短期(10和30 min)暴露或持续暴露于0.0024、0.024和0.24 mg/L的低质量浓度福美双中,并在24,48,72和96 hpf分别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HPLC检测结果显示,斑马鱼体内可检测的福美双含量为0.13 mg/kg(暴露从3 hpf至72 hpf)。形态学结果显示,即使短期(30 min)福美双暴露,也会引起斑马鱼胚胎死亡率的升高、孵化延迟,并造成脊索弯曲。福美双暴露会降低甲状腺素关联基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基因(TPO)的表达。激素水平检测也发现福美双可造成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含量的降低。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短期福美双暴露仍对斑马鱼胚胎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这种作用也许与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关联,试验也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农药的生物监控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美双 斑马鱼胚胎 发育毒性 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敲除kdm4ab对斑马鱼低温耐受能力的影响
15
作者 张梦冉 罗军涛 +2 位作者 张瑶 韩兵社 张俊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为深入研究kdm4ab基因在鱼类低温胁迫下的作用,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模式生物,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kdm4ab^(-/-)斑马鱼品系。RT-qPCR结果显示,与WT斑马鱼相比,kdm4ab^(-/-)斑马鱼的kdm4ab 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00... 为深入研究kdm4ab基因在鱼类低温胁迫下的作用,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模式生物,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kdm4ab^(-/-)斑马鱼品系。RT-qPCR结果显示,与WT斑马鱼相比,kdm4ab^(-/-)斑马鱼的kdm4ab 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00 1),而kdm4c的mRNA表达量补偿性增加(P<0.05)。斑马鱼行为轨迹跟踪系统检测发现,18℃低温下kdm4ab^(-/-)斑马鱼幼鱼的最大加速度显著降低(P<0.05)。8℃低温下kdm4ab^(-/-)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时间(LT50)显著低于WT斑马鱼(P<0.000 1);低温处理后kdm4ab^(-/-)斑马鱼的γH2A.X表达量明显增加,ROS水平升高,即DNA损伤增强。研究表明,敲除kdm4ab基因降低了低温下斑马鱼的耐受能力及运动能力,这为鱼类的低温耐受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m4ab 斑马鱼 CRISPR/Cas9 低温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系统制备斑马鱼cbsb敲除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福海 蒋林 +4 位作者 曹建斌 蒋伟青 项略 顾珊烨 刘犇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77-383,共7页
目的 采用成簇的规律性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系统对斑马鱼胱硫醚-β-合成酶b基因(cbsb)进行编辑,并制备稳定的斑马鱼cbsb敲除品系。方法 使用ClustalX软件分析斑马鱼cbsb编码蛋白(Cbsb)的保守结构域,利用生物信息学选取向... 目的 采用成簇的规律性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系统对斑马鱼胱硫醚-β-合成酶b基因(cbsb)进行编辑,并制备稳定的斑马鱼cbsb敲除品系。方法 使用ClustalX软件分析斑马鱼cbsb编码蛋白(Cbsb)的保守结构域,利用生物信息学选取向导RNA(gRNA)靶点,体外合成并纯化gRNA和密码子优化的Cas9 mRNA,在刚受精的斑马鱼胚胎(1-cell期)中显微注射混合的gRNA和Cas9 mRNA,提取受精后3 d的斑马鱼幼鱼基因组,通过PCR扩增并测序分析靶点的切割效率,通过基因组扩增和测序筛选并获得cbsb敲除的稳定品系。结果 斑马鱼Cbsb与人、小鼠胱硫醚-β-合成酶(CBS)高度同源。在斑马鱼Cbsb保守结构域的编码序列处设计4个靶点,其中4#靶点具有高效的切割效率,利用该靶点制备并筛选获得多个cbsb敲除斑马鱼,选取-3+13 bps和-228 bps移码突变的两种品系,进一步筛选获得稳定的cbsb敲除品系。结论 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制备了两种斑马鱼cbsb敲除的稳定品系,为进一步在斑马鱼活体中研究Cbsb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硫醚-β-合成酶b 硫化氢 基因敲除 斑马鱼 成簇的规律性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
下载PDF
Asb14a 基因在斑马鱼肌间骨发育中的作用
17
作者 牛明慧 王化敏 +3 位作者 胡瑞芹 胡鹏 吴智超 陈良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9-265,共7页
为进一步研究肌间骨(intermuscular bone)发育的分子机制,利用CRISPR/Cas9打靶技术、茜素红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斑马鱼(Danio rerio)Asb14a基因敲除后肌间骨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成功构建了插入2 bp和缺失50 bp的... 为进一步研究肌间骨(intermuscular bone)发育的分子机制,利用CRISPR/Cas9打靶技术、茜素红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斑马鱼(Danio rerio)Asb14a基因敲除后肌间骨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成功构建了插入2 bp和缺失50 bp的Asb14a基因敲除纯合斑马鱼品系;茜素红染色显示,成年Asb14a^(-/-)突变体与野生斑马鱼相比,肌间骨数量显著减少了35%(P<0.0001),说明敲除Asb14a基因会减少斑马鱼肌间骨的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骨骼发育相关基因(bmp6、sp7、sox6、alpl、collala、sox6和smad1)在Asb14a^(-/-)突变体中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从分子角度验证了Asb14a基因与肌间骨发育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Asb14a基因参与了斑马鱼肌间骨发育,敲除该基因会影响斑马鱼肌间骨的生成,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肌间骨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肌间骨 CRISPR/Cas9 Asb14a基因 纯合突变体
下载PDF
氨氮和微囊藻毒素-LR联合作用对斑马鱼肠道免疫和菌群的影响
18
作者 况宇 何亚 +4 位作者 欧阳康 杨慧 王良牟 李大鹏 李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305,共19页
氨氮和微囊藻毒素-LR(MCLR)是水生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为探讨两者对斑马鱼肠道潜在的协同效应,实验将成年雌性斑马鱼分别暴露于氨氮(30 mg·L^(-1))、MCLR(10μg·L^(-1))以及两者混合(30 mg·L^(-1)+10μg·L^(-... 氨氮和微囊藻毒素-LR(MCLR)是水生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为探讨两者对斑马鱼肠道潜在的协同效应,实验将成年雌性斑马鱼分别暴露于氨氮(30 mg·L^(-1))、MCLR(10μg·L^(-1))以及两者混合(30 mg·L^(-1)+10μg·L^(-1))的环境中,持续30 d。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氨氮暴露导致肠绒毛面积减少;MCLR暴露导致肠道绒毛破裂,空泡化面积增加;而联合暴露对肠组织损伤更为严重。这些变化伴随着肠道中溶菌酶和β-防御素的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显著降低,表明斑马鱼肠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此外,氨氮和MCLR的单独及联合处理还激活NOD1/2和TLR4a/4b信号通路,导致促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和蛋白含量上升,进而可能诱发肠道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氨氮和MCLR处理显著改变斑马鱼肠道内菌群的平衡,即氨氮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富度,MCLR增加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丰富度但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富度,而氨氮和MCLR联合作用增加肠道致病菌群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丰富度。进一步,两者联合暴露还导致肠道中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菌群丰度和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氨氮和MCLR联合处理对斑马鱼肠道免疫及菌群稳态产生了协同的负面影响,其对水生动物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构成了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微囊藻毒素-LR 斑马鱼 肠道菌群 肠道免疫
下载PDF
“心痛三两三”方对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斑马鱼心肌缺血的作用
19
作者 陈思琪 郭帅杰 +5 位作者 解长旭 张蕾 刘卫红 李思耐 刘红旭 周明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2-806,共5页
目的:研究“心痛三两三”方对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斑马鱼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用“心痛三两三”方9.4、18.75、37.5、75、150和300μL/mL浓度干预受精后2~3 d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根据斑马鱼的毒性表型和死亡情况确定“心痛三两三”方的... 目的:研究“心痛三两三”方对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斑马鱼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用“心痛三两三”方9.4、18.75、37.5、75、150和300μL/mL浓度干预受精后2~3 d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根据斑马鱼的毒性表型和死亡情况确定“心痛三两三”方的最大耐受浓度,从而筛选出本研究的给药剂量。实验设“心痛三两三”方高、中、低剂量组,浓度分别为75.0、25,0、8.3μL/mL,阳性对照丹参滴丸组浓度为500μg/mL,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30尾置于六孔板中,各组均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4 h后,用50 mg/mL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诱导60 min建立斑马鱼心肌缺血模型。共同处理结束后,用吖啶橙法染色分析斑马鱼心脏部位凋亡细胞荧光强度;心跳血流分析软件录制斑马鱼血流视频,分析斑马鱼心输出量和血流速度。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心痛三两三”方中、高剂量组斑马鱼心脏部位凋亡细胞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5,P<0.01),其凋亡改善率分别为34%和54%。“心痛三两三”方低、中、高剂量组斑马鱼心输出量和血流速度明显提高(P<0.01),其改善率分别为52%、93%、62%和29%、53%、32%。结论:“心痛三两三”方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斑马鱼心肌缺血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与改善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痛三两三”方 斑马鱼 心肌缺血 细胞凋亡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胸痹 心输出量 血流速度
下载PDF
苍术酮对肥胖斑马鱼的降脂作用
20
作者 王梦羽 沈洁 +4 位作者 刘杰 李强 戴梦 夏聪 盛昭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0-1364,共5页
目的 探究苍术酮对肥胖斑马鱼的降脂作用。方法 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苍术酮低、中、高浓度组(0.2、0.4、0.8μg/mL),蛋黄液干预72 h后给药24 h。记录幼鱼体质量,试剂盒检测TC、TG、HDL-C水平,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 目的 探究苍术酮对肥胖斑马鱼的降脂作用。方法 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苍术酮低、中、高浓度组(0.2、0.4、0.8μg/mL),蛋黄液干预72 h后给药24 h。记录幼鱼体质量,试剂盒检测TC、TG、HDL-C水平,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形态学变化,转录组测序和PCR技术分析相关信号通路及基因表达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相关差异基因与各脂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苍术酮高浓度组体质量和TC、TG水平均降低(P<0.05,P<0.01),HDL-C水平均升高(P<0.01),苍术酮各浓度组均可改善斑马鱼肝脏脂质累积状态。苍术酮可上调PPAR信号通路中apoa1a mRNA表达(P<0.01),下调fabp2 mRNA表达(P<0.01)。TC及TG水平、肝脏脂肪变性率、肝脏脂质沉积面积比与apoa1a基因呈负相关(P<0.05,P<0.01),与fabp2基因呈正相关(P<0.05,P<0.01);HDL水平与apoa1a基因呈正相关(P<0.01),与fabp2基因呈负相关(P<0.01)。结论 苍术酮对肥胖斑马鱼有较好的降脂作用,可能与调控PPAR通路以调节脂质代谢,从而抑制脂肪累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酮 肥胖症 斑马鱼 PPAR通路 apoa1a fabp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