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对斑马鱼幼鱼生长、肠道菌群及代谢的影响
1
作者 王涵颖 张心月 +5 位作者 彭怀云 杨君烨 邱浩宇 黄玲 陶晨智 王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5-278,共14页
旨在探究养殖水体中添加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对斑马鱼幼鱼生长、抗氧化免疫、肠道菌群与代谢的影响。将初体重为(0.019±0.003)g的270尾斑马鱼随机均分为3组,ZF0组(对照组,基础饲料)、ZF5组(基础饲料+105CFU/mL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与... 旨在探究养殖水体中添加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对斑马鱼幼鱼生长、抗氧化免疫、肠道菌群与代谢的影响。将初体重为(0.019±0.003)g的270尾斑马鱼随机均分为3组,ZF0组(对照组,基础饲料)、ZF5组(基础饲料+105CFU/mL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与ZF7组(基础饲料+107CFU/mL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每组3个平行,试验周期为33 d。实验结果表明:(1)各组间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ZF5和ZF7组的GPT活性显著高于ZF0组(P<0.05),ZF5组AKP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ZF7组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相对于ZF0和ZF5组显著提高(P<0.05)。(4)ZF7组肠道绒毛高度、V/C都显著高于ZF0与ZF5组(P<0.05);ZF7组的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5)从肠道菌群组成来看,各组间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ZF5和ZF7组显著降低了肠道中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的丰度并显著提高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丰度(P<0.05)。属水平上,对照组与试验组的优势菌属为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试验组显著减少了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的丰度同时显著提高了戈登氏菌属(Gordonia)、细杆菌属(Microbacterium)等有益菌属的丰度(P<0.05)。(6)ZF5和ZF7组与ZF0组的肠道代谢物差异明显,其中Lipoxin a4、Prostaglandin g2和11-dehydrothromboxane b2显著上调(P<0.05),5'-phosphoribosyl-5-amino-4-imidazolecarboxamide(aicar)显著下调(P<0.05)。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ABC转运蛋白、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以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通路中。综上所述,养殖水体中添加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有利于改善斑马鱼幼鱼的肠道消化性能、组织结构和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 斑马鱼幼鱼 生长性能 抗氧化免疫 肠道菌群 代谢
下载PDF
苦荞醋饮及沙棘醋饮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斑马鱼幼鱼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司霞 张昕 +4 位作者 王晨尧 朱瑞芳 曹妍 冯耀清 韩世范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2-308,共7页
目的:探讨苦荞醋饮及沙棘醋饮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斑马鱼幼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受精后5 d斑马鱼幼鱼,适应性喂养3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胆固醇饮食组、苦荞醋饮组、沙棘醋饮组、苦荞醋饮联合沙棘醋饮组,每组100条幼鱼。所有实... 目的:探讨苦荞醋饮及沙棘醋饮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斑马鱼幼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受精后5 d斑马鱼幼鱼,适应性喂养3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胆固醇饮食组、苦荞醋饮组、沙棘醋饮组、苦荞醋饮联合沙棘醋饮组,每组100条幼鱼。所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设置2个平行组。对照组给予标准普通饲料20 mg,高胆固醇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20 mg,苦荞醋饮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20 mg+0.1%苦荞醋饮,沙棘醋饮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20 mg+0.1%沙棘醋饮,苦荞醋饮联合沙棘醋饮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20 mg+0.05%苦荞醋饮+0.05%沙棘醋饮。干预1周后,观察斑马鱼幼鱼存活率、体重、体长、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丙二醛,采用冰冻油红O染色观察肝内脂质积累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通过荧光摄影判断肝脏内活性氧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法检测脂质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结果:与高胆固醇饮食组相比,苦荞醋饮组、沙棘醋饮组、苦荞醋饮联合沙棘醋饮组斑马鱼幼鱼体重较轻(均P<0.05),沙棘醋饮组斑马鱼幼鱼总胆固醇较低(P<0.05),苦荞醋饮联合沙棘醋饮组斑马鱼幼鱼丙二醛较低(P<0.05);苦荞醋饮组、沙棘醋饮组、苦荞醋饮联合沙棘醋饮组肝脏处绿色荧光面积较小,颜色较暗,荧光定量分析显示,苦荞醋饮组和苦荞醋饮联合沙棘醋饮组较低(均P<0.05);qPCR结果显示,沙棘醋饮组斑马鱼幼鱼肿瘤坏死因子α的mRNA表达水平较低(P<0.05);苦荞醋饮组、沙棘醋饮组、苦荞醋饮联合沙棘醋饮组斑马鱼幼鱼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表达水平较低(均P<0.05)。结论:喂食醋饮主要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发挥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斑马鱼幼鱼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苦荞 醋饮 斑马鱼幼鱼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护理
下载PDF
纯净水对斑马鱼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加进 蔡赫 《现代食品》 2016年第16期91-94,共4页
本文研究了纯净水对斑马鱼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发现,纯净水组中养殖的斑马鱼幼鱼在体长、侧面投影面积及眼大小等方面显著低于天然水组和正常对照组,而卵黄囊面积则显著高于天然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且与其他两组相比,纯净水组的斑马... 本文研究了纯净水对斑马鱼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发现,纯净水组中养殖的斑马鱼幼鱼在体长、侧面投影面积及眼大小等方面显著低于天然水组和正常对照组,而卵黄囊面积则显著高于天然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且与其他两组相比,纯净水组的斑马鱼有脊柱弯曲及心率减缓等致畸现象出现。由此可见,几乎不含任何矿物元素的纯净水不但会能延迟斑马鱼幼鱼的生长发育,且还有一定的致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幼鱼 天然水 纯净水 生长发育 致畸
下载PDF
显微操作中斑马鱼幼鱼心脏识别与监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佟明斯 黄港 +3 位作者 雷冬旭 张格非 庄松霖 高会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187,共6页
斑马鱼作为一种典型的有脊椎模式动物,因其幼鱼具有与人类基因相似度高、身体透明方便观察等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被广泛研究.其中识别和监测斑马鱼幼鱼心脏对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药物影响等至关重要.为解决常规显微操作技术对各... 斑马鱼作为一种典型的有脊椎模式动物,因其幼鱼具有与人类基因相似度高、身体透明方便观察等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被广泛研究.其中识别和监测斑马鱼幼鱼心脏对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药物影响等至关重要.为解决常规显微操作技术对各向异性的斑马鱼幼鱼在操作和观测上的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显微视觉技术的高通量斑马鱼幼鱼心脏识别和监测方法.首先通过混合高斯模型确定多斑马鱼幼鱼个体的位置和二维平面的姿态,在将其中一条斑马鱼幼鱼移动到视野中心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对各个幼鱼的翻滚角进行检测,并对处于异常姿态的斑马鱼幼鱼进行调整,使其心脏便于监测;在获得斑马鱼幼鱼高倍放大图像之后,根据斑马鱼幼鱼心脏的特征,提出了基于像素强度跟踪的幼鱼心脏监测算法,实现了心脏定位以及心跳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对斑马鱼幼鱼心脏的准确识别并提供心跳和心率曲线,为以斑马鱼为对象的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颖、稳定、高效的实验观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显微操作 斑马鱼幼鱼 模式识别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不同活体饵料对斑马鱼幼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佳怡 周宇航 +2 位作者 高翔 刘东 巩杰 《交通医学》 2021年第3期217-221,226,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活体饵料对斑马鱼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适宜斑马鱼幼体生长的饵料及投喂方式。方法:挑选5 dpf活泼健康的野生型(AB)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饥饿组、草履虫组、轮虫组、丰年虫组、草履虫+轮虫组、草履虫+丰年虫组和轮虫+丰... 目的:探究不同活体饵料对斑马鱼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适宜斑马鱼幼体生长的饵料及投喂方式。方法:挑选5 dpf活泼健康的野生型(AB)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饥饿组、草履虫组、轮虫组、丰年虫组、草履虫+轮虫组、草履虫+丰年虫组和轮虫+丰年虫组。每日记录幼鱼存活率和摄食丰年虫幼鱼比例,每隔10天拍照并测量幼鱼体长,40天后测量幼鱼最终体长和体质量。结果:在斑马鱼幼鱼发育早期,草履虫各组均保持较高存活率,轮虫组和轮虫+丰年虫组幼鱼死亡率较高:随着幼鱼发育,所有添加丰年虫的实验组包括单独投喂丰年虫组最终存活率都高于未添加组,并且幼体体质量和体长也显著高于未投喂丰年虫组。斑马鱼幼鱼只有发育到9 dpf后才能摄食丰年虫,混合投喂草履虫有助于提高幼鱼丰年虫摄食率,直至13 dpf各组幼鱼摄食丰年虫。10 dpf前所有投喂草履虫的幼鱼生长速度显著高于未投喂草履虫组,但10 dpf后投喂丰年虫所有实验组幼鱼体长增速显著增加,未投喂丰年虫的3个实验组中幼鱼生长速度显著减慢。结论:在实验室斑马鱼幼鱼饲养中轮虫不适合作为斑马鱼幼鱼的饵料,草履虫是斑马鱼幼鱼早期适宜的饵料,后期适宜饵料为丰年虫,最佳方式为9 dpf前投喂草履虫,从9 dpf开始添加丰年虫,13 dpf后完全由丰年虫替代草履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幼鱼 活体饵料 存活率 体长 体质量
下载PDF
斑马鱼幼鱼整鱼石蜡切片制作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嘉玲 暴国 +3 位作者 王天奇 张长勇 李楠 孙德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5-41,共7页
目的探讨斑马鱼幼鱼整鱼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以4 d斑马鱼幼鱼为材料,探讨使用不同固定剂和脱水剂的切片效果。结果4%PFA过夜不适合幼鱼脑组织和肌肉固定,组织脆裂严重,但对肠道影响较小。Bouin’s液适合幼鱼固定,后续使用叔丁醇脱水稍... 目的探讨斑马鱼幼鱼整鱼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以4 d斑马鱼幼鱼为材料,探讨使用不同固定剂和脱水剂的切片效果。结果4%PFA过夜不适合幼鱼脑组织和肌肉固定,组织脆裂严重,但对肠道影响较小。Bouin’s液适合幼鱼固定,后续使用叔丁醇脱水稍优于乙醇。Bouin’s液固定的幼鱼脑组织脱水1 min,肌肉组织脱水4 min能获得良好的切片效果。结论在优化条件下,制作的切片基本达到了切片完整,薄厚均匀,无褶无刀痕,裂痕;染色核质分明,红蓝适度,透明洁净等要求。可供需进行斑马鱼幼鱼石蜡切片的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幼鱼 石蜡切片 固定剂 脱水剂
下载PDF
基于YOLOv5算法对斑马鱼幼鱼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福欢 柴鑫雨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2年第8期129-131,135,共4页
斑马鱼幼鱼行为学分析常常是药物学研究与基因操作的直观表现,在封闭、复杂环境下对幼鱼进行检测是研究其功能特性的基本步骤。由于幼鱼属于小目标,本文通过去掉YOLOv5网络中的大尺度预测层和大、中尺度预测层,得到了YOLOv5m-sm模型以及... 斑马鱼幼鱼行为学分析常常是药物学研究与基因操作的直观表现,在封闭、复杂环境下对幼鱼进行检测是研究其功能特性的基本步骤。由于幼鱼属于小目标,本文通过去掉YOLOv5网络中的大尺度预测层和大、中尺度预测层,得到了YOLOv5m-sm模型以及YOLOv5m-s模型;由于没有公开的幼鱼数据集,本文使用DarkLabel标注软件将幼鱼头部作为特征标记,得到的Zebradata数据集,并按4: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分别用来训练及验证模型;为了测试算法对幼鱼的检测能力,使用160张含有23条幼鱼的测试集对YOLOv3m、YOLOv5s、YOLOv5m-s、YOLOv5m-sm和YOLOv5m模型进行识别实验。实验结果表明,YOLOv5m-s算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度,满足幼鱼目标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YOLOv5 斑马鱼幼鱼
下载PDF
趋流行为下斑马鱼幼鱼的全脑成像
8
作者 吴宇斌 张仁昌 +5 位作者 李大光 齐珂心 柴宇明 沈忱 司光伟 温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31-1740,共10页
目的趋流,意即在水中调整身体方向并逆流而上的能力,是一种在大多数鱼类与两栖类动物中存在的保守行为。虽然关于趋流的研究已有一段很长的历史,并且近年来斑马鱼幼鱼趋流行为的理论机制也被提出,但是分布式的神经环路是如何整合多感知... 目的趋流,意即在水中调整身体方向并逆流而上的能力,是一种在大多数鱼类与两栖类动物中存在的保守行为。虽然关于趋流的研究已有一段很长的历史,并且近年来斑马鱼幼鱼趋流行为的理论机制也被提出,但是分布式的神经环路是如何整合多感知信息、做出决策、并实现行为控制仍然是个未知数。对自由运动的斑马鱼进行全脑神经活动成像为理解这一困难的问题提供了特殊的机会。方法本文开发了一种微流控装置精确控制环境水流并激发斑马鱼的趋流行为。将该微流控芯片与扩增视野光场显微镜以及追踪系统整合,从而记录自由行为下斑马鱼全脑的神经活动。结果在整合的微流控装置中稳定观察到了斑马鱼在水流中保持自身位置不变、逆流而上等刻板的趋流行为现象。与此同时,实现了对斑马鱼幼鱼趋流行为过程中的全脑钙活动记录。本文初步发现了几个脑区的神经活动与趋流行为相关。结论本研究第一次展示了在斑马鱼幼鱼趋流行为的同时记录全脑神经活动的技术。接下来对神经活动和行为数据的分析与建模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一种重要自然行为背后的感觉运动转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流性 斑马鱼幼鱼 微流控 光场显微镜
下载PDF
Hif-1α在斑马鱼吞噬细胞迁移及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
9
作者 汪豪 罗舸洋 +4 位作者 魏泽昊 司马重圆 晏博 张舒林 余晓丽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0-55,共6页
探究斑马鱼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在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发育和迁移中所起的作用。将斑马鱼分为野生对照组和Hif-1α基因突变组。使用CRISPR/Cas9技术对斑马鱼的Hif-1α基因进行突变。随后,通过苏丹黑B染色法观察了野生对照... 探究斑马鱼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在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发育和迁移中所起的作用。将斑马鱼分为野生对照组和Hif-1α基因突变组。使用CRISPR/Cas9技术对斑马鱼的Hif-1α基因进行突变。随后,通过苏丹黑B染色法观察了野生对照组和Hif-1α基因突变组中性粒细胞的染色情况,以及通过中性红染色法观察了巨噬细胞的染色情况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成功构建缺失8个碱基的斑马鱼Hif-1α基因突变体,且Hif-1α基因突变的斑马鱼幼鱼发育3 d后,中性粒细胞迁移到急性损伤部位的数量显著减少,突变型斑马鱼后脑室中的小胶质巨噬细胞数量比野生型显著增多。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斑马鱼Hif-1α基因纯合突变体,同时表明Hif-1α基因具有抑制中性粒细胞向炎症区域迁移的作用,并促进脑室巨噬细胞的生长发育,为后续研究急性损伤模型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基因纯合突变体 斑马鱼幼鱼 中性粒细胞迁移 巨噬细胞发育
下载PDF
秋水仙碱对斑马鱼幼鱼SOD、Na^+-K^+-ATPase、MDA、GSH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彦妮 刘华钢 +1 位作者 蒙怡 金秋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6-227,共2页
在预实验基础上,确定受精后3 d斑马鱼幼鱼药物暴露72 h最大不致死浓度(MNLC),将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五组,给药浓度分别为2/10MNLC、5/10MNLC、MNLC、LC10,以Holt Buffer为空白对照组,药物作用72 h后,测定幼鱼体内SOD、Na+-K+-ATPase的活... 在预实验基础上,确定受精后3 d斑马鱼幼鱼药物暴露72 h最大不致死浓度(MNLC),将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五组,给药浓度分别为2/10MNLC、5/10MNLC、MNLC、LC10,以Holt Buffer为空白对照组,药物作用72 h后,测定幼鱼体内SOD、Na+-K+-ATPase的活性和GSH、MDA的含量。秋水仙碱对受精后6 d斑马鱼幼鱼的MNLC为20.6063μg·mL-1,LC50为34.7536μg·mL-1。随秋水仙碱浓度的增大,斑马鱼幼鱼的SOD和Na+-K+-ATPase的活性均降低;MDA含量随浓度增大而升高;GSH的含量随浓度的增大,含量降低。秋水仙碱对幼鱼产生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幼鱼 秋水仙碱 超氧化物歧化酶 钠-钾-三磷酸腺苷酶 丙二醛 谷胱甘肽
原文传递
医用臭氧对斑马鱼幼鱼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燕 赵丹 +3 位作者 陈小辉 罗济璇 郝珂楠 王斌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15期2376-2380,共5页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对斑马鱼幼鱼缺氧性脑损伤氧化应激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孵化后5天的(5pdf)野生型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50条)、H/R组(450条,氮气法建立斑马鱼幼鱼缺氧/复氧脑损伤模型)和H/O组(450条,缺氧后臭氧水复氧,臭...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对斑马鱼幼鱼缺氧性脑损伤氧化应激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孵化后5天的(5pdf)野生型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50条)、H/R组(450条,氮气法建立斑马鱼幼鱼缺氧/复氧脑损伤模型)和H/O组(450条,缺氧后臭氧水复氧,臭氧水浓度为0.1 ppm)。每组按照观测时间点不同分为3、6和12 h 3个亚组,每亚组150条。采用尼氏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脑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U/ml),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水平(nmol/mgprot)。结果:在各时间点,H/O组脑组织凋亡细胞多于正常对照组,较H/R组少(P<0.05);H/O组脑组织SOD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及H/R组(P<0.05),H/O组脑组织MDA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H/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臭氧能激活缺氧后斑马鱼幼鱼脑组织抗氧化系统,减轻斑马鱼幼鱼缺氧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臭氧 缺氧性脑损伤 氧化应激 斑马鱼幼鱼
原文传递
氨茶碱诱导斑马鱼幼鱼产生运动失调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雅琼 余磊 +1 位作者 李银保 张剑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421-3424,共4页
氨茶碱因促进内源性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而对呼吸道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而用于哮喘病的治疗,但其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常会引起患者死亡。为了考察氨茶碱的对斑马鱼幼鱼运动失调的影响,本研究使用不同浓度氨茶碱溶液于24孔板中直... 氨茶碱因促进内源性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而对呼吸道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而用于哮喘病的治疗,但其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常会引起患者死亡。为了考察氨茶碱的对斑马鱼幼鱼运动失调的影响,本研究使用不同浓度氨茶碱溶液于24孔板中直接作用于72 hpf孵化的斑马鱼幼鱼,定时间记录各组幼鱼的抽搐频率、心率变化、体形变化等参数,用于评价斑马鱼幼鱼运动情况。结果表明,氨茶碱诱导的斑马鱼幼鱼开始时运动增加,随后伴有自发转动,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出现典型的抽搐反应而产生严重的颤抖,斑马鱼幼鱼出现运动失调轻重程度和快慢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从本实验结果推测,氨茶碱应慎用或不得用于婴幼儿和小孩哮喘病的治疗,也要慎用于孕期妇女的用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 斑马鱼幼鱼 运动失调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三七总皂苷在斑马鱼幼鱼中的急性毒性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费倩倩 韦英杰 +3 位作者 汪晶 黄一平 陈彦 陈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3798-3805,共8页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三七总皂苷(PNS)过量给药的斑马鱼幼鱼与正常组斑马鱼幼鱼的代谢物进行对比,研究三七总皂苷过量给药导致斑马鱼幼鱼急性毒性可能的毒性机制。采用低、中、高剂量三七总皂苷给药1 dpf的斑马鱼胚胎至6 dpf,建立过量致...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三七总皂苷(PNS)过量给药的斑马鱼幼鱼与正常组斑马鱼幼鱼的代谢物进行对比,研究三七总皂苷过量给药导致斑马鱼幼鱼急性毒性可能的毒性机制。采用低、中、高剂量三七总皂苷给药1 dpf的斑马鱼胚胎至6 dpf,建立过量致毒的斑马鱼幼鱼模型,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等方法筛选并鉴定与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利用MetaboAnalyst数据库分析代谢相关通路。结果表明各组代谢物均显著区分,并随时间和剂量增加越发偏离正常组,初步筛选并鉴定出29个可能和毒性相关的差异代谢物(VIP>1,P<0. 05)和6条相关的代谢通路。三七总皂苷(PNS)过量致毒可能与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等通路的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斑马鱼幼鱼 代谢组学 急性毒性
原文传递
氯硝柳胺对斑马鱼幼鱼的神经毒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璧然 李博 +1 位作者 冯秋珍 徐云丹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8-592,共5页
目的研究氯硝柳胺(NIC)对斑马鱼幼鱼的神经毒性。方法以模式动物斑马鱼为研究对象,将7200颗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随机分为0、5、10、20、40和80μg/L NIC暴露组,每组设4个平行。各组连续暴露于不同浓度的NIC环境下,至胚胎受精后120 h,... 目的研究氯硝柳胺(NIC)对斑马鱼幼鱼的神经毒性。方法以模式动物斑马鱼为研究对象,将7200颗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随机分为0、5、10、20、40和80μg/L NIC暴露组,每组设4个平行。各组连续暴露于不同浓度的NIC环境下,至胚胎受精后120 h,期间统计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的存活率、畸形率、孵化率、体质量。暴露结束后收集斑马鱼幼鱼,采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试剂盒检测幼鱼体内AChE活力,利用ZebraLab行为监测系统观察幼鱼运动速度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幼鱼微球蛋白前体(mbp)和α-微球蛋白(α-tubulin)mRNA的相对表达量。实验数据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选择Tukey’s多重比较法进行延后检验。结果与0μg/L NIC暴露组斑马鱼幼鱼存活率[(86.8±0.2)%]相比,40μg/L和80μg/L NIC暴露组幼鱼存活率分别为(81.9±0.8)%和(80.5±0.9)%(P<0.05,P<0.01);与0μg/L NIC暴露组幼鱼畸形率[(3.2±0.3)%]相比,40μg/L和80μg/L NIC暴露组幼鱼畸形率分别为(5.7±0.6)%和(6.0±0.4)%(P<0.05,P<0.01)。0μg/L NIC暴露组斑马鱼幼鱼的孵化率为(92.2±2.2)%,体质量为(472±45)ng,不同浓度NIC暴露组幼鱼的孵化率和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0μg/L NIC暴露组幼鱼AChE活力[838.4 nmol/(mg·min)]相比,40μg/L和80μg/L NIC暴露组幼鱼AChE活力分别为1048.6和1202.4 nmol/(mg·min)(P<0.05,P<0.01)。与黑暗环境中0μg/L NIC暴露组幼鱼运动速度[(2.7±0.2)mm/s]相比,40μg/L和80μg/L NIC暴露组幼鱼运动速度分别为(2.3±0.2)和(2.1±0.2)mm/s(P<0.05,P<0.01);与光照环境中0μg/L NIC暴露组幼鱼运动速度[(1.9±0.1)mm/s]相比,40μg/L和80μg/L NIC暴露组幼鱼运动速度分别为(1.5±0.1)和(1.4±0.1)mm/s(P<0.05,P<0.01)。与0μg/L NIC暴露组幼鱼mbp和α-tubul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相比(1.0±0.0),40μg/L和80μg/L NIC暴露组幼鱼mbp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0.1和0.7±0.1(P<0.05,P<0.01);α-tubul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0.1和0.6±0.1(P<0.05,P<0.01)。结论40μg/L和80μg/LNIC暴露可对斑马鱼幼鱼产生神经毒性,降低其存活率、运动速度、mbp和α-tubul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提高其畸形率和AChE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硝柳胺 斑马鱼幼鱼 神经毒性 环境相关浓度
原文传递
醋甘遂不同提取物对斑马鱼幼鱼的毒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罗隽 梅雪 +6 位作者 夏青 冯娅茹 王雨彤 李二文 邹迪新 马志强 林瑞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0-166,共7页
目的:研究非致死剂量醋甘遂对斑马鱼幼鱼的毒性及毒性可逆性,并验证斑马鱼模型用于中药毒性快速评价的可行性。方法:用索氏提取器以不同极性溶剂依次提取样品,制备不同提取物。将健康斑马鱼成鱼配对产卵,以正常发育受精后3 d的斑马鱼... 目的:研究非致死剂量醋甘遂对斑马鱼幼鱼的毒性及毒性可逆性,并验证斑马鱼模型用于中药毒性快速评价的可行性。方法:用索氏提取器以不同极性溶剂依次提取样品,制备不同提取物。将健康斑马鱼成鱼配对产卵,以正常发育受精后3 d的斑马鱼幼鱼为模型,用醋甘遂不同极性提取物处理斑马鱼幼鱼,统计给药72 h死亡率,对毒性最强的提取部位观察评价其对斑马鱼心血管系统、肝脏、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肾脏及其他脏器系统的毒性特征及可逆性。结果:醋甘遂不同溶剂提取物毒性顺序依次为石油醚提取物〉二氯甲烷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与空白组比较,石油醚提取部位处理后的幼鱼给药组肝区相对光强度随给药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肝脏颜色变暗(P〈0.01);肝脏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石油醚提取部位0.054 mg·L^-1给药组中有轻微的肝损伤,在恢复组中肝损伤明显好转。与空白组和石油醚提取部位0.004 mg·L^-1组比较,肠道尼罗红排泄实验显示残留率在石油醚提取部位0.012,0.036,0.054 mg·L^-1组中显著下降(P〈0.01),胃肠道被促进排空。其他系统毒性特征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醋甘遂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乙醇提取物中,石油醚提取物毒性最大,且主要毒性为肝毒性和胃肠道刺激性,肝毒性造成肝变性,具有可逆性。斑马鱼模型快速评价中药毒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甘遂 斑马鱼幼鱼 毒性 可逆性 半数致死浓度
原文传递
再生水对斑马鱼幼鱼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瑞泉 叶婷 +4 位作者 冯雪 肖洁美 李冕 杨大星 李灿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8-214,共7页
再生水中具有多种微量内分泌干扰化合物,对水体生物具有潜在危害.为探究再生水对斑马鱼分子水平的甲状腺内分泌干扰效应,以斑马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将斑马鱼幼鱼分别暴露于再生水中3 d和7 d后,然后在洁净水体中恢复7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 再生水中具有多种微量内分泌干扰化合物,对水体生物具有潜在危害.为探究再生水对斑马鱼分子水平的甲状腺内分泌干扰效应,以斑马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将斑马鱼幼鱼分别暴露于再生水中3 d和7 d后,然后在洁净水体中恢复7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上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再生水暴露3 d、7 d和自来水恢复7 d对斑马鱼幼鱼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再生水暴露3 d后,斑马鱼幼鱼Trh、Dio2、Thrα、Thrβ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上调(P<0.05),Dio1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下调(P<0.05).再生水暴露7 d后,Trh、Tshβ、Dio2、Nis、Thrβ基因转录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Dio1、Thrα基因转录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自来水恢复7d后,斑马鱼幼鱼Trh、Dio1、Dio2、Nis、Thrα、Thrβ基因转录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无显著改变(P>0.05),仅Tshβ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下调(P<0.05).本研究表明再生水影响了斑马鱼幼鱼HPT轴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在洁净水体中恢复可减弱再生水对斑马鱼幼鱼HPT轴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可为再生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生态毒性效应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斑马鱼幼鱼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内分泌干扰效应
原文传递
基于斑马鱼幼鱼的塑化剂肝毒性危害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小红 方瑾 +3 位作者 张倩男 孙拿拿 杨辉 贾旭东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6-923,共8页
目的 采用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阳性对照,建立斑马鱼幼鱼脂肪肝毒性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丁酯苯甲酯(BBP)肝毒性危害识别。方法 分析DEHP和DBP暴露后斑马鱼肝脏脂肪信号强度及过氧... 目的 采用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阳性对照,建立斑马鱼幼鱼脂肪肝毒性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丁酯苯甲酯(BBP)肝毒性危害识别。方法 分析DEHP和DBP暴露后斑马鱼肝脏脂肪信号强度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靶基因CD36的表达,初步构建斑马鱼幼鱼肝毒性模型;基于此模型对BBP进行肝毒性评价,此外采用肝脏表达绿色荧光转基因斑马鱼幼鱼进行肝密度分析、甘油三酯(TG)定量检测以及成鱼肝脏病理检查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应用基准剂量法(BMD)推导关键效应点。结果 DEHP、DBP表现出极显著诱发脂肪肝风险(均P<0.01),显著上调CD36相对表达量(P<0.001,P<0.05),提示造模成功。BBP(0.000 012 5%、0.000 025%、0.000 05%)诱发斑马鱼幼鱼显著的脂质沉积(P<0.05,P<0.001,P<0.001)、显著影响密度(P<0.05,P<0.01,P<0.01)、显著增加TG蓄积(P<0.05,P<0.05,P<0.01)、上调CD36基因表达。此外,BBP(≥0.000 012 5%)诱发斑马鱼成鱼肝脏部位脂质空泡形成、空泡间隙和数量减少,提示BBP具有明显的肝毒性。关键效应为肝脏脂肪信号强度(S),基准剂量下限(BMDL)值为0.013 mg/L。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通过肝脏脂肪信号强度来识别塑化剂肝毒性的斑马鱼幼鱼模型,结合基准剂量法进一步为塑化剂肝毒性危害识别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幼鱼 塑化剂 肝毒性 危害识别 BMDL
原文传递
斑马鱼幼鱼自发脑电活动记录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与实践
18
作者 沙爱龙 刘益 +1 位作者 郝海燕 杨俊年 《当代畜牧》 2022年第5期59-62,共4页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实验技术逐渐成为补充线下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斑马鱼幼鱼是在体研究神经系统功能的良好模型。针对其脑活体标本制备难度较大、使用仪器设备贵重等难点,笔者考虑采用虚拟仿真实验这一教学信息化实验手段...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实验技术逐渐成为补充线下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斑马鱼幼鱼是在体研究神经系统功能的良好模型。针对其脑活体标本制备难度较大、使用仪器设备贵重等难点,笔者考虑采用虚拟仿真实验这一教学信息化实验手段,并基于此提出相应模型建构方法,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斑马鱼幼鱼 自发脑电活动记录 设计 实践
原文传递
基于斑马鱼幼鱼的抗氧化物筛选模型建立及其应用
19
作者 刘海波 支媛 +3 位作者 汪会玲 张倩男 崔文明 刘珊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1-877,共7页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斑马鱼幼鱼的抗氧化物质识别模型,并初步应用于候选物质的筛选。方法 以受精后3 d的斑马鱼幼鱼为受试对象,以12种已知抗氧化物、2种氧化物和4种候选物为受试物,将幼鱼置于含有受试物的养鱼水中处理20 h,根据幼鱼的急...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斑马鱼幼鱼的抗氧化物质识别模型,并初步应用于候选物质的筛选。方法 以受精后3 d的斑马鱼幼鱼为受试对象,以12种已知抗氧化物、2种氧化物和4种候选物为受试物,将幼鱼置于含有受试物的养鱼水中处理20 h,根据幼鱼的急性毒性表现确定每种受试物的最大耐受剂量,并以此为最高剂量向下设计多个剂量组处理幼鱼,同时在培养体系中添加活性氧(ROS)指示剂CM-H_(2)DCFDA,20 h后检测处理体系的荧光强度,并计算自由基清除率。结果 12种已知抗氧化物中的11种抗氧化物处理的幼鱼荧光强度降低,表现出清除ROS的作用,2种氧化物增加幼鱼荧光强度,4种候选物中有3种具有清除ROS的作用。结论 该试验体系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用该体系对实验室的开发产物进行筛选,结果提示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幼鱼 活性氧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异烟肼对斑马鱼的发育毒性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云 邹玉 +5 位作者 韩利文 何秋霞 侯海荣 韩建 岑娟 刘可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91-1091,共1页
目的以新型模式生物斑马鱼为模型,评价药物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发育毒性和行为学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处理发育至6 h的斑马鱼胚胎,于给药后24,48和72 h观察幼鱼的死亡率、孵化率及形态学变化。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处理发育至72 ... 目的以新型模式生物斑马鱼为模型,评价药物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发育毒性和行为学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处理发育至6 h的斑马鱼胚胎,于给药后24,48和72 h观察幼鱼的死亡率、孵化率及形态学变化。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处理发育至72 h的斑马鱼幼鱼,于给药后24,48和72 h观察幼鱼的死亡率、畸形率、体长及形态变化,分析幼鱼行为学轨迹,HE染色检测斑马鱼脏器病理学改变,并考察异烟肼对幼鱼抗氧化体系的影响。结果在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实验中发现,异烟肼具有明显的胚胎致死效应和致畸效应,剂量高于16 mmol·L-1时胚胎孵化率显著降低。异烟肼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主要有卵凝结、心包囊水肿,脊柱弯曲,发育迟缓等。剂量低于4 mmmol·L-1对斑马鱼胚胎无明显的发育毒性。在斑马鱼幼鱼的发育毒性实验中发现,异烟肼对斑马鱼幼鱼的发育过程有明显的致畸作用,主要表现为脊柱弯曲、卵黄囊吸收延滞、鱼鳔缺失、胸鳍发育不全、尾部弯曲和体长减小等。异烟肼给药组幼鱼触壁反射活动和行为轨迹明显减少,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和运动次数显著降低,说明给药后幼鱼活动减少,行为受抑制。病理切片显示异烟肼导致幼鱼肝脏细胞肿胀,肝细胞核萎缩,肝脏空泡化严重,肠管壁变薄,肠绒毛受损严重,肌肉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坏死。异烟肼导致斑马鱼幼鱼机体ROS、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活力显著下降。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抗氧化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紊乱。如SOD1和L-FABP转录水平显著下降,GSTP2和CYP3A转录水平显著上升。表明异烟肼导致斑马鱼幼鱼抗氧化能力下降,脂质过氧化严重,发生氧化应激反应。结论异烟肼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对幼鱼的运动行为有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发育毒性 斑马胚胎 斑马鱼幼鱼 氧化应激 行为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