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斑驳粒总类黄酮Zr^(4+)络合物的TLC扫描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滕冰 吴宗璞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46,共5页
本文报导了一个新的大豆斑驳粒微量“总黄酮”的分析方法。采用Zr4+与黄酮类化合物生成有荧光的络合物,借薄层色谱扫描技术,测定滤纸荧光斑点的峰面积积分值,用于定量分析。Zr4+在酸性条件下与黄酮类化合物的络合作用可使类... 本文报导了一个新的大豆斑驳粒微量“总黄酮”的分析方法。采用Zr4+与黄酮类化合物生成有荧光的络合物,借薄层色谱扫描技术,测定滤纸荧光斑点的峰面积积分值,用于定量分析。Zr4+在酸性条件下与黄酮类化合物的络合作用可使类黄酮化合物定性,并有利于区别于黄烷醇类化合物。该方法应用于大豆感染SMV产生斑驳的发生机理研究,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锆络合物 类黄酮 TLC扫描 斑驳粒
下载PDF
大豆种粒斑驳抗性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文福 刘春燕 +5 位作者 高运来 李灿东 蒋洪蔚 王堃 陈庆山 胡国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44-1548,共5页
运用SSR标记技术及分离群体组群分析法(BSA法),对大豆品系3C624×东农8143的F2、F3代群体接种SMV1号株系鉴定种粒斑驳抗性,并进行抗种粒斑驳基因的分子定位。结果表明,东农8143对SMV1号株系的种粒斑驳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用Mapm... 运用SSR标记技术及分离群体组群分析法(BSA法),对大豆品系3C624×东农8143的F2、F3代群体接种SMV1号株系鉴定种粒斑驳抗性,并进行抗种粒斑驳基因的分子定位。结果表明,东农8143对SMV1号株系的种粒斑驳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用Mapmaker/Exp3.0b进行连锁分析,抗种粒斑驳基因位于大豆染色体组的F连锁群上,并获得了与抗种粒斑驳基因紧密连锁的5个SSR标记Sat_297、Sat_229、Sat_317、Satt335和Sct_188,标记与抗病基因间的排列顺序和连锁距离为Sat_297-12.4cM-Sat_229-3.6cM-SRSMV1-1.7cM-Sat_317-2.4cM-Satt335-13.8cM-Sct_188。其中近距离标记Sat_229(3.6cM)、Sat_317(1.7cM)和Satt335(4.1cM)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抗源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斑驳 抗病基因 SSR标记
下载PDF
大豆抗种粒斑驳基因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胡国华 高凤兰 吴宗璞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33-141,共9页
3个在成株与种粒抗性上不同的品种(系)东农79-9、东农81-43、铁6915(东农)与3个都感的品种合丰25、丰收12、天北白目配制15个杂交组合。1991与1992年在网室与田间同时种植杂交组合的6个世代,人工接... 3个在成株与种粒抗性上不同的品种(系)东农79-9、东农81-43、铁6915(东农)与3个都感的品种合丰25、丰收12、天北白目配制15个杂交组合。1991与1992年在网室与田间同时种植杂交组合的6个世代,人工接种SMV,鉴定实验结果认为,抗种粒斑驳的行为是由基因控制的。抗性基因为显性。抗性基因的数目与抗性亲本的抗性强度有关。抗性基因的遗传方式在抗性强的亲本中表现为单基因的简单遗传,而在抗性弱的品种中,不仅存在单基因的遗传,还存在互补与累加的遗传方式。东农81-43与铁6915(东农)抗种粒斑驳都表现为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东农79-9所含一对抗性显性基因的抗性要弱于东农81-43所含有的抗性显性基因。定名东农79-9含有的抗性显性基因为I_A,合丰25或天北白目含有的抗性显性基因为I_B。东农81-43与铁6915(东农)抗性显性基因分别为I_D与I_T,I_D基因表现为一因多效,它同样是I_A与I_B的复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斑驳 基因 大豆
下载PDF
大豆种质对SMV成株和种粒斑驳抗性的SSR标记辅助鉴定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文福 朱晓双 +4 位作者 王晓锋 王堃 刘春燕 陈庆山 胡国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9-243,共5页
对186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成株和种粒斑驳抗性鉴定,并利用与成株抗性及种粒斑驳抗性分别相关的SSR标记验证抗病毒分子辅助选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接种SMV1,选出成株和种粒双抗种质38份,成株抗病种质149份,种粒抗病种质45份,成株和种... 对186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成株和种粒斑驳抗性鉴定,并利用与成株抗性及种粒斑驳抗性分别相关的SSR标记验证抗病毒分子辅助选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接种SMV1,选出成株和种粒双抗种质38份,成株抗病种质149份,种粒抗病种质45份,成株和种粒双感种质26份。利用与成株抗性相关的SSR标记Sat_229、Sat_317、Satt335、Satt160、Satt516、Sat_309进行检测,抗病毒资源筛选的准确率分别达到68.9%、74.3%、71.1%、69.8%、77.4%和68.2%。利用与种粒斑驳抗性相关的SSR标记Sat_297、Sat_229、Sat_317、Satt335、Sct_188、Satt160、Satt516、Sat_133进行检测,Sat_317标记准确率达79.1%,标记Sat_229、Satt335、Satt516和Sat_133抗病毒资源筛选的准确率均达70%以上,可以用作抗病毒分子辅助育种的选择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种质资源 斑驳 分子标记 辅助选择
下载PDF
抗大豆种粒斑驳连锁遗传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国华 高凤兰 吴宗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55-559,共5页
两个在成株与种粒都抗大豆花叶病毒品种(系)东农81-43,铁6915(东农)与4个都感的品种东农79-9,合丰25,丰收12与天北白目在1990年配制11个组合。1992年同时在网室与红兴隆田间种植11个杂交组合的P_1、P_2、F_1、F_2、F_3五个世代。试验结... 两个在成株与种粒都抗大豆花叶病毒品种(系)东农81-43,铁6915(东农)与4个都感的品种东农79-9,合丰25,丰收12与天北白目在1990年配制11个组合。1992年同时在网室与红兴隆田间种植11个杂交组合的P_1、P_2、F_1、F_2、F_3五个世代。试验结果证明了大豆成株与籽粒抗性是由不同基因控制的。东农81-43的成株抗性基因与籽粒抗性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铁6915(东农)的成株抗性与籽粒抗性基因在同条染色体上,连锁值为26.3±8.5%。东农81-43与铁6915(东农)的抗种粒斑驳基因不是等位的。东农81-43与铁6915(东农)所携带的抗SMV 1号株系的种粒斑驳基因分别为I_(D1)与I_(T1)。各个家系对两个SMV株系的种粒抗性反应的结果表明,抗不同株系种粒斑驳的基因是不同的。I_(T1)与I_(T3)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斑驳 遗传育种 抗性
下载PDF
大豆种粒斑驳的基本化学组成 被引量:1
6
作者 滕冰 吴宗璞 +1 位作者 高凤兰 徐金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0-257,共8页
本研究用 TLC技术结合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以及其它化学定性方法 ,分析大豆因感染 SMV产生的种粒斑驳的化学组成 :有种粒斑驳的种皮和大豆健株种皮含有花色素、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和它们的苷 ,也含有黄烷醇以及黄烷醇多聚... 本研究用 TLC技术结合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以及其它化学定性方法 ,分析大豆因感染 SMV产生的种粒斑驳的化学组成 :有种粒斑驳的种皮和大豆健株种皮含有花色素、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和它们的苷 ,也含有黄烷醇以及黄烷醇多聚物。种粒斑驳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含量和组成上都可显著地区别于健株种皮 ,其积累与感染 SMV相关。按种粒斑驳的颜色和相关的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斑驳 SMV 黄酮类化合物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大豆花叶病毒病种粒斑驳抗性基因定位
7
作者 韩英鹏 赵雪 +2 位作者 高赛男 李海燕 李文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6-698,共3页
大豆种粒斑驳严重影响大豆商品性,选育抗病品种可有效控制大豆种粒斑驳。利用抗源东农93-046与品1246所衍生的F_(8∶9)代群体,对其进行种粒斑驳鉴定,同时利用分子标记对其抗性基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以斑驳率5%为界限划分抗感株系,F... 大豆种粒斑驳严重影响大豆商品性,选育抗病品种可有效控制大豆种粒斑驳。利用抗源东农93-046与品1246所衍生的F_(8∶9)代群体,对其进行种粒斑驳鉴定,同时利用分子标记对其抗性基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以斑驳率5%为界限划分抗感株系,F_(8∶9)代抗病株系数与感病株系数基本符合1∶1的比例,这表明东农93-046的种粒斑驳抗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前人构建的一个包括13个分子标记F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谱,结合单标记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将东农93-046抗性基因位点定位于SSR分子标记Satt114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花叶病毒病 抗性基因定位 分子辅助选择 斑驳
下载PDF
大豆感染SMV后种粒多酚类物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滕冰 吴宗璞 +1 位作者 高凤兰 徐金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0-43,47,共5页
抗种粒斑驳品种东农81—43、铁6915和感种粒斑驳品种合丰25、丰收12在人工接种两个SMV株系后,对种粒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抗种粒斑驳品种由于抗种粒斑驳基因的表达作用,总多酚和总黄酮在感染初期的增长... 抗种粒斑驳品种东农81—43、铁6915和感种粒斑驳品种合丰25、丰收12在人工接种两个SMV株系后,对种粒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抗种粒斑驳品种由于抗种粒斑驳基因的表达作用,总多酚和总黄酮在感染初期的增长导致了负反馈抑制作用,使后期呈现负增长。感种粒斑驳品种种皮初期总多酚和总黄酮大幅度增加,这种趋势一直保持到后期。类黄酮在种皮上的积累为形成斑驳构成了物质基础。成熟种子种皮中类黄酮配基的组成和含量变化与抗种粒斑驳的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斑驳 SMV 总多酚 总黄酮 大豆
下载PDF
大豆花叶病毒成株抗性及种粒抗性的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宋英培 高乐 +4 位作者 刘志涛 李凯 沈颖超 仲勇坤 智海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5-1019,共5页
通过接种我国黄淮海及长江流域大豆产区流行株系SC3和SC7,对50份大豆品种(系)进行了成株抗性及种粒抗性(包括种粒斑驳抗性及种传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仅有2份大豆品种(SD1112和驻豆11)对SC3和SC7株系表现抗病。对SC3和SC7具有种粒斑驳... 通过接种我国黄淮海及长江流域大豆产区流行株系SC3和SC7,对50份大豆品种(系)进行了成株抗性及种粒抗性(包括种粒斑驳抗性及种传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仅有2份大豆品种(SD1112和驻豆11)对SC3和SC7株系表现抗病。对SC3和SC7具有种粒斑驳抗性的材料分别为4和3份,接种两个株系后的大豆品种(系)的平均斑驳率分别为44.98%和49.42%,其中A3、SD1112和SD1108对SC3和SC7株系均具有种粒斑驳抗性。所选大豆品种(系)对SC3和SC7株系的平均种传率分别为1.47%和1.22%,对上述两个株系具有种传抗性的大豆品种(系)分别为19和29份。本研究首次鉴定了大豆品种对SC3和SC7株系的种粒抗性,为SMV种粒抗性育种工作拓展了种质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斑驳 种传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对东北SMV1号和3号株系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文福 刘春燕 +7 位作者 于妍 蒋洪蔚 李灿东 宋万坤 孙佳莹 孙殿君 陈庆山 胡国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6,共3页
采用556份大豆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在2006和2007年连续两年分别接种SMV1号和3号株系,对其成株抗性和种粒斑驳抗性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接种1号株系的成株抗病资源446份,占80.2%;抗种粒斑驳资源107份,占19.2%;对成株和种粒斑驳均表现... 采用556份大豆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在2006和2007年连续两年分别接种SMV1号和3号株系,对其成株抗性和种粒斑驳抗性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接种1号株系的成株抗病资源446份,占80.2%;抗种粒斑驳资源107份,占19.2%;对成株和种粒斑驳均表现抗性的资源103份,占18.5%。接种3号株系的成株抗病资源151份,占27.2%;抗种粒斑驳资源87份,占15.7%;对成株和种粒斑驳均表现为抗性的资源76份,占13.7%。对1号和3号株系,在成株和种粒抗性上均表现抗病的资源69份,占12.4%。以上资源特别是兼抗资源在大豆生产和抗病育种中应予以重视。研究还显示,来自辽宁和吉林的供试资源对1号和3号株系的成株和种粒抗性均较好;来自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黑龙江的供试资源对1号株系的成株抗性较好,但对1号和3号株系的种粒抗性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鉴定 斑驳
下载PDF
大豆种质对SMV1号株系的抗性遗传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怡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9年第1期4-6,共3页
采用4个抗病毒病种质配制4个抗×感组合,以F1、F2代群体对SMV1号株系的抗性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个抗病种质的F1代,其成株抗性和抗种粒斑驳均表现为显性;哈88-7704、哈88-2498的F2代抗感分... 采用4个抗病毒病种质配制4个抗×感组合,以F1、F2代群体对SMV1号株系的抗性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个抗病种质的F1代,其成株抗性和抗种粒斑驳均表现为显性;哈88-7704、哈88-2498的F2代抗感分离比例为9∶7,成株抗性受两对互补显性基因控制;哈88-2501和合丰33的F2代抗感分离比例为3∶1,成株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上述4份种质对种粒斑驳的抗性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哈88-2501和合丰33对SMV1号株系的成株抗性和抗种粒斑驳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而哈88-7704和哈88-2498则受不同对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源 成株抗性 斑驳 基因 大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