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体及胃含物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斑鳠幼鱼食性分析
1
作者 蒙庆米 马兰 +3 位作者 陈继位 莫显义 姚俊杰 杨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8,共10页
为摸清斑鳠(Mystus guttatus)幼鱼的食性和生物学特征,为其资源保护和种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了贵州省罗甸县斑鳠保种场河道中的斑鳠幼鱼胃含物及水体的物种特征。结果显示:1)在斑鳠幼鱼胃含物中共鉴定出109种生... 为摸清斑鳠(Mystus guttatus)幼鱼的食性和生物学特征,为其资源保护和种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了贵州省罗甸县斑鳠保种场河道中的斑鳠幼鱼胃含物及水体的物种特征。结果显示:1)在斑鳠幼鱼胃含物中共鉴定出109种生物,分属于15个门,12大类。从门水平看,节肢动物门相对丰度最高,其次是轮虫动物门、绿藻门、脊索动物门。从属水平看,中镖水蚤属(Sinodiaptomus)相对丰度最高,其次是臂尾轮虫属(Brachionus)、鲃属(Barbus)和Paralamyctes。2)在斑鳠幼鱼生存的河道中,共获得193个物种,分属于18个门。从门水平来看,节肢动物门相对丰度最高,其次是绿藻门。从属水平来看,中镖水蚤属的相对丰度最高,其次是衣藻属(Chlamydomonas),占比较高的还有臂尾轮虫属、筒壳虫属(Tintinnidium)和单壳缝藻属(Monoraphidium)。节肢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绿藻门在斑鳠幼鱼胃含物中和水体中都是相对丰度较高的类群。在水体中,脊索动物门相对丰度较低(第15位),而在胃含物中列第4位。研究揭示了斑鳠幼鱼食性选择受水域环境食物的易得性及其喜好性两方面的影响。从能量收支效益的角度来看,斑鳠幼鱼在摄食过程中遵循以最小的能量投入获取最大收益的原则,利于幼鱼存活与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鱼 胃含物 食性 DNA宏条形码技术
下载PDF
水温及药物剂量对斑鳠人工催产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陈继位 王玥 +7 位作者 王仕刚 莫显义 姚俊杰 邓猛 蒙庆米 杨立 赵紫印 韦骏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5期572-577,共6页
为研究水温及药物剂量对斑鳠(Mystus guttatus)人工催产效果的影响,利用催产药物DOM、LRH-A2、HCG,采用2次注射法,对275尾斑鳠亲鱼在25℃±1℃~30℃±1℃不同水温环境下进行注射催产。试验结果显示,以28℃±1℃催产药物最... 为研究水温及药物剂量对斑鳠(Mystus guttatus)人工催产效果的影响,利用催产药物DOM、LRH-A2、HCG,采用2次注射法,对275尾斑鳠亲鱼在25℃±1℃~30℃±1℃不同水温环境下进行注射催产。试验结果显示,以28℃±1℃催产药物最适剂量DOM 7 mg+LRH-A_(2)9μg、(DOM)7 mg+(LRH-A_(2))9μg+(HCG)550 IU为基准,在26℃±1℃~27℃±1℃水温环境下,药物使剂量增加8%催产效果最明显;29℃±1℃~30℃±1℃水温环境下,调减药物使剂量减少8%催产效果最明显。研究结果表明,28℃~29℃内催产率最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催产率下降;25℃±1℃及以下水温不适合催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鳠(Mystus guttatus) 人工催产 水温 药物剂量
下载PDF
珠江所在斑鳠基因组开发方面取得进展
3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4期271-271,共1页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观赏渔业研究室在珠江土著鱼类斑鳠基因资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了斑鳠雌雄端粒到端粒基因组,为进一步开展其繁育和雌雄鉴定研究提供了基因资源。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期刊Scientific Data。斑...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观赏渔业研究室在珠江土著鱼类斑鳠基因资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了斑鳠雌雄端粒到端粒基因组,为进一步开展其繁育和雌雄鉴定研究提供了基因资源。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期刊Scientific Data。斑鳠是珠江四鲜之一。因其肉质鲜美、无肌间骨等特征,素称淡水之王,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水产研究所 观赏渔业 基因资源 土著鱼类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肌间骨 论文发表
下载PDF
斑鳠亲鱼培育技术
4
作者 陈继位 麦克 +1 位作者 蒙庆米 王仕刚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第8期68-70,共3页
斑鳠主要分布于中国珠江流域和东南亚国家,因腥味轻、味道鲜美、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被誉为珠江淡水鱼王。由于数量逐年减少,中国于2021年2月1日将野生斑鳠列为二类野生动物被保护,严禁捕捉、贩卖、收购、运输、杀害等。贵州名贵鱼类... 斑鳠主要分布于中国珠江流域和东南亚国家,因腥味轻、味道鲜美、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被誉为珠江淡水鱼王。由于数量逐年减少,中国于2021年2月1日将野生斑鳠列为二类野生动物被保护,严禁捕捉、贩卖、收购、运输、杀害等。贵州名贵鱼类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于2018年建成斑鳠保种场,取得了养殖、研究及其它相关资格,并联合贵州大学、贵州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贵州省罗甸县养殖业中心等相关部门组成专家团队致力于斑鳠人工繁育研究,突破了技术瓶颈,本文分析了斑鳠繁育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贵鱼类 生态养殖 人工繁育 专家团队 繁育技术 珠江流域 罗甸县
下载PDF
西南地区斑鱯人工繁殖技术
5
作者 陈继位 王仕刚 +3 位作者 蒙庆米 莫显义 马兰 杨立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2期236-239,共4页
斑鳠(Mystus guttatus)是中国珠江流域重要经济鱼类,野生种群被国家列入二类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文章介绍了斑鱯人工繁殖技术,涉及设施设备及药品准备、亲鱼催产、采卵授精、受精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等环节,供参考。
关键词 斑鱯(Mystus guttatus) 人工繁殖 西南地区
下载PDF
斑鳠人工繁殖技术
6
作者 陈继位 麦克 王仕刚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28期111-112,共2页
斑鳠是重要的经济鱼类,贵州省名贵鱼类养殖有限公司联合多家科研机构进行了斑鳠的人工繁殖研究。该文总结了亲鱼催产、挤卵、授精及孵化的注意事项与要点,给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人工繁殖 催产 挤卵 授精 孵化
下载PDF
池养珠江斑鳠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新平 陈焜慈 +5 位作者 谢刚 陈永乐 李新辉 刘毅辉 杜合军 郑光明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2-354,共3页
对在养殖池塘中培育珠江斑鳠Mystus guttatus亲鱼和人工繁殖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斑鳠雌、雄亲鱼的外观特征可作为鉴别其性成熟度的依据;对斑鳠雌鱼进行人工催产时宜分2次注射(间隔时间为24h),第1针注射PG(鲤)+LRH-A+DOM,第2针... 对在养殖池塘中培育珠江斑鳠Mystus guttatus亲鱼和人工繁殖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斑鳠雌、雄亲鱼的外观特征可作为鉴别其性成熟度的依据;对斑鳠雌鱼进行人工催产时宜分2次注射(间隔时间为24h),第1针注射PG(鲤)+LRH-A+DOM,第2针注射LRH-A+DOM+HCG。对斑鳠进行人工授精后,在水温27.5℃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17h30m in进入原肠期,胚胎孵化时间约为5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斑鱯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下载PDF
斑鳠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小明 周立斌 彭飞影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25-428,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斑鳠平均含肉率为(78.22%±3.20)%,粗蛋白17.65%、粗脂肪1.72%、粗水分78.64%%、粗灰分1.19%。肌肉蛋白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72.86%(干样),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3.14%,占氨基酸总量的45.48%,必需氨基酸的构成... 试验结果表明,斑鳠平均含肉率为(78.22%±3.20)%,粗蛋白17.65%、粗脂肪1.72%、粗水分78.64%%、粗灰分1.19%。肌肉蛋白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72.86%(干样),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3.14%,占氨基酸总量的45.48%,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7.44。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7.00%,占氨基酸总量的37.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肉率 肌肉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珠江斑鳠的食性 被引量:4
9
作者 胡隐昌 陈焜慈 +3 位作者 李恒颂 邓国成 邬国民 李大疆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1-306,共6页
根据对珠江斑鳠的资源调查结果,从饵料生物种类组成、出现频率、不同体长斑鳠的食物组成差异、食性的季节变化等方面研究了珠江斑鳠食性特点。表明天然水域中斑鳠主要以甲壳类、昆虫类、鱼类、环节动物、植物碎屑等为食,其中甲壳类的出... 根据对珠江斑鳠的资源调查结果,从饵料生物种类组成、出现频率、不同体长斑鳠的食物组成差异、食性的季节变化等方面研究了珠江斑鳠食性特点。表明天然水域中斑鳠主要以甲壳类、昆虫类、鱼类、环节动物、植物碎屑等为食,其中甲壳类的出现频率高达78.6%,水生昆虫的出现频率为45.8%。其食物类群的季节变化明显,但没有出现停止摄食的时期,斑鳠在春季的摄食强度最大,各类食物在春季出现的频率均高于其它季节,斑鳠摄食率和充塞度的季节变化是一致的。不同体长斑鳠的饵料有一定的转化或更替阶段,约170mm体长时为主要饵料转化的第一阶段,约240mm体长时为主要饵料转化的第二阶段,随着斑鳠体长的增长,其摄食饵料的个体变大,但种类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斑鱯 食性 饵料 生物种类 出现频率 季节变化 摄食强度 充塞度
下载PDF
养殖斑鳠的性腺发育及其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少林 房伟平 +2 位作者 陈金涛 王超 邹记兴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人工养殖斑鳠Mystus guttatus的性腺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养殖斑鳠2龄左右时达到性成熟,繁殖期为6—8月;卵巢发育为不同步型,同一期卵巢内存在多个时相的卵母细胞,繁殖期的卵巢性腺成熟系数(GSI)为...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人工养殖斑鳠Mystus guttatus的性腺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养殖斑鳠2龄左右时达到性成熟,繁殖期为6—8月;卵巢发育为不同步型,同一期卵巢内存在多个时相的卵母细胞,繁殖期的卵巢性腺成熟系数(GSI)为(1.28±0.12)%;精巢外形细长,内部发育良好,精子发育过程中的各阶段细胞形态清晰可见,繁殖期的精巢GSI为(0.11±0.04)%。研究表明,斑鳠个体性腺发育不同步,属于一次产卵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腺发育 性腺成熟系数
下载PDF
斑鳠烂鳃病病原菌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国成 江小燕 +1 位作者 陈昆慈 刘礼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2-448,共7页
从池塘患烂鳃病的斑鳠(Mystus guttatus)亲鱼病灶中分离出一株毒力较强的致病菌-Mg2,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特征为:菌体细长,无鞭毛和荚膜,革兰氏阴性,大小0.5×(6.5—11)μm,菌落黄色,边缘... 从池塘患烂鳃病的斑鳠(Mystus guttatus)亲鱼病灶中分离出一株毒力较强的致病菌-Mg2,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特征为:菌体细长,无鞭毛和荚膜,革兰氏阴性,大小0.5×(6.5—11)μm,菌落黄色,边缘不整齐呈假树根状。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分解酪素和明胶,硝酸盐还原阳性;不分解纤维素、几丁质、酪氨酸、七叶灵和淀粉,吲哚和葡萄糖产气阴性。对恩诺沙星、诺氟沙星、萘啶酸、红霉素、洁霉素敏感,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Mg2菌株与柱状黄杆菌聚类,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在97.5%以上,综合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两方面的分类鉴定结果,Mg2菌株应归类鉴定为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Column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黄杆菌 16S RRNA基因 系统进化
下载PDF
斑鳠细胞色素b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岗 陈艺燕 +2 位作者 钱开诚 陈迪 章群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3期237-239,共3页
斑鳠是珠江四大名鱼之一,目前资源量急剧下降,种质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测定了斑鳠线粒体细胞色素b 基因的全序列,该序列全长1 137 bp,其中T、C、A、G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31.6%、25.7%、29.6%、13.1%,A+T 的含量(61.2%)显著高于G+C的含量... 斑鳠是珠江四大名鱼之一,目前资源量急剧下降,种质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测定了斑鳠线粒体细胞色素b 基因的全序列,该序列全长1 137 bp,其中T、C、A、G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31.6%、25.7%、29.6%、13.1%,A+T 的含量(61.2%)显著高于G+C的含量(38.8%)。将测定序列(序列自编号:MGGD)与GenBank中的2个斑鳠序列(序列自编号:MGZJ、MGFJ)进行了比较,3个序列之间的序列差异为0.005-0.017,转换后的氨基酸序列间差异位点都仅为2 个,反应出细胞色素b基因作为功能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相对比较保守。鳠属鱼类线粒体Cytb基因的转换大于颠换。研究为斑鳠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提供了遗传方面的资料,斑鳠的群体结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鱯 细胞色素B基因 序列差异 种质保护
下载PDF
斑鳠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及适应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亚秋 李新辉 +1 位作者 李跃飞 徐田振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9,共6页
为了解斑鳠(Mystus guttatus)消化系统组织结构特征,采用形态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斑鳠消化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斑鳠为一种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解剖观察其消化道结构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及肛门,肝脏和胰脏为其主要的外消化腺。... 为了解斑鳠(Mystus guttatus)消化系统组织结构特征,采用形态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斑鳠消化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斑鳠为一种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解剖观察其消化道结构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及肛门,肝脏和胰脏为其主要的外消化腺。组织学观察发现口咽腔上皮组织中有较为丰富味蕾和黏液细胞;食道粗而短,肌层发达,且含有丰富的黏液细胞;胃贲门部和盲囊部,体壁较厚,胃壁内侧有丰富的黏膜褶皱,黏膜层为单层柱状上皮,分布大量的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管状腺体,胃幽门部内层为环肌层,外层为纵肌层;斑鳠肠道系数为(0.89±0.11),肠道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肠腔内有丰富黏膜褶皱,褶皱高度从前向后逐渐降低。肠黏膜上皮肠粘膜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在黏膜上皮分布大量的黏液细胞。肝脏与胰脏分离,肝脏分为两叶,胰脏弥散分布于肠系膜上。斑鳠消化系统结构特征与其喜好摄食甲壳类动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鳠(Mystus guttatus) 消化系统 组织学 肠道系数 显微观察
下载PDF
珠江斑鱯的早期胚胎发育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焦宗垚 陈赛 +5 位作者 陈昆慈 朱新平 谢刚 杜合军 刘毅辉 陈永乐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0-23,共4页
观察了珠江斑鳠3批次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描述及记录了胚胎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及所需时间。斑鳠的成熟卵子呈圆形,黄色,卵子直径为3.1-3.8 mm,吸水后最大卵径为4.0-4.2 mm,受精卵黏性很小。珠江斑鳠胚胎发育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属于... 观察了珠江斑鳠3批次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描述及记录了胚胎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及所需时间。斑鳠的成熟卵子呈圆形,黄色,卵子直径为3.1-3.8 mm,吸水后最大卵径为4.0-4.2 mm,受精卵黏性很小。珠江斑鳠胚胎发育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属于盘状卵裂。在水温(27.5±0.5)℃时,受精后约1 h 10 min进入胚盘形成期,受精2 h 15 min后进入卵裂期,受精后7 h 50 min,进入囊胚期,再经约13 h 45 min进入原肠期,受精后21 h15 min,胚孔封闭,当受精39 h 5 min后,心脏开始出现搏动,受精后55 h,仔鱼开始孵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 珠江
下载PDF
斑鳠血清促性腺激素的季节变化和埋植甲基睾酮对斑鳠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立斌 刘晓春 +5 位作者 马细兰 林浩然 李大疆 陈焜慈 李恒颂 邬国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107,共5页
采用鲤鱼GtHβ-亚基(cGtHβ)的标准品和抗血清建立了斑鳠异源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tH)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并对斑鳠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和GtH分泌的季节变化,以及埋植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对斑鳠Gt... 采用鲤鱼GtHβ-亚基(cGtHβ)的标准品和抗血清建立了斑鳠异源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tH)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并对斑鳠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和GtH分泌的季节变化,以及埋植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对斑鳠GtH分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斑鳠雌雄鱼GSI值分别在5月份和6月份达到最高,与其他月份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斑鳠雌鱼血清GtH水平在6月份达到最高,与10月和12月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斑鳠雄鱼血清GtH水平在6月份达到最高,4月、10月和12月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雌雄鱼血清GtH水平表现出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并且血清GtH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埋植MT对斑鳠雌雄鱼血清GtH水平有一定影响,在性腺发育初期能提高雌雄鱼血清GtH水平,而在性腺成熟和排卵期能降低雌雄鱼血清GtH水平。上述结果表明在斑鳠的人工繁殖中可以采用埋植MT的方法对斑鳠进行催熟和催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 季节变化 MT
下载PDF
斑鳠的生长、繁殖、食性及养殖技术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红敬 褚张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7-809,共3页
介绍了斑鱯的分布、形态特征、生长、繁殖、食性等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以及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病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人工养殖
下载PDF
斑鳠肌肉营养成份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路 杨兴 +3 位作者 李正友 李道友 刘玉峰 关梅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37,共2页
斑鱼萑又蛋白质含量为16.89%,低于黄鳝,与斑点叉尾鱼回、乌鳢相当,高于黄颡鱼、鲫、鳙;其脂肪含量为2.70%,与斑点叉尾鱼回、黄颡鱼、中华倒刺鱼巴相当,明显高于黄鳝、乌鳢、鲫、鳙;其DHA和EPA含量较高;16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86 g/kg,... 斑鱼萑又蛋白质含量为16.89%,低于黄鳝,与斑点叉尾鱼回、乌鳢相当,高于黄颡鱼、鲫、鳙;其脂肪含量为2.70%,与斑点叉尾鱼回、黄颡鱼、中华倒刺鱼巴相当,明显高于黄鳝、乌鳢、鲫、鳙;其DHA和EPA含量较高;16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86 g/kg,较黄鳝、乌鳢、黄颡鱼略低,5种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15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营养成份
下载PDF
西江野生斑鱯乳酸脱氢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电泳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赛 焦宗垚 +3 位作者 朱新平 陈昆慈 郑光明 陈永乐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58-62,共5页
关键词 斑鱯 乳酸脱氢酶 酯酶 电泳
下载PDF
野生斑鱯幼鱼与成鱼的肌肉营养成分测定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涛 于丹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为了解野生斑鱯的营养成分及为其营养标准的制定和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奠定基础,测定了野生斑鱯幼鱼、成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斑鱯幼鱼、成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丰富,分别达89.45%和82.... 为了解野生斑鱯的营养成分及为其营养标准的制定和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奠定基础,测定了野生斑鱯幼鱼、成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斑鱯幼鱼、成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丰富,分别达89.45%和82.5%(干重);粗脂肪含量较低,分别为4.31%和4.87%(干重);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幼鱼的必需氨基酸指数(76.66%)显著高于成鱼(69.28%),均符合WHO/FAO和鸡蛋蛋白模式;氨基酸总量(86.13%)、必需氨基酸总量(35.25%)、非必需氨基酸总量(43.31%)及鲜味氨基酸总量(33.32%)均显著高于成鱼,氨基酸组成优于成鱼,氨基酸营养价值亦高于成鱼。幼鱼肌肉中含有较丰富的亚油酸(8.51%)和花生四烯酸(12.21%),均显著高于成鱼的3.89%和7.03%,而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含量分别为0.45%和1.01%,显著低于成鱼的1.23%和3.98%。幼鱼、成鱼肌肉中n-3PUFA含量均不高,不超过6%;n-6PUFA含量较高,均超过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鱯 肌肉 氨基酸 脂肪酸 营养评价
下载PDF
野生斑幼鱼与雌、雄性亲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涛 黄凯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3-235,239,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性别斑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差异,试验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野生斑幼鱼与雌、雄性亲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斑肌肉的粗蛋白含量丰富(18.90%~21.59%),粗脂肪含量较低(0.91%~1.3... 为了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性别斑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差异,试验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野生斑幼鱼与雌、雄性亲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斑肌肉的粗蛋白含量丰富(18.90%~21.59%),粗脂肪含量较低(0.91%~1.33%)。斑肌肉脂肪酸含量因生长期和性别不同而不同,斑幼鱼肌肉硬脂酸(C_(18:0))和十八碳烯酸(C_(18:1n7))显著高于雌、雄性亲鱼(P<0.05),亚油酸(C_(18:2n6))也显著高于雌、雄性亲鱼(P<0.05),斑幼鱼及雄性亲鱼的油酸(C_(18:1n9))显著低于雌性亲鱼(P<0.05),亚麻酸(C_(18:3n3))则由幼鱼期的0.45%显著提高为1.23%~1.57%(P<0.05),花生四烯酸(C_(20:4n6))由幼鱼期的12.21%显著降低为6.24%~7.03%(P<0.05),二十碳五烯酸(C_(20:5n3))在幼鱼及雌、雄性亲鱼肌肉中含量分别为1.01%、2.04%、3.98%,且差异显著(P<0.05)。幼鱼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3PUFA)为1.46%,显著低于雌、雄性亲鱼(P<0.05),雌性亲鱼(3.61%)显著低于雄性亲鱼(5.21%)(P<0.05);幼鱼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6PUFA)为20.72%,显著高于雌、雄性亲鱼(P<0.05);雌、雄性亲鱼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3/n-6)显著高于幼鱼(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鱼 雄性亲鱼 肌肉 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