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沿海新记录种——卷眼斑鲆(Pseudorhombus oculocirris)
1
作者 孔晓瑜 刘高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9-634,共6页
斑鲆属(Pseudorhombus,Bleeker,1862)隶属于鲽形目(Pleuronectiforms)牙鲆科(Paralichthyidae),根据Eschmeyer’s Catalog of Fishes记录有效种类有25种;根据李思忠等(1995)的《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鲽形目》记载,目前在中国大陆海域有... 斑鲆属(Pseudorhombus,Bleeker,1862)隶属于鲽形目(Pleuronectiforms)牙鲆科(Paralichthyidae),根据Eschmeyer’s Catalog of Fishes记录有效种类有25种;根据李思忠等(1995)的《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鲽形目》记载,目前在中国大陆海域有标本记录的有11种。本研究在2007年到2021年在海南的文昌、陵水和三亚分别采集到了9尾有眼侧有5个眼状斑纹的标本,并和该属25种鱼类的原始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比对结果发现,该样品符合Amaoka(1969)定名的卷眼斑鲆(P.oculocirris Amaoka,1969)形态特征。该种类目前只在日本和越南有报道,本研究是首次在中国大陆海域采集,故为新记录种。本研究结合卷眼斑鲆原始描述、相关文献和采集到的9尾标本的形态特征对该种类进行了详细的再描述,并首次提供了线粒体分子条形码(GenBank登录号为OL307681、OL307682和OL307683)。该种的主要形态特征为背鳍65–76;臀鳍50–57;有眼侧胸鳍11–13,无眼侧胸鳍10–12;尾鳍条2+13+2;第一鳃弓鳃耙4–7+17–20;侧线鳞71–82;脊椎骨10+26=36;背鳍前边几个鳍条稍长且基部只有1/5–1/3连有鳍膜,下眼上缘具有指状皮突。本研究的发现进一步扩大了该种的分布范围和提供了种类鉴定的分子依据,本报道将会为牙鲆科鱼类生物多样性和系统演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鲽形目 斑鲆 COI条形码 形态特征
原文传递
比目鱼
2
作者 兔豆 《海洋世界》 2016年第1期10-11,共2页
比目鱼是海洋鱼类中的一大类,包括鲆科、鲽科、鳎科。比目鱼体型多呈现为椭圆形,它们与其他鱼类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眼睛长在身体的同一侧,故由此得名。比目鱼眼睛奇特的生长位置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刚孵化出来的小比目鱼的眼睛也是生在身... 比目鱼是海洋鱼类中的一大类,包括鲆科、鲽科、鳎科。比目鱼体型多呈现为椭圆形,它们与其他鱼类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眼睛长在身体的同一侧,故由此得名。比目鱼眼睛奇特的生长位置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刚孵化出来的小比目鱼的眼睛也是生在身体两边的,随着其不断生长发育,在它长到大约3厘米长的时候,眼睛就开始"搬家",一侧的眼睛向头的上方移动,渐渐地越过头的上缘移到另一侧,直到接近另一只眼睛时才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他鱼类 泥沙质 海洋鱼类 鲽科 上缘 鲆科 生长位置 木叶鲽 斑鲆 石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