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和机器学习的寻优算法在斗臂车中的应用
1
作者 廖颂文 易威 叶志健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5年第1期92-96,共5页
为了优化斗臂车在复杂环境中的定位与控制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和机器学习的寻优算法。该算法结合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实现了对斗臂车的实时定位与姿态测量,并能够根据预期目标规划最优路径,引导车辆... 为了优化斗臂车在复杂环境中的定位与控制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和机器学习的寻优算法。该算法结合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实现了对斗臂车的实时定位与姿态测量,并能够根据预期目标规划最优路径,引导车辆运动。同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传统寻优算法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算法学习的规则对解进行迭代搜索,从而提升算法的求解效率。此外,算法采用强化学习方法对斗臂车的行为进行实时训练与调整,使其能够沿着合理且最优的路径运动,从而高效完成工作任务。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算法,所提算法在求解时长和精度方面均表现优异,有效提升了斗臂车自动路径规划的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车 寻优算法 定位 机器学习 强化学习
下载PDF
出踩与面宽方向柱头科斗栱抗震性能对比试验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薛建阳 宋德军 +1 位作者 吴晨伟 张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4,共14页
为研究加载方向对斗栱抗震性能的影响,文章基于地震作用的随机性和斗栱出踩与面宽方向的构造差异,对2个足尺柱头科斗栱分别沿出踩和面宽方向进行拟静力试验,得到斗栱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刚度与强度退化、耗能和变形能力。结果表明:斗... 为研究加载方向对斗栱抗震性能的影响,文章基于地震作用的随机性和斗栱出踩与面宽方向的构造差异,对2个足尺柱头科斗栱分别沿出踩和面宽方向进行拟静力试验,得到斗栱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刚度与强度退化、耗能和变形能力。结果表明:斗栱在出踩和面宽方向分别加载时,大斗均相对平板枋滑移,馒头榫挤压剪断。出踩方向受力时单昂与桃尖梁相对滑移,面宽方向受力时整体明显转动。相比面宽方向受力的斗栱,出踩方向受力的斗栱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初始刚度和耗能能力,而变形能力较差。文章开展柱头科斗栱的数值分析,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出踩和面宽不同加载方向、轴压荷载、木构件之间摩擦系数和木材弹性模量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宽方向是柱头科斗栱的最不利受力方向,其正负向承载力比出踩方向分别低19.21%和17.03%;轴压荷载和木构件之间摩擦系数越大,斗栱承载力越大,而木材顺纹弹性模量和横纹径向弹性模量对斗栱的初始刚度和承载力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柱头科 水平加载方向 抗震性能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斗栱转动变形检测方法
3
作者 王娟 申祖晨 +1 位作者 姚远 杨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9-678,共10页
古建筑木结构斗栱节点由斗、栱等构件交错层叠而成.受自身形制、环境和外力等影响,这种“层叠式”节点易出现转动变形.针对人工及布设传感器的传统检测方法在可实施性及检测效率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姿态估计的斗栱转动变形计算... 古建筑木结构斗栱节点由斗、栱等构件交错层叠而成.受自身形制、环境和外力等影响,这种“层叠式”节点易出现转动变形.针对人工及布设传感器的传统检测方法在可实施性及检测效率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姿态估计的斗栱转动变形计算机视觉检测方法.首先定义了斗栱的关键点,并基于关键点推导出了各层斗的转动以及栌斗和阑额相对转动的计算公式;其次通过采集斗栱实景图像、实验室模型图像以及缩尺模型图像,构建了斗栱节点多样性数据集;而后搭建YOLOv8-Pose姿态估计模型,并开展了6种规模和Batch Size的23种工况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性能模型目标检测的mAP50(B)达到0.94,关键点检测的mAP50(P)达到0.91.最后利用缩尺模型转动变形检测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栱节点 转动变形 姿态估计 YOLOv8-Pose 直线检测
下载PDF
大型矿用自卸车厢斗装载程序分析及力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黄蕾 杨国彪 +2 位作者 纪昊男 孟文俊 王朝华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3-510,共8页
自主装卸是智能矿山建设中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电铲-矿用自卸车合理的装载程序能够显著降低电铲装卸作业难度,降低复杂动态载荷对厢斗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某型号矿用自卸车厢斗为研究对象,依据厢斗容量标定方法建立了厢斗的堆装模型,确... 自主装卸是智能矿山建设中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电铲-矿用自卸车合理的装载程序能够显著降低电铲装卸作业难度,降低复杂动态载荷对厢斗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某型号矿用自卸车厢斗为研究对象,依据厢斗容量标定方法建立了厢斗的堆装模型,确定厢斗堆装容积;分析了厢斗安装特点及结构特征,结合现场实际装载经验,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装载程序,并利用离散元方法对三种装载程序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不同装载程序下厢斗装载量、物料均匀性及底板承受的压力等;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分析研究厢斗满载工况下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厢斗装载过程中将装载位置放在厢斗满载重心及前侧位置可提升装载量,各铲装载位置尽量靠近厢斗横向方向的中轴线,本文提出的装载程序二的装载量最大,物料可通过自身堆积特性装满厢斗,并在厢斗内部的均匀性更好,且物料装满后厢斗底板的总压力最小,当满载后厢斗的最大变形量为7.50 mm,最大应力为326.85 MPa,满足刚度、强度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自卸车 装载程序 离散元分析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抓斗式散粮卸料过程逸尘机理探究
5
作者 王明旭 宋岳昌 +1 位作者 高涛 欧阳江丰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5,共7页
为探究抓斗卸料过程中的逸尘机理,解决当前港口物料转运过程中存在粉尘外逸严重的难题,搭建抓斗卸料逸出气流在线测试实验平台。采用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式,以典型主粮散体颗粒为卸料对象,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探究卸料高度和卸料... 为探究抓斗卸料过程中的逸尘机理,解决当前港口物料转运过程中存在粉尘外逸严重的难题,搭建抓斗卸料逸出气流在线测试实验平台。采用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式,以典型主粮散体颗粒为卸料对象,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探究卸料高度和卸料质量流量对料斗内逸出气流速度的影响映射耦合关系,结合粉尘颗粒逸出过程的运动特性和规律推导出粉尘逸出的临界粒径。结果表明:逸出气流速度峰值与卸料高度成正相关,同一卸料高度下,逸出气流峰值与质量流量成幂函数关系;基于粉体颗粒受力,推导出粉尘颗粒逸出的临界粒径计算公式,并验证公式的计算误差在11%以内;大豆、玉米和小麦卸料时,粉尘颗粒逸出的临界粒径范围分别为160.9~292.5,182.6~359.6,95.1~196.1μm。研究为抓斗式散粮卸料过程中的粉尘控制和抑尘装置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出粉尘 卸料 粮食颗粒 临界粒径 逸尘机理 气固两相流
下载PDF
开裂残损柱头科斗栱抗震性能及退化规律研究
6
作者 薛建阳 毛妍 +3 位作者 宋德军 何圳 吴晨伟 叶重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3-641,共9页
为研究构件开裂对斗栱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沈阳故宫颐和殿柱头科斗栱为原型,建立了大斗、正心瓜栱、单翘及散斗分别开裂的斗栱有限元模型,通过体积损失率表征构件的开裂程度,对开裂斗栱开展抗震性能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开裂程度下,斗... 为研究构件开裂对斗栱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沈阳故宫颐和殿柱头科斗栱为原型,建立了大斗、正心瓜栱、单翘及散斗分别开裂的斗栱有限元模型,通过体积损失率表征构件的开裂程度,对开裂斗栱开展抗震性能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开裂程度下,斗栱的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变化规律相似.大斗、单翘和散斗体积损失率达到3%时,加载后期滞回曲线发散明显,且散斗开裂斗栱的正向峰值位移小于其他开裂斗栱.散斗开裂斗栱的正向刚度、大斗开裂斗栱的负向刚度随体积损失率变化较为明显.当构件体积损失率为3%时,散斗开裂斗栱的正向承载力和大斗开裂斗栱的负向承载力退化最严重,退化率分别为16.90%和18.61%;构件开裂尽管降低了斗栱的承载力及刚度,但其变形和耗能能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柱头科 开裂残损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锹里花苗民居“瓜结构”穿斗工艺考
7
作者 任康丽 谢宇星 《华中建筑》 2024年第8期155-159,共5页
锹里①花苗②民居属湘西南山地建筑代表性传统木构形式,其聚落依山而建呈现出苗族特有生态景观风貌。民居采用原始干栏式结构,基础、屋架、吊脚楼均以穿斗架为主体,其中“瓜结构”③形式既具有关键性结构支撑作用,又塑造出精美的雕刻工... 锹里①花苗②民居属湘西南山地建筑代表性传统木构形式,其聚落依山而建呈现出苗族特有生态景观风貌。民居采用原始干栏式结构,基础、屋架、吊脚楼均以穿斗架为主体,其中“瓜结构”③形式既具有关键性结构支撑作用,又塑造出精美的雕刻工艺装饰图形。研究花苗民居“瓜结构”工艺制作、结构类型、图形象征性,对湘西南苗族山地建筑修复及木构技艺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苗民居“瓜结构”穿 工艺
下载PDF
物料动态安息角对矿用自卸车厢斗结构影响规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国彪 王朝华 +2 位作者 王志霞 赵炎龙 马立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99-2104,共6页
针对矿用自卸车行驶过程中的厢斗内物料稳定性问题,研究厢斗内物料动态安息角对厢斗结构设计的影响。首先,基于离散元方法,分析煤颗粒在自然状态下的安息角;进一步,建立厢斗简化模型,研究不同安装角度下矿车正常行驶及爬坡过程中物料的... 针对矿用自卸车行驶过程中的厢斗内物料稳定性问题,研究厢斗内物料动态安息角对厢斗结构设计的影响。首先,基于离散元方法,分析煤颗粒在自然状态下的安息角;进一步,建立厢斗简化模型,研究不同安装角度下矿车正常行驶及爬坡过程中物料的动态安息角,并分析物料滑动规律;结果表明:在水平路面行驶工况下物料动态安息角随厢斗安装角度增加而减小,而爬坡过程中由于厢斗内物料的滑动导致动态安息角随安装角度的增加先缓慢减小再变大再快速减小;当安装角度为10°时可有效避免厢斗内物料的滑动;最后,以确保厢斗稳定性装载及不撒料为目标,提出厢斗侧板后端的角度设计公式,为厢斗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自卸车 安息角 安装角度 结构设计
下载PDF
基于仿宋斗茶与茶叶感官审评的茶叶品质对比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慕蓉 谢寿桂 +4 位作者 秦荣基 徐望铭 赖新兰 钱孟莲 张渤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研读宋代文献,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一套仿宋斗茶评价体系,此体系丰富了现代茶叶评价体系与品饮乐趣。通过使用相同茶品进行仿宋斗茶与现代茶叶感官审评对比实验,发现白茶、红茶、绿茶与乌龙茶皆可进行仿宋斗茶,白茶斗茶效果最好;同一... 研读宋代文献,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一套仿宋斗茶评价体系,此体系丰富了现代茶叶评价体系与品饮乐趣。通过使用相同茶品进行仿宋斗茶与现代茶叶感官审评对比实验,发现白茶、红茶、绿茶与乌龙茶皆可进行仿宋斗茶,白茶斗茶效果最好;同一类茶品在两种评价体系中评价结果规律趋于一致,即品质优的茶品评分皆高,品质差的茶品评分皆低。同时结合现代分析技术,将理化成分与茶叶品质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发现,茶皂素、氨基酸、咖啡碱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酚氨比值低的茶品仿宋斗茶与点茶效果更好。实验结果可为宋代点茶、斗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新茶饮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思路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宋 茶评价 茶叶感官审评 茶叶品质 点茶
下载PDF
平身科斗栱节点侧向荷载-位移计算模型
10
作者 凌怀泉 薛建阳 +3 位作者 宋德军 周睿 张哲 宋晓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1-706,共6页
平身科斗栱在减小梁跨度、分配屋面荷载和协同抵抗侧向变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建立面宽方向加载的平身科斗栱节点的侧向荷载-位移计算模型,在分析节点构造特征和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斗栱的受力状态基础上,结合典型节点模型参数及木结构... 平身科斗栱在减小梁跨度、分配屋面荷载和协同抵抗侧向变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建立面宽方向加载的平身科斗栱节点的侧向荷载-位移计算模型,在分析节点构造特征和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斗栱的受力状态基础上,结合典型节点模型参数及木结构抗侧构件荷载-位移骨架曲线表征方法,计算了竖向荷载和面宽方向施加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平身科斗栱骨架曲线上的弹性荷载、峰值荷载及相应位移.建立的平身科斗栱节点侧向荷载-位移计算模型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计算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建立的侧向荷载-位移力学模型弹性段与试验骨架曲线吻合良好,能较好地反映模型弹性段刚度及其侧向承载力,但对峰值荷载的计算值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平身科 侧向荷载-位移模型 弹性荷载 峰值荷载
下载PDF
基于牛顿迭代法的抓斗挖泥船智能精挖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红升 庞景墩 陈磊 《中国港湾建设》 2024年第2期98-104,共7页
目前抓斗挖泥船在施工作业时大多依赖人工经验控制抓斗的闭合,在闭合过程中斗齿运动轨迹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是一条曲线,进而导致抓斗控制精度低且作业区域高低不平。文章基于牛顿迭代法求解抓斗平挖运动控制方程,设计自动化程序控制抓... 目前抓斗挖泥船在施工作业时大多依赖人工经验控制抓斗的闭合,在闭合过程中斗齿运动轨迹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是一条曲线,进而导致抓斗控制精度低且作业区域高低不平。文章基于牛顿迭代法求解抓斗平挖运动控制方程,设计自动化程序控制抓斗升降绞车与开闭绞车转动速度,使斗齿运动轨迹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为一条直线,其挖掘后形成的作业区域为平面。通过实例仿真试验证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抓斗挖掘精度,节省疏浚工程作业量。研究结果可提升抓斗船作业能力,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泥船 牛顿迭代法 精挖控制 疏浚工程
下载PDF
霍山石斛枫斗溯源及不同贮藏年份挥发性成分分析
12
作者 戴亚峰 胡莉 +4 位作者 尚亮亮 黄月纯 纵瑞叶 刘舒萍 王诗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7期1119-1126,共8页
目的:对霍山石斛与枫斗的关系进行溯源,并探讨贮藏年份对霍山石斛枫斗(以下简称霍斗)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文献考证结合实地观察进行溯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贮藏年份为0、2、4、6年的霍斗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根据峰... 目的:对霍山石斛与枫斗的关系进行溯源,并探讨贮藏年份对霍山石斛枫斗(以下简称霍斗)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文献考证结合实地观察进行溯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贮藏年份为0、2、4、6年的霍斗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根据峰面积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并进行GC-MS图谱相似度分析。结果:枫斗最早来源于霍山石斛,霍斗应具备完整的“龙头凤尾”特征,绿毛枫斗多指霍斗;12批不同贮藏年份霍斗中均鉴定出25个主要共有挥发性成分,其中脂肪酸类8个、烷烃类6个、醇类4个、酚类3个、酯类2个及其他类2个;12批样品GC-MS图谱的相似度为0.851~0.997,各样品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为0.949~0.996,相似度良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贮藏年份为0、2年的枫斗聚为一类,4、6年的聚为另一类,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一步筛选出导致差异的成分主要是亚油酸、亚麻酸等脂肪酸类成分。结论:霍斗“龙头大、凤尾小”的特征易与其他枫斗区分;不同贮藏年份霍斗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基本一致,但相对质量分数存在一定差异,贮藏年份在6年之内挥发性成分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石斛枫 绿毛枫 贮藏年份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西苕溪流域[土斗]-圩田传统人居体系成因及特征
13
作者 孙瑾璐 王晴 郭巍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湖州西苕溪流域[土斗]-圩田是本土先民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创造的一种地域性景观。在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对[土斗]-圩田传统人居智慧的探讨不仅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运用生态思想应对灾害,还可以为该地区文化景观... 【目的】湖州西苕溪流域[土斗]-圩田是本土先民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创造的一种地域性景观。在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对[土斗]-圩田传统人居智慧的探讨不仅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运用生态思想应对灾害,还可以为该地区文化景观的更新设计提供指引。【方法】以西苕溪流域平原地区[土斗]田、圩田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从形态学角度探讨[土斗]-圩田景观水利、农业以及聚落系统的特征。【结果】西苕溪流域[土斗]-圩田人居体系存在整体性与差异性特征。从上游至下游,水网越来越稠密,农地越来越破碎,聚落密度先升高后降低,聚落规模则先减小后增大,聚落选址与形态和水系的耦合关系越来越明显。【结论】[土斗]-圩田传统人居体系的形成是适应并改造自然的结果。结合场地特征,提出优化水网格局、促进产业升级和保护传统村落等策略,可指导场地未来的更新设计,并为其他地区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体系 文化景观 [土]-圩田景观 西苕溪流域 形态学研究 ArcGIS分析法
下载PDF
徽戏《龙虎斗》的演变与流播
14
作者 唐钟禹 蒋小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5,共7页
《龙虎斗》为徽戏经典剧目之一,该剧的情节最早可见于明小说《南北宋志传》。《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中的《下河东》则为迄今可见最早的“龙虎斗”故事戏“泛戏剧”形态。晚清民国时期,该剧曾随着徽班的脚步四处流播,并被京剧... 《龙虎斗》为徽戏经典剧目之一,该剧的情节最早可见于明小说《南北宋志传》。《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中的《下河东》则为迄今可见最早的“龙虎斗”故事戏“泛戏剧”形态。晚清民国时期,该剧曾随着徽班的脚步四处流播,并被京剧、绍剧、湘剧、赣剧等众多剧种吸纳,在情节、文辞上日趋丰富和完善。比较徽戏与秦腔、京剧、绍剧、大平调对于“龙虎斗”故事的书写,则《龙虎斗》的演播路径具有复杂性,“龙虎斗”故事戏的演播系统具有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虎 徽戏 徽班
下载PDF
符号学视域下波密“西巴斗熊节”文化研究
15
作者 于润泽 杨建军 《武术研究》 2024年第9期128-131,共4页
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逻辑归纳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符号象征理论及体育人类学知识,探究波密“西巴斗熊节”的仪式结构、符号内涵及文化效用,以此挖掘“西巴斗熊节”的深层含义,促进西藏地区人民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营造保... 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逻辑归纳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符号象征理论及体育人类学知识,探究波密“西巴斗熊节”的仪式结构、符号内涵及文化效用,以此挖掘“西巴斗熊节”的深层含义,促进西藏地区人民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营造保护环境、珍惜生态的良好氛围,加强民族团结,共同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西巴斗熊节”有着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能够增强人们爱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思想意识。对于“巴西斗熊节”的研究可以促进西藏地区人民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遵纪守法、互帮互助的意识,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西巴斗熊节”,可以促进西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且“西巴斗熊节”的传播与推广能够增强西藏地区人民的文化自信,维护民族团结,激发中华体育精神。研究认为,“西巴斗熊节”作为一种历代传承的身体文化,有着加强民族认同、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激发中华体育精神的功能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巴熊节” 符号学 藏族 中华体育精神
下载PDF
地下连续墙液压抓斗在粘壤土地层施工中偏斜角度分析
16
作者 金赠伍 王清岩 +1 位作者 盛洁 钟蔚岭 《钻探工程》 2024年第2期39-46,共8页
在液压抓斗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斗体需要保持一定的垂直度以保证侧壁成槽精度。抓斗掘削部与土体相互作用时,作用于斗体上的载荷具有瞬态多向性且不均匀,由此导致钢丝绳下放的斗体发生偏斜,成槽壁面垂直度受到破坏。本文建立了液... 在液压抓斗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斗体需要保持一定的垂直度以保证侧壁成槽精度。抓斗掘削部与土体相互作用时,作用于斗体上的载荷具有瞬态多向性且不均匀,由此导致钢丝绳下放的斗体发生偏斜,成槽壁面垂直度受到破坏。本文建立了液压抓斗多体动力学模型和粘壤土地层模型,通过多体动力学和离散元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液压抓斗在粘壤土地层施工过程中斗体倾斜情况,设计了电液比例调速回路以控制液压抓斗主液压缸运动,通过联合仿真重点讨论了主液压缸控制信号对斗体偏斜过程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液压抓斗纠偏系统及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抓 体偏斜 电液比例调速回路 控制信号 联合仿真 粘壤土地层
下载PDF
新型黏弹性阻尼器增强穿斗木结构实验研究
17
作者 燕钊 陶忠 +1 位作者 戴必辉 徐荣荣 《科技通报》 2024年第6期86-93,共8页
为研究自主研发的新型黏弹性阻尼器加固村镇传统木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基于云南“一颗印”穿斗式木构架做法,制作了两榀足尺穿斗式木构架作为模型,其中一榀为穿斗木结构纵向木构架,另一榀为穿斗木结构横向木构架,依次对两榀木构架进行... 为研究自主研发的新型黏弹性阻尼器加固村镇传统木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基于云南“一颗印”穿斗式木构架做法,制作了两榀足尺穿斗式木构架作为模型,其中一榀为穿斗木结构纵向木构架,另一榀为穿斗木结构横向木构架,依次对两榀木构架进行低周往复试验。研究模型结构的滞回性能、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耗能性能和拔榫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未加固木构架的滞回曲线呈明显反“Z”形,加固木构架的滞回曲线更饱满;新型黏弹性阻尼器成功地弥补了原始缺陷,提升了木构架的初始刚度;对比未加固木构架,加固后的纵向木构架的最大拔榫量降低了68.5%,横向木构架的最大拔榫量降低了81.25%。说明新型黏弹性阻尼器能够抑制节点拔榫破坏,提升木构架的抗侧刚度和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木结构 木构架 黏弹性阻尼器 低周往复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钢铁企业旋流沉淀池抓斗防旋转方案探讨
18
作者 解晨炜 张蓟 孙亚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2期026-029,共4页
冶金企业旋流沉淀池沉渣去除工序,目前主要采用抓斗抓渣外运的方式,但抓斗旋转问题较为普遍且难以解决。抓斗旋转问题不单影响生产效率,还关乎生产安全和人员职业健康,因此需要重点关注。本文详细阐述了问题背景和现状,从成因分析入手,... 冶金企业旋流沉淀池沉渣去除工序,目前主要采用抓斗抓渣外运的方式,但抓斗旋转问题较为普遍且难以解决。抓斗旋转问题不单影响生产效率,还关乎生产安全和人员职业健康,因此需要重点关注。本文详细阐述了问题背景和现状,从成因分析入手,推导出合理的改进方向,并将目前的改进方案一一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提出了建议方向,希望能够对相关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企业 旋流沉淀池 旋转 无人化自动抓渣
下载PDF
清代“斗杀”探析——以刑部驳案为中心的考察
19
作者 赵天宝 杨阳 《法律史评论》 2024年第2期92-112,共21页
斗杀是清代命案类型之一,《大清律例》关于斗杀的规定非常细致,具体可分为常人斗殴杀、同谋共殴杀、不同谋共殴杀、有特殊身份关系的斗殴杀、以斗杀论五种类型。爬梳相关驳案处理方式,清代斗杀驳案分为三种情形:一是驳轻重不实以情罪相... 斗杀是清代命案类型之一,《大清律例》关于斗杀的规定非常细致,具体可分为常人斗殴杀、同谋共殴杀、不同谋共殴杀、有特殊身份关系的斗殴杀、以斗杀论五种类型。爬梳相关驳案处理方式,清代斗杀驳案分为三种情形:一是驳轻重不实以情罪相符;二是驳错定斗杀以引断无误;三是驳类推不妥以比附相当。清代斗杀律例并行且全面系统的立法规定,以及依律断案、情罪允协、注重说理的司法实践生动呈现出其追求立法完善与司法公正的法理意蕴。个中所彰显的审断方法和法律精神于今依然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驳案 律例 司法
下载PDF
元大都大明殿外檐斗复原研究
20
作者 张雅平 《山西建筑》 2024年第5期11-16,32,共7页
元代时北京老城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其宫城位于大都城之中,是现今中轴线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元大都复原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学者们大多以都城布局考证为主要研究方向,对宫殿建筑本体复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大明殿是... 元代时北京老城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其宫城位于大都城之中,是现今中轴线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元大都复原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学者们大多以都城布局考证为主要研究方向,对宫殿建筑本体复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大明殿是元大都宫殿建筑中最重要的建筑,其斗栱形制与构件细部变化体现着元代建筑的时代特征。尽管大明殿已经毁于明初,文献档案中的记载也并不详细,但是通过大明殿外檐斗栱的复原工作,依旧可以再现元代宫殿建筑斗栱形制,让人们更加了解元代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大内 大明殿 栱复原 三等材 重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