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3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斜仁柱
被引量:
3
1
作者
包海凤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2-83,共2页
本文介绍了鄂伦春族“斜仁柱”的搭建过程、室内布局和建筑特点,指出“斜仁柱”是与鄂伦春族游猎文化相适应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
关键词
鄂伦春族
临时性住宅
斜仁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解析少数民族建筑的地域性文化元素应用--以鄂伦春族民居“斜仁柱”为例
被引量:
4
2
作者
郜英洲
《城市住宅》
2021年第10期125-127,共3页
以鄂伦春族传统民居“斜仁柱”为例,从民族文化元素的提取与更新利用角度出发,解析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感缺乏等问题,从而保护我国地域建筑符号的特色并提出改进设计方案。在自然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保留桦树皮...
以鄂伦春族传统民居“斜仁柱”为例,从民族文化元素的提取与更新利用角度出发,解析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感缺乏等问题,从而保护我国地域建筑符号的特色并提出改进设计方案。在自然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保留桦树皮表皮元素和顶端镂空部位的采光特点,同时迎合鄂伦春游猎民族对光的需求,将新建建筑与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相互融合,使其更加符合地域性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文化
东北地区
人居环境
鄂伦春族
斜仁柱
文化符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中的生态: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生存智慧和挑战
被引量:
5
3
作者
白兰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5年第6期52-53,共2页
文化作为一种资源,人们利用它创造和延续对自然的特定适应方式,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文化多样性历练了人类千百年的智慧,体现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机制,并实现着独特发展。文化多样性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传统文化中的生态...
文化作为一种资源,人们利用它创造和延续对自然的特定适应方式,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文化多样性历练了人类千百年的智慧,体现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机制,并实现着独特发展。文化多样性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知识、文化生态观在当今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为例分析文化中的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存智慧
生态观
生态知识
适应方式
鄂温克人
斜仁柱
生态破坏
现代文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民居建筑文化探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晓静
《传播力研究》
2018年第26期20-21,共2页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被同化。在少数民族享受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舒适、便利之余,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濒临灭亡,以鄂伦春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正在面临这样的困境。鄂伦春族作为一个北方狩猎民族,在语言...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被同化。在少数民族享受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舒适、便利之余,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濒临灭亡,以鄂伦春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正在面临这样的困境。鄂伦春族作为一个北方狩猎民族,在语言、宗教、建筑、服饰、舞蹈、音乐、手工艺等方面都显示出本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本文以鄂伦春族文化为切入点,对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的民居建筑文化进行探析。建筑是民族文化发展的空间,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纽带,因此对鄂伦春族的建筑文化研究也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族
民居建筑
斜仁柱
桦树
最后的山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夜生活
5
作者
赵复兴
《黑河学刊》
1990年第3期87-93,共7页
人的一生有一半是在夜间度过的。不论是原始人还是现代人,夜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它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使用驯鹿的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解放以前都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处在...
人的一生有一半是在夜间度过的。不论是原始人还是现代人,夜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它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使用驯鹿的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解放以前都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处在这一发展阶段的民族,他们的夜生活是如何度过的,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人进行全面的研究,笔者试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仁柱
原始社会末期
乌力楞
精神生活
氏族成员
发展阶段
英雄行为
敖鲁古雅
安嘎
努图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十七世纪初鄂伦春人的家庭公社
被引量:
1
6
作者
赵复兴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67-73,共7页
在原始社会史研究中,父系家庭公社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家庭公社普遍存在于父系氏族发展阶段,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这种家庭公社“是一个由群婚中产生并以母权制为基础的家庭到现代世界的个体家庭的过渡阶段”。鄂伦春人完整的父系家庭...
在原始社会史研究中,父系家庭公社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家庭公社普遍存在于父系氏族发展阶段,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这种家庭公社“是一个由群婚中产生并以母权制为基础的家庭到现代世界的个体家庭的过渡阶段”。鄂伦春人完整的父系家庭公社发展阶段,是在十七世纪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公社
十七世纪
乌力楞
父系家庭
个体家庭
斜仁柱
社会史研究
氏族成员
发展阶段
毕拉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伦春族人口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
1
7
作者
沈斌华
高建纲
+1 位作者
田玉荣
包利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8-28,共11页
一、鄂伦春民族的新生鄂伦春族为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从事狩猎生产,以勇敢强悍而著称。鄂伦春人原来居无定处,在兴安岭深山密林中漂泊迁徒,棲身在临时搭盖的“斜仁柱”里钡浇夥乓郧?鄂伦春族尚未进入阶级社会,停留在...
一、鄂伦春民族的新生鄂伦春族为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从事狩猎生产,以勇敢强悍而著称。鄂伦春人原来居无定处,在兴安岭深山密林中漂泊迁徒,棲身在临时搭盖的“斜仁柱”里钡浇夥乓郧?鄂伦春族尚未进入阶级社会,停留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村社发展阶段。关于鄂伦春族的历史人口,并无精确的记载,根据解放前几十年中的一些调查资料,大体是这样:清初不下几万人,清末约1.8万人,民国初年约4千余人,抗日战争开始时约3千人,抗战胜利,鄂伦春族初解放时约剩2千人。各个时期鄂伦春族的人口数虽然不大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发展
斜仁柱
人口城镇化
千人
民族混合家庭
丧偶人口
原始社会末期
在业人口
鄂伦春自治旗
未婚人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撮罗子”的新生
8
作者
秦晓茹
《党建》
2024年第2期41-42,共2页
斜仁柱,又称“撮罗子”,是鄂伦春等民族的传统住房:几根木杆顶部交叉,支成圆锥形屋架,再覆以桦树皮、兽皮等防风保暖;好拆好建,适应游猎生活,猎物在哪里,“撮罗子”就搭到哪里。人生前20多年,吴奶奶就是在“撮罗子”里度过的。她会经常...
斜仁柱,又称“撮罗子”,是鄂伦春等民族的传统住房:几根木杆顶部交叉,支成圆锥形屋架,再覆以桦树皮、兽皮等防风保暖;好拆好建,适应游猎生活,猎物在哪里,“撮罗子”就搭到哪里。人生前20多年,吴奶奶就是在“撮罗子”里度过的。她会经常跟孙辈们讲起“撮罗子”,讲她年轻时在大兴安岭深处过着游猎生活,住在用桦树皮搭建的“撮罗子”里,晚上睡觉时可以直接望到天上闪烁的繁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树皮
斜仁柱
鄂伦春
新生
圆锥形
大兴安岭
原文传递
浅析中国北方高寒地区村落民居建筑的历史与现状
9
作者
黄剑
周晓杰
《现代装饰(理论)》
2017年第2期206-206,共1页
北纬50度以北地区作为我国最北部的高寒地区,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其中较多的民族由于历史、战争、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正处在消亡的边缘,民族的消亡是文明的消亡是建筑的消亡。弘扬区域性建筑振兴民族建筑文化是现在的当务之急。认真、务...
北纬50度以北地区作为我国最北部的高寒地区,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其中较多的民族由于历史、战争、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正处在消亡的边缘,民族的消亡是文明的消亡是建筑的消亡。弘扬区域性建筑振兴民族建筑文化是现在的当务之急。认真、务实的谋求新的突破和发展是高寒地区村落建筑发展的重要方针,是保持民族建筑文化提升民族品牌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建筑文化
建筑
高寒地区
斜仁柱
鄂伦春族
少数民族
原文传递
鄂伦春狩猎采集生活的考古学意义
被引量:
4
10
作者
宋宝峰
王艳梅
陈胜前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41-56,共16页
一、问题的提出考古学研究人类过去的文化系统,然而考古学家面临的总是非常零碎的材料。考古学研究的困难之处就在于他们不知道考古遗存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反映过去的文化面貌。
关键词
考古学文化
狩猎采集者
文化面貌
斜仁柱
考古学研究
动物骨骼
边疆考古研究
民族考古学
不知道
民
原文传递
猎人与麦子
被引量:
1
11
作者
空特乐
《黄河文学》
2008年第12期63-71,共9页
古兰奇最初与麦子有一面之缘是在他幼年的时候,那是在定居的前两年,妈妈给他做了叫面片儿的饭.这种饭他是从来没吃过的,软软的,它不像狍子肉,烧着吃或者是煮了之后吃,但真好吃.妈妈说这是面,其实妈妈也不知道那个叫面的东西是面粉,...
古兰奇最初与麦子有一面之缘是在他幼年的时候,那是在定居的前两年,妈妈给他做了叫面片儿的饭.这种饭他是从来没吃过的,软软的,它不像狍子肉,烧着吃或者是煮了之后吃,但真好吃.妈妈说这是面,其实妈妈也不知道那个叫面的东西是面粉,而粉就是麦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仁柱
狍皮衣
原文传递
老莫日根的诉说
12
作者
石凯泉
《骏马》
2007年第6期63-65,共3页
年轻人你别说我醉了,能醉倒我的酒还没酿出来呢。喝多少酒我都能骑上马上山,都能瞄准猎物,门口那些桦树,从来都没摇晃过,就像我喝了酒也不摇晃一样,我还能分清烧火棍和猎枪呢。这酒一点也不杀口,我喝过的"烧刀子",那才叫酒呢。
关键词
莫日根
醉了
我自己
呼兰
可真
小孙女
赞达
仁
斜仁柱
熊肉
登高山
原文传递
爷爷的神灵界
13
作者
空特勒
《骏马》
2007年第5期54-56,共3页
托扎敏猎民村巴掌大的地方,步步皆坡,建在山的一条褶皱里,被山的左右臂紧紧揽在怀里,山坡的对面希日特河日夜流淌着,像是童声纯净地唱着歌。
关键词
在山
白那查
林业工人
斜仁柱
生存状态
一朵朵
生下来
感觉像
第一声
问过
原文传递
最后一支狩猎民族脱贫记
14
作者
杨思琪
马知遥
周天翮
《瞭望》
2020年第40期60-61,共2页
从斜仁柱、木刻楞、砖房,再到宽敞明亮、现代化的新居,4套房子,4种生活,鄂伦春族人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鄂伦春族老人越来越少,我们正尽己所能,留下更多鄂伦春族的印记。”如今鄂伦春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木耳种植和...
从斜仁柱、木刻楞、砖房,再到宽敞明亮、现代化的新居,4套房子,4种生活,鄂伦春族人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鄂伦春族老人越来越少,我们正尽己所能,留下更多鄂伦春族的印记。”如今鄂伦春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木耳种植和特色旅游等产业,坐上了摆脱贫困的雪地“列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旅游
鄂伦春族
狩猎民族
人的生产
斜仁柱
因地制宜
脱贫
摆脱贫困
原文传递
鄂伦春人与自然之约
15
作者
空特乐
《骏马》
2008年第2期52-54,共3页
每次踏上回托扎敏乡的路途,我的耳朵里就会响起母亲那悠悠的"赞达仁"声。冬日的夜幕深深地盖住了小小的猎民村,飘舞的雪花落在了树木和房屋上,朦朦胧胧的,显得那么的迷茫和沧桑。我像一直生活在母亲的"赞达仁"中,...
每次踏上回托扎敏乡的路途,我的耳朵里就会响起母亲那悠悠的"赞达仁"声。冬日的夜幕深深地盖住了小小的猎民村,飘舞的雪花落在了树木和房屋上,朦朦胧胧的,显得那么的迷茫和沧桑。我像一直生活在母亲的"赞达仁"中,恍惚从人生的一个阶段里醒来,飘然走进了古朴的猎民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达
仁
人与自然
对我说
老样子
白那查
这个世界
活着
斜仁柱
天文知识
生态文化
原文传递
走进新时代的鄂伦春
16
作者
凯鲁罕
《民族文学》
2013年第1期93-94,共2页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人一匹猎马,一人一杆枪。满山獐狍野鹿打也打不尽……"这首五十年代从大兴安岭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民歌,描述赞美勇敢剽悍的鄂伦春民族。一九四九年,新中国诞生,党的民族...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人一匹猎马,一人一杆枪。满山獐狍野鹿打也打不尽……"这首五十年代从大兴安岭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民歌,描述赞美勇敢剽悍的鄂伦春民族。一九四九年,新中国诞生,党的民族政策犹如在大兴安岭茂密森林中投下的一缕阳光,温暖了这个曾经饱尝艰辛与困苦的弱小民族。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一九五一年十月一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
新时代
鄂伦春族
自治旗
大兴安岭
斜仁柱
鄂伦春人
党和政府
五十年代
原文传递
鄂伦春人的婚丧习俗
17
作者
燕赵人
《森林与人类》
1994年第3期36-36,共1页
一生活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鄂伦春人,有着古老的婚姻习俗。他们的婚姻缔结要经过求婚、认亲、过礼和结婚等过程。男孩子长到十六七岁,其父母便委托媒人到氏族外的女方家里求婚。媒人到女方家后,直接说明来意,然后边喝酒边商量。女方家...
一生活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鄂伦春人,有着古老的婚姻习俗。他们的婚姻缔结要经过求婚、认亲、过礼和结婚等过程。男孩子长到十六七岁,其父母便委托媒人到氏族外的女方家里求婚。媒人到女方家后,直接说明来意,然后边喝酒边商量。女方家长一般情况下不直接答应婚事。媒人一旦发现女方家长对所提婚事有些松口,便立刻抓住时机给女方父母叩头。至此,算是求婚告成。第二步是认亲。未来的女婿带着礼物来到女方家,给除岳父母之外的所有长辈叩头行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习俗
婚礼仪式
风葬
丧葬仪式
酒过三巡
死者家属
新郎新娘
周年祭
上系
斜仁柱
原文传递
鄂伦春人打马从广场上跑过
18
作者
谢春卉
《骏马》
2016年第6期61-63,共3页
越往前走树越多,好像这些树在跟着客车朝前跑。但是树比客车跑得快,放眼望过去,漫山遍野全是树了。我站在阿里河的大街上,四周全是山,山上全是树。山和树给人腾出一片空地,人在上面建设起了自己的家。阿里河的山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围成一...
越往前走树越多,好像这些树在跟着客车朝前跑。但是树比客车跑得快,放眼望过去,漫山遍野全是树了。我站在阿里河的大街上,四周全是山,山上全是树。山和树给人腾出一片空地,人在上面建设起了自己的家。阿里河的山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围成一个圈儿,阿里河镇被围在中间。这些山线条柔和,变化起伏不大,看了让人心里觉得踏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河
往前走
打马
斜仁柱
伙伴们
吃饭问题
平行宇宙
电线杆子
舞台剧
心里踏实
原文传递
我心中永不消失的使鹿鄂温克
19
作者
妞日卡.布利托天
《内蒙古画报(蒙汉文版)》
2004年第6期2-9,共8页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们使鹿鄂温克很特别。渐渐长大了,了解了更多的关于鄂温克的知识,我被自己的民族所深深的吸引。使鹿部落的潇洒和无奈我国鄂温克族分为三个部分,"索伦鄂温克"就是今天在嫩江流域从事农业生产的鄂温克人...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们使鹿鄂温克很特别。渐渐长大了,了解了更多的关于鄂温克的知识,我被自己的民族所深深的吸引。使鹿部落的潇洒和无奈我国鄂温克族分为三个部分,"索伦鄂温克"就是今天在嫩江流域从事农业生产的鄂温克人,他们是清朝著名的索伦部主力;另—部分是在呼伦贝尔草原游牧的被称为"通古斯"的鄂温克人;还有就是我们——"雅库特"鄂温克人,由于我们一直饲养着驯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温克人
呼伦贝尔草原
索伦部
斜仁柱
嫩江流域
雅库特
敖鲁古雅
农业生产
额尔古纳
呀呀学语
原文传递
消失的部落
20
作者
莹莹(鄂伦春族)
《骏马》
2019年第4期48-51,共4页
初进六月的兴安岭,林地稚嫩羞涩如青春期发育的少女,含糊地出落成深深浅浅绿意,铺满山脉。接近森林的草地,像妇人刚刚絮满棉花的床被,软软的,毛茸茸的,在不刺眼的日头照耀下,骄傲地蔓延着,直直扎进眼底。我轻轻地落脚,生怕踩疼了落叶松...
初进六月的兴安岭,林地稚嫩羞涩如青春期发育的少女,含糊地出落成深深浅浅绿意,铺满山脉。接近森林的草地,像妇人刚刚絮满棉花的床被,软软的,毛茸茸的,在不刺眼的日头照耀下,骄傲地蔓延着,直直扎进眼底。我轻轻地落脚,生怕踩疼了落叶松下刚苏醒的松软植物,念不出名字的草本植物潜伏在死亡后的松针下,在新一年的春暖花开下,生命在勃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仁柱
桦皮桶
狍皮衣
鄂伦春人
原文传递
题名
斜仁柱
被引量:
3
1
作者
包海凤
机构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
出处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2-83,共2页
文摘
本文介绍了鄂伦春族“斜仁柱”的搭建过程、室内布局和建筑特点,指出“斜仁柱”是与鄂伦春族游猎文化相适应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
关键词
鄂伦春族
临时性住宅
斜仁柱
Keywords
the Orogen nationality
temporary dwelling
XieRenZhu building
分类号
K892.324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析少数民族建筑的地域性文化元素应用--以鄂伦春族民居“斜仁柱”为例
被引量:
4
2
作者
郜英洲
机构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出处
《城市住宅》
2021年第10期125-127,共3页
文摘
以鄂伦春族传统民居“斜仁柱”为例,从民族文化元素的提取与更新利用角度出发,解析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感缺乏等问题,从而保护我国地域建筑符号的特色并提出改进设计方案。在自然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保留桦树皮表皮元素和顶端镂空部位的采光特点,同时迎合鄂伦春游猎民族对光的需求,将新建建筑与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相互融合,使其更加符合地域性文化特征。
关键词
地域性文化
东北地区
人居环境
鄂伦春族
斜仁柱
文化符号
分类号
TU253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中的生态: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生存智慧和挑战
被引量:
5
3
作者
白兰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出处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5年第6期52-53,共2页
文摘
文化作为一种资源,人们利用它创造和延续对自然的特定适应方式,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文化多样性历练了人类千百年的智慧,体现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机制,并实现着独特发展。文化多样性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知识、文化生态观在当今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为例分析文化中的生态。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存智慧
生态观
生态知识
适应方式
鄂温克人
斜仁柱
生态破坏
现代文明
分类号
G03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民居建筑文化探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晓静
机构
黑龙江大学
出处
《传播力研究》
2018年第26期20-21,共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发掘与传承研究"(16BG10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被同化。在少数民族享受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舒适、便利之余,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濒临灭亡,以鄂伦春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正在面临这样的困境。鄂伦春族作为一个北方狩猎民族,在语言、宗教、建筑、服饰、舞蹈、音乐、手工艺等方面都显示出本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本文以鄂伦春族文化为切入点,对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的民居建筑文化进行探析。建筑是民族文化发展的空间,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纽带,因此对鄂伦春族的建筑文化研究也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鄂伦春族
民居建筑
斜仁柱
桦树
最后的山神
分类号
TU253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夜生活
5
作者
赵复兴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出处
《黑河学刊》
1990年第3期87-93,共7页
文摘
人的一生有一半是在夜间度过的。不论是原始人还是现代人,夜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它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使用驯鹿的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解放以前都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处在这一发展阶段的民族,他们的夜生活是如何度过的,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人进行全面的研究,笔者试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关键词
斜仁柱
原始社会末期
乌力楞
精神生活
氏族成员
发展阶段
英雄行为
敖鲁古雅
安嘎
努图克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七世纪初鄂伦春人的家庭公社
被引量:
1
6
作者
赵复兴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67-73,共7页
文摘
在原始社会史研究中,父系家庭公社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家庭公社普遍存在于父系氏族发展阶段,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这种家庭公社“是一个由群婚中产生并以母权制为基础的家庭到现代世界的个体家庭的过渡阶段”。鄂伦春人完整的父系家庭公社发展阶段,是在十七世纪以前。
关键词
家庭公社
十七世纪
乌力楞
父系家庭
个体家庭
斜仁柱
社会史研究
氏族成员
发展阶段
毕拉尔
分类号
C9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伦春族人口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
1
7
作者
沈斌华
高建纲
田玉荣
包利军
出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8-28,共11页
文摘
一、鄂伦春民族的新生鄂伦春族为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从事狩猎生产,以勇敢强悍而著称。鄂伦春人原来居无定处,在兴安岭深山密林中漂泊迁徒,棲身在临时搭盖的“斜仁柱”里钡浇夥乓郧?鄂伦春族尚未进入阶级社会,停留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村社发展阶段。关于鄂伦春族的历史人口,并无精确的记载,根据解放前几十年中的一些调查资料,大体是这样:清初不下几万人,清末约1.8万人,民国初年约4千余人,抗日战争开始时约3千人,抗战胜利,鄂伦春族初解放时约剩2千人。各个时期鄂伦春族的人口数虽然不大准确。
关键词
人口发展
斜仁柱
人口城镇化
千人
民族混合家庭
丧偶人口
原始社会末期
在业人口
鄂伦春自治旗
未婚人口
分类号
C9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撮罗子”的新生
8
作者
秦晓茹
机构
内蒙古民族大学
出处
《党建》
2024年第2期41-42,共2页
文摘
斜仁柱,又称“撮罗子”,是鄂伦春等民族的传统住房:几根木杆顶部交叉,支成圆锥形屋架,再覆以桦树皮、兽皮等防风保暖;好拆好建,适应游猎生活,猎物在哪里,“撮罗子”就搭到哪里。人生前20多年,吴奶奶就是在“撮罗子”里度过的。她会经常跟孙辈们讲起“撮罗子”,讲她年轻时在大兴安岭深处过着游猎生活,住在用桦树皮搭建的“撮罗子”里,晚上睡觉时可以直接望到天上闪烁的繁星……
关键词
桦树皮
斜仁柱
鄂伦春
新生
圆锥形
大兴安岭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浅析中国北方高寒地区村落民居建筑的历史与现状
9
作者
黄剑
周晓杰
机构
黑河学院
出处
《现代装饰(理论)》
2017年第2期206-206,共1页
文摘
北纬50度以北地区作为我国最北部的高寒地区,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其中较多的民族由于历史、战争、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正处在消亡的边缘,民族的消亡是文明的消亡是建筑的消亡。弘扬区域性建筑振兴民族建筑文化是现在的当务之急。认真、务实的谋求新的突破和发展是高寒地区村落建筑发展的重要方针,是保持民族建筑文化提升民族品牌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民族建筑文化
建筑
高寒地区
斜仁柱
鄂伦春族
少数民族
分类号
TU241.5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鄂伦春狩猎采集生活的考古学意义
被引量:
4
10
作者
宋宝峰
王艳梅
陈胜前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博物馆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出处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41-56,共16页
基金
人事部海外科技人才项目启动经费的支持
文摘
一、问题的提出考古学研究人类过去的文化系统,然而考古学家面临的总是非常零碎的材料。考古学研究的困难之处就在于他们不知道考古遗存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反映过去的文化面貌。
关键词
考古学文化
狩猎采集者
文化面貌
斜仁柱
考古学研究
动物骨骼
边疆考古研究
民族考古学
不知道
民
分类号
K28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猎人与麦子
被引量:
1
11
作者
空特乐
出处
《黄河文学》
2008年第12期63-71,共9页
文摘
古兰奇最初与麦子有一面之缘是在他幼年的时候,那是在定居的前两年,妈妈给他做了叫面片儿的饭.这种饭他是从来没吃过的,软软的,它不像狍子肉,烧着吃或者是煮了之后吃,但真好吃.妈妈说这是面,其实妈妈也不知道那个叫面的东西是面粉,而粉就是麦子.……
关键词
斜仁柱
狍皮衣
分类号
I21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老莫日根的诉说
12
作者
石凯泉
出处
《骏马》
2007年第6期63-65,共3页
文摘
年轻人你别说我醉了,能醉倒我的酒还没酿出来呢。喝多少酒我都能骑上马上山,都能瞄准猎物,门口那些桦树,从来都没摇晃过,就像我喝了酒也不摇晃一样,我还能分清烧火棍和猎枪呢。这酒一点也不杀口,我喝过的"烧刀子",那才叫酒呢。
关键词
莫日根
醉了
我自己
呼兰
可真
小孙女
赞达
仁
斜仁柱
熊肉
登高山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爷爷的神灵界
13
作者
空特勒
出处
《骏马》
2007年第5期54-56,共3页
文摘
托扎敏猎民村巴掌大的地方,步步皆坡,建在山的一条褶皱里,被山的左右臂紧紧揽在怀里,山坡的对面希日特河日夜流淌着,像是童声纯净地唱着歌。
关键词
在山
白那查
林业工人
斜仁柱
生存状态
一朵朵
生下来
感觉像
第一声
问过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最后一支狩猎民族脱贫记
14
作者
杨思琪
马知遥
周天翮
机构
不详
出处
《瞭望》
2020年第40期60-61,共2页
文摘
从斜仁柱、木刻楞、砖房,再到宽敞明亮、现代化的新居,4套房子,4种生活,鄂伦春族人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鄂伦春族老人越来越少,我们正尽己所能,留下更多鄂伦春族的印记。”如今鄂伦春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木耳种植和特色旅游等产业,坐上了摆脱贫困的雪地“列车”。
关键词
特色旅游
鄂伦春族
狩猎民族
人的生产
斜仁柱
因地制宜
脱贫
摆脱贫困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鄂伦春人与自然之约
15
作者
空特乐
出处
《骏马》
2008年第2期52-54,共3页
文摘
每次踏上回托扎敏乡的路途,我的耳朵里就会响起母亲那悠悠的"赞达仁"声。冬日的夜幕深深地盖住了小小的猎民村,飘舞的雪花落在了树木和房屋上,朦朦胧胧的,显得那么的迷茫和沧桑。我像一直生活在母亲的"赞达仁"中,恍惚从人生的一个阶段里醒来,飘然走进了古朴的猎民村。
关键词
赞达
仁
人与自然
对我说
老样子
白那查
这个世界
活着
斜仁柱
天文知识
生态文化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走进新时代的鄂伦春
16
作者
凯鲁罕
出处
《民族文学》
2013年第1期93-94,共2页
文摘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人一匹猎马,一人一杆枪。满山獐狍野鹿打也打不尽……"这首五十年代从大兴安岭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民歌,描述赞美勇敢剽悍的鄂伦春民族。一九四九年,新中国诞生,党的民族政策犹如在大兴安岭茂密森林中投下的一缕阳光,温暖了这个曾经饱尝艰辛与困苦的弱小民族。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一九五一年十月一日。
关键词
鄂伦春
新时代
鄂伦春族
自治旗
大兴安岭
斜仁柱
鄂伦春人
党和政府
五十年代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鄂伦春人的婚丧习俗
17
作者
燕赵人
出处
《森林与人类》
1994年第3期36-36,共1页
文摘
一生活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鄂伦春人,有着古老的婚姻习俗。他们的婚姻缔结要经过求婚、认亲、过礼和结婚等过程。男孩子长到十六七岁,其父母便委托媒人到氏族外的女方家里求婚。媒人到女方家后,直接说明来意,然后边喝酒边商量。女方家长一般情况下不直接答应婚事。媒人一旦发现女方家长对所提婚事有些松口,便立刻抓住时机给女方父母叩头。至此,算是求婚告成。第二步是认亲。未来的女婿带着礼物来到女方家,给除岳父母之外的所有长辈叩头行礼。
关键词
婚姻习俗
婚礼仪式
风葬
丧葬仪式
酒过三巡
死者家属
新郎新娘
周年祭
上系
斜仁柱
分类号
K892.3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鄂伦春人打马从广场上跑过
18
作者
谢春卉
出处
《骏马》
2016年第6期61-63,共3页
文摘
越往前走树越多,好像这些树在跟着客车朝前跑。但是树比客车跑得快,放眼望过去,漫山遍野全是树了。我站在阿里河的大街上,四周全是山,山上全是树。山和树给人腾出一片空地,人在上面建设起了自己的家。阿里河的山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围成一个圈儿,阿里河镇被围在中间。这些山线条柔和,变化起伏不大,看了让人心里觉得踏实。
关键词
阿里河
往前走
打马
斜仁柱
伙伴们
吃饭问题
平行宇宙
电线杆子
舞台剧
心里踏实
分类号
K28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心中永不消失的使鹿鄂温克
19
作者
妞日卡.布利托天
出处
《内蒙古画报(蒙汉文版)》
2004年第6期2-9,共8页
文摘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们使鹿鄂温克很特别。渐渐长大了,了解了更多的关于鄂温克的知识,我被自己的民族所深深的吸引。使鹿部落的潇洒和无奈我国鄂温克族分为三个部分,"索伦鄂温克"就是今天在嫩江流域从事农业生产的鄂温克人,他们是清朝著名的索伦部主力;另—部分是在呼伦贝尔草原游牧的被称为"通古斯"的鄂温克人;还有就是我们——"雅库特"鄂温克人,由于我们一直饲养着驯鹿。
关键词
鄂温克人
呼伦贝尔草原
索伦部
斜仁柱
嫩江流域
雅库特
敖鲁古雅
农业生产
额尔古纳
呀呀学语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消失的部落
20
作者
莹莹(鄂伦春族)
机构
不详
出处
《骏马》
2019年第4期48-51,共4页
文摘
初进六月的兴安岭,林地稚嫩羞涩如青春期发育的少女,含糊地出落成深深浅浅绿意,铺满山脉。接近森林的草地,像妇人刚刚絮满棉花的床被,软软的,毛茸茸的,在不刺眼的日头照耀下,骄傲地蔓延着,直直扎进眼底。我轻轻地落脚,生怕踩疼了落叶松下刚苏醒的松软植物,念不出名字的草本植物潜伏在死亡后的松针下,在新一年的春暖花开下,生命在勃发。
关键词
斜仁柱
桦皮桶
狍皮衣
鄂伦春人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斜仁柱
包海凤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解析少数民族建筑的地域性文化元素应用--以鄂伦春族民居“斜仁柱”为例
郜英洲
《城市住宅》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文化中的生态: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生存智慧和挑战
白兰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民居建筑文化探析
刘晓静
《传播力研究》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夜生活
赵复兴
《黑河学刊》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十七世纪初鄂伦春人的家庭公社
赵复兴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鄂伦春族人口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沈斌华
高建纲
田玉荣
包利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撮罗子”的新生
秦晓茹
《党建》
2024
0
原文传递
9
浅析中国北方高寒地区村落民居建筑的历史与现状
黄剑
周晓杰
《现代装饰(理论)》
2017
0
原文传递
10
鄂伦春狩猎采集生活的考古学意义
宋宝峰
王艳梅
陈胜前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08
4
原文传递
11
猎人与麦子
空特乐
《黄河文学》
2008
1
原文传递
12
老莫日根的诉说
石凯泉
《骏马》
2007
0
原文传递
13
爷爷的神灵界
空特勒
《骏马》
2007
0
原文传递
14
最后一支狩猎民族脱贫记
杨思琪
马知遥
周天翮
《瞭望》
2020
0
原文传递
15
鄂伦春人与自然之约
空特乐
《骏马》
2008
0
原文传递
16
走进新时代的鄂伦春
凯鲁罕
《民族文学》
2013
0
原文传递
17
鄂伦春人的婚丧习俗
燕赵人
《森林与人类》
1994
0
原文传递
18
鄂伦春人打马从广场上跑过
谢春卉
《骏马》
2016
0
原文传递
19
我心中永不消失的使鹿鄂温克
妞日卡.布利托天
《内蒙古画报(蒙汉文版)》
2004
0
原文传递
20
消失的部落
莹莹(鄂伦春族)
《骏马》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