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密度对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曾明 李世渊 +6 位作者 杨林 张细顺 杨健齐 谭健韶 邝满源 李家颖 关宏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1-1097,1106,共8页
目的:分析骨密度对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7月期间我科在脊柱微创通道系统辅助下OLIF治疗的MeyerdingⅠ级腰椎退行性滑脱症... 目的:分析骨密度对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7月期间我科在脊柱微创通道系统辅助下OLIF治疗的MeyerdingⅠ级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骨密度分为低骨量组(-2.5<T值<-1.0,n=30)和骨质疏松组(T值≤-2.5,n=2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滑脱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资料。计算并比较两组术后1周的滑脱复位情况、术后1个月椎管横截面面积改善情况及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X线片通过Brantigan评分评估两组植骨融合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JOA评分,并以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改善率作为疗效判定改善情况。结果:低骨量组比骨质疏松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时间短及住院时间短,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骨量组术后1周完全复位29例(96.7%),骨质疏松组完全复位15例(68.2%),两组间完全复位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硬膜囊横截面面积和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骨量组的椎间隙高度恢复比骨质疏松组好(12.79±0.99mm vs 11.25±0.98mm,P<0.05),两组间硬膜囊横截面面积改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骨融合率低骨量组(93.3%)与骨质疏松组(77.3%)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骨量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JOA评分与骨质疏松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LIF治疗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的腰椎退行性滑脱症均能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效果;低骨量的患者疗效优于骨质疏松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滑脱症 骨密度 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 融合 临床疗效 隙高度
下载PDF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阚瑞 陈和军 +1 位作者 王丽君 吴新江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14期1-4,共4页
探究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后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斜侧方入... 探究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后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结果:观察组各项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和出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前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后3个月,2组患者3项评分与护理手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与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相比,具有相似临床效果,但该治疗方案具有其明显优势,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少,且手术创伤更小,有助于患者更快恢复,有较高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 管狭窄症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采用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后方内固定治疗腰5椎体滑脱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秦世强 孙宇庆 +1 位作者 郎昭 倪文卓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9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方经肌肉间隙内固定治疗腰5椎体滑脱症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4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诊断腰5椎体滑脱症患者27例,根据手... 目的探讨采用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方经肌肉间隙内固定治疗腰5椎体滑脱症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4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诊断腰5椎体滑脱症患者27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OLIF手术组10例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手术组1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引流量、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腰腿痛改善情况;测量两组术前及术后骶骨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水平评价脊柱-骨盆参数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引流量、下地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末次随访VAS评分、ODI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骶骨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OLIF技术治疗腰5椎体滑脱症,与TLIF技术临床效果相似,围术期并发症少,还可改善脊柱-骨盆参数,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避免血管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 融合术 滑脱症 内固定
下载PDF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郭伟壮 杨欣建 +2 位作者 郑羽晨 颜滨 田长庆 《临床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9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予以经... 目的探讨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9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予以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予以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VAS法、OD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法、ODI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有所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予以1年有效随访,研究组1级融合率为93.33%(42/45),与对照组[86.67%(39/4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可获得理想疗效,但前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疾病 孔腰融合术 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 效果
原文传递
Wiltse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研究
5
作者 郭淼勇 张明生 +1 位作者 来秋山 高文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Wiltse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12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TLIF治疗的86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Wi... 目的比较分析Wiltse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12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TLIF治疗的86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Wiltse组(38例)和后正中组(4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患者的腰椎功能JOA评分和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后正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正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JOA、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Wiltse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后正中组,NRS评分低于后正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实施TLIF,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但Wiltse入路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的效果更佳,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Wiltse 后正中 孔腰融合术
下载PDF
终板体积骨密度在侧方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Cage沉降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王文举 孔凡国 +1 位作者 潘其鹏 张昌盛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终板体积骨密度(endplate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EP-vBMD)对侧方入路腰椎融合(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术后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LLIF手术治疗的151例患者进行回... 目的探讨终板体积骨密度(endplate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EP-vBMD)对侧方入路腰椎融合(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术后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LLIF手术治疗的15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EP-vBMD、椎体体积骨密度(vertebral body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VB-vBMD)、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医学共病(糖尿病等)、吸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查尔森共病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手术节段、手术椎体和是否使用后路螺钉固定等资料。根据术后1年患者是否发生Cage沉降,将患者分为Cage沉降组和非沉降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将单因素分析P<0.2的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观察EP-vBMD对终板沉陷的影响。结果Cage沉降患者的VB-vBMD和EP-vBMD水平均低于非Cage沉降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e沉降组患者年龄高于非Cage沉降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e沉降组和非Cage沉降组患者性别、吸烟、糖尿病、后路螺钉固定等资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P-vBMD和应用后路螺钉固定均是Cage沉降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低EP-vBMD是LLIF术后Cage沉降的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LLIF时,应考虑术前EP-vBMD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方融合术 融合器沉降 积骨密度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与传统后路手术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及组织创伤定量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鲁学良 孙天宇 +3 位作者 王丰耀 刘世琼 石辉辉 熊明月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OLIF)与传统后路手术(PLIF)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定量指标对比其术后早期的组织创伤。方法纳入2015年7月-2017年4月行椎体间融合手术(OLIF手术27例,PLI...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OLIF)与传统后路手术(PLIF)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定量指标对比其术后早期的组织创伤。方法纳入2015年7月-2017年4月行椎体间融合手术(OLIF手术27例,PLIF手术35例)的62例LSS患者,对比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创伤定量指标(血清CRP和CK水平)和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VAS评分和ODI指数、椎间融合率)。结果 OLIF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PLIF组,且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患者术后1、2、3 d的切口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LIF组(P<0.05),术后12、24、48 h的血清CRP和CK水平均显著低于PLIF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时,两组患者的椎间融合器均获得植骨融合。结论两种融合手术治疗LSS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但OLIF手术的创伤更少,组织创伤应激反应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外侧融合术 融合术 创伤应激反应 C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2年随访结果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吴静晔 葛腾辉 +3 位作者 李观清 敖进涛 徐忠宁 孙宇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3-598,共6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9月OLIF(46例)和TLIF...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9月OLIF(46例)和TLIF(45例)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2年随访资料,融合范围1~2个腰椎节段。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年影像学参数、椎间融合、融合器沉降和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OLIF和TLIF术后2年腰痛VAS[2(2,3)vs.2(2,2),P=0.943]、下肢痛VAS[2(2,2)vs.2(2,2),P=0.988]和ODI[17%(10%,22%)vs.14%(10%,22%),P=0.417]差异均无显著性。OLIF术后2年椎间高度优于TLIF[(11.9±1.5)mm vs.(9.2±2.0)mm,P<0.001],节段前凸角度优于TLIF(15.7°±7.2°vs.12.5°±5.9°,P=0.029),且融合器沉降率低[19.6%(9/46)vs.40.0%(16/40),P=0.037]。2组术后2年融合率[93.5%(43/46)vs.87.5%(35/40),P=0.562]和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率[4.3%(2/46)vs.6.7%(3/45),P=0.980]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短节段OLIF和TLIF术后2年在症状改善和融合率方面表现相似,但OLIF椎间高度和前凸角度恢复更显著,且融合器沉降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术 外侧融合术 滑脱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新武 李昊 《右江医学》 2024年第5期463-467,共5页
传统的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标准术式,遵循减压、复位、固定和融合的操作原则,以TLIF为基础的各类手术技术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时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 传统的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标准术式,遵循减压、复位、固定和融合的操作原则,以TLIF为基础的各类手术技术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时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1-2]。但是传统开放TLIF术式存在术中肌肉广泛剥离、小关节和韧带损伤大、术后康复较慢和住院周期长等不足[3],同时远期并发症如慢性腰痛、医源性不稳定和邻近节段退变也是临床上常需要考虑的问题[4]。近年来随着手术理念和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将传统的TLIF进一步转变为内镜化和微创化的操作方式也成为脊柱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之一[5]。而内镜下TLIF正是目前临床上运用较多的技术方案之一,既往研究也对内镜下TLIF的技术要点、相关器械改进、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报道,结果显示内镜下TLIF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4-8]。但内镜下TLIF作为一种较新的微创技术,其方案在适应证、内镜下减压技术和入路等方面均有不同的选择,同时在植骨床处理、融合器的选择和固定方式也各异[6]。由于使用不同入路方式的腰椎微创手术适应证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对内镜下TLIF的技术概况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疾病 融合术 微创手术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杜超 王海川 +1 位作者 李振华 桑原田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6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腰椎椎体...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6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C反应蛋白及肌酸激酶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为(17.52±0.64)分,低于对照组的(19.35±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用于治疗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创伤应激较小,能够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融合术 外侧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11
作者 张文辉 豆洋洋 +6 位作者 杨风光 何宗儒 杨玉平 范立真 程晴灏 刘杰 台会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893-898,共6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中长期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21年1月,采用OLIF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4例腰椎特异性感染患者,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7~61(43.0±...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中长期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21年1月,采用OLIF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4例腰椎特异性感染患者,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7~61(43.0±15.0)岁;病程6~24(14.0±7.0)个月;L_(2)-L_(3)7例,L_(3)-L_(4)12例,L_(4)-L_(5)5例;结核感染19例,布氏杆菌感染5例。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24(13.0±6.0)个月。手术时间(132.5±21.4)min,术中出血量(227.3±43.1)ml。ESR、CRP分别由术前的(82.34±18.62)mmol·h^(-1)、(53.08±21.84)mg·L^(-1),降低至术后1个月的(33.52±17.31)mmol·h^(-1)、(15.48±8.36)mg·L^(-1)(P<0.05)。VAS由术前的(7.52±1.36)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1.74±0.87)分(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17.86±3.95)分提高至术后1个月的(24.72±3.19)分(P<0.05)。术前4例有神经症状,ASIA分级为D级,术后1个月全部恢复为E级。术后1例出现腰大肌受损,3周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腹胀,排便困难,予胃肠减压、灌肠后缓解。所有患者未出现腹腔脏器损伤、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OLIF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式,特别是病灶位于中段腰椎,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操作方便、病灶清除彻底、安全有效的优点,对于腰椎特异性感染具有良好的中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融合术 感染 微创 手术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治疗低骨量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义强 李霖 +2 位作者 郭建平 宋扬 江超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术(OLIF combined with lateral plate fixation,OLIF-LP)、联合后路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术(OLIF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b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OLIF-BPS)治疗伴有低骨量...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术(OLIF combined with lateral plate fixation,OLIF-LP)、联合后路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术(OLIF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b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OLIF-BPS)治疗伴有低骨量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行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低骨量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行OLIF-LP手术)和B组(20例,行OLIF-BPS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比较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于术前、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行CT及MRI检查,测量术前及术后椎间孔高度(foramen height,FH)、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椎管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末次随访时通过CT评价融合器沉降情况.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手术出血量均低于B组(P<0.001),两组术后7 d、术后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01).术后7 d、术后6个月DH、FH及CSA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沉降3例(9.37%),B组沉降2例(10.00%),两组融合器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沉降病例均无临床症状.结论OLIF-LP术与OLIF-BPS术治疗伴有低骨量的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相当,但侧路椎体钢板手术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融合术 钢板 弓根钉 管狭窄症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少丽 康媛 任苗苗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4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指标、创伤应激指标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漳州市某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指标、创伤应激指标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漳州市某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ODI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CK)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血清CRP、CK水平高于术前,术后48 h血清CRP、CK水平低于术后12 h、24 h,且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血清CRP、C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低于对照组的15.57%(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9,P=0.030)。结论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性高于后入路手术,患者术后组织创伤应激反应小,术后疼痛感较轻,能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融合术 管狭窄症 围手术指标 创伤应激 ODI指数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并椎管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2
14
作者 林定坤 陈树东 +4 位作者 苏国义 陈博来 宁飞鹏 许鸿智 林涌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336-2339,共4页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并椎管潜行减压术与双侧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将34例行减压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17例行经肌间隙入路TLIF并椎管潜行减压术,B组17例...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并椎管潜行减压术与双侧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将34例行减压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17例行经肌间隙入路TLIF并椎管潜行减压术,B组17例行双侧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JOA评分、VAS评分、术中切口长度及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JOA评分、VAS评分及行走距离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TLIF并椎管潜行减压术通过单侧剥离同样可以达到双侧减压目的,同时经椎旁肌间隙行椎弓根内固定术,避免双侧剥离,减少创伤、出血量及手术风险,术后疼痛缓解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孔腰融合术 潜行减压 多裂肌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5
作者 赵兵 崔易坤 +2 位作者 尹振宇 宋晋刚 羊刚毅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96-99,共4页
目的观察经后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7月9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 目的观察经后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7月9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给予TLIF,对照组给予PLIF。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研究组的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2组的VAS和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症状改善显著以及正常活动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方融合术 融合术 退变性腰管狭窄症
下载PDF
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勇 徐勇 +7 位作者 高放 郜德龙 吴巍 关邯峰 廖晖 熊伟 方忠 李锋 《骨科》 CAS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Wiltse人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并获得随访的83例采用Wiltse入路TLIF技术治疗的腰椎滑脱病例。其中,男35例,... 目的探讨Wiltse人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并获得随访的83例采用Wiltse入路TLIF技术治疗的腰椎滑脱病例。其中,男35例,女48例;年龄为(52.4±8.5)岁(33~75岁)。①记录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②收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和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 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③通过观察影像学资料,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统计滑脱率。结果①本组手术时间为(135.0±15.7) min,术中出血量为(297.8±63.6) ml,术后随访时间为(28.6±6.7)个月(18-40个月),5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1例出现神经损伤,1例出现硬膜外血肿,2例发生浅表感染,1例出现深部感染。②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分别由术前的(6.5±1.8)分、(5.0±3.0)分和59.7%±12.7%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0±1.0)分、(1.4±1.2)分和19.5%±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③滑脱率由术前的21.4%±4.0%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7.3%±2.1%,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分别由术前的(7.0±1.8)mm、3.0°±1.2°、38.5°±7.5°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8±1.6)mm、5.2°±1.0°、41.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经Wiltse人路TLIF技术能有效治疗腰椎滑脱症,对于恢复腰椎序列、缓解疼痛、功能改善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症 融合术 Wiltse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极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入路安全性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磊 戎利民 董健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6-1050,共5页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经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经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前路手术常需普通外科或血管外科医生协助,存在大血管与内脏损伤、男性还存在逆行射精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术 相关并发症 极外侧 融合术 安全性 lumbar 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Wiltse入路下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洪涛 陈逸 +1 位作者 李海俊 曹晓建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8期673-679,共7页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下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传统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的疗...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下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传统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手术治疗的RLDH患者41例,其中17例采用改良Wiltse入路下TLIF(TLIF组)治疗,24例采用传统PLIF(PLIF组)治疗。PLIF组复发间隔期长于TLIF组(P<0.05),其余术前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失血与术后引流、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期)、疗效指标(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性融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1例患者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37.6个月。TLIF组手术时长(115.6±24.5)min,术中失血(229.1±61.1)mL,术后引流(194.1±41.2)mL,下床活动时间(3.1±0.7)d,住院期(7.6±1.7)d,均小于PL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VAS及ODI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第12个月、24个月随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硬膜撕裂共6例,其中TLIF组1例(4%),PLIF组5例(21%),均于术中缝合修补,PLIF组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PLIF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例;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共3例(TLIF组2例,PLIF组1例),均接受扩大翻修手术;4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达到坚强或完全骨性融合。结论 Wiltse入路下TLIF治疗RLDH具有良好疗效,相比传统PLIF,可以减小手术创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复发性 孔腰融合术 Wiltse 融合术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连香 李芬芳 +2 位作者 孙惠萍 沈菊芳 陈淑萍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96-98,共3页
关键词 滑脱症 保守治疗 融合术 围手术期护理 腰部活动 主要表现
下载PDF
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被引量:4
20
作者 俞新胜 肖波 +4 位作者 杨淮河 汪普 李勇宏 张军 林立波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2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多裂肌间隙入路进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手术,椎间斜行置... 目的探讨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2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多裂肌间隙入路进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手术,椎间斜行置入单枚椎间融合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围手术期指标、融合率,并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4.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56.3±36.4)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186.2±82.5)ml,平均术后引流量(101.8±43.6)ml,平均下地时间(4.2±1.4)天,平均住院天数(9.3±2.2)天。并发症:2例暂时性神经根损伤,1例硬膜囊撕裂。融合情况:融合14例(43.8%),可能融合18例(56.2%),无非融合病例。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随访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可靠的融合和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孔腰融合术 退变性疾病 多裂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