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型钢斜前撑在基坑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波 余巍 《四川建材》 2024年第7期104-106,共3页
某一层地下室基坑,原支护形式为悬臂灌注桩,在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由于外部条件变化,保护要求和基坑安全等级提高。为解决后续施工中的变形控制问题,采用了型钢斜前撑对原支护进行加固,即在斜向高压旋喷桩中插入H型钢,端部进入持力层,... 某一层地下室基坑,原支护形式为悬臂灌注桩,在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由于外部条件变化,保护要求和基坑安全等级提高。为解决后续施工中的变形控制问题,采用了型钢斜前撑对原支护进行加固,即在斜向高压旋喷桩中插入H型钢,端部进入持力层,顶部通过外包混凝土牛腿与冠梁形成受力整体,并采用弧形钢板对中支架,以确保型钢斜前撑的可靠性,从而实现基坑安全与稳定。监测结果表明,型钢斜前撑施工效果显著,各项监测指标均满足规范和权属单位要求,且其施工过程便捷,均采用传统工艺,便于操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斜前 高压旋喷桩 H型钢 弧形钢板对中支架
下载PDF
原地前额正向头顶球“垂直”、“斜前”时机触球动作特征研究
2
作者 李红革 郭祥祺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1年第3期28-37,共10页
本文通过高速摄影、影片解析的方法,对原地前额正面头顶球在上体摆到“垂直”和“斜前”两种时机触球的技术动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原地前额正面头顶球在两种时机触球都是合理的,并表现出不同的动作特征。
关键词 原地 正面顶球 斜前 垂直 时机
下载PDF
“前斜后直”倾斜桩基坑支护在淤泥地质中的应用
3
作者 赵晨欣 《江西建材》 2024年第4期178-180,共3页
文中以某住宅楼建设项目为例,对“前斜后直”倾斜桩基坑支护在淤泥地质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并对其工后效果进行监测评估。结果表明,开挖到基坑底部时,前斜桩的最大变形量为47 mm,后直桩的最大变形量为25 mm,且最大变形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增... 文中以某住宅楼建设项目为例,对“前斜后直”倾斜桩基坑支护在淤泥地质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并对其工后效果进行监测评估。结果表明,开挖到基坑底部时,前斜桩的最大变形量为47 mm,后直桩的最大变形量为25 mm,且最大变形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幅度较低,所有工况下,前斜桩及后直桩的最大位移量均未超过设计要求,支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桩基坑支护 后直
下载PDF
快速康复模式下超声刀和电刀在腹腔镜斜疝经腹膜前修补术中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汤鑫 李玉洁 冯德伟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5期85-88,共4页
目的对比快速康复模式下超声刀和电刀在腹腔镜斜疝经腹膜前修补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斜疝经腹膜前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对比快速康复模式下超声刀和电刀在腹腔镜斜疝经腹膜前修补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斜疝经腹膜前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实施腹腔镜斜疝经腹膜前修补术联合快速康复模式护理治疗,对照组应用电刀干预,观察组应用超声刀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疼痛程度、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低于对照组的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电刀比较,快速康复模式下超声刀在腹腔镜斜疝经腹膜前修补术中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减轻术后疼痛,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模式 超声刀 电刀 腹腔镜疝经腹膜修补术
下载PDF
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的疗效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曦琅 谭艺兰 +1 位作者 邓姿峰 陶利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究下斜肌前转位(anterior transposition of inferior oblique muscle)对伴有下斜肌亢进(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IOOA)的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对伴... 目的:探究下斜肌前转位(anterior transposition of inferior oblique muscle)对伴有下斜肌亢进(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IOOA)的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的疗效,为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14-01/2015-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120眼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均采用下斜肌前转位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进行回访,回访时间为1~30mo,将患者手术前后远(5m)、近(33cm)距离原在位垂直斜度及IOOA程度进行比较,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对80例患者中采用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进行治疗的20例30眼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患者手术前后远(5m)、近(33cm)距离原在位垂直斜度及IOOA程度进行比较,并观察所有患者下斜肌前转位术后抑制上转综合征(antielevation syndrome,AES)的发病情况。结果:患者术前5m平均三棱镜度(prism diopters,PD)为19.5±0.15PD,术后平均PD为3.5±0.18PD,5m原在位平均矫正16±0.21PD;术前33cm平均PD为18.6±0.20PD,术后平均PD为4.5±0.26PD,33cm原在位平均矫正14.1±0.16P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下斜肌前转位术前下斜肌功能亢进+2和+3者各50眼,+1者20眼,术后有12眼仍表现为下斜肌功能亢进,但是亢进程度为+1。IOOA程度与原在位垂直斜度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cm:r=0.554,P<0.01;5m:r=0.454,P<0.01)。20例30眼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患者原在位DVD垂直斜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OOA程度明显降低。行下斜肌前转位术的患者术后18例24眼出现不同程度的AES,与行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进行治疗的20例30眼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患者发生AE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前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术后AES发生率较高,而行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术后AES发生率能够保持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位 肌亢进 分离性垂直 双眼不等量下肌转位
下载PDF
弹载下降段大前斜聚束SAR成像时序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邓欢 李亚超 +1 位作者 全英汇 邢孟道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2-1038,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点遍历的多普勒带宽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得到准确的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RF)下限值,解决了传统计算方法存在的发射脉冲数过多及PRF参数无法设计的问题,同时解决了雷达方位与俯仰波束宽度不一致时,... 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点遍历的多普勒带宽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得到准确的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RF)下限值,解决了传统计算方法存在的发射脉冲数过多及PRF参数无法设计的问题,同时解决了雷达方位与俯仰波束宽度不一致时,PRF下限值较难准确计算的问题。构建了基于雷达系统参数和弹载高动态运动特征的PRF参数设计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减小等效斜视角和雷达平台速度的发射脉冲数最小的弹道优化方法。弹道仿真验证了本文方法能较好地满足工程应用中弹载下降段大前斜聚束SAR成像时序设计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载大聚束 合成孔径雷达 时序设计 脉冲重复频率
下载PDF
增强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术矫正大度数上斜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宗青 刘向玲 +2 位作者 穆雅林 荆文华 苏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371-372,共2页
目的:观察增强的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对大度数上斜的矫正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患者中上斜>25△度斜视患者24例行增强的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该24例患者术后随访6mo~1a,其中治愈21例(87.5%),好... 目的:观察增强的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对大度数上斜的矫正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患者中上斜>25△度斜视患者24例行增强的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该24例患者术后随访6mo~1a,其中治愈21例(87.5%),好转3例(12.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增强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术是矫正大度数上斜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位 上直肌后退
下载PDF
弹载大前斜SAR的运动误差模型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勇 李亚超 +1 位作者 常军 任培宏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0,共5页
通过建立弹载大前斜式SAR的运动误差模型,分析了导弹在平飞段正侧式SAR、平飞段大前斜式SAR和下压段大前斜式SAR三种情况下运动补偿的精度要求,以及在不同合成孔径时间条件下弹载下压段大前斜式SAR成像对运动补偿的精度要求。分析结果表... 通过建立弹载大前斜式SAR的运动误差模型,分析了导弹在平飞段正侧式SAR、平飞段大前斜式SAR和下压段大前斜式SAR三种情况下运动补偿的精度要求,以及在不同合成孔径时间条件下弹载下压段大前斜式SAR成像对运动补偿的精度要求。分析结果表明,平飞正侧视SAR对运动补偿精度要求最高,下压段大前斜视SAR对运动补偿精度要求最低;合成孔径时间越长,运动补偿精度要求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载SAR 式SAR 运动补偿 合成孔径时间 精度分析
下载PDF
下斜肌前转位手术治疗垂直分离斜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朱丽娜 杨士强 郭新 《医学综述》 2010年第9期1385-1387,共3页
下斜肌前转位手术是治疗垂直分离性斜视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近些年,下斜肌前转位手术不断改进,分级的下斜肌前转位手术,增强的下斜肌前转位手术,以及单眼、双眼下斜肌前转位手术在治疗垂直分离斜视临床应用中均有各自的原理和优缺点。... 下斜肌前转位手术是治疗垂直分离性斜视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近些年,下斜肌前转位手术不断改进,分级的下斜肌前转位手术,增强的下斜肌前转位手术,以及单眼、双眼下斜肌前转位手术在治疗垂直分离斜视临床应用中均有各自的原理和优缺点。下斜肌前转位手术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出现了包括限制上转综合征在内的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位 垂直分离性 限制上转综合征
下载PDF
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明 孙建宁 《现代医学》 2009年第2期154-155,共2页
目的观察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垂直斜度在15—28^△的47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行下斜肌前转位术,术后观察其代偿头位和垂直斜视度的变化。结果47例患者治愈26例(55.32%),好转18例(38.30%)... 目的观察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垂直斜度在15—28^△的47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行下斜肌前转位术,术后观察其代偿头位和垂直斜视度的变化。结果47例患者治愈26例(55.32%),好转18例(38.30%),无效3例(6.38%),总有效率93.62%,平均矫正20.76^△。术前18例无代偿头位者术后仍无代偿头位;术前29例有代偿头位,术后代偿头位消失20例(68.96%),好转7例(24.14%),无效2例(6.90%),总有效率93.10%。术后未出现手术过矫和术后眼球运动障碍。结论对于垂直斜视角在15—25“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采用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位术 先天性上肌麻痹 代偿头位
下载PDF
下斜肌分级前转位术治疗下斜肌亢进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勇 张海萍 +1 位作者 张信仿 马玲葵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23-325,共3页
下斜肌亢进在临床上分为原发性下斜肌亢进和继发性下斜肌亢进,在侧向注视时内转眼出现上斜视,影响外观时,需手术矫正[1]。本院将2005年至2011年收治的下斜肌亢进病例分别采用下斜肌分级前转位术以及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发现下斜肌分级前... 下斜肌亢进在临床上分为原发性下斜肌亢进和继发性下斜肌亢进,在侧向注视时内转眼出现上斜视,影响外观时,需手术矫正[1]。本院将2005年至2011年收治的下斜肌亢进病例分别采用下斜肌分级前转位术以及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发现下斜肌分级前转位术治疗原在位垂直斜度15~25△下斜肌亢进患者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亢进 转位术 肌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弹载俯冲大前斜SAR成像几何校正参数误差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娟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2-897,共6页
弹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需依托弹道参数完成斜距图像向地距图像的几何校正,在俯冲大前斜SAR成像模式下的几何校正性能对弹道参数的精度非常敏感。针对弹载俯冲大前斜视SAR成像模式下成像斜距图为距离多普... 弹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需依托弹道参数完成斜距图像向地距图像的几何校正,在俯冲大前斜SAR成像模式下的几何校正性能对弹道参数的精度非常敏感。针对弹载俯冲大前斜视SAR成像模式下成像斜距图为距离多普勒类型图像的几何校正算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多维弹道参数误差带来的几何校正畸变量,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及畸变量分析的有效性。该研究对雷达导引头的系统设计、目标识别技术需求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俯冲大SAR 几何校正 弹道参数
下载PDF
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王飞 《中国民康医学》 2019年第2期80-81,共2页
目的:观察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效果。方法:选取81例(81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上直肌后徙术,观察组采用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 目的:观察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效果。方法:选取81例(81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上直肌后徙术,观察组采用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的眼表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及干眼症状(OSDI量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37/41),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观察组BUT明显长于对照组,OSDI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小儿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效果优于上直肌后徙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垂直 转位术 上直肌后徙术
下载PDF
下斜肌前转位术后抗上转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新香 司明宇 范可顺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71-272,共2页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患眼上斜视和代偿头位为特征,常合并DVD,手术设计以减弱患眼亢进的下斜肌为主,如垂直斜视在10△~15△选用下斜肌后徙术,15△~25△选用下斜肌前转位术,大于25△,联合对侧...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患眼上斜视和代偿头位为特征,常合并DVD,手术设计以减弱患眼亢进的下斜肌为主,如垂直斜视在10△~15△选用下斜肌后徙术,15△~25△选用下斜肌前转位术,大于25△,联合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后徙术 转位术 临床分析 先天性上肌麻痹 综合征 术后 眼外肌麻痹 代偿头位
下载PDF
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
15
作者 石蔚人 陶晨 孙慧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42-843,共2页
目的观察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疗效。方法8例(8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均存在代偿头位,三棱镜检查垂直斜视度平均为28.58△。患者均于全麻下行下斜肌前转位术,术后随访观察其代偿头位和垂直斜视度的变化。结果术后3... 目的观察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疗效。方法8例(8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均存在代偿头位,三棱镜检查垂直斜视度平均为28.58△。患者均于全麻下行下斜肌前转位术,术后随访观察其代偿头位和垂直斜视度的变化。结果术后3月代偿头位改善和消失各4例;术后1周、6月和3年随访检查显示,垂直斜视度均较术前减小,平均为6.25△无1例出现手术过矫和并发症。结论采用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位术 肌麻痹 先天性
下载PDF
机动飞行条件下前斜SAR分辨率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曲广洲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5-539,共5页
在机动飞行的前斜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中,成像的几何构型随时间显著变化,传统的分辨率分析方法不适用于这种情况。为了描述该系统下的分辨率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分辨椭圆的计算不同几何构型下的前斜SAR分辨率的方法,通过评估分辨椭圆... 在机动飞行的前斜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中,成像的几何构型随时间显著变化,传统的分辨率分析方法不适用于这种情况。为了描述该系统下的分辨率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分辨椭圆的计算不同几何构型下的前斜SAR分辨率的方法,通过评估分辨椭圆面积找到目标识别最优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不同飞行参数和几何构型条件下的机动飞行的前斜SAR分辨率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机动飞行 分辨率分析 分辨椭圆
下载PDF
手术辅以头盔固型治疗儿童单侧冠状缝早闭致前斜头畸形
17
作者 龚铭鲲 易林华 +5 位作者 马康平 秦广彪 谭泊静 仪晓立 袁新宇 李云林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研究手术辅以头盔固型治疗儿童单侧冠状缝早闭致前斜头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单侧冠状缝早闭致前斜头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颅面部畸形特点、畸形程度和头颅CT平扫及颅骨三维重建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塑... 目的研究手术辅以头盔固型治疗儿童单侧冠状缝早闭致前斜头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单侧冠状缝早闭致前斜头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颅面部畸形特点、畸形程度和头颅CT平扫及颅骨三维重建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塑形骨瓣打孔后用粗丝线交叉固定;并在术后辅以头盔固型3~4个月。结果8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7~50个月,患者畸形整复效果均较满意。1例术前发育迟滞的患者,术后有明显改善。术后6~12个月复查头颅CT,均未见颅缝再次闭合及死骨形成。结论组合式手术辅以头盔固型治疗单侧冠状缝早闭致前斜头畸形,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尚需继续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缝早闭 头畸形 组合式手术 头盔固型
下载PDF
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百祥 韩敏杰 冯江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研究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3/2016-03收治的60例60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确定所有患儿家属如实掌握此次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3/2016-03收治的60例60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确定所有患儿家属如实掌握此次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上直肌后徙术治疗)和观察组(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各30例30眼,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并发症发生率10%;同期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并发症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表症状、角膜表面不对称系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位术 分离性垂直 眼表症状 角膜表面不对称系数
下载PDF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在无张力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邢云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7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无张力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抽选腹股沟斜疝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腹膜前间隙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以及疝环充填式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无张力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抽选腹股沟斜疝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腹膜前间隙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以及疝环充填式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3%)、复发率(1.7%)、疼痛缓解时间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前间隙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股沟 效果
下载PDF
“前斜后直”倾斜桩基坑支护在武汉深厚淤泥质层中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田野 宋志 +2 位作者 张涛 张松波 陈剑雄 《建筑技术》 2021年第11期1288-1291,共4页
以武汉深厚淤泥质地区“前斜后直”倾斜桩基坑支护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比“前斜后直”与垂直双排桩支护结构位移、弯矩变化,探讨“前斜后直”倾斜桩基坑支护位移及内力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前斜后直”双排桩位移最大值明显小于垂直双... 以武汉深厚淤泥质地区“前斜后直”倾斜桩基坑支护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比“前斜后直”与垂直双排桩支护结构位移、弯矩变化,探讨“前斜后直”倾斜桩基坑支护位移及内力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前斜后直”双排桩位移最大值明显小于垂直双排桩的最大位移,且随基坑开挖深度加大,“前斜后直”双排桩位移控制作用更明显。倾斜支护结构有较好的降低桩身及连梁弯矩的作用,“前斜后直”支护结构中后直桩弯矩总体小于前斜桩弯矩。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斜桩支护中桩身及连梁弯矩降低作用更加显著。现场监测表明,“前斜后直”倾斜桩在武汉深厚淤泥质地区的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淤泥地层 桩支护 后直 基坑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