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叶檀和杠香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林如意 范紫颖 +3 位作者 于兵兵 班梦梦 张丹雁 张伟铮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探究传统民族药斜叶檀(又称为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Lour.)Prain)和杠香(又称为滇黔黄檀,Dalbergia yunnanensis Franch)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探究斜叶檀及杠香的水蒸气蒸馏挥发油、超临界二氧化碳... 目的探究传统民族药斜叶檀(又称为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Lour.)Prain)和杠香(又称为滇黔黄檀,Dalbergia yunnanensis Franch)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探究斜叶檀及杠香的水蒸气蒸馏挥发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挥发油、水提物及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ureu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及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lbicaus)的抑菌效果,并探究提取物浓度对敏感菌株抑菌活性的影响,同时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及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的测定。结果两种药物不同的提取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且活性强弱与提取物浓度成正相关。二者水提物对两种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明显,对粪肠球菌抑制效果稍逊;斜叶檀水蒸馏挥发油对白念珠菌抑制效果极强,抑菌圈直径大于30 mm。斜叶檀水蒸馏挥发油对白念珠菌的MIC和MFC均为220μg·mL-1;水提物对两种葡萄球菌的MIC及MBC均为625μg·mL-1。杠香水提物对两种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均优于其水蒸馏挥发油。结论斜叶檀、杠香的水蒸馏挥发油及水提物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拥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叶檀 杠香 提取物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海南霸王岭的斜叶檀野生资源调查 被引量:8
2
作者 梁居红 杜丽敏 +2 位作者 麦有专 黄小谦 张一民 《热带林业》 2015年第3期34-35,共2页
斜叶檀Dalbergia pinnata(Lour.)为蝶形花科黄檀属乔木。经过对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的深入调查,共发现野生斜叶檀植株1045株。其中,在霸王岭王下的东六林场、大炎新村、大炎老村、浪伦村、洪水林场等地区的原始林中,均有斜叶檀天然次生林... 斜叶檀Dalbergia pinnata(Lour.)为蝶形花科黄檀属乔木。经过对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的深入调查,共发现野生斜叶檀植株1045株。其中,在霸王岭王下的东六林场、大炎新村、大炎老村、浪伦村、洪水林场等地区的原始林中,均有斜叶檀天然次生林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叶檀 野生资源 霸王岭
下载PDF
斜叶檀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对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
3
作者 于恬 宋卓悦 +4 位作者 张丹雁 李攀 唐纯志 刘涛 李世杰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3年第4期30-36,共7页
目的考察斜叶檀醇提物各有机溶剂萃取部位对皮肤伤口的愈合作用。方法按照前期优化的提取工艺制备斜叶檀醇提物,应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制备不同极性部位。建立烧烫伤和创伤模型,初步筛选出对皮肤伤口愈合效果较优的提取部位。结果在最佳... 目的考察斜叶檀醇提物各有机溶剂萃取部位对皮肤伤口的愈合作用。方法按照前期优化的提取工艺制备斜叶檀醇提物,应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制备不同极性部位。建立烧烫伤和创伤模型,初步筛选出对皮肤伤口愈合效果较优的提取部位。结果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醇提物提取率为(65.32±0.72)%,总黄酮含量为(2.45±0.04)%。斜叶檀粉末、乙酸乙酯部位均能促进创面愈合,可能与促进创面早期TGF-β1的表达有关。结论斜叶檀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率较高,同时也为促进创面愈合的优化提取部位,可为开发斜叶檀外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叶檀 烧烫伤 创伤 总黄酮 TGF-Β1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斜叶檀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鲁轮 赵维波 +4 位作者 于兵兵 林如意 班梦梦 李世晋 张丹雁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斜叶檀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为不同产地斜叶檀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斜叶檀挥发油;采用GC-MS对不同产地斜叶檀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利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 目的对不同产地斜叶檀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为不同产地斜叶檀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斜叶檀挥发油;采用GC-MS对不同产地斜叶檀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利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海南组挥发油提取率在0.29%~2.63%,云南组为0.50%~3.09%,老挝组为0.40%~7.38%,缅甸组为0.40%~4.16%;经GC-MS分析得出斜叶檀挥发油主要组分54个。通过SIMCA-P软件分析,得出海南、云南、缅甸及老挝斜叶檀挥发油共有成分11个,海南特有成分3个,缅甸特有成分3个,老挝特有成分4个,其他差异成分17个。结论不同产地斜叶檀挥发油成分存在差异,可利用此差异结合GC-MS对斜叶檀的产地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叶檀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黎药斜叶檀的生药学鉴别研究
5
作者 林如意 赵维波 +3 位作者 张丹雁 李世晋 范紫颖 马换换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0-705,共6页
目的对斜叶檀进行生药学研究,为斜叶檀鉴别与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石蜡切片、粉末显微鉴别和组织解离等方法对斜叶檀形态及显微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化学显微鉴别确定其黄色夹膜组织的细胞类型,并通过理化鉴别... 目的对斜叶檀进行生药学研究,为斜叶檀鉴别与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石蜡切片、粉末显微鉴别和组织解离等方法对斜叶檀形态及显微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化学显微鉴别确定其黄色夹膜组织的细胞类型,并通过理化鉴别对斜叶檀所含化学成分进行补充预试验。结果斜叶檀表面木纹细腻;见黄白、黄棕、红棕、紫、黑等颜色的树脂纹;具椰香、桂皮香、花香等多种香气,味苦、辛,微麻。横切面导管单孔或2~7个径列复管孔,轴向薄壁组织傍管带状;切向纵切面木射线叠生,宽1~2列,稀3列,高5~14个细胞;径向纵切面木射线横向带状,异型。研究证明斜叶檀木质部偶见的黄色夹膜属于木栓异常构造,粉末及解离组织中见具缘纹孔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细胞。理化试验证明斜叶檀中除已报道的挥发油、黄酮及多酚成分外,尚含有甾体三萜类、糖类、生物碱类及有机酸类物质,不含或少含皂苷类、香豆素类、蒽醌类及蛋白质类物质。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斜叶檀品种鉴别依据,为斜叶檀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叶檀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生药学鉴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