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尼日尔三角洲东部斜向背斜形成演化特征
被引量:
10
1
作者
孙永河
李雪松
+3 位作者
刘志达
胡光义
范廷恩
高云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61,共11页
基于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对尼日尔三角洲东部M区块AE斜向背斜的形成机制和生长过程及其伴生断裂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中新世中后期的H4—H6地层沉积时期为初始褶皱逆冲阶段,AE背斜区为斜向伸展断层控制的半地堑,其成因...
基于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对尼日尔三角洲东部M区块AE斜向背斜的形成机制和生长过程及其伴生断裂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中新世中后期的H4—H6地层沉积时期为初始褶皱逆冲阶段,AE背斜区为斜向伸展断层控制的半地堑,其成因主要是局部的初始差异褶皱逆冲作用下形成的斜向伸展变换构造。该时期的差异滑动也控制了撕裂断层的形成。在中新世晚期到上新世的H1—H4地层沉积时期,大规模褶皱逆冲作用下的收缩变形强度差异导致先存伸展半地堑发生斜向构造反转而形成背斜,背斜在持续生长过程中规模逐渐变大,顶部也逐渐发生迁移。形成的断裂系统有差异逆冲伴生的少量撕裂正断层和由背斜翼部斜坡倾角诱导重力驱动的多米诺正断层。在更新世到全新世的H0—H1地层沉积时期,背斜生长停止,进入后褶皱逆冲演化阶段,局部重力回返垮塌、局部差异滑动与再活动的先存正反转断层耦合控制共轭断层的形成与分布。斜向背斜的反转成因机制及相关断裂系统演化的研究可为揭示其油气富集和油水分布规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东部
重力滑动
差异收缩变形
斜向背斜
断裂系统
构造反转
古近系
新近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裂陷期变换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被引量:
13
2
作者
胡望水
蔡峰
+9 位作者
胡芳
李涛
吴禅
李瑞升
徐发
葛和平
张建培
张宇焜
方来富
高伟中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2,共6页
综合应用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和构造编图成果,对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区域构造变换带特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区经历了3次裂陷,每个裂陷旋回期的变换构造带根据其对区域构造分段作用的规模可以分为3个级别,分别控制了相邻构造带间和...
综合应用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和构造编图成果,对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区域构造变换带特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区经历了3次裂陷,每个裂陷旋回期的变换构造带根据其对区域构造分段作用的规模可以分为3个级别,分别控制了相邻构造带间和构造带内的构造演化和构造线展布、构造样式与变形程度的差异。变换带的发育演化是动态的过程,与各裂陷时期构造活动的强弱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第一裂陷旋回时期,以主干断裂为主,发育规模较大,一级变换带具有明显的地势转换特征,以带间变换为主;第二裂陷旋回时期,受强烈拉张作用,三级变换带的数量和类型增多,各个构造单元内的构造组合型式更加复杂,部分一级变换带的类型也逐渐改变;第三裂陷旋回时期,伸展作用减弱,大部分断裂停止活动,三级变换带大量减少,大部分变换带的类型发生改变,构造单元间无明显区分性的特征。根据分段正断层的倾向及其组合特征,可将研究区局部的变换构造带分为转换斜坡型、斜向背斜型、地垒型3类,它们多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对油气的勘探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湖
斜
坡带
裂陷时期
构造变换带
转换
斜
坡
斜向背斜
地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
29
3
作者
余一欣
周心怀
+2 位作者
魏刚
汤良杰
徐长贵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55-560,共6页
利用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和构造编图成果,分析了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的特征及其油气意义。渤海湾地区主要发育区域横向调节带和局部变换带两类构造变换带。区域横向调节带由北西向大型走滑断裂带组成,这些断裂带同时也是强地震活动带,将...
利用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和构造编图成果,分析了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的特征及其油气意义。渤海湾地区主要发育区域横向调节带和局部变换带两类构造变换带。区域横向调节带由北西向大型走滑断裂带组成,这些断裂带同时也是强地震活动带,将渤海海域地区分隔为北、中、南3段。局部变换带主要发育在相互作用的分段正断层的叠置区内。根据分段正断层的倾向及其组合特征,可将局部变换带分为转换斜坡型、斜向背斜型和地垒型3类。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具有重要的油气意义,主要表现为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有利于优质储集层的发育及控制油气运移过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地区
构造变换带
正断层
油气成藏
地垒
斜向背斜
转换
斜
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尼日尔三角洲东部斜向背斜形成演化特征
被引量:
10
1
作者
孙永河
李雪松
刘志达
胡光义
范廷恩
高云峰
机构
“断裂变形、封闭性及流体运移”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东北石油大学
“断裂控藏”CNPC重点实验室、东北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东北石油大学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海油研究总院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61,共11页
文摘
基于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对尼日尔三角洲东部M区块AE斜向背斜的形成机制和生长过程及其伴生断裂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中新世中后期的H4—H6地层沉积时期为初始褶皱逆冲阶段,AE背斜区为斜向伸展断层控制的半地堑,其成因主要是局部的初始差异褶皱逆冲作用下形成的斜向伸展变换构造。该时期的差异滑动也控制了撕裂断层的形成。在中新世晚期到上新世的H1—H4地层沉积时期,大规模褶皱逆冲作用下的收缩变形强度差异导致先存伸展半地堑发生斜向构造反转而形成背斜,背斜在持续生长过程中规模逐渐变大,顶部也逐渐发生迁移。形成的断裂系统有差异逆冲伴生的少量撕裂正断层和由背斜翼部斜坡倾角诱导重力驱动的多米诺正断层。在更新世到全新世的H0—H1地层沉积时期,背斜生长停止,进入后褶皱逆冲演化阶段,局部重力回返垮塌、局部差异滑动与再活动的先存正反转断层耦合控制共轭断层的形成与分布。斜向背斜的反转成因机制及相关断裂系统演化的研究可为揭示其油气富集和油水分布规律提供指导。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东部
重力滑动
差异收缩变形
斜向背斜
断裂系统
构造反转
古近系
新近系
Keywords
Niger Delta
gravity sliding
differential contractional deformation
oblique anticline
fault system
tectonic inversion
Paleogene
Neogene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裂陷期变换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被引量:
13
2
作者
胡望水
蔡峰
胡芳
李涛
吴禅
李瑞升
徐发
葛和平
张建培
张宇焜
方来富
高伟中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海油上海分公司
出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2,共6页
基金
中国近海潜在富烃凹陷优选与评价专项(ZH2008-02)
文摘
综合应用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和构造编图成果,对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区域构造变换带特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区经历了3次裂陷,每个裂陷旋回期的变换构造带根据其对区域构造分段作用的规模可以分为3个级别,分别控制了相邻构造带间和构造带内的构造演化和构造线展布、构造样式与变形程度的差异。变换带的发育演化是动态的过程,与各裂陷时期构造活动的强弱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第一裂陷旋回时期,以主干断裂为主,发育规模较大,一级变换带具有明显的地势转换特征,以带间变换为主;第二裂陷旋回时期,受强烈拉张作用,三级变换带的数量和类型增多,各个构造单元内的构造组合型式更加复杂,部分一级变换带的类型也逐渐改变;第三裂陷旋回时期,伸展作用减弱,大部分断裂停止活动,三级变换带大量减少,大部分变换带的类型发生改变,构造单元间无明显区分性的特征。根据分段正断层的倾向及其组合特征,可将研究区局部的变换构造带分为转换斜坡型、斜向背斜型、地垒型3类,它们多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对油气的勘探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平湖
斜
坡带
裂陷时期
构造变换带
转换
斜
坡
斜向背斜
地垒
Keywords
Pinghu slope
chasmic stage
tectonic transform zone
transfer slope
oblique anticline
horst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
29
3
作者
余一欣
周心怀
魏刚
汤良杰
徐长贵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55-560,共6页
基金
中海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编号:SC06TJ-TQL-004)资助
文摘
利用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和构造编图成果,分析了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的特征及其油气意义。渤海湾地区主要发育区域横向调节带和局部变换带两类构造变换带。区域横向调节带由北西向大型走滑断裂带组成,这些断裂带同时也是强地震活动带,将渤海海域地区分隔为北、中、南3段。局部变换带主要发育在相互作用的分段正断层的叠置区内。根据分段正断层的倾向及其组合特征,可将局部变换带分为转换斜坡型、斜向背斜型和地垒型3类。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具有重要的油气意义,主要表现为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有利于优质储集层的发育及控制油气运移过程等。
关键词
渤海湾地区
构造变换带
正断层
油气成藏
地垒
斜向背斜
转换
斜
坡
Keywords
Bohai Bay area, structural transfer zones, normal fault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horst, oblique anticline, relay ramp
分类号
TE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尼日尔三角洲东部斜向背斜形成演化特征
孙永河
李雪松
刘志达
胡光义
范廷恩
高云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裂陷期变换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胡望水
蔡峰
胡芳
李涛
吴禅
李瑞升
徐发
葛和平
张建培
张宇焜
方来富
高伟中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及油气意义
余一欣
周心怀
魏刚
汤良杰
徐长贵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
2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