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带石斑鱼源致病溶藻弧菌的分离鉴定及病理性分析
1
作者 史磊 罗伟杰 +4 位作者 黄瑜 雷美华 喻大鹏 简纪常 黄浦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91-104,共14页
【目的】2023年10月,深圳市某养殖基地斜带石斑鱼出现皮肤溃烂、皮下出血及肠炎等症状,明确引发本次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突发性死亡的致病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以筛选出有效抑制病原菌的消毒剂,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 【目的】2023年10月,深圳市某养殖基地斜带石斑鱼出现皮肤溃烂、皮下出血及肠炎等症状,明确引发本次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突发性死亡的致病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以筛选出有效抑制病原菌的消毒剂,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斜带石斑鱼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平板划线法,从患病濒死斜带石斑鱼的病灶组织中分离病原菌,对病原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系统进化树、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及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回归感染试验。【结果】从患病斜带石斑鱼组织中分离得到一株溶藻弧菌,命名为菌株SZGP226;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与溶藻弧菌HH101307、IB1、Xmb015聚为一支,序列相似性达99.72%;菌株SZGP226可以分解蔗糖、甘露醇、葡萄糖、尿素,氧化酶活性及V-P等生理生化指标鉴定为阳性;同时携带tlh、toxR、ctsA、sto和vpi 5种毒力基因。药敏结果显示,菌株SZGP226耐受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等9种抗生素耐药,并携带qnrB、fl oR、tetC、tetM、qnrD、gyrA、Sul1、SHV和Oxa-24等9种耐药基因。消毒剂筛选结果显示,氢氧化钠对菌株SZGP226的杀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MIC)为8 mg/mL。回归感染试验表明,菌株SZGP226对斜带石斑鱼具有强致病性,半致死浓度(LC_(50))为1.63×10^(7)CFU/mL,可引起斜带石斑鱼肝脏、肾脏和脾脏发生明显病理性损伤。【结论】溶藻弧菌是引起本次斜带石斑鱼突发性死亡的病原菌,其致病基因包括tlh、toxR、ctsA、sto和vpi,LC_(50)为1.63×10^(7)CFU/mL。氢氧化钠对菌株SZGP226的杀菌效果最好,在养殖开展前可选择氢氧化钠(3 mg/mL)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杀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溶藻弧菌 16S rRNA 药敏试验 基因检测
下载PDF
复合添加剂对斜带石斑鱼生长、免疫和肠道形态的影响
2
作者 赵转转 杨红玲 +3 位作者 赵芸 汪攀 朱传忠 孙云章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5-60,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添加剂果寡糖(FOS)+短小芽孢杆菌(SE5)+三丁酸甘油酯(Tb)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免疫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300尾初重为(18.13±0.02)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对照组(T1组)斜带...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添加剂果寡糖(FOS)+短小芽孢杆菌(SE5)+三丁酸甘油酯(Tb)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免疫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300尾初重为(18.13±0.02)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对照组(T1组)斜带石斑鱼饲喂基础饵料,T2组、T3组、T4组分别在斜带石斑鱼基础饵料中添加0.05%FOS+SE5+0.10%Tb、0.10%FOS+SE5+0.10%Tb、0.20%FOS+SE5+0.10%Tb,其中SE5添加量均为1.0×10^(8) CFU/g。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与T1组相比,T2组~T4组斜带石斑鱼在56 d时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FCR)趋于下降。与T1组相比,T3组和T4组斜带石斑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T2组~T4组斜带石斑鱼溶菌酶(LZM)活性仅在28 d时显著升高(P<0.05),T3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升高(P<0.05)。补充复合添加剂提高了石斑鱼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并明显改善了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绒毛数量和肌层厚度。研究表明,复合添加剂能够提高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力和维持肠道形态,T4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添加剂 斜带石斑鱼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肠道形态
下载PDF
饲料DHA与EPA质量比对斜带石斑鱼稚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袁禹惠 龚埜 +1 位作者 黄岩 李松林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目的】探究饲料中DHA与EPA质量比(下称“DHA/EPA”)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稚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整DHA纯化油和EPA纯化油含量配制DHA/EPA分别为0.82、1.28、1.67、2.00和2.33的5种等... 【目的】探究饲料中DHA与EPA质量比(下称“DHA/EPA”)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稚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整DHA纯化油和EPA纯化油含量配制DHA/EPA分别为0.82、1.28、1.67、2.00和2.33的5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记为0.82、1.28、1.67、2.00和2.33组),饲喂初始体质量(70.2±0.2)mg的斜带石斑鱼稚鱼4周,测定稚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消化酶活力。【结果】饲料中DHA/EPA对斜带石斑鱼稚鱼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1.67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DHA/EPA的升高显著提高了石斑鱼稚鱼粗脂肪的含量(P<0.05)。1.67组稚鱼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水分含量低于其他各组(P<0.05)。石斑鱼稚鱼全鱼和肌肉脂肪酸含量与饲料脂肪酸组成呈现高度的相关性,而DHA较EPA更易于在组织中保留。饲料DHA/EPA显著影响消化酶的活力,1.67组稚鱼胃蛋白酶及肠道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DHA/EPA的升高显著降低了石斑鱼稚鱼肠道淀粉酶的活力(P<0.05),0.82和2.33组中肠道脂肪酶的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饲料中适宜的DHA/EPA显著提高了斜带石斑鱼稚鱼的生长性能,促进其消化系统的发育。斜带石斑鱼稚鱼微颗粒饲料中DHA/EPA应保持在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微颗粒饲料 DHA/EPA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力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斜带石斑鱼冷藏期间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丽 庞庭才 +1 位作者 祁岑 陈德强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6-132,共7页
目的:有效控制石斑鱼冷藏期间的腐败变质。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对细菌16S rDNA V3-V4区段进行扩增,分析斜带石斑鱼经400 MPa超高压处理5 min后在4℃冷藏3,6,9,12 d的细菌菌群结构变化。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随着... 目的:有效控制石斑鱼冷藏期间的腐败变质。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对细菌16S rDNA V3-V4区段进行扩增,分析斜带石斑鱼经400 MPa超高压处理5 min后在4℃冷藏3,6,9,12 d的细菌菌群结构变化。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经超高压处理与未经超高压处理鱼样的Chao1、Ace指数不断上升,而Shannon指数却逐渐下降,但在冷藏的各个阶段(3~12 d),经超高压处理鱼样对应的Chao1、Ace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未经超高压处理鱼样。菌群结构分析表明,两种处理鱼样在冷藏过程中的菌群结构变化不尽相同,未经超高压处理鱼样在冷藏期间出现的主要优势菌群包括Streptococcus(17.70%,3 d)、Plesiomonas(36.66%,6 d)、Peptostreptococcus(67.65%,9 d;43.4%,12 d),而经超高压处理鱼样分别为unclassified Enterobacteriaceae(27.36%,3 d)、Plesiomonas(40.31%,6 d)、Lactococcus(24.45%,9 d)和Peptostreptococcus(77.91%,12 d);确定了Peptostreptococcus为两种处理鱼样冷藏后期(第12天)的特定优势菌。PICRUSt功能基因预测发现,未经超高压处理与经超高压处理鱼样中与胁迫响应、毒物转运、DNA重组及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丰度分别于冷藏的第9天和第12天显著上升。结论:与未经超高压处理相比,经超高压处理能有效降低斜带石斑鱼在冷藏过程中的细菌菌群丰度与多样性,改变斜带石斑鱼在冷藏期间的主要优势菌群的演替规律,影响鱼样在冷藏期间组成菌群的丰度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超高压 斜带石斑鱼 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CCR6a基因的克隆、表达模式及抗病毒能力研究
5
作者 汪慧 何学泓 +11 位作者 秦洲 赵培杏 张敏琳 黄枫淇 段旭琢 贾弦泽 梁凯珊 赵会宏 冯春元 孙佩银 戴远棠 王庆 《渔业研究》 2023年第2期101-109,共9页
趋化因子受体是具有7个疏水性跨膜结构的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类低分子蛋白质,可以募集并激活白细胞作用于感染部位。相关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病原体感染、创伤修复、肿瘤形成及其转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斜带石斑鱼(Epine... 趋化因子受体是具有7个疏水性跨膜结构的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类低分子蛋白质,可以募集并激活白细胞作用于感染部位。相关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病原体感染、创伤修复、肿瘤形成及其转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组织中克隆出了CCR6a(CC chemokine receptor 6a,CCR6a)基因ORF序列,并对其序列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基因组织分布、亚细胞定位和抗病毒功能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CCR6a基因ORF序列全长为1131 bp,编码376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CCR6a与鞍带石斑鱼CCR6a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CCR6a基因组织分布发现CCR6a在所有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免疫组织肾脏和鳃的表达量最高,在皮肤中的表达量次之;亚细胞定位显示该基因为膜分布,在石斑鱼细胞中过表达CCR6a可显著抑制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RGNN)的复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理解鱼类趋化因子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CCR6a RGNNV 抗病毒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精子超微结构及盐度、温度、pH对精子活力及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62
6
作者 赵会宏 刘晓春 +2 位作者 林浩然 刘付永忠 王云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6-292,共7页
选取健康雄性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亲鱼进行人工采精,以日立H-600型透射电镜观察精子超微结构,同时设定盐度梯度、温度梯度和pH梯度,观察其对精子活力的影响。超微观察显示,精子头部呈圆形或卵圆形,核膜与质膜间的空间较大;... 选取健康雄性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亲鱼进行人工采精,以日立H-600型透射电镜观察精子超微结构,同时设定盐度梯度、温度梯度和pH梯度,观察其对精子活力的影响。超微观察显示,精子头部呈圆形或卵圆形,核膜与质膜间的空间较大;近端中心粒的长轴与尾部约成120°的夹角;基体位于鞭毛顶端,长轴与精子头部细胞核长轴平行;袖套位于核后端,呈筒状,两侧不对称,分布着数量、大小不等的线粒体和囊泡。尾部细长,长26.0~31.5μm,其主要结构是轴丝,轴丝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活力实验显示,精子活力的最适盐度为27~35,盐度33时精子寿命最长,为27min;最适pH为6.5~8.7,pH8.4时精子运动时间最长,为20min;最适温度为25~31℃,29℃时精子寿命最长,为37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精子 超微结构 精子活力 盐度 温度 PH
下载PDF
温度、盐度及pH对斜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67
7
作者 张海发 刘晓春 +5 位作者 王云新 刘付永忠 黄国光 罗国武 王宏东 林浩然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36,共6页
比较观察了不同温度(20、22、24、26、28、30和32℃)、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和45)及不同pH(5.0、5.5、6.0、6.5、7.0、7.5、8.0、8.5、9.0和9.5)下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 比较观察了不同温度(20、22、24、26、28、30和32℃)、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和45)及不同pH(5.0、5.5、6.0、6.5、7.0、7.5、8.0、8.5、9.0和9.5)下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在以上各种条件下对斜带石斑鱼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30℃,最适温度范围是24—26℃;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是15—45,最适盐度范围是20—30;受精卵孵化的适宜pH范围是5.5—8.5,最适pH范围是6.5—7.5。仔鱼生存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32℃,最适温度范围是24—26℃;仔鱼生存的适宜盐度为10—40,最适生存盐度为15—30;仔鱼生存的适宜pH是5.5—9.0,而最适pH是7.0—8.5。斜带石斑鱼受精卵和仔鱼对以上3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 coioides 温度 盐度 PH 不投饵存活系数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 被引量:54
8
作者 张海发 刘晓春 +6 位作者 刘付永忠 王云新 林蠡 黄国光 舒琥 罗国武 林浩然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9-699,共11页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5)℃、盐度31.0、pH7.8的海水中,斜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8 h 3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腹鳍棘及第二背鳍棘、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在水温24.5~29.2℃,盐度28.8~33.5,pH7.5~8.5的海水中,培育至36d,发育最快的斜带石斑鱼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42d,发育最快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斜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腹鳍棘与第二背鳍棘以及鳍棘上小刺的长出与收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胚胎发育 仔鱼 稚鱼 幼鱼 形态发育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仔鱼的摄食节律及日摄食量 被引量:32
9
作者 张海发 刘晓春 +5 位作者 林浩然 刘付永忠 王云新 黄国光 王宏东 欧春晖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9-674,共6页
鱼类的日摄食节律分为白天摄食、晚上摄食、晨昏摄食和无明显节律四种类型。为了解斜带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日摄食量及昼夜摄食规律,对孵化15天的仔鱼(全长4.86±0.38mm)在不同昼夜节律下的日摄食量和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鱼类的日摄食节律分为白天摄食、晚上摄食、晨昏摄食和无明显节律四种类型。为了解斜带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日摄食量及昼夜摄食规律,对孵化15天的仔鱼(全长4.86±0.38mm)在不同昼夜节律下的日摄食量和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实验包括自然昼夜组(对照组)、持续光照组和持续黑暗组,各组对轮虫的日摄食量分别为142个/尾、156个/尾和47个/尾;白天摄食量比例分别为总摄食量的91.3%,80.5%和71.7%。对照组在正午(14:00)出现一个明显的摄食高峰;持续光照组在下午(16:00~18:00)出现明显的摄食小高峰;黑暗组则未出现明显的摄食峰。持续光照组在夜间的群摄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黑暗组在白天的群摄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持续光照组摄食强度小幅度增加,日摄食量为对照组的109.9%;而黑暗组摄食强度则明显下降,日摄食量为对照组的33.1%。综上所述,斜带石斑仔鱼摄食节律明显,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仔鱼的摄食与光照有着紧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仔鱼 摄食节律 日摄食量 昼夜节律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雌鱼卵巢发育与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生殖周期变化 被引量:27
10
作者 赵会宏 刘晓春 +2 位作者 刘付永忠 王云新 林浩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59,63,共5页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6个时相,以卵母细胞在卵巢中组成的差异可以把卵巢发育划分为相应6个时期。测定了成熟雌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的生殖周期变化,在生殖季节成熟雌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最高。生...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6个时相,以卵母细胞在卵巢中组成的差异可以把卵巢发育划分为相应6个时期。测定了成熟雌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的生殖周期变化,在生殖季节成熟雌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最高。生殖季节成熟雌鱼的平均性腺成熟系数GSI显著高于其它月份,并且血清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季节变化与性腺成熟系数的变化基本一致,都是在生殖季节达到最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雌鱼 卵巢发育 血清性类固醇激素 生殖周期变化 雌二醇 睾酮 人工繁育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血液性状及生化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张海发 王云新 +3 位作者 林蠡 刘付永忠 王宏东 黄国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研究了斜带石斑鱼血液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并对其幼鱼与成鱼、雌鱼与雄鱼的血液性状及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其它的硬骨鱼类相比,斜带石斑鱼的血液性状指标处于较低的水平;斜带石斑鱼幼鱼的血细胞比容及血细胞数量低于成鱼... 研究了斜带石斑鱼血液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并对其幼鱼与成鱼、雌鱼与雄鱼的血液性状及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其它的硬骨鱼类相比,斜带石斑鱼的血液性状指标处于较低的水平;斜带石斑鱼幼鱼的血细胞比容及血细胞数量低于成鱼,幼鱼与成鱼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而雌雄差异不明显.结果可作为斜带石斑鱼的正常生理常数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血液性状 生化指标 鲈形目 血细胞比容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病原菌(哈维氏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4
12
作者 陈献稿 吴淑勤 +1 位作者 石存斌 李宁求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3-317,共5页
从患病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coioides)肝脏组织分离到EcGY0 2 0 4 0 1菌株 ,经人工感染、回归感染实验证实为致病菌。通过API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 16SrRNA测序分析等综合鉴定 ,Ec GY0 2 0 4 ... 从患病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coioides)肝脏组织分离到EcGY0 2 0 4 0 1菌株 ,经人工感染、回归感染实验证实为致病菌。通过API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 16SrRNA测序分析等综合鉴定 ,Ec GY0 2 0 4 0 1菌株为弧菌属哈维氏弧菌 (Vibrioharveyi) ,其半致死剂量LD50 为 2 .7× 10 6CFU/g鱼体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EcGY0 2 0 4 0 1菌株对利福平、四环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哈维氏弧菌 16S RRNA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35
13
作者 张雅芝 刘冬娥 +2 位作者 方琼珊 王涵生 秦志清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8-13,共6页
研究了水温及盐度渐变和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表明:1)斜带石斑鱼幼鱼在温度15—32℃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在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在温度为14—32℃范围内48h的存活率均... 研究了水温及盐度渐变和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表明:1)斜带石斑鱼幼鱼在温度15—32℃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在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在温度为14—32℃范围内48h的存活率均在92.5%以上,其中17~29℃的存活率为100%;在渐变条件下,温度为12—32℃范围内幼鱼存活率可达80%-95%.2)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盐度适宜范围是9~39.在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在盐度为4—39范围内48h的存活率均在95%以上,盐度为0时不能存活;在渐变条件下,盐度为4~39范围内幼鱼存活率可达91%-1130%,其中盐度为14-39范围内幼鱼的存活率均在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幼鱼 温度 盐度 生长 存活率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烂尾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9
14
作者 梅冰 周永灿 +2 位作者 徐先栋 王世峰 谢珍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8-124,共7页
2008年5月从海南省三亚红沙港与陵水新村湾网箱养殖的患"烂尾病"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中分离到3株优势菌株HS08001、HS08002和XC08001。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这3株菌株为斜带石斑鱼的致病菌。经菌株形态特征、培养... 2008年5月从海南省三亚红沙港与陵水新村湾网箱养殖的患"烂尾病"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中分离到3株优势菌株HS08001、HS08002和XC08001。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这3株菌株为斜带石斑鱼的致病菌。经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等表型测定以及16S rDNA测序分析,这3株细菌被鉴定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其中,HS08001对斜带石斑鱼的半致死剂量为1.05×104CFU.g-1鱼体重。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在所检测的25中抗菌药物中,仅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和利福平高度敏感,而对阿莫西林等18种抗菌药物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 烂尾病 16SrDNA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仔、稚鱼的异速生长 被引量:22
15
作者 吴水清 李加儿 +2 位作者 区又君 吕国敏 刘江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3-510,共8页
应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 lanceolatus)(♂)杂交子代(青龙斑)仔、稚鱼阶段的生长模式。利用Q-Capture Pro 6软件对仔、稚鱼(0~28日龄)的全长、肛前长、体高、头... 应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 lanceolatus)(♂)杂交子代(青龙斑)仔、稚鱼阶段的生长模式。利用Q-Capture Pro 6软件对仔、稚鱼(0~28日龄)的全长、肛前长、体高、头长、眼径、口径、第二背鳍棘、腹鳍棘、胸鳍、臀鳍和尾鳍等11个可量性状进行拍照和测量。研究表明青龙斑全长的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生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0.05)。各功能器官均表现为异速生长。在11个可量性状中,肛前长为等速生长,头长和体高的生长由正异速生长分别转变为等速生长和负异速生长;头部器官(口径和眼径)生长在20~22日龄时出现拐点,拐点后分别转变为等速生长和负异速生长;运动器官在拐点前均为正异速生长,除臀鳍外,其他各鳍的生长均存在不同的拐点。通过对青龙斑仔、稚鱼异速生长的研究,发现在早期发育过程中,有关摄食、感觉、运动等功能器官得到优先发育。在人工繁殖苗种的培育中,可根据青龙斑重要器官发育的优先性,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石斑鱼 杂交子代 仔鱼 稚鱼 异速生长
下载PDF
茶多酚改性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膜对冷藏斜带石斑鱼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52
16
作者 于林 陈舜胜 +1 位作者 王娟娟 王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0-226,共7页
研究茶多酚改性后的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膜对冷藏斜带石斑鱼的保鲜效果。在4℃冷藏条件下,采用空白对照、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膜、茶多酚改性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膜3种方式处理样品并贮藏20 d,以K值、肌动球蛋白含量、巯基(—SH)含量、C... 研究茶多酚改性后的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膜对冷藏斜带石斑鱼的保鲜效果。在4℃冷藏条件下,采用空白对照、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膜、茶多酚改性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膜3种方式处理样品并贮藏20 d,以K值、肌动球蛋白含量、巯基(—SH)含量、Ca^(2+)-ATPase活性以及p H值、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yric acid,TBA)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菌落总数、感官评定值作为研究指标。结果表明: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膜、茶多酚改性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膜处理组斜带石斑鱼的巯基含量、肌动球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和感官评定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K值、p H值、TVB-N值、菌落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茶多酚改性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膜处理组的效果优于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膜处理组,其中3个处理组的TBA值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茶多酚改性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膜处理组鱼肉的肌动球蛋白变性和巯基含量降低缓慢、Ca^(2+)-ATPase活性下降受到阻碍、TVB-N值等理化指标变化以及细菌总数生长受到抑制。说明在4℃冷藏条件下,茶多酚改性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膜处理组能有效延缓斜带石斑鱼的腐败变质,保鲜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胶原蛋白 复合膜 茶多酚 保鲜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仔稚鱼生长和摄食的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谢仰杰 翁朝红 +1 位作者 苏永全 王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3-130,共8页
于2003-2004年对人工培育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仔鱼、稚鱼和幼鱼的生长和摄食进行了研究.在水温28.5~31.0℃,盐度31.4~34.3条件下.初孵仔鱼经39d培育变态为幼鱼.全长(L/mm)与日龄(D/d)的关系式为L=2.0... 于2003-2004年对人工培育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仔鱼、稚鱼和幼鱼的生长和摄食进行了研究.在水温28.5~31.0℃,盐度31.4~34.3条件下.初孵仔鱼经39d培育变态为幼鱼.全长(L/mm)与日龄(D/d)的关系式为L=2.039 8e^0.076 7D;体质量(M/mg)与日龄(D/d)的关系式为M=0.065 8e^0.252 8D;全长(L/mm)和体质量(M/mg)的关系式为M=0.0065L^3.2573.对170尾仔、稚、幼鱼的解剖观察结果表明.摄食率达95.88%,饱食率达77.65%.饱食量(F/mg)与体质量(M/mg)呈直线相关,F=0.0433M—0.0039,大多数仔稚鱼在30min内可以饱食.仔鱼对轮虫的消化时间为1~2h,稚鱼对卤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的消化时间分别为1.5~3h和2~4h.斜带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强度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仔鱼白天摄食、晚上不摄食,前期仔鱼在8:00和18:00摄食量较大,后期仔鱼在8:00和16:00摄食量较大,稚鱼昼夜均摄食,摄食高峰期出现在中午1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仔鱼 稚鱼 摄食 生长
下载PDF
5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赵旺 杨蕊 +3 位作者 胡静 杨其彬 马振华 于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7-562,共6页
为探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对5月龄斜带石斑鱼的体质量(Y)和11个形态性状(X1~X11)进行了测量,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获得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建立了多元回归... 为探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对5月龄斜带石斑鱼的体质量(Y)和11个形态性状(X1~X11)进行了测量,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获得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及生长拟合方程。结果表明:5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发现,眼间距(X7)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412),其次为尾柄高(X10)、体高(X5)和体宽(X6),而躯干长主要通过体高、体宽、眼间距和尾柄高间接影响体质量;决定系数分析显示,躯干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和尾柄高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15,说明体质量主要受这些性状的影响;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5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214.67+1.033X5+1.519X6+7.548 X7+3.101X10。研究表明,在对5月龄斜带石斑鱼进行亲本选育时,应以体质量为主,并结合选择躯干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和尾柄高等形态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海水养殖斜带石斑鱼溃疡病病原菌(溶藻弧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胡学峰 石存斌 +2 位作者 潘厚军 李宁求 吴淑勤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236,共5页
从患溃疡病的斜带石斑鱼肝脏分离到 1株细菌EpGS0 2 10 0 1,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明该菌是斜带石斑鱼的病原菌 ,对斜带石斑鱼的半致死剂量为 2 .0× 10 5CFU·g-1。对EpGS0 2 10 0 1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指标测定、API细菌鉴定系统... 从患溃疡病的斜带石斑鱼肝脏分离到 1株细菌EpGS0 2 10 0 1,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明该菌是斜带石斑鱼的病原菌 ,对斜带石斑鱼的半致死剂量为 2 .0× 10 5CFU·g-1。对EpGS0 2 10 0 1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指标测定、API细菌鉴定系统和 16SrRNA基因序列比较鉴定。结果表明 ,该菌为溶藻弧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头孢曲松、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及阿米卡星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溃疡病 溶藻弧菌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RAPD和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蒙子宁 杨丽萍 +5 位作者 吴丰 张勇 刘晓春 郭奕惠 庄怡谋 林浩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0,共6页
斜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水鱼类。对这两种石斑鱼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和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变异分析。计算多态位点百分率、基因多样性和香农信息指数等遗传参数,以此评估种内遗传变异水平;... 斜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水鱼类。对这两种石斑鱼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和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变异分析。计算多态位点百分率、基因多样性和香农信息指数等遗传参数,以此评估种内遗传变异水平;通过统计变异位点、平均核苷酸差异数、核苷酸多样性以及种间平均每位点核苷酸替代数进行基因序列变异分析,并构建UPGMA系统树。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赤点石斑鱼,这可能与它们在种内特定遗传结构、分布范围大小、自然资源状况的差异有关;斜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之间检测到的种特异RAPD条带以及基因序列的变异,可作为种间分子鉴定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 RAPD 线粒体CYTB 遗传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