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载激光反射器的斜置角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元明 张洁 +1 位作者 唐树刚 张晓东 《测绘科学与工程》 2014年第6期22-28,共7页
星载激光反射器是开展卫星激光测距观测的主要卫星载荷,用于为激光测距提供观测目标,其有效反射面积与卫星激光测距的测量距离、观测成功率有直接关系。本文分析了星载激光反射器斜置角、地面观测站位置对观测效果的影响,对星载激光... 星载激光反射器是开展卫星激光测距观测的主要卫星载荷,用于为激光测距提供观测目标,其有效反射面积与卫星激光测距的测量距离、观测成功率有直接关系。本文分析了星载激光反射器斜置角、地面观测站位置对观测效果的影响,对星载激光反射器的斜置角进行设计,并通过模拟计算进行设计验证,为星载激光反射器的研制提供了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激光测距 锥棱镜 有效反射面积 斜置角
下载PDF
小口径修正弹尾翼斜置角对修正能力影响
2
作者 张嘉易 谢天祥 +2 位作者 郝永平 李曙光 谢贺勇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26-29,共4页
为了研究小口径修正弹尾翼斜置角对修正能力影响,建立了不同尾翼斜置角下弹丸的三维模型,利用滑移网格技术对其进行了气动仿真,得出了阻力、升力、翻转力矩、滚转力矩等空气动力数据,并对其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气动和动力学多学科... 为了研究小口径修正弹尾翼斜置角对修正能力影响,建立了不同尾翼斜置角下弹丸的三维模型,利用滑移网格技术对其进行了气动仿真,得出了阻力、升力、翻转力矩、滚转力矩等空气动力数据,并对其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气动和动力学多学科联合仿真的方法,得到了不同尾翼斜置角下弹丸飞行稳定性特征;同时,研究了不同尾翼斜置角对弹丸修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满足全弹气动布局、飞行稳定、弹丸修正能力的基础上,尾翼斜置角越大修正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修正 尾翼斜置角 飞行稳定性 修正能力 小口径尾翼弹
下载PDF
旋转弹丸尾翼斜置角的仿真设计
3
作者 李真 赵保全 +3 位作者 陈文 李文超 董玉立 熊伟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2-105,共4页
为得出平衡转速条件下旋转弹丸尾翼斜置角的大小,文中介绍了相关计算理论及仿真设计方法。先假定一个斜置角,在ANSYS-FLUENT中建模、划分空气域及网格,采用多重参考系MRF模型设置相关参数进行计算。根据假定斜置角的仿真结果算出所需斜... 为得出平衡转速条件下旋转弹丸尾翼斜置角的大小,文中介绍了相关计算理论及仿真设计方法。先假定一个斜置角,在ANSYS-FLUENT中建模、划分空气域及网格,采用多重参考系MRF模型设置相关参数进行计算。根据假定斜置角的仿真结果算出所需斜置角大小,再用相同方法校验弹丸在所需斜置角的条件下能否滚转平衡。结果表明,计算方法合理可行,计算所得斜置角可使弹丸处于滚转平衡状态,达到设计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FLUENT 尾翼斜置角 多重参考系MRF 滚转力矩 滚转阻尼力矩
下载PDF
斜置τ角的棱体成形车刀精确设计
4
作者 刘杰华 《机械制造》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0-21,共2页
本文针对棱体成形车刀的某些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斜置τ角安装的棱体成形车刀廓形的精确设计方法。文中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关键词 成形车刀 精确设计 τ 棱体
下载PDF
斜置旋耕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孔令德 桑正中 王国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0-34,共5页
在自行研制的斜置旋耕试验台上 ,分别采用国标旋耕刀和斜置旋耕刀进行了斜置旋耕试验 ,得到了水平分力、垂直分力、轴向分力、比功耗等参数随台车前进速度。
关键词 旋转耕耘机 旋耕刀 旋耕试验 斜置角
下载PDF
斜置尾桨对直升机飞行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彭勇 陈平剑 孙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6-452,共7页
基于叶素理论建立了斜置尾桨的数学模型,以UH-60A直升机为对象,计算了平飞配平特性,并与试飞结果进行对比,完成了对模型的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的斜置尾桨模型合理准确,能满足工程精度。本文从直升机悬停需用功率研究了尾桨斜置角的... 基于叶素理论建立了斜置尾桨的数学模型,以UH-60A直升机为对象,计算了平飞配平特性,并与试飞结果进行对比,完成了对模型的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的斜置尾桨模型合理准确,能满足工程精度。本文从直升机悬停需用功率研究了尾桨斜置角的设计,计算了不同尾桨斜置角对直升机悬停需用功率的影响,得出UH-60A直升机的尾桨斜置角优化值为20~25°。通过计算和对比斜置尾桨与常规尾桨直升机的平飞配平特性,得出尾桨斜置主要影响直升机的纵向配平特性。最后,对斜置尾桨的利与弊进行了一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桨 数学模型 斜置角设计 UH-60A直升机
下载PDF
斜置梭子管孔型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国富 《焊管》 2005年第5期61-65,共5页
简要介绍了梭子管孔型的斜置设计方法,说明斜置梭子管孔型具有焊缝位置受控、管尾γ角大小受控、孔型边缘不易拉毛起花使轧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同时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设计原则,这些原则对设计其它异型管孔型也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梭子管 轧辊孔型 斜置角 设计
下载PDF
高速箭弹滚转气动特性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纪林 相翠玲 +2 位作者 余陵 冯钦 林智 《兵工自动化》 2020年第8期81-85,共5页
为提高尾翼弹射击精度,对高速箭弹滚转气动特性进行研究。建立火箭弹简化模型,对不同翼片斜置角的火箭弹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对空间进行离散,通过多参考系模型模拟火箭弹的定常旋转,得出火箭弹的滚转阻尼力矩导数和平衡转速,并... 为提高尾翼弹射击精度,对高速箭弹滚转气动特性进行研究。建立火箭弹简化模型,对不同翼片斜置角的火箭弹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对空间进行离散,通过多参考系模型模拟火箭弹的定常旋转,得出火箭弹的滚转阻尼力矩导数和平衡转速,并分别对有、无旋转条件下的气动特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火箭弹升力系数随攻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翼片斜置角的增大变化不大;滚转阻尼力矩导数在高空时会骤减,平衡转速随着马赫数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箭弹 翼片斜置角 滚转阻尼力矩导数 平衡转速
下载PDF
旋耕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8
9
作者 顾洋 姜新波 顿国强 《南方农机》 2022年第23期44-46,共3页
旋耕机能够与其他机具结合组成复式作业机具,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阐述了三种旋耕机的作业过程中的一些优势与缺陷,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旋耕机的发展过程与研究现状展开了论述,分析了旋耕机发展趋势,说明了节能化、高精细度、智能化... 旋耕机能够与其他机具结合组成复式作业机具,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阐述了三种旋耕机的作业过程中的一些优势与缺陷,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旋耕机的发展过程与研究现状展开了论述,分析了旋耕机发展趋势,说明了节能化、高精细度、智能化与自动化、适用范围广必将成为旋耕机的主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机 运行功率 斜置角 节能技术 智能化
下载PDF
杆式杀伤元可控飞散技术研究
10
作者 张亮 毛川 +4 位作者 李川 李俊龙 高位 陈华文 何有为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28,共7页
为有效控制杆式杀伤元飞散姿态及完整性,结合杆式杀伤元旋转机理,分析了斜置角对杆式杀伤元飞散姿态的影响,得到了对杆式杀伤元飞散姿态可控的产品设计方法;结合杆式杀伤元完整性的理论分析及仿真计算,通过调整杆式杀伤元上的压力分布... 为有效控制杆式杀伤元飞散姿态及完整性,结合杆式杀伤元旋转机理,分析了斜置角对杆式杀伤元飞散姿态的影响,得到了对杆式杀伤元飞散姿态可控的产品设计方法;结合杆式杀伤元完整性的理论分析及仿真计算,通过调整杆式杀伤元上的压力分布及能量分配,改善杆式杀伤元上速度矢量分布,减少杆式杀伤元的变形,得到了杆式杀伤元完整性控制方法;开展了杆式杀伤元可控飞散试验,验证了杆式杀伤元飞散姿态及完整性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式杀伤元 旋转机理 完整性控制 斜置角 控制模型
下载PDF
Azimuthally pre-stack seismic inversion for orthorhombic anisotropy driven by rock physics 被引量:15
11
作者 Xinpeng PAN Guangzhi ZHANG Xingyao Y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25-440,共16页
Based on the long-wavelength approximation,a set of parallel vertical fractures embedded in periodic thin interbeds can be regarded as an equivalent orthorhombic medium. Rock physics is the basis for constructing the ... Based on the long-wavelength approximation,a set of parallel vertical fractures embedded in periodic thin interbeds can be regarded as an equivalent orthorhombic medium. Rock physics is the basis for constru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ure parameters and seismic response. Seismic scatter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nverse anisotropic parameters. In this study,we propose a reliable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Thomsen's weak anisotropic parameters and fracture weaknesses in an orthorhombic fractured reservoir using azimuthal pre-stack seismic data. First,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fluid substitution in mineral matrix, porosity, fractures and anisotropic rocks, we estimate the orthorhombic anisotropic stiffness coefficients by constructing an equivalent rock physics model for fractured rocks. Further, we predict the logging elastic parameters, Thomsen's weak parameters, and fracture weaknesses to provide the initial model constraints for the seismic inversion. Then, we derive the P-wav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equation for the inversion of Thomsen's weak anisotropic parameters and fracture weaknesses.Cauchy-sparse and smoothing-model constraint regularization taken into account in a Bayesian framework, we finally develop a method of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angles of incidence and azimuth(AVAZ) inversion for Thomsen's weak anisotropic parameters and fracture weaknesses, and the model parameters are estimated by using the nonlinear iteratively reweighted least squares(IRLS) strategy. Both synthetic and real example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directly estimate the orthorhombic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from the azimuthally pre-stack seismic data, which provides a reliable seismic inversion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omsen's weak anisotropic parameters and fracture weakn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rhombic anisotropy Fractures Rock physics AVAZ invers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