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5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背茶高山仿生态茶园模式分析及建设方案
1
作者 苏秋芹 李春维 +3 位作者 郑作芸 范光南 谢业春 张桃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3期68-70,共3页
为了探究斜背高山茶的品质特征和独特风味与产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对斜背茶的品质、化学成分以及茶区土壤、空气、水质等进行调查与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斜背茶水浸出物和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均较高,香气高爽、有栗香;茶区空气、水等生态环境... 为了探究斜背高山茶的品质特征和独特风味与产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对斜背茶的品质、化学成分以及茶区土壤、空气、水质等进行调查与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斜背茶水浸出物和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均较高,香气高爽、有栗香;茶区空气、水等生态环境质量优;茶园土壤有机质偏低,土壤酸化比较明显,养分低。由此说明,茶园应适时适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养分,增施石灰改变土壤酸化情况。采用仿生态茶园模式应注意:一是茶园开垦时,种植茶树以外的地块生态不作任何破坏,以保持原有的生态为原则;二是茶园采取双行稀植,行距1.5 m,株距1.5~2.0 m;三是生态茶园水土保持以生物措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背 品质 环境 仿生态茶园 水土保持
下载PDF
龙岩斜背茶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建丽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5,共2页
为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龙岩斜背茶种质资源,制订龙岩斜背茶种质资源保护措施,并通过几年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 龙岩斜背 保护与利用 措施 成效
下载PDF
龙岩斜背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学敏 《中国茶叶》 2002年第3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特点 名茶 加工工艺 龙岩斜背
下载PDF
龙岩斜背茶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恋芳 陈益忠 +1 位作者 邱发春 王建丽 《茶叶科学技术》 2013年第1期20-24,共5页
针对斜背茶的生长现状,通过对斜背茶原产地的气候、土壤肥力调查分析,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实现年生产3季茶的目标,提高了斜背茶的产量和当地茶农的收入水平。
关键词 斜背 种质资源 保护 管理
下载PDF
筒体与斜背板变尺寸焊接坡口的优化设计
5
作者 王建英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186-189,217,共5页
有一种承载焊接支架,焊接件主体结构是中间有带焊接底座的筒体,筒体一端焊有前端板与筒体垂直,筒体另一端焊有与筒体呈倾斜角度的背板,使用时焊接支架承受重载荷和扭矩。由于背板与筒体倾斜,与一般的坡口不同,此端筒体周边上K型坡口设... 有一种承载焊接支架,焊接件主体结构是中间有带焊接底座的筒体,筒体一端焊有前端板与筒体垂直,筒体另一端焊有与筒体呈倾斜角度的背板,使用时焊接支架承受重载荷和扭矩。由于背板与筒体倾斜,与一般的坡口不同,此端筒体周边上K型坡口设计的钢板厚度两侧坡口开得尺寸不同,以补偿倾斜的背板导致筒体上坡口的减小。研究表明影响筒体K型坡口尺寸的一个参数是坡口处筒体板厚径向线与背板间的角度。作者通过借鉴原设计,应用空间解析几何公式计算得出的筒体板厚径向线与背板间的角度,重新优化设计了筒体上背板处的坡口,与原设计相比,重新设计的坡口更具合理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体 斜背 筒体的K型坡口 筒体径向线与板间的角度
下载PDF
龙岩斜背茶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6
作者 王建丽 《现代园艺》 2015年第19期70-71,共2页
为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龙岩斜背茶种质资源,制定了龙岩斜背茶种质资源保护措施,并通过几年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 龙岩斜背 保护与利用 措施 成效
下载PDF
龙岩斜背茶机制加工技术
7
作者 任茹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7期253-253,256,共2页
龙岩斜背茶有逾300年的历史,始于明末清初。斜背茶外形条索紧实,色泽灰绿带黄,汤色黄绿,叶底嫩黄绿,香气高且稍带艾香,滋味浓厚,回味犹如新鲜橄榄,生津持久,耐人品味。随着近年来斜背茶市场需求的增加,斜背茶生产已全部实现机制,本文就... 龙岩斜背茶有逾300年的历史,始于明末清初。斜背茶外形条索紧实,色泽灰绿带黄,汤色黄绿,叶底嫩黄绿,香气高且稍带艾香,滋味浓厚,回味犹如新鲜橄榄,生津持久,耐人品味。随着近年来斜背茶市场需求的增加,斜背茶生产已全部实现机制,本文就斜背茶机制加工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稳定龙岩斜背茶机制加工品质和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背 机制加工技术 品质特点 福建龙岩
下载PDF
永宏PLC应用于斜背式印刷机
8
作者 杨聪瑜 《智慧工厂》 2016年第4期55-58,共4页
本文主要内容为介绍永宏PLC在斜背式标签印刷机的应用。该设备主要实现印刷(四色)、模切、烫金或覆膜功能,设备使用了永宏PLC控制器及触摸屏;通过现场调试达到误差精度在0.1mm的误差范以内,并且在350mm的印刷速度达到150pec/min以上。
关键词 永宏PLC 斜背 印刷
下载PDF
大凉山背斜核部区隧道初支大变形机理与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梁斌 陈诺 +1 位作者 苗景川 李文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6,M0007,共10页
针对大凉山2号公路隧道穿越高地应力背斜核心区域,隧道易发生初支大变形、坍塌、钢架扭曲等问题,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围岩岩性实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分析和围岩接触压力监测等综合分析,研究了大凉山2号隧道背斜核部大变形成因机理。... 针对大凉山2号公路隧道穿越高地应力背斜核心区域,隧道易发生初支大变形、坍塌、钢架扭曲等问题,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围岩岩性实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分析和围岩接触压力监测等综合分析,研究了大凉山2号隧道背斜核部大变形成因机理。研究表明:背斜核部玄武岩单轴抗压强度为23.31 MPa,凝灰质泥岩遇水具有一定膨胀性,给围岩变形创造了条件。由于岩层岩性不同,开挖后洞周玄武岩呈独立受弯剪梁状态。相对无水条件下,受地下水补给影响,围岩塑性区面积增加,拱腰部位较为明显。加固前,拱顶沉降量最大达470 mm,拱腰最大收敛值为844 mm,围岩接触压力为523.47 kPa。采用双层小导管+中台阶临时支撑+边墙临时支撑的“主动适应+强支撑”的综合处置方式,隧道拱顶变形减少87.6%,水平收敛变形减少95%,围岩接触压力最大值降至128 kPa,隧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核部区 大变形机理 现场监测 岩性实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窄条带状背斜油藏边部注水开发产能影响因素
10
作者 谢启超 田亚飞 +4 位作者 乐平 宋鹏 刘新菊 刘建 刘万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0-566,共7页
JY油田Y油藏为典型窄条带状背斜油藏,其储集层注入水极易沿河道中心方向突进,导致油井快速水淹,产量递减快;由于对水体大小、构造幅度、储集层物性等产能影响因素认识不清,此类油藏开发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窄条带状背斜油藏... JY油田Y油藏为典型窄条带状背斜油藏,其储集层注入水极易沿河道中心方向突进,导致油井快速水淹,产量递减快;由于对水体大小、构造幅度、储集层物性等产能影响因素认识不清,此类油藏开发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窄条带状背斜油藏精细数值模型,通过对比论证提出了“边部注水+逐步转注”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水体大小、构造幅度、储集层物性等参数对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部注水+逐步转注”开发不仅可以增大边水能量,使得井网双向受效,还可以有效延缓构造高部位油井的见水时间,大幅度降低油井含水率。另一方面,在考虑油藏构造特征的前提下,量化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产能特征,明确了水体大小、构造幅度、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之比等参数的合理界限,论证了不同储集层物性下油藏面积的适应性。可为同类型油藏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条带状油藏 边部注水 产能影响因素 稳油控水 油井转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黔西南莲花山背斜北东段萤石矿带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
11
作者 周祖虎 曹卫刚 +3 位作者 戴玉皇 杨啓俊 侯林洋 祁连素 《贵州地质》 2024年第3期270-277,共8页
黔西南莲花山背斜北东段萤石矿呈陡倾脉状、囊状产于北东向构造带中,属于有利构造、气液隐爆角砾岩体与有利岩性共同控制陡倾角矿体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地质填图、地球物理资料成果显示,北东向莲花山背斜及其配套的落水洞断裂、次级... 黔西南莲花山背斜北东段萤石矿呈陡倾脉状、囊状产于北东向构造带中,属于有利构造、气液隐爆角砾岩体与有利岩性共同控制陡倾角矿体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地质填图、地球物理资料成果显示,北东向莲花山背斜及其配套的落水洞断裂、次级张性断裂共同构成了该区成矿热液通道和容矿空间。其中,北东向落水洞断裂为一级导矿构造,北东向张性构造(断层、节理、裂隙)既为二级导矿构造、又为容矿构造。深部含矿热液沿不同级别导矿断裂上涌至有利构造容矿空间,热液在构造转换过程中减压扩容环境发生隐爆,致密围岩破碎形成的角砾具有更大表面积的水-岩反应,致使的矿化作用更加充分,被上覆龙潭组泥质岩类屏蔽,成矿流体萃取灰岩中的钙质,在构造破碎带中充填交代成矿。背斜构造中的张性正断裂及其派生张性构造组合以及气液隐爆角砾岩体,是将来萤石矿勘查的主攻目标。深入研究成矿作用过程中多种控矿因素耦合关系,有利于拓展深部萤石矿产找矿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 控矿因素 找矿方向 莲花山 黔西南
下载PDF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复兴场背斜盐构造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建华 彭金宁 +3 位作者 唐玮 潘文蕾 李风勋 杨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3,共10页
复兴场盐背斜是江汉盆地江陵凹陷重要的含油构造,其构造演化及成因机制认识不清,制约了精细勘探。因此,对复兴场盐背斜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的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盐层在不同应力背景下的流动对背斜形成演化的影响,对理解油气成藏过程也... 复兴场盐背斜是江汉盆地江陵凹陷重要的含油构造,其构造演化及成因机制认识不清,制约了精细勘探。因此,对复兴场盐背斜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的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盐层在不同应力背景下的流动对背斜形成演化的影响,对理解油气成藏过程也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析,结合关键构造层的平衡恢复技术及生长地层分析技术,研究复兴场背斜的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显示,复兴场背斜为一构造特征走向上变化显著,受多期次断层改造、多种变形机制复合而成的盐背斜;背斜初始于早始新世新沟咀组沉积期—晚始新世早期的正断层作用,形成滚筒状褶皱并造成盐层的聚集;在晚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沉积地层的差异负载作用驱使盐层自西向东流动,造成构造整体西倾,形成单斜构造,并在渐新世晚期抬升剥蚀;背斜定型于新近纪—第四纪,发生构造反转,演化为一挤压型盐背斜,伴生逆断层和膝折构造。复兴场背斜的形成和演化受区域应力背景、沙市组盐层、东倾正断层及盐下古构造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复兴场盐背斜形成的构造圈闭略早于烃源岩的主要排油期,并且在主要排油期,构造处于拗陷阶段,断层活动弱,有利于早期圈闭油气的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平衡恢复 演化特征 成因机制 复兴场 江陵凹陷 江汉盆地
下载PDF
铁峰山背斜构造控滑机制及斜坡破坏模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绪山 柴波 +1 位作者 杜娟 陈娟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9,共11页
地质构造对于区域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控制性作用,从地质构造出发探究地质灾害空间规律是开展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关键。以万州铁峰山背斜为例,在地质构造和滑坡灾害实测的基础上,将背斜构造分为核部(Ⅰ区)、北西翼(Ⅱ区)、南东翼陡... 地质构造对于区域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控制性作用,从地质构造出发探究地质灾害空间规律是开展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关键。以万州铁峰山背斜为例,在地质构造和滑坡灾害实测的基础上,将背斜构造分为核部(Ⅰ区)、北西翼(Ⅱ区)、南东翼陡立岩层(Ⅲ区)、岩层倾斜过渡段(Ⅳ区)和万州向斜(Ⅴ区)5个区,分析了各区内背斜构造控制下的岩体结构及其控滑机制和斜坡破坏模式。结果表明:(1)Ⅱ区岩层由临近Ⅰ区的陡倾角快速变化为临近河谷区的中缓倾角顺向坡,主要控滑结构为顺层发育的泥质、炭质软弱层,顺层岩质滑坡发育普遍;(2)Ⅰ区次级褶皱和断层发育,层面、断层和节理面的组合控制着平面或楔形体滑动,滑动方向常指向褶皱枢纽方向;(3)Ⅲ区主要结构面构成岩块与母岩的分割面,存在顺坡向次要结构面或地形起伏时,发生滑移或坠落式落石,并发展上部岩块的连锁滑坠;(4)Ⅳ区天然顺向斜坡坡度小于或等于岩层倾角,当公路开挖时极易引发顺层面或软弱夹层的顺层岩质滑坡;(5)Ⅴ区为近水平产出的砂泥岩互层,泥岩软化和风化、砂岩裂隙或拉槽充水是控制近水平地层岩质滑坡和落石倾倒、坠落的主要原因。滑坡受铁峰山背斜宏观构造和局部构造的双重控制,前者影响着滑坡的分布和破坏模式,后者主宰着控滑结构和滑坡易发程度。研究成果对于川东褶皱带滑坡灾害调查和风险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峰山 地质构造 地质灾害 破坏模式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背斜狮子沟组与七个泉组构造-沉积演化及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启示
14
作者 施源 刘卫红 +3 位作者 邱隆伟 高雪峰 董道涛 王宇喆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0-713,共14页
从构造-沉积演化角度分析矿体的形成和发育过程是砂岩型铀矿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作者基于文献调研、野外地质调查和井震解释,对柴达木盆地七个泉背斜狮子沟组与七个泉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及其与砂岩型铀矿成矿的联系开展研究。研究认为... 从构造-沉积演化角度分析矿体的形成和发育过程是砂岩型铀矿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作者基于文献调研、野外地质调查和井震解释,对柴达木盆地七个泉背斜狮子沟组与七个泉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及其与砂岩型铀矿成矿的联系开展研究。研究认为:(1)狮子沟组富泥质砂,呈现退积旋回;七个泉组富砾,呈现进积旋回,底部与狮子沟组间发育新近系—第四系角度不整合,内部发育规模稍小的第四系内部角度不整合;狮子沟组—七个泉组发育由泥石流、下切沟道—充填和片流沉积构成的大型冲积扇,其中砂质层中密集发育地震变形构造。(2)新近纪以来最剧烈的构造抬剥事件发生在新近纪—第四纪之交,由此形成了新近系—第四系不整合并奠定了七个泉背斜构造格局。(3)推测七个泉背斜狮子沟组砂岩型铀矿潜在铀矿化段主要形成于新近纪—第四纪构造抬剥事件中,该事件催生出含矿构造,并加大了源区铀通量,最终控制了潜在铀矿化段形成发育和空间展布。新近系—第四系不整合则可作为预测潜在铀矿化段空间展布的关键构造控矿标志。同时,冲积扇扇中/扇缘中砂砾岩百分含量介于20%~50%之间的砂(砾)泥互层带可作为关键沉积控矿标志。研究成果可以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盆地分析提供沉积学和地层学证据,对理解柴达木盆地其他背斜砂岩型铀矿形成发育过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新近系— 第四系 七个泉 构造-沉积演化 砂岩型铀矿
下载PDF
川东南石龙峡背斜区奥陶系五峰组页岩顶面现今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
15
作者 马佳 何登发 +3 位作者 张伟康 鲁国 张旭亮 梅庆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2-803,共12页
近年来川东南地区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勘探领域进一步向深层、超深层迈进。受多期构造运动及多套滑脱层影响,川东南地区表现出具有多层滑脱的复杂构造样式,深层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存在争议,局部应力场方位变化尚不明确,为深层页岩... 近年来川东南地区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勘探领域进一步向深层、超深层迈进。受多期构造运动及多套滑脱层影响,川东南地区表现出具有多层滑脱的复杂构造样式,深层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存在争议,局部应力场方位变化尚不明确,为深层页岩气开发带来巨大挑战。本文基于钻测井资料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建立石龙峡背斜地质模型,根据岩石力学参数及边界条件确定研究区力学模型,利用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石龙峡背斜区奥陶系五峰组页岩顶界面现今应力场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石页1井实钻资料对模拟结果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石龙峡背斜区现今应力场分布受先存构造、岩石力学差异性等多种因素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断层带周围,特别是断层带的转折端及末端,表现出应力集中现象,该区域应力值较高,分布范围在-81.85~-80.95 MPa;而断层带本身处于破碎状态,应力值较低,应力分布范围在-77.8~-49.74 MPa;背斜核部为能干性较强区域,处于应力集中状态,应力值较高,应力分布在-113.2~-81.85 MPa。2)石龙峡背斜奥陶系五峰组顶界面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呈近南北向展布,主要受控于后期来自大娄山方向的挤压作用影响。川东南地区应力场受多期构造作用叠加,早燕山期主要受控于东部雪峰山弧形构造带的推覆作用等,形成石龙峡背斜构造形态。而现今应力场分布主要受控于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来自南侧大娄山推覆的作用,使得现今研究区最大主应力方向呈近南北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地区 石龙峡 奥陶系五峰组 现今应力场 有限元数值模拟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带构造分析
16
作者 蒋俊 缪卫东 +9 位作者 赵凤全 李君 袁瑞 周慧 邓晓睿 王珊 董才源 黄智斌 师斌 汲雷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9,共12页
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山前库车褶皱冲断带的东段,两者均为基底卷入型构造。阳北断裂是一个反转构造,其变形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白垩纪的正断层;新生代构造反转,发生了多期冲断变形加速期,分别发生于白垩... 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山前库车褶皱冲断带的东段,两者均为基底卷入型构造。阳北断裂是一个反转构造,其变形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白垩纪的正断层;新生代构造反转,发生了多期冲断变形加速期,分别发生于白垩纪末—古近纪初、古近纪末—新近纪初、中新世早期、上新世和第四纪。吐格尔明背斜构造带是阳北断裂中新世早期及以后的冲断作用派生出来的一个次级基底卷入型构造变形带。它由吐格尔明背斜及其南、北两条呈背冲关系的逆冲断层组成。背斜核部元古宇变质岩出露地表;中、新生界直接不整合于变质岩之上,缺失全部古生界,说明研究区可能属于一个长期存在的古生代古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白垩纪正断层 新生代逆冲断层 反转构造 基底卷入构造 元古宇变质岩 古隆起 吐格尔明 阳北断裂 库车褶皱冲断带东段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潜伏背斜精细建模及其应用效果分析——以川东石炭系气田为例
17
作者 梁顺军 徐敏 +7 位作者 郭海洋 陆林超 王征 李金枝 赵振伟 朱中华 游李伟 王兰英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3期32-45,共14页
四川盆地川东高陡构造带油气勘探对象主要以背斜圈闭为主,因大多数地面背斜出露石灰岩,保存条件差,天然气勘探价值不高,而潜伏背斜保存条件良好,成为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是构造圈闭型,落实圈闭形态十分重要,直接... 四川盆地川东高陡构造带油气勘探对象主要以背斜圈闭为主,因大多数地面背斜出露石灰岩,保存条件差,天然气勘探价值不高,而潜伏背斜保存条件良好,成为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是构造圈闭型,落实圈闭形态十分重要,直接关系钻探获气成功率。目前,石炭系潜伏背斜天然气勘探开发已进行到深入挖潜阶段,但仍有一些潜伏背斜地震成果不落实,井—震深度误差大,值得人们深入研究。依据地震剖面、地面地质、钻测井资料,建立精细潜伏背斜模式,划分为4大类、7亚类及30个小型,并对4大类潜伏背斜勘探开发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基于新建潜伏背斜模式,在3方面得到应用:①基于潜伏背斜模式,进行模型正演和反演,有利于分析复杂波长、时间域构造畸变现象及高点偏移规律;②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时深转换及叠前深偏速度模型,提高深度域构造形态的可靠性;③基于潜伏背斜模式的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简称叠加剖面)基本反射特征,从而判定陡潜背斜的基本类型和形态,避免深度域里造成“假潜伏背斜”。川东地区新的潜伏背斜精细建模,将在石炭系气藏深入挖潜中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潜伏 精细建模 地震成果 精度分析
下载PDF
XH凹陷中南部背斜带油气分布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
18
作者 李宣玥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3,共9页
为了厘清XH凹陷中南部背斜带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解剖了中南部T气田、H气田、R气田等3个典型油气田。研究表明:中南部背斜带油气成因、来源和成藏期次一致,但油气分布却存在显著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富集程度、纵向分布层位和平面赋存位置... 为了厘清XH凹陷中南部背斜带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解剖了中南部T气田、H气田、R气田等3个典型油气田。研究表明:中南部背斜带油气成因、来源和成藏期次一致,但油气分布却存在显著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富集程度、纵向分布层位和平面赋存位置3个方面。分析认为,造成油气分布差异性的主控因素为断裂系统、烃源岩分布、源-储构造叠合关系和断-砂耦合关系。断裂系统的差异性决定纵向上油气分布层位以及构造内部的差异化富集程度;平湖组煤系烃源岩成熟度和厚度分布的差异性决定区域油气富集程度;花港组源外成藏背景下,成藏期平湖组烃源层顶面构造与花港组储集层构造叠合关系决定局部构造汇烃强度;中南部花港组强水道化背景下,断层与砂体耦合关系决定单层油气成藏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布特征 成藏主控因素 中南部 XH凹陷
下载PDF
黔西南赖子山背斜南西段轴部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以央友金矿为例
19
作者 高建才 骆军 +1 位作者 李大吉 刘兴金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8期1-10,共10页
赖子山背斜为黔西南卡林型金矿重要的控矿构造之一,央友金矿床位于该背斜南西段轴部。本文以央友金矿床为例,基于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和对赖子山背斜南西段开展的地球化学、山地工程等综合地质研究,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 赖子山背斜为黔西南卡林型金矿重要的控矿构造之一,央友金矿床位于该背斜南西段轴部。本文以央友金矿床为例,基于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和对赖子山背斜南西段开展的地球化学、山地工程等综合地质研究,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区金矿在赖子山背斜两翼层间滑动构造、NE向断裂构造及其次级断裂构造带均有分布。矿床总体上受背斜东翼的层间滑动断裂控制,呈层状、似层状产于二叠纪猴子关组,即矿体具有断裂、断裂+多层岩性组合联合控制的形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友金矿 找矿方向 地质特征 赖子山 黔西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过背、向斜构造技术研究
20
作者 周阳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9期184-186,共3页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地质构造,其对煤炭的安全开采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地质构造的情况采取合理的开采方案。结合8107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综采工作面过背斜、向斜构造采取的技术方案。首先,分析了8107工作面背...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地质构造,其对煤炭的安全开采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地质构造的情况采取合理的开采方案。结合8107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综采工作面过背斜、向斜构造采取的技术方案。首先,分析了8107工作面背斜、向斜构造的情况;然后,探讨了通过构造的技术方案;最后,针对各种类型的构造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地质构造 构造 构造 安全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